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复习导入,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学习目标,预习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小青化学
升失氧 还原剂降得还 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降—得—还原——氧化剂
构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模型:
升—失—氧化——还原剂
1.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重点: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
1.氧化还原反应中什么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何比较呢?3.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规律?
任务一、氧化性、还原性比较
(1)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指物质 的能力。
越容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越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
(2)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还原性指物质 的能力。
【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与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课堂练习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钠,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钠中毒。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表现还原性 B、维生素C表现了还原性C、亚硝酸钠被氧化 D、维生素C作为氧化剂
课堂练习2. 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有杀菌消毒作用。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A.Na2O2 + 2HCl= 2NaCl+ H2O2B.Ag2O+ H2O2=2Ag+ O2↑+ H2OC.2H2O2= 2H2O+ O2↑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是________ 。(3)H2O2仅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 。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什么剂具有什么性,什么产物具有什么性。
例题:Cl2 + 2NaBr = 2NaCl + Br2
氧化性: 还原性:
Cl2> Br2
Br->Cl-(或NaBr >NaCl)
课堂练习3.已知下列反应: ① Cl2 + 2NaBr = 2NaCl + Br2 ② 2KI + Br2 = 2KBr + I2 ③ Na2S + I2 = 2NaI + S↓(1) Cl-、Br-、I-、S2-等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
S2->I->Br->Cl-
(2)Cl2、Br2、I2、S等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_________________。
Cl2>Br2>I2>S
(3)判断Cl2与Na2S能否反应?_____(填“能”或“否”)。
(4)判断I2与NaBr能否共存?_____(填“能”或“否”)。
2、根据活动性顺序比较强弱
单质越容易失电子,它的离子就越难得电子。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顺序)
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按F、 O 、Cl、 Br 、I 、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还原性增强。简称“原强离弱”。
(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3、根据反应的难易(反应条件)比较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可判断氧化性:KMnO4____MnO2
一般一组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例如:根据Cu+2Fe3+===Cu2++2Fe2+ 3Zn+2Fe3+===3Zn2++2Fe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 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比较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5.氧化性还原性的其他影响因素
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 还原性:浓HCI>稀HCI
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酸性KMnO4>碱性KMnO4(酸性K2Cr2O7相同)
任务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1.守恒规律:(1)内容: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2)应用:①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③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某些量的计算。
2×3=(5-y)×2,解得y=+2
【注意】①只有氧化性的物质其氧化性不一定很强,如Na+只有氧化性但氧化性很弱;同理只有还原性的物质还原性不一定很强,如F-只有还原性但还原性很弱。②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HClO4。③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的综合体现。
(2)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
2.价态规律:(1)内容: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特殊地,金属的最低价态为0价,没有负价,故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3.转化规律:①归中反应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低价―→中间价”,即“只靠拢不交叉”。
2HNO3+4N2↑+9H2O
例1:请画出以下反应的双线桥: H2S+H2SO4(浓)=S↓+SO2↑+2H2O
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
两相靠,不相交,能不变就不变
例2:请画出以下反应的双线桥:
注意: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和Fe2+不反应,H2SO4和SO2不反应等。
②歧化反应规律:同一分子里的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即“两边分“不会”一边倒“
eg: Cl2+2NaOH=NaCl+NaClO+H2O。
课堂练习6.G、Q、X、Y、Z均为含氯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Q+NaCl;②Q+H2O―→X+H2;③Y+NaOH―→G+Q+H2O;④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GI2;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Cl->Mn2+。KMnO4氧化性很强,可将I-、Fe2+、Cl-氧化,Cl2可将I-、Fe2+氧化,而Fe3+只能氧化I-,HCl不与I-反应,故选C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作业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归中反应,歧化反应,守恒规律,价态规律,强弱先后规律,配平原则,配平步骤,标变价,列得失,求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方法二金属活动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金属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