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西晋的建立与统一,三国鼎立终成梦,天下一统归晋朝,成语学历史,乐不思蜀,典故学历史,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知道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八王之乱,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了解少数民族内迁及其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民族交往与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任务一、根据视频,梳理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史实。
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司马文王与刘禅饮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任务二、根据下列材料,分析西晋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是时(西晋建立初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 其业而乐其事也。 ——《汉书•食货志》
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逐步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晋武帝司马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积极改革,使西晋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逐步安定下来,出现了太康之治的局面。
顶配开局的西晋却在统一后短短36年就灭亡了,这个王朝经历了什么?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任务一、根据教材,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材料一、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钱神论》
世家大族奢侈享乐,统治阶级内部腐化。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
政治上:西晋所封诸王在地方具有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威胁朝廷的中央集权。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封国内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任务二、根据下面材料,想一想,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
任务二、根据教材及视频,想一想,西晋的统治还面临哪些挑战?
经济上: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由盛而衰。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任务二、根据教材及材料,想一想,西晋的统治还面临哪些挑战?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民族关系上:西晋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强烈反抗。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任务三、小组合作: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 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1、诸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2、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易导致国家战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这是内蒙古和林格乐北魏墓画摹本)
材料一: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材料二:从东汉开始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寒冷期,气候开始变冷并加剧气温的波动以及降水量的变化对游牧业的影响较大,以草原为基础的生存空间范围缩小,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探究》
气候变冷,生存环境恶劣。
统治者鼓励、强制迁徙。
任务一、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二、结合下面图片和教材,指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内迁情况?
1.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2.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3.而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材料一、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材料二、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 的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不断内迁。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统治阶级内部腐化。社会道德沦丧。
西晋实行分封制,威胁朝廷的中央集权。
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出现我国古代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由盛而衰。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内迁的各族与汉族杂居相处,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西晋王朝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腐朽 ②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各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pptx、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