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山东版)二轮复习专题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知识对点小题练6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知识对点小题练6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Word版附解析),共6页。
A.从实验1、2可判断油茶植株G基因纯合或H基因纯合均会致死
B.实验2中亲本、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均为ggHh
C.该品种油茶中,某宽叶高株一定为双杂合子
D.将宽叶高株油茶进行自交,子代植株中获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16
答案D
解析据实验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自交子代与叶形相关的基因型应为GG∶Gg∶gg=1∶2∶1,但子代中宽叶矮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GG致死,据实验2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自交子代与株高相关的基因型应为HH∶Hh∶hh=1∶2∶1,但子代中窄叶高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HH致死,A项正确;实验2中亲本基因型为ggHh,其自交后,子代中由于HH致死,因此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也为ggHh,B项正确;由于GG和HH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品种油茶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株,则其基因型是GgHh,为双杂合子,C项正确;将宽叶高株油茶(GgHh)进行自交,由于GG和HH致死,子代中只有窄叶矮株(gghh)为纯合子,其概率为1/3×1/3=1/9,D项错误。
2.(2024·山东德州二模)金鱼的透明鳞和正常鳞由基因D/d控制,龙睛和正常眼由基因E/e控制。育种人员选择透明鳞正常眼和正常鳞龙睛金鱼杂交,F1全为五花鱼正常眼,F1自由交配,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鱼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鱼龙睛、正常鳞龙睛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d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正常鳞正常眼自由交配,后代中龙睛所占的比例是1/6,均可稳定遗传
C.F2五花鱼正常眼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金鱼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
D.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鱼龙睛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和正常鳞龙睛个体杂交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育种人员选择透明鳞正常眼和正常鳞龙睛金鱼杂交,F1全为五花鱼正常眼,F1自由交配,F2中透明鳞正常眼、五花鱼正常眼、正常鳞正常眼、透明鳞龙睛、五花鱼龙睛、正常鳞龙睛个体数分别为61、122、58、22、41、19,比例约为3∶6∶3∶1∶2∶1,符合9∶3∶3∶1的变式,F2中透明鳞∶五花(Dd)∶正常鳞≈1∶2∶1,正常眼(E_)∶龙睛(ee)≈3∶1,A项正确;F2中正常鳞正常眼自由交配,仅考虑眼睛性状(1/3EE×2/3Ee),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2/3E、1/3e,后代中龙睛(ee)所占的比例是1/3×1/3=1/9,B项错误;F2五花鱼(Dd)正常眼(1/3EE、2/3Ee)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金鱼(DdEe)所占比例是1/3,且全部是杂合子(DdEE),C项正确;为获得更多的五花鱼(Dd)龙睛(ee)金鱼,应选择透明鳞龙睛(ddee或DDee)和正常鳞龙睛(DDee或ddee)个体杂交,D项正确。
3.(2024·湖北二模)现有四个转抗除草剂基因(Bar)的玉米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arBar),为研究Bar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乙与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C.丙和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约1/4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根据甲和乙杂交结果分析,F2中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5∶1,该比值是9∶3∶3∶1的变式,可知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项正确;乙与丁杂交,F1全部为抗除草剂,F2也全为抗除草剂,乙与丁的Bar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B项正确;乙和丙杂交,F1全部为抗除草剂,F2既有抗除草剂又有不抗除草剂,但是抗除草剂远多于不抗除草剂,乙、丙的Bar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结合B项分析,乙、丙和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项正确;结合A项的分析,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A表示甲的Bar基因,用B表示乙的Bar基因,F1为AaBb,含Bar基因的植株抗除草剂,不含Bar基因的植株不抗除草剂,所以F2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不只是纯合子,除了纯合子外还包括2/16AaBB、2/16AABb,故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2/16AaBB、2/16AABb,共占1/2,D项错误。
4.(2024·陕西汉中二模)某植株M含有4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每对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相应基因可以依次用A/a、B/b、C/c、D/d表示,已知植株M的4对基因均杂合(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1/4
B.M测交子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比例相等
C.M自交子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比例相等
D.M自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能够产生2×2×2×2=16种配子,其中含有单个显性基因的配子有Abcd、aBcd、abCd、abcD四种类型,所占的比例为4/16=1/4,与测交对象aabbccdd产生的唯一一种配子abcd随机结合,即M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1/4,据此也可以推知,M测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5/16,即M测交子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比例不相等,A项正确,B项错误;M自交,即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概率为1/4×1/4×1/4×1/4=1/64,显性性状(包括多显性和单显性)个体所占的概率为1-1/64=63/64,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共有2×2×2×2=16种,所占的比例为16/64=1/4,即M自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4=3/4,C、D两项错误。
5.(2024·河南许昌一模)果蝇中性染色体异常个体XXX、YO、YY、XYY致死,XXY为雌果蝇、XO为雄果蝇,且都能正常存活。XXY产生的配子随机含有一条或两条性染色体,XO能够正常产生配子,所有配子育性均正常。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杂交产生F1。不考虑其他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雌果蝇不可能携带Y染色体
B.F1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比例为1∶1
C.F1存活个体中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类型共有6种
D.F1中的致死个体的比例为1/12
答案B
解析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杂交产生F1,由于XXY果蝇产生的雌配子为X∶XY∶XX∶Y=2∶2∶1∶1,XO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有X∶O=1∶1,F1中基因型有2XX(雌果蝇,存活)、2XXY(雌果蝇,存活)、1XXX(致死)、1XY(雄果蝇,存活)、2XO(雄果蝇,存活)、2XOY(雄果蝇,存活)、1XXO(雌果蝇,存活)、1YO(致死),故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XY、XX、XXO,可能携带Y染色体,A项错误;F1中雌果蝇(2XX、2XXY、1XXO)与雄果蝇(1XY、2XO、2XOY)的比例为1∶1,B项正确;F1存活个体中性染色体组成类型共有4种,分别为XXY、XXO、XOY、XO,C项错误;F1中的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XXX、YO,F1中有2XX(雌果蝇,存活)、2XXY(雌果蝇,存活)、1XXX(致死)、1XY(雄果蝇,存活)、2XO(雄果蝇,存活)、2XOY(雄果蝇,存活)、1XXO(雌果蝇,存活)、1YO(致死),致死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12=1/6,D项错误。
6.(2024·江苏南通二模)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d、d'两种形式。下图表示该病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及成员携带致病基因的情况,Ⅱ-1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染色体变异由Ⅰ-1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
C.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儿子的概率是1/2
D.Ⅱ-4与某男子结婚,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为dd,Ⅰ-2为Dd',Ⅱ-2为Dd或dd',即其必含有d基因,与题图不符,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为XdY,Ⅰ-2为XDXd',Ⅱ-2为Xd'Y,与题图相符,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Ⅰ-1的基因型为XdY,Ⅰ-2的基因型为XDXd',Ⅱ-1的基因型为XdXd'Y,Ⅱ-1的染色体变异由Ⅰ-1的减数分裂Ⅰ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形成XdY配子)导致的,B项错误;Ⅱ-3(XdXd')与正常男性XDY婚配,生出患病儿子(XdY或Xd'Y)的概率是1/2,C项正确;Ⅰ-1的基因型为XdY,Ⅰ-2的基因型为XDXd',则Ⅱ-4的基因型XDXd,其与某男子X-Y结婚,儿子患病(XdY)的概率为1/2,D项错误。
7.(2024·河北邯郸二模)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叶形由基因A/a控制,产量高低由基因B/b控制,茎色由基因D/d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控制茎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植株M与植株N杂交,分别统计F1中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植株N表现为显性性状绿茎高产,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XdXd或AabbXdY
B.若F1绿茎和紫茎中雌、雄株的数量相等,则植株N的性别为雌性
C.若F1中雌株全为绿茎,雄株全为紫茎,则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Y
D.若植株M为雄性,则F1圆叶高产紫茎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答案D
解析植株M与植株N杂交,子代中紫茎∶绿茎=1∶1,低产∶高产≈1∶1,圆叶∶细叶=3∶1,且控制茎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植株N表现为显性性状绿茎高产(AaBbXDXd或AaBbXDY),则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XdY或AabbXdXd,A项正确;若F1绿茎和紫茎中雌、雄株的数量相等,说明亲本关于紫茎和绿茎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则植株N的性别为雌性,其相关基因型为XDXd,B项正确;若F1中雌株全为绿茎,雄株全为紫茎,则亲本关于紫茎和绿茎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则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Y,C项正确;若植株M为雄性,则其基因型为AabbXdY,植株N的基因型为AaBbXDXd,则F1圆叶高产紫茎雌株的基因型为A_BbXdXd,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D项错误。
8.(2024·山东济南一模)20世纪30年代,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发现了两性个体间某些基因剂量(数量)不同,但表达水平相似的现象,并命名为“剂量补偿”。这一现象与基因Sxl的表达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msl-1、msl-2、msl-3、mle均为蛋白质。
A.Sxl基因参与的“剂量补偿”的原理与细胞分化原理相同
B.Sxl基因通过促进msl-2的表达从而促进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
C.雌雄个体X染色体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可能相同
D.检测超雌果蝇(XXX)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可以进一步验证“剂量补偿”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剂量补偿”是两性个体间某些基因剂量(数量)不同,但表达水平相似的现象,结合图示可知,该现象与Sxl基因的表达有关,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Sxl基因参与的“剂量补偿”的原理与细胞分化原理相同,A项正确;据图可知,雌性个体中Sxl基因表达后导致msl-2缺失,说明Sxl基因通过抑制msl-2的表达,进而使mle、msl-1和msl-3蛋白质复合体没有活性,从而使X染色体基础水平转录,B项错误;据图可知,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但其X染色体基础水平转录,雄性个体有1条X染色体,但其染色体高水平转录,据此推测,雌雄个体X染色体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可能相同,C项正确;检测超雌果蝇(XXX)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可以进一步验证“剂量补偿”,若该“剂量补偿”存在,则预期其X染色体的转录水平应低于XX型,D项正确。
9.(2024·山东模拟)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尼罗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X、XX、ZW的个体表现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ZY、ZX、WY、X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WW、YY的个体死亡。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
杂交一: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1,F1只有一种性别;
杂交二: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1,F1中雌性∶雄性=1∶3。
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一中F1均表现为雌性,且有两种类型的性染色体
B.杂交二F1雄性个体中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
C.杂交二中F1自由交配所得F2中雄性个体占1/2
D.将两种罗非鱼混合养殖,子代性染色体组成最多有8种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和杂交一结果,可推测杂交一中亲本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亲本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杂交子代F1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X,表现为雄性,A项错误;由题意和杂交二结果可知,杂交二中亲本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亲本尼罗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X(雄性)、ZY(雄性)、WX(雌性)、WY(雄性),杂交二F1雄性个体中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B项错误;杂交二中F1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WX,其产生的配子类型为1/2W、1/2X,杂交二中F1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1/3ZX、1/3ZY、1/3WY,其产生的配子类型为1/6X、1/3Y、1/3Z、1/6W,杂交二中F1自由交配得F2,理论上F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1/6WX(雌性)、1/6WY(雄性)、1/6ZW(雌性)、1/6XY(雄性)、1/6ZX(雄性)、1/12XX(雌性)、1/12WW(死亡),由于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死亡,则实际上F2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6+1/6+1/6)÷(1-1/12)=6/11,C项错误;将两种罗非鱼混合养殖,子代性染色体组成最多有8种,ZZ、ZX、ZW、XY、XX、ZY、WX、WY,D项正确。
10.(不定项)(2024·山东聊城三模)果蝇的性别分化受X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数比例的调控。当X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比例为1∶1时,X染色体上的S基因表达,使D基因表达为DSXF蛋白,个体发育成雌性;当二者比例低于1∶1时,S基因不表达,D基因则表达为DSXM蛋白,个体发育成雄性;无S基因时,D基因则表达为DSXM蛋白,个体发育成雄性。若体细胞中X染色体超过两条或者少于一条则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可能相同
B.XSY个体中S基因表达使D基因表达为DSXM蛋白
C.XSXs和XsY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D.XSXsY和XsY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7∶3
答案BD
解析雌性个体中,D基因表达为DSXF蛋白,雄性个体中,D基因表达为DSXM蛋白,但是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即mRNA,所以雌雄个体中D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可能相同,A项正确;据题意,XSY个体中的X染色体数∶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知识对点小题练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版附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知识对点小题练3酶与ATP(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TP同葡萄糖相比有两个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知识对点小题练4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温室效应会导致某些地区出现干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