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33588/0-17324530377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33588/0-17324530378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433588/0-17324530378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展开
这是一份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共10页。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延长直线AB B.延长射线ABC.延长线段AB D.射线不能延长2.下图中所给的线段、射线、直线中,能相交的是( )A. B.C. D.3.关于如图中的点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在直线上 B.点在线段上C.点在射线上 D.点在线段上4.如果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最多能画三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4 B.5 C.6 D.75.如图,由∠1=∠2,则可得出( ) A.AD∥BC B.AB∥CDC.AD∥BC且AB∥CD D.∠3=∠46. 如图, 将甲, 乙两把尺子拼在一起, 两端重合, 如果甲尺经校定是直的,那么乙尺不是直的,判断依据是(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C.线段可以向两个方向延长D.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7.已知数轴上点代表的数是3,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9,则,两点间的距离是( )A.6 B.9或12 C.12 D.6或128.如图,由已知条件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A.由 ,可以推出 B.由 ,可以推出 C.由 ,可以推出 D.由 ,可以推出 9.如图所示,下列表示角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与 表示同一个角B. 也可用 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分别是 D. 表示 10.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 B.点B C.AB之间 D.BC之间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则的度数为 12.如图所示,已知a∥b,∠1=29°,∠2=33°,则∠3= 度.13.如图,已知AB∥CD,则∠A、∠C、∠P的关系为 .14.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15°,∠ACF=25°,则∠FEC= .15.如图,直线,点E,F分别在直线,上,点P为直线与间一动点,连接,,且,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Q,则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16.如图,已知,,求的大小. 1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1)若,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2)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3倍,求n的值.18.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FG平分∠EFD, ∠1=∠2=,求∠BGF度数.19.说明理由如图,∠1+∠2=230°,b∥c, 则∠1、∠2、∠3、∠4各是多少度?解:∵ ∠1=∠2 ( ) ∠1+∠2=230° ∴∠1 =∠2 =( ) (填度数)∵ b∥c∴∠4 =∠2= ( ) (填度数)( )∠2 +∠3 =180° ( )∴∠3 =180°-∠2 =( ) (填度数)20.如图所示,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向右为正方向)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点A到点B的距离为3,点B到点C的距离为8,设点A、B、C所对应的数的和是m.(1)若以A为原点,则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是 ;若以B为原点,则 ;(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且点B到原点O的距离为4,则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解:A、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不能延长,A不符合题意;B、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不能延长,B不符合题意;C、延长线段AB,原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D、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可反向延长,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可延长性:直线可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不可延伸,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B3.【答案】D4.【答案】C【解析】【解答】解: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可得:n-3=3,解得n=6,故答案为:C【分析】 n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画(n-3)条对角线 ,据此解答即可.5.【答案】B【解析】【解答】解:∵∠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解即可。6.【答案】D【解析】【解答】解:∵甲尺是直的,两尺拼在一起两端重合,∴甲尺经校订是直的,那么乙尺就一定不是直的,判断依据是: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直线的性质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判定方法逐项分析判断即可.7.【答案】D【解析】【解答】∵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9,∴点B表示的数是±9,①当点B表示的数是9时,则,两点间的距离是9-3=6;②当点B表示的数是-9时,则,两点间的距离是3-(-9)=12;综上,A、B两点间的距离是6或12,故答案为:D.【分析】先求出点B表示的数,再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8.【答案】B【解析】【解答】解: A、由∠1=∠5,可以推出AC//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4=∠8,可以推出AC//BD,故本选符合题意;C、由∠2=∠6,可以推出AB//C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3=∠7,可以推出AB//C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9.【答案】B【解析】【解答】解:A、∠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表示角的方法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OC不能用∠O表示,表示角的方法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表示角的方法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β表示的是∠BOC,表示角的方法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角的定义和表示角的方法对每个选项一一判断即可。10.【答案】A【解析】【解答】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300+10×900=13500(米),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0×600=15000(米),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900+15×600=36000(米),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3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300-m)+10(900-m)=13500+5m>13500,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600),则总路程为30(300+n)+15n+10(600-n)=15000+35n>13500.∴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故答案为:A.【分析】分类讨论,根据 AB=300米,BC=600米 计算求解即可。11.【答案】130【解析】【解答】∵,∴,∴,故答案为:.【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解.12.【答案】62【解析】【解答】解:过∠3的顶点作a的平行线l,∵a∥b,∴a∥l∥b,∴∠1=∠4=29°,∠2=∠5=33°,∵∠3=∠4+∠5,∴∠3=∠1+∠2=29°+33°=62°、故答案为:62.【分析】过∠3的顶点作a的平行线l,可以得出a∥l∥b,则∠1=∠4,∠2=∠5,所以∠3=∠1+∠2=62°.13.【答案】∠A+∠C﹣∠P=180°【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作PE∥CD,∵PE∥CD,∴∠C+∠CPE=180°,又∵AB∥CD,∴PE∥AB,∴∠A=∠APE,∴∠A+∠C﹣∠P=180°,故答案为:∠A+∠C﹣∠P=180°.【分析】由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出答案。14.【答案】20.15.【答案】或16.【答案】解:如图, ∴【解析】【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解.17.【答案】(1)(2)818.【答案】130°19.【答案】解:∵∠1=∠2(对顶角相等),∠1+∠2=230°, ∴∠1=∠2=115°,∵b∥c,∴∠4=∠2=1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180°-∠2=65°【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1和∠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2,2+∠3=180°,代入求出即可.20.【答案】(1)3;5(2)或17【解析】【解答】解:(1)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为原点,点在点的右侧,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是;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为原点,点在点的左侧,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是,点到点的距离为8,点在点的右侧,∴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是,,故答案为:3;5.(2)①如图,当原点在点的左侧时,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点所表示的数为4,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在点的左侧,∴点所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的距离为8,点在点的右侧,∴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为,;②如图,当原点在点的右侧时,点到原点的距离为4,点所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的距离为3,点在点的左侧,∴点所表示的数为,点到点的距离为8,点在点的右侧,∴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或17.【分析】(1)结合数轴,再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分类讨论:①当原点在点的左侧时,②当原点在点的右侧时,再分别画出图象,再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