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431104/0-17324208483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431104/0-1732420848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431104/0-17324208483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等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上下文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学会从现象中找出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难点: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竞赛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范读音频、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历史故事吗?喜欢。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图片,学生说名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请你说,请坐。再看这个历史故事叫?确实是叫曹冲称象。小的时候的司马光和曹冲都是古代的聪明儿童。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另一位古代的聪明儿童,他的名字叫王戎。
“戎”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左下的横、撇代表铠甲,右上部的“戈”代表兵器,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书写的时候,“戎”字的斜钩要写得挺拔舒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课题讲的是谁的故事?一起说
生:王戎。
像这样长长的课题不太好读的,老师教你们一招,我们可以在人名的后面稍作停顿,谁再来读一读?生:王戎/不取道旁李。师读,这样表达意思就更准确了。谁再来读?请你读,全班一起读。
师:来看,借助注释,我们知道王戎是晋朝人,是“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再看,“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有才华、有个性的文化人,他们常常相约在竹林里喝酒弹琴,创作文章,王戎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再看,谁能借助插图说说课题讲了关于王戎的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王戎不去摘道路旁边的李子。
说的好,请坐。
师: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路旁李呢?先不着急回答,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哦,至少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现在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课文都读完三遍了吗?读完了。
师:那谁想第一个尝试着来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 认 真 听,她读正确了没有?读完。
她读正确了吗?读正确了,掌声送给他。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一起来看到它念“zhé”(板书“折”字),他有三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思,即便是同样的读音也对应不同的意思。那你能借助插图,猜一猜“多子折枝”是什么意思吗?请你说,
生:李子太多,把树枝压弯了。
师:好的,那么在这儿折是取第几种解释呢?
生:取第三种
师:是取第三种解释,弯曲,对吗?好,请你读一读这个词。后面同学请你也读一次。
师:全班一起读。
好的,老师,现在要加大一点难度了。谁想第二个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必须要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通顺。好请你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有没有读通顺呢?
(指名读)掌声送给他
师:不仅读正确、读通顺了,感情还特别饱满。
同学们,读小古文呀,读正确、读通顺还不够,还要读出小古文的停顿,读出小古文的味道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两篇小古文吗?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借助停顿线,读好小古文停顿的方法对不对?一起来看。你能借助停顿线,读好这个长句子的停顿吗?谁想试一试?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挺不错的,他在停顿线的地方都稍作停顿了,但是咱们要读好小古文的停顿,碰到停顿线停一停,这还不够。老师教你们一个妙招,读小古文要读得慢一些,看到停顿线不换气,拉长停顿线前面的那个字的字音。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示范读,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全班读。)
师:这样读小古文好玩吗?接下来,老师要提高要求了。现在你们能借助停顿线,读好 整 篇小古文的停顿吗?不着急,老师给你们时间先练习一下,开始吧。(生自由练读)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读一遍,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师生共读。现在谁想试着借助停顿线读一读这篇小古文?读好停顿,读出小古文的韵味来?指名读,此处应该有掌声,读的太棒了,太有味道了。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三)、运用方法,理解文意
同学们,课文来来回回我们都读了好多遍了。
师: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呀?请你说,生:有王戎,还有他的伙伴
师:对,除了王戎还有诸小儿。板书
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请你读。
你能借助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生:课文写了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
师:一群小孩子,我们叫“诸小儿”,也可以叫“诸儿”。那么,许多学生叫——
生:诸生。一起读
师:许多的事情叫——
生:诸事。所以诸在这儿是许多很多的意思。谁能把你的理解送进这句话当中,读好这句话的停顿,请你读,请坐,读的好。
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说说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大家看到道路旁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就争着跑过去想要摘李子吃。 只有王戎没动
师:看到道路旁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树枝都压弯了。诸儿的反应是?竞走取之。王戎的反应是?不动
生:诸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动。
师:同学们你们看,“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咱们在《守株待兔》中就学到过这个走字。“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说的就是——
生:兔子跑得很快,撞到了大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掉了。
师:再看《龟兔赛跑》中说“龟与兔竞走”,说的是——
生:乌龟和兔子比赛跑步。
师:其实,很多成语中的“走”也是跑的意思。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是——
生:飞禽走兽。
现在谁能借助你的理解读好这个长句子的停顿呢?谁想试试,请你读,你看,他借助理解读好了这个长句子的停顿,所以同学们靠理解也能帮助我们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小古文的味道来的。
师:道路旁边有一棵大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诸小儿的反应是:竞走取之,王戎的反应却是:不动。诶,这会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想问王戎的吗?
生问:王戎,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不去摘呢?
师:王戎又会怎么回答呢?请用原文回答,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好,请坐。是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谁能借助插图,借助你的想象说一说,这个路过的人会问王戎一些什么呢?王戎又会怎么回答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谁想试试?
生:“王戎,你为什么不去摘路边的李子?”王戎说,“这棵李子树长在道路旁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就因为李子是苦的,才没人摘,所以才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掌声送给她!她不仅说出了字面上的意思,还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了出来。你能借助理解读好这句话的停顿吗?
(指名读)
师:读得好。这个“必”字她重读了,更让我感受到了王戎的那份自信与坚定。好,那让我们合作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好不好,我来扮演过路人。汝为何不动?
生(饰演王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我听出了他的那样一份肯定。请坐
师:同学们看,我们除了可以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还可以借助想象,联系上下文,来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好,故事的结果怎么样?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
师:谁能借助想象,说说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
生:小孩儿们尝了尝,确实如此。取来,果然是苦的。
师:谁去取李子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李子是苦的还是甜的呢?他们最后相信王戎说的话了吗?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再说一次。
生:小孩们摘来李子,尝了尝,果然是苦李,于是相信了王戎说的话。
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看,短短的四个字,我们却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小古文真是言简义丰呀!
你看,除了可以借助插图、借助注释、借助想象读懂小古文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运用补充法来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四)、熟读成诵,表演讲述
师:好,我们读懂了整篇小古文的意思,接下来你能借助自己的理解读好这篇小古文的停顿吗?谁想试一试?
(指名读)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难度加大咯,(出示图片)按照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不打标点的。而且是从上写到下,从右写到左,这样排列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你们还会读吗?
(全班齐读)
师:咱们能试着背一背吗?能背的同学背,不能背的同学看着课文朗读,读着读着,你就能背出来了。
(一部分学生站起来背诵,一部分学生坐着朗读。)
背诵➕朗读
师:背的好,请坐。同学们,课文咱们能背诵了。谁能说说看,王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好能说说为什么
生:王戎很聪明,因为他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师:说得好,王戎很聪明,他的聪明就表现在,能推理,在推理前他需要得干什么——
生:观察和思考。
是啊,王戎的聪明就表现在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王戎的推理就是建立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同学们,王戎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不想一起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想!
(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生:(齐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师:诸儿竞走取之,汝为何不动?
生:(齐读)答曰——
生(饰演王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取之,诸儿回,李子滋味何如?
生:不好吃,是苦李。
生:李子是苦的。
生:(齐读)取之,信然。
师:我们第一次表演,难免有些生疏,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以小组方式再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吗?先不着急,老师给你们一些时间,同桌之间先练习讲一讲。
都讲好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谁想来试一试?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他们看到道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好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其他的小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路人看到了便问王戎,“大家都过去摘李子了,为什么只有你不动?”王戎回答,“这棵李子树在道边,上面结了很多李子,为什么没有人去摘呢?没有人去摘,说明这李子的味道肯定不好,是苦的。”大家去尝了一下,果然是苦的。
师:掌声送给他!他不仅讲清楚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发挥想象丰富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咱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
(五)、语境识“之”,积累语汇
师:其实这篇小古文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有一个字曝光率很高,出现了三次,它是哪个字?
生:之。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之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之”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
生:“诸儿竞走取之”里的 “之”字代指李子。
生:“人问之”里的 “之”字代指王戎。
生:“取之,信然”里的 “之”字也代指李子。
师:是呀,“之”就像个魔术师,它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会变。在不同的句子当中,“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请你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看看谁识破了“之”的魔术。(出示例句)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代指瓮。
生:“炎帝之少女”的“之”是“的”的意思。
师:你看之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此,咱们在下一次学习小古文的时候,看到这个之字要联系上下文来读懂之的意思。古人常常用“之乎者也”来形容文言文,就是因为“之乎者也”这四个字在文言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同学们,这个小古文有意思吗?你们喜欢这个小古文吗?那你知道这个小故事出自哪本书吗?《世说新语》简介
课后 《杨氏之子》用学过方法读一读这个故事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面对多子折枝的李树,诸儿的表现是——
生:竞走取之。
师:王戎的表现是—
生:不动。
师:作者通过诸小儿和王戎面对李子树不同的表现,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我们读到了一个的王戎。
生:善于观察、思考的王戎。
师:王戎小小年纪就能道出“道边苦李”的真相,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关注结构,书写生字
师:这一课呀,我们还要写好两个生字“诸、唯”,你觉得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这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很好,你关注到了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穿插和避让。看老师范写。“诸”字的言字旁写得窄一些,“土”的第二横要写得稍长,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日”字写得小一些。“唯”的口字旁写得稍小,横中线略靠左上,单人旁的撇穿插到“口”的下面,右边四横间距相同,最后一横稍长。你们把这两个字各自描两个、写一个。
(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批改。)
师: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如果你写正确了,给自己画上一颗星;如果你还注意到了穿插和避让,给自己再画上两颗星。没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课后再把这两个字多写几遍,争取能得到三颗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例导语,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导入,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感知理解,总结全文,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