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八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八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某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普遍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
2.(3分)小明四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1cm、18.50cm、18.21cm、18.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52cm是错误数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
3.(3分)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4.(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5.(3分)关于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声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6.(3分)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表,经对比( )
A.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B.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7.(3分)《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跑步比赛,兔子开始就超过乌龟好远,并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乌龟获得了冠军,如图所示( )
A.0﹣t2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t3﹣t4时间内,兔子的速度大
C.最终兔子先到达终点
D.t3时刻,乌龟追上了兔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请直接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3分)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以向左走的男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的;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 的。
9.(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 s。
10.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3分)如图甲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从而达到在 减弱噪声的目的,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仪,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65.0 ;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2.(3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14.(3分)向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图乙所示的波形图中,音调响度最低的是图 ,响度最高的是图 。(均选填“A”、“B”或“C”)
三、作图题(共7分,请按下列要求规范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5.(3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16.(4分)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7.(7分)如图1,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冰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音调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18.(6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19.(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做的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这种物理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实验推理法”)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可以传声。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选填“减弱”或“增强”),并由此推理可知 ;
(4)如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和频率的关系。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及计算结果)。
20.(5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1.(8分)小明去千岛湖的梅峰岛游玩,如图甲是他正乘坐游轮驶向梅峰岛,快到梅峰岛时,历时2s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假如游轮此时静止在水面上,他此时离崖壁的距离。
(2)若游轮以36km/h的速度正对梅峰岛驶去(如图乙),他在图乙的A位置喊一声,游轮到达B处听到了回声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2.(6分)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100km/h。
(1)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司机看到前方一辆车,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 。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 h。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前15s行驶0.3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15s至30s汽车做 运动,15s至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的距离是 m。
23.(7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
(2)下列哪种动物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 ;
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
(3)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
(4)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5)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
24.(8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中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截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该选择如图 (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 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的快。
(2)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下落时间太短,较难测出时间 (选填“增加”或“减小”)纸锥竖直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3)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实验中纸锥下落过程中,最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八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表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3分)某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普遍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
【答案】C
【解答】解: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80μm=0.008cm;
B、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25mm;
C、茶杯的高度是10cm,故C正确;
D、他自己的身高是15dm。
故选:C。
2.(3分)小明四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1cm、18.50cm、18.21cm、18.5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52cm是错误数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1cm
【答案】D
【解答】解:A.由记录数据可知,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中最后一位“0“是有意义的,它表示的是估读值,故B错误;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21cm是错误数据,因为它与其它几个数据相差较大;
D.最后结果应记作
=18.51cm,故D正确;
故选:D。
3.(3分)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答案】D
【解答】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步行的人,鸟的速度大致相同。
(2)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以飞机为参照物。
故选:D。
4.(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答案】D
【解答】解:A、甲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进入,故A错误;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频率不同,故B错误;
C、丙图:所用音叉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故C错误;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频率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5.(3分)关于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声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听到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答案】D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故B错误;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
D、“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故选:D。
6.(3分)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表,经对比( )
A.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B.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A
【解答】解: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所以甲的音调大于乙的音调,B错误;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学习和工作、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故选:A。
7.(3分)《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跑步比赛,兔子开始就超过乌龟好远,并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乌龟获得了冠军,如图所示( )
A.0﹣t2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t3﹣t4时间内,兔子的速度大
C.最终兔子先到达终点
D.t3时刻,乌龟追上了兔子
【答案】A
【解答】解:A、0−t2时间内,兔子的路程与乌龟的路程相等8,由速度计算公式可知,0−t2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图像纵坐标是路程s,t8—t4时间内,兔子的路程未发生变化,由速度计算公式可知,t3—t8时间内,兔子静止,乌龟的速度大于兔子的速度;
C、t6时刻乌龟已经到达终点,而兔子没有到达终点,故C错误;
D、t3时刻,兔子的路程大于乌龟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请直接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3分)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以向左走的男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运动 的;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箱子是 静止 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 运动 的。
【答案】运动;静止;运动。
【解答】解:由图知,女孩拉着箱子向右运动,男孩和箱子之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向右走的女孩为参照物,箱子是静止的,两人都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9.(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 338.5 s。
【答案】B;2.50;338.5。
【解答】解:刻度尺正确的读数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所以B方式读数正确,则当前木块的长度为3.50cm﹣1.00cm=2.50cm;
机械停表的读数为小刻盘与大刻盘之和,小刻盘以分钟为单位读数为5min,大刻盘以秒为单位,则停表的读数为5min+38.7s=338.5s。
故答案为:B;2.50。
10.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速将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11.(3分)如图甲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从而达到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的目的,如图乙所示的噪声监测仪,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65.0 dB ;该装置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dB;不能
【解答】解:如图甲所示,标牌的意思是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强弱的仪器,也就是用来显示声音响度大小的仪器,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应该是dB,不能用来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dB。
12.(3分)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 振动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音色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答】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3.(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4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40 m;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静止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答案】4;40;静止。
【解答】解:(1)甲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大小v甲=4m/s;
乙图像是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由图乙知,当t乙=2s时,s乙=4m,
乙车的速度为:
v乙===4m/s,
由v=可得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v乙t=4m/s×10s=40m;
(2)由图丙知,当t丙=4s时,s丙=5m,
丙车的速度为:
v丙===7m/s,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以乙车为参照物;以甲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4;40。
14.(3分)向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A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图乙所示的波形图中,音调响度最低的是图 A ,响度最高的是图 B 。(均选填“A”、“B”或“C”)
【答案】A;A;B。
【解答】解:当用嘴向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吹气时,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会发出声音,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频率越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C﹣A;A振幅最小,故响度最大的是图B。
故答案为:A;A;B。
三、作图题(共7分,请按下列要求规范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5.(3分)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答案】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0m/s,
在v﹣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16.(4分)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但音调和音色不变,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17.(7分)如图1,在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冰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瓶壁和水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低 ;
(2)若用嘴依次用同样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 空气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动,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 ;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音调逐渐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按如图3所示制作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发出的声音将有很大改变,推拉“活塞”的过程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气体振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振幅”),进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或“响度”)。
【答案】(1)瓶壁和水柱;低;(2)空气柱;高;(3)升高;(4)频率;音调
【解答】解:(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和水柱,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音调越低;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快;
(3)灌水时听见的声音是由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当向壶中倒水时,此时由于该段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空气柱越来越短,即音调会越来越高;
(4)吹哨时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塑料管内空气柱质量和体积,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1)瓶壁和水柱;低;(2)空气柱;高;(4)频率。
18.(6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因此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所用的时间tAC=09:25:20﹣09:25:15=5s,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16.00cm/s=0.16m/s;
(4)如果小球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时间偏小。
(5)由图可知sAB=sBC=40.4cm,tAB=09:25:18﹣09:25:15=3s,tBC=09:25:20﹣09:25:18=2s。根据相同路程,速度越大AB>tBC,所以小车下滑做加速运动,故选B。
故答案为:(1)v=;(2)减小;2.16;(5)B。
19.(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做的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 ,这种物理方法是 转换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实验推理法”)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空气 可以传声。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放大音叉的振动 ;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减弱 (选填“减弱”或“增强”),并由此推理可知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4)如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声音音调的高低 和频率的关系。
【答案】(1)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转换法;(2)空气;放大音叉的振动;(3)减弱;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音调的高低。
【解答】解:(1)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是桌子振动比较微小,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来判断桌子的振动;
(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悬挂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卡片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故答案为:(1)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转换法;放大音叉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及计算结果)。
20.(5分)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为
t===1.2h=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80km/h×2.5h=120km
答:
(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72min;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20km。
21.(8分)小明去千岛湖的梅峰岛游玩,如图甲是他正乘坐游轮驶向梅峰岛,快到梅峰岛时,历时2s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假如游轮此时静止在水面上,他此时离崖壁的距离。
(2)若游轮以36km/h的速度正对梅峰岛驶去(如图乙),他在图乙的A位置喊一声,游轮到达B处听到了回声
【答案】(1)他此时离崖壁340m;
(2)他喊时离崖壁350m。
【解答】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崖壁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所以声音传播到崖壁的时间:t′=t=,
由v=得,游轮到崖壁的距离:
s′=v2t′=340m/s×2s=340m。
(2)游轮的速度v1=36km/h=10m/s,
由v=得,游轮在2s内行驶的路程:
s6=v1t=10m/s×2s=20m,
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
s2=v2t=340m/s×4s=680m,
由题意可知,他喊时离崖壁的距离:
s=(s6+s2)=×(20m+680m)=350m。
答:(1)他此时离崖壁340m;
(2)他喊时离崖壁350m。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2.(6分)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桥面设计了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限速100km/h。
(1)汽车行驶在中间车道过程中,司机发现大桥上的桥墩向后运动,是以 汽车 为参照物;司机看到前方一辆车,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 大 。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 0.296 h。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前15s行驶0.3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20 m/s;15s至30s汽车做 匀速 运动,15s至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的距离是 225 m。
【答案】20;匀速;225。
【解答】解:
(1)汽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
司机看到前方一辆奔驰车后,感到他的车向后慢慢退了。
(2)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主桥至少需要的时间:t==;
(3)前15s行驶0.7km,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是为:v1===20m/s;
由图像可知15s至30s汽车速度保持15m/s不变,汽车做匀速运动
s2=v2t2=15m/s×(30s﹣15s)=225m。
故答案为:(1)汽车;大;(2)0.296;匀速。
23.(7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信息 ;
(2)下列哪种动物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 C ;
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
(3)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4)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5 kHz到 20 kHz;
(5)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7.5 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B 。
【答案】(1)信息;(2)C;(3)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4)5;20;(5)7.5;(6)B。
【解答】解:(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2)声呐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A.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
BD.狗、猫发出的声音人类可以听到,故BD不符合题意;
C.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定位。
故C。
(3)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
(4)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
(5)由得
(6)依题意得,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经历的时间最短,同一介质中,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浅,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信息;(2)C,真空不能传声;20;(6)B。
24.(8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如图1中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纸片,截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出如图2中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该选择如图 2 (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则根据 相同时间比路程 可判断出丁纸锥下落的快。
(2)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相应物理量,就可以得到纸锥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的原理是 v=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下落时间太短,较难测出时间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小”)纸锥竖直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3)用闪光照相机拍摄某一纸锥的下落过程,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5所示,实验中纸锥下落过程中,最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D 。
【答案】(1)2;相同时间比路程;(2)v=;增加;(3)D。
【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3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2的位置释放。
图4是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丁下落的高度大于丙下落的高度。
(2)用刻度尺测量纸锥下落的高度,用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时间。
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以此延长下落时间。
(3)由图5可知,纸锥刚开始下落时相同时间间隔的距离不断增加。后来相同时间内间距相等,所以纸锥下落时先加速后匀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2;相同时间比路程;增加。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