所属成套资源:2025绵阳三台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绵阳三台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绵阳三台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C.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三种细胞外液之间都可以相互渗透
D.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而形成,A错误;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低,B错误;
C、水疱能够形成,且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原因是组织液与血浆及淋巴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双向渗透,但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单向进入血浆),这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C错误;
D、组织液可以回流到血浆,也能流向淋巴,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正确。
故选D。
2. 下列物质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碱性磷酸酶②血红蛋白③DNA聚合酶④二氧化碳⑤干扰素⑥唾液淀粉酶⑦神经递质⑧尿素⑨胰岛素
A. ③④⑥B. ③⑤⑥⑧C. ①⑤⑦⑨D. 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存在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均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而存在细胞内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物质不属于存在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碱性磷酸酶可存在血浆,②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③DNA聚合酶存在细胞内,④二氧化碳可存在血浆、组织液中,⑤干扰素可由血浆运输,⑥唾液淀粉酶存在口腔,⑦神经递质可存在组织液中,⑧尿素可存在血浆中,⑨胰岛素可存在血浆中,因此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②③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酸碱体质理论”曾在国外甚嚣尘上。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请根据所学内环境稳态的知识,选择下列表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2CO3,其次还有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以保持碱性体质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改变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①正确;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有缓冲对,因此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②错误;
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③正确;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不会保持碱性体质,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使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④错误;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改变,⑤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①③⑤,B正确。
故选B。
4. 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B. “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C. 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
D.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阴阳自和”是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A正确;
B、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B错误;
C、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感冒发高烧说明内环境的温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C正确;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波动,从而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即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D正确。
故选B。
5. 人体内存在一种应急机制,能在危急关头,激发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肾上腺素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信号B. 应急反应的神经中枢是肾上腺
C. 应急反应由神经和免疫共同调节D. 应急反应破坏了人的内环境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速度快,范围局限,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运输,速度较慢,范围广泛,延续时间长。
【详解】A、人体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信号,A正确;
B、应急反应的神经中枢不是肾上腺,C错误;
C、应急反应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C错误;
D、应急反应没有破坏人的内环境稳态,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肾上腺素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B. 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
C. 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得机体尿量减少
D. 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膜外与膜内的Na+浓度比值仍大于1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说明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将抗利尿激素释放到体液中,B错误;
C、马拉松跑者大量出汗主要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
D、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此过程Na+内流,但对于细胞来说,膜外与膜内的Na+浓度比值仍大于1,D正确。
故选D
7. 下图一和二分别表示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和反射弧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若③表示抗体,则其主要分布在A和B中
B. 图一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息分子进入内环境后只能被本系统细胞、器官识别
C. 图二中的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E→A→B→C→F→D
D. 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D仍能有反应,但不是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一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图二为反射弧,E为感受器、A为神经节、B、C为突触、F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详解】A、根据图一中A、B、C的渗透关系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因此图一中若③表示抗体,则其主要分布在A和B中,A正确;
B、图一中三大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进入内环境后也可被其他系统细胞、器官识别,如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内分泌腺细胞,激素的靶器官也可以是下丘脑等,B错误;
C、根据图二中神经节可知,E为感受器、A为神经节、B、C为突触、F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因此兴奋传导方向依次为E→A→B→C→F→D,C正确;
D、若切断图二A处,反射弧被破坏,刺激F处,兴奋能传到D,故D仍能有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故不是反射,D正确。
故选B。
8. 下图甲为人体内某反射弧,图乙为某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M为效应器,一定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构成
B. 据图乙推测,谷氨酸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可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图乙中突触后膜上的NMDA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功能具有特异性
D. 图乙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该结构可能位于图甲的M处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S为感受器,M为效应器,M也可能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构成,A错误;
B、据乙图可知,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Na+内流,即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兴奋),因此谷氨酸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且神经递质受体只能与特定的神经递质结合,其功能具有特异性,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在图甲M处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之间也有突触,所以该处也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D正确。
故选A。
9. 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通常会悄悄靠近犬,当犬欲叫时,助训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令其保持安静,待犬安静后立即给予食物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静”的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建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该反射建立过程中,食物作为非条件刺激起作用
C. 该反射的消退是上述刺激间联系的丧失,与警犬学习无关
D. 条件反射提高了警犬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该反射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建立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A正确;
B、喂食时,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B正确;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警犬会获得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C错误;
D、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10. 阿尔茨海默症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症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阿尔茨海默症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有关
C. 阿尔茨海默症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能讲话,说明大脑言语区出现功能障碍,其中的V和S区受损
D. 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
【答案】A
【解析】
【分析】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但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人类的记忆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
C、看不懂文字说明V区受损,不能讲话说明S区受损,C正确;
D、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不断的学习与记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D正确。
故选A。
11. “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服务行业。由于工作、面子、礼节等的需要,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中的抑郁。下列关于抑郁症患者成因推测及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尊心太强和工作负担太重可能是发生抑郁症重要原因之一
B. 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正规治疗等措施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C.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抑郁症的发生
D. 情绪虽不属人脑的高级功能,但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和题干信息可知,工作、生活、交际等带来的精神压力,成为了一种负担,最终造成抑郁症。
【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自尊心太强、繁重的学习、生活、工作负担可能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
B、适度锻炼和合理作息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B正确;
C、抑郁症是久积成疾,所以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抑郁症发生的重要途径,C正确;
D、学习、记忆、思维、情绪等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D错误。
故选D。
12.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们要追求健康、绿色、品质的生活。毒品可卡因是一种神经中枢类兴奋剂,能作用于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转运体,降低DA的回收速率从而使神经系统处于持续兴奋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吸毒者产生持续的愉悦感
B. 若经常吸食可卡因,会使机体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增多
C. 兴奋剂可使神经系统、心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损害器官的功能
D.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卡因后突然停用可能会出现抑郁等不良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详解】A、分析题意,毒品可卡因是一种神经中枢类兴奋剂,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多巴胺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A正确;
B、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重吸收,避免机体持续兴奋或抑制,而兴奋剂可使神经系统、心脏长时间兴奋而损害器官的功能,C正确;
D、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的患者,不应立即停药,应缓慢减少药量,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D正确。
故选B。
13. 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素升高可以提高警觉性,有助于从梦境中醒来
B. 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C. 在这种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升高主要是由大脑皮层直接调控的
D. 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神经—体液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详解】A、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睡梦中肾上腺素升高可提高警觉性,有助于从梦境中醒来,A正确;
B、交感神经兴奋,心跳会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会减慢,所以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B正确;
C、在睡梦中,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故肾上腺素的升高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兴奋直接调控的,C错误;
D、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1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糖尿病患者症状的描述是“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尿而膏浊不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饮而渴不止”是因为饮水过多导致排尿量多,进而引起机体产生渴觉
B. “多食而饥不止”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所致
C. 人体血糖的平衡不仅依靠激素调节,还受神经系统如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D.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虽较高,但仍需要非糖物质的分解来满足能量供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通过尿液排出糖分,重吸收的水分减少,尿量增加,排尿多使得身体丢失了水分,进一步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机体产生渴觉,需要补充水分,故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尿引起了多饮,A错误;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进而导致血糖下降,而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供能不足,产生饥饿感,故多食而饥不止,B正确;
C、人体血糖的平衡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过程中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还受神经系统如自主神经系统调节,C正确;
D、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虽较高,但是由于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供能不足,因此仍需要非糖物质的分解来满足能量供应,D正确。
故选A。
15. 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CRH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 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体现了分级调节
C. 皮质醇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D. 机体受到创伤时会迅速产生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催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对应的调节轴来调节,符合该调节轴的激素,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根据图示,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和蓝斑核内神经元,A正确;
B、受到压力或创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轴线,体现了分级调节,B正确;
C、皮质醇含量升高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该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含量在体内较少,其作用是调节而非催化,D错误。
故选D。
16. 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也不断充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属于细胞水平稳态的失衡
B. 血糖浓度、氧气含量等的动态平衡属于内环境稳态范畴
C. 心率、血压等正常属于器官水平的稳态范畴
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C、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征,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属于分子水平稳态的失衡,心率、血压等正常属于器官水平的稳态范畴,A错误,C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血糖浓度、氧气含量等的动态平衡属于内环境稳态范畴,B正确;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某种器官功能出现障碍时,就会引起稳态失调,D正确。
故选A。
17.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举办,中国代表队的运动员们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全神贯注进行比赛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B. 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 持续高强度运动引起血糖下降,此时肾上腺和甲状腺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变化而升高血糖
D. 运动中流汗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Na+,此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例如运动员全神贯注进行比赛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A错误;
B、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是运动员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B错误;
C、持续高强度运动引起血糖下降,血糖感受器和胰岛A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升高血糖,C错误;
D、运动员流汗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和Na+,此时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高热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脊髓是人体内的低级中枢,控制着排尿、排便和调节心血管活动等
C. 性腺和垂体的细胞不都存在能够接受对方分泌激素的受体
D.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参等与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结构,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详解】A、高热不退的病人应增加散热量,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才能使体温下降,而加盖棉被不利于机体散热,因此高热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A错误;
B、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在脑干,B错误;
C、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作用于性腺,促性腺激素本质为蛋白质,其受体在性腺的细胞膜上,而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其受体在细胞内,即垂体细胞内含有性激素的受体,C错误;
D、细胞免疫过程中,首先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使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使其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会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最终由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消灭,D正确。
故选D。
19. 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 TSH 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B. 该患者 TSH 分泌增多
C. 该患者会出现甲亢的相应症状D. 该患者免疫防御能力异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A错误;
B、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B正确;
C、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不会出现甲亢的相应症状,C错误;
D、免疫防御针对的是外来病原体,该病是抗体对甲状腺细胞的受体产生了免疫反应,说明该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都能够使人体迅速发病
C. 图中产生的抗体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 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
【详解】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体液免疫,即图中只有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发病有快慢之分,因此不一定都能够使人体迅速发病,B错误;
C、图中产生的抗体会与致敏细胞结合,当再次有过敏原进入机体时,致敏细胞会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C错误;
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D。
21. 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它们都具有特异性
B. 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C. 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胸腺里成熟
D. 它们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B细胞和T细胞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T细胞又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不符合题意;
B、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受刺激后,都经历活化、增殖过程,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活化、增殖成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不符合题意;
C、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是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符合题意;
D、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疫苗中都含有相应病原体中的关键蛋白质
B.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会被免疫系统摧毁
C. 接种艾滋病疫苗后,人体通过记忆细胞可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D. HIV侵入人体的各种B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由感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引发。
【详解】A、核酸疫苗含有的是相应病原体的核酸片段,A错误;
B、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可将其作为抗原,通过免疫系统将大多数HIV摧毁,B正确;
C、记忆细胞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HIV,记忆细胞可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
D、HIV侵染的主要是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D错误。
故选B。
23. 免疫学在临床的应用,包括了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
B.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C.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
D. “糖丸爷爷”顾方舟研制的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HLA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移植手术失败。人的HLA有很多种,有的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有的则反应较轻。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为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病人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的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才可使移植的器官在病人身上长期发挥作用。
2、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多种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A正确;
B、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正确;
C、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C正确;
D、“糖丸”是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D错误。
故选D。
24. 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一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为后天形成的
B. 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 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调节过程①为先天形成的,过程②通过视觉和嗅觉完成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后天形成的,A错误;
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B正确;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
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休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受体,D错误。
故选B。
25.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下丘脑的某些区域,①、②、③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具有调节、感受、分泌和传导功能
B. 人处于饥饿状态时,甲区域兴奋通过①途径副交感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 人在饮水不足时,乙区域兴奋通过②途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 人在寒冷环境中,丙区域兴奋通过③途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
【答案】BD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能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个过程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可该过程进行的相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或性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由于激素起作用后被立即分解,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A、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其功能概括为调节、感受、分泌、传导四大功能,A正确;
B、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下丘脑甲区域兴奋通过①途径交感神经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错误;
C、 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乙处)兴奋,通过②途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
D、图中③过程为激素的分级调节,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直接通过①途径相关神经传到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来增加代谢速度,产热量增多,也可通过③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加产热,D错误。
故选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
2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喝酒是难免的,但使用头孢类药物后1~2周内不能饮酒,不然“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下图是酒精代谢及头孢类药物忌酒的机理示意图(乙醛积累在肝脏中会导致肝细胞中毒)(提醒:图中CH3CH2OH为乙醇,CH3CHO为乙醛,CH3COOH为乙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都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方面,即________。内环境(细胞外液)处于稳态的生物学意义:内环境稳态是________.
(2)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类药物治疗炎症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3)口腔中的酒精到达肝脏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至少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芽孢杆菌入侵人体产生的细菌胶原酶能分解毛细血管壁细胞间的胶原蛋白,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人体局部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填:细胞坏死或组织水肿)
(5)请简述头孢类药物忌酒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 ①.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②.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3)7 (4)组织水肿
(5)头孢类药物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肝脏中的乙醛不能分解成乙酸,乙醛积累在肝脏中导致肝细胞中毒,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甚至丧失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
【小问1详解】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问2详解】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组织液中,在由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血浆运输到全身,静脉滴注是将药物直接滴入血浆,通过血浆运输到全身。
【小问3详解】
口腔中的酒精到达肝脏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依次需要进出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进和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进入肝脏细胞(1层膜),至少要穿过7层磷脂双分子层。
【小问4详解】
芽孢杆菌入侵人体产生的细菌胶原酶能分解毛细血管壁细胞间的胶原蛋白,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吸水增强,因此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头孢类药物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肝脏中的乙醛不能分解成乙酸,乙醛积累在肝脏中导致肝细胞中毒,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因此服用头孢类药物应忌酒。
27. 下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3是胰岛素释放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分泌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填字母),从而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引发一系列调节过程。在调节的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___,A图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C ②.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2) ①. 升高 ②. 下丘脑 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①. 加强 ②. 通过体液运输 ③.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4) ①. 成功 ②.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解析】
【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题图分析,图1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图2中A图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上相应的受体,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图2中B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图3中,高浓度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高;低浓度糖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当温度降低时,即寒冷环境中,由于人体接受寒冷刺激后,通过体温调节的过程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而图中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有促进代谢的功能,再加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因此,图中的A、B、C三种激素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就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同时机体还会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的速度加快,以减少散热。
【小问2详解】
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尿量减少,起到了保水的作用。在调节的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由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因此,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传递)-电信号。
【小问3详解】
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2中A过程加强,即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A图中显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到达肝细胞部位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血糖的调节过程,高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
【小问4详解】
由图数据显示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高,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低,说明胚胎干细胞诱导成功,能够行驶胰岛B细胞的功能。说明在糖浓度高时,胰岛B细胞受到了高血糖的刺激,合成并分泌了胰岛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多;而在糖浓度低时,胰岛B细胞接受的刺激减弱,胰岛素合成减少,进而胰岛素分泌少。
【点睛】熟知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以及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识别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也是本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28. “拼死吃河豚”,是由于河豚鱼味美,但其体内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会与哺乳动物体内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对钠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在医学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后者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________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________系统。
(2)河豚毒素被人体误食后,吸收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会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或引起骨骼肌________(填“松弛”或“收缩”),骨骼肌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实验小组用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处理蛙的神经纤维,分别用适宜的相同强度微电极刺激处理前后的神经纤维,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根据实验结果,若利用河豚毒素的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________
A.降糖药B.兴奋剂 C.麻醉药D.镇静剂
(4)河豚毒素能够麻痹人的肌肉和神经,而对河豚鱼自身没有影响。请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解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请写出1点)
(5)某些人吸食兴奋剂和毒品严重危害健康,这些兴奋剂或毒品多数是通过________(填结构)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答案】(1) ①. 传出 ②. 自主神经
(2) ①. 松弛 ②. 河豚毒素特异性与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抑制钠离子进入细胞,从而抑制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产生兴奋,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
(3) ①. 下降 ②. CD
(4)河豚鱼体内含有降解河豚毒素的酶;河豚鱼的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不与河豚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5)突触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小问1详解】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后者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小问2详解】
河豚毒素被人体误食后,吸收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会与哺乳动物体内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对钠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如肌肉松弛,严重时甚至会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
【小问3详解】
为了验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实验小组用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处理蛙的神经纤维,分别用适宜的相同强度微电极刺激处理前后的神经纤维,因为河豚毒素特异性与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抑制钠离子进入细胞,所以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是下降。
根据实验结果,若利用河豚毒素的作用开发药物,可以抑制神经或肌肉兴奋,可用作麻醉药或镇痛剂等,CD正确,AB错误。
故选CD。
【小问4详解】
河豚毒素能够麻痹人的肌肉和神经,而对河豚鱼自身没有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解释可能的原因是河豚鱼体内含有降解河豚毒素的酶;河豚鱼的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不与河豚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小问5详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某些人吸食兴奋剂和毒品严重危害健康,这些兴奋剂或毒品多数是通过突触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29. 科学家发现,给膀胱癌患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制剂,患者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并清除膀胱癌细胞,下图显示了免疫系统被激活清除癌细胞的部分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A、B、C表示免疫活性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免疫过程中,物质A表示________,物质C表示________。人体内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而产生了癌细胞,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这些癌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结核分枝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________。(填:过敏原或疫苗)
(3)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第二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它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_________,识别并裂解被同种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上述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称为免疫激活疗法,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5)临床上,环孢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利用如下材料用具进行实验,以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请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 A、B品系小鼠各若干只,环孢素溶液,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______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腹部。
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t甲t乙。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因子 ②. 抗体 ③. 免疫监视
(2)疫苗 (3) ①. 记忆T细胞 ②. 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4)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
(5) ①. 环孢素溶液 ②. 生理盐水 ③. t甲>t乙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小问1详解】
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据图可知,丙是浆细胞,C是抗体,乙是记忆细胞,A是细胞因子。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控功能。
【小问2详解】
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核分枝杆菌制剂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致病,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结核杆菌制剂相当于抗原,属于疫苗。
【小问3详解】
二次免疫应答指生物免疫系统遭受初次的外来病原体入侵后,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当再次遭受同样的病原体或者抗原入侵时,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后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在二次免疫中主要是记忆T细胞发挥作用。它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小问4详解】
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或者抗体一般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相比在化疗中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这一特点,免疫激活疗法具有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强的优点,对正常细胞副作用较小。
【小问5详解】
实验目的是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有环孢霉素,因变量是小鼠对移植皮肤的排斥作用,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步骤为: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环孢素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腹部。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t甲t乙。若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则甲组移植的皮肤不易脱落,即实验结果为:脱落时间为t甲>t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绵阳高三上学期一诊生物试卷含解析,文件包含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一诊生物试卷含解析docx、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一诊生物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绵阳三台县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原题+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