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38993/0-17325783810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38993/0-17325783811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438993/0-17325783811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与的反应分两步完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仪器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不会用到的是( )
A.温度计B.玻璃搅拌器C.秒表D.量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
C.物质的内能与温度和压强无关
D.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3.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1表示
B.图1表示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图1、图2中化学反应的焓变
D.图2可以表示反应 的能量变化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表示燃烧热的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熵增反应
B.蔗糖在水中溶解是一个自发过程
C.受热分解过程:
D.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6.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变浅
B.新制氯水应放在阴暗低温处保存
C.合成氨的过程中及时分离出氨气
D.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后,减小容器体积,体系的颜色加深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已知、、、的初始浓度分别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 )
A.B.
C.D.
8.下列措施能增大氨水中电离程度的是( )
A.加入固体B.通入一定量的
C.加入少量冰醋酸D.加入少量固体
9.在的饱和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的标志是( )
A.B.溶液中无分子
C.不再变化D.溶液中、、共存
10.已知与的反应分两步完成:
且,下列图像最符合上述反应历程的是( )
A.B.
C.D.
11.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
B.该反应的
C.c点时的转化率最大
D.a、b、c、d四点对应的压强:
13.在硫酸工业中,通过如下反应使转化为: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则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适宜的温度和压强分别是( )
A.450℃ B.550℃ C.550℃ D.450℃
14.已知在25℃、下,生成和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气态氨,乙为液态氨
B.甲、乙、丙、丁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丙>丁>乙>甲
C.由图中数据可得出:
D.形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
羰基硫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与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平衡移动情况和物理量变化情况如何变化?请分别用“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不”分析判断平衡移动情况;用“增大”“减小”“不变”分析判断物理量变化情况:
(1)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增加的浓度,平衡________移动;加入少量,平衡________移动。
(2)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加入少量,平衡________移动,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3)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________移动,平衡常数K________,反应热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的转化率________,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容器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
(5)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和,平衡________移动,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后的体积分数________。
(6)加入适量的正催化剂,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16.(15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原理及方案为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
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已知:的氧化性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②、③中出现蓝色的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③是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发生以下四个反应:
Ⅰ.(反应速率慢)
Ⅱ.(反应速率快)
Ⅲ.(反应速率较快)
Ⅳ.(反应速率快)
根据上述反应推测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反应________(填序号)决定。从上述四个反应可以看出必须在________(填离子符号)消耗完时才会有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理论上实验④最终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溶液显蓝色,判断理由是________。
(5)若将碘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合,也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为。实验发现开始时反应缓慢,随后反应速率“急增”,最后又逐渐减慢,则关于该化学反应速率“急增”的原因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
17.(15分)
现有下列物质:
① ② ③蔗糖 ④ ⑤
⑥镁条 ⑦盐酸 ⑧溶液 ⑨ ⑩
部分物质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是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有________。
(2)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5℃时,溶质为和的混合溶液中,则溶液中________。将的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氢离子的浓度________,的值________,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
(4)25℃,时用⑦和⑩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或“甲;
C.的反应热,故 ;
D.形成中的化学键需放出1172kJ的能量。
15.
(1)增加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少量,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通入,体积增大,分压强减小,但反应两边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不移动,但的浓度减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3)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反应放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反应热只与初始状态有关,不受影响。
(4)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平衡不移动,的转化率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
(5)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和,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效果相当,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平衡后的体积分数不变。
(6)加入适量的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16.
(1)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溶液总体积相同,,。
(2)实验①②③中温度影响比浓度大,出现蓝色的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实验①②中变量是温度,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③中变量是浓度,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多步反应的过程,总反应速率由最慢的一步决定,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反应Ⅰ决定。从上述四个反应可以看出,只有当消耗完后,碘单质遇淀粉才显蓝色,所以必须在离子消耗完时才会有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根据所给反应物物质的量来看,过量的刚好与生成的碘单质反应,淀粉不会变蓝色,理论上实验④最终观察不到溶液显蓝色。
(5)实验发现开始时反应缓慢,随后反应速率“急增”,最后又逐渐减慢,其原因是反应中产生了大量的,增强了的氧化性,加快了反应速率。
17.
(1)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是强电解质的有①②④,体系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就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有⑥⑦⑧。
(2)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
(3)已知25℃时,溶质为和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公式,则溶液中。将的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体积增大,浓度降低,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减小,的值增大,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4)25℃,时用⑦和⑩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因是弱碱,中和时促进电离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18.
(1)根据盖斯定律,
反应③可由反应①和反应②相加得到,
故;,反应③正向进行时(2)i.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的消耗量为,则;
ii.A.起始时以,投料,只发生反应③时,、的平衡转化率相同,发生反应①②时,的平衡转化率小于的平衡转化率,当①、②、③都发生时,则的平衡转化率小于的平衡转化率,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温度在300℃时有利于反应①进行,的含量高,有利于工业生产,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因为反应需要一定温度才能发生,故B错误;
C.加入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可提高的生成速率,故C正确;
D.在200℃~400℃范围内,根据的平衡转化率变化曲线可知的平衡产量先减小后增大,故
D错误;
iii.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正反应程度增大,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反应③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逆反应程度增大,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温度在100℃~320℃范围内,整体上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反应③逆向移动程度大于反应①正向移动程度,导致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高于300℃时,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因此甲醇的时空收率降低。温度/℃
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实验
编号
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水的体积
实验温度/℃
出现蓝色的时间/s
①
5
5
5
②
5
5
40
25
③
5
35
25
④
5
15
30
25
——
初始浓度
0.4
0.8
0.2
0.8
正向限度
0
0.3
0.6
1.4
逆向限度
0.6
1.05
0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中2024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中2024级期中考试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中2024级期中考试化学多维细目表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