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页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2页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3课时)
    设计者:义乌市教坛新秀 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蒋玉卿
    设计简介:
    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并寻找其中的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形的不同特点;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制作思维导图,完善“锦绣中华”手册,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懂得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解读、提炼、整理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衣食住行的特点,体会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不同地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通过交流整理,分析资料,生活经验,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传统习俗,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事物与现象,能够尊重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
    教材分析:
    《我们神圣的国土》是统编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包含“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三个主题,课程内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第3课时主要学习“一方水土一方生活”这一版块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五(3)课程内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中通过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差异,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差异对生产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较强,但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较弱。学生对于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探讨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了解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环境的差别;认识自然环境与当地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祖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保护。
    教学准备:
    课件;
    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整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游戏引入
    1.复习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2部分,领略了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吗?
    2.游戏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我们神圣的国土》第3部分,我们又将要去探索神圣国土的哪些奥秘呢?不急,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猜一猜。
    出示游戏要求:根据提示猜一猜,以下独特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哪些地方吗?
    (1)我们喜欢骑马和喝奶茶,我们的房子跟你们的不一样。(内蒙古)
    (2)我们有张特别的床,我们把它叫“炕”。(东北)
    (3)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穿得清爽无比,冬季平均气温还有20摄氏度。(海南)
    3.总结揭题: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板贴: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后方式也各具特色,真是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板书揭题: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国的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下面的学习活动开展做铺垫。
    活动二:合作探究,寻找差异
    发现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先从《中国地形》图中去找找答案。
    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
    出示合作要求:(1)圈一圈,圈出《中国地形》图中的不同地貌。
    找一找,我国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是怎样分布的。
    说一说,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想一想,生产生活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
    理一理,将小组收获整理制作成思维导图。
    小组反馈。
    (1)展示思维导图。
    (2)补充资料。出示书中的四幅插图,结合插图内容介绍不同地形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们的生产劳动情况。
    平原:气候是季风性气候(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平原丘陵地形有利于水气的深入,所以气候湿润,有利于农耕生产。
    高原: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高原多为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其地形的气候干燥湿冷,限制了农作物的种类,所形成的高原风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带来降水或干燥。
    丘陵: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一般都是山比较多,而且田都是梯田形式。土地肥沃很适宜开展农业活动,不会长时间受到阳光直射,而且水田里的水份也不容易流失。山地可以开展旅游,海岸线长适宜发展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
    盆地:我国盆地主要有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除四川盆地外,其他几个盆地雨水都比较少,气候干燥。盆地内部常有较外部更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的发展。
    4.刚才,我们从地图入手,了解了不同地形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们的生产劳动情况,分析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生产生活会有差异。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地的居住场所。
    (1)出示53页的三幅图,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的分享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吗?
    (2)拓展——图片展示。
    蒙古包:内蒙古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在蒙古包里,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云南竹楼: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
    小结: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地理条件等决定了不同的居住环境。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地图、文本介绍、搜集的资料等对我国的地貌特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景观的特点,形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再以居住环境为例,探究形成差异的原因,感受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三:小小分享会——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那我们家乡的居住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我们的家乡,去探究家乡的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组合作,补充思维导图。
    出示合作要求:(1)找一找,在《中国地形》图上找一找家乡的位置。
    想一想:家乡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他们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一理:整理收获,将导图补充完整。
    3.反馈汇报,展示思维导图。
    预设一:以浙江为例
    (1)自然环境
    地形特点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以盆地平原为主;地形类型多样,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
    播放视频——《全景地图看浙江》
    (2)气候类型
    浙江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3)我们的生活
    说一说浙江都有哪些农事生产?这些农事生产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播放视频——《看浙里乡村之美》
    预设二:以食为例
    (1)咱们班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同学们的家乡一定有特别诱人的美味。我看到同学们带来了照片和食物。现在,咱们就召开一个家乡味道分享会,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家乡味道。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家乡特产,介绍自己家乡的味道。
    (3)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大家介绍的家乡美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精米,有大闸;有包子、饺子,有米粉、米线;有辣的,有酸的……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可是家乡的美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4.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之间,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可是这样的地区差异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请看——
    (1)出示课堂小剧场:我的小烦恼
    我的爷爷是东北人,奶奶是浙江人,一到周末,全家人在一起就为了吃什么而发愁。爷爷要吃饺子,奶奶要吃海鲜,这不他们又吵起来了,我感到很烦恼,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3)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板贴:相互了解,彼此尊重)
    【设计意图】继续以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从中国回归到自己的家乡,以点带面,从生活实践入手,分享家乡衣、食、行的特点,并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运用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体会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最后再以小剧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懂得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活动四:课堂总结,丰富“锦绣中华”手册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有不少收获,但仅仅课堂了解的这些知识是不够得,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节课的思维导图补充到上节课的“锦绣中华”手册当中,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的祖国。
    课外延伸,节目推荐。对我们神圣国土的了解远没有结束,我们中国的制作团队,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通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空中拍摄角度,制作了型纪录片《航拍中国》,它全方位展示了各省自然地理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一个观众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我们来欣赏其中一个片段——播放《航拍中国》片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设计意图】“锦绣中华”手册的充实,让学生对中华国土有更多的认识,《航拍中国》节目的推荐,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角度去感受了解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板书设计: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地形复杂
    气候多样
    相互了解
    彼此尊重
    作者简介:
    蒋玉卿, 义乌市道德与法治教坛新秀,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获得者,金华市、义乌市优质课获得者,义乌市品德基本功比武一等奖,义乌市优秀班主任。致力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多篇论文、案例在正式刊物中发表并获奖,制作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微课十余节。

    相关教案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6 我们神圣的国土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统编版(2024)5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5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最终决定具有约束力,出现问题,协商解决,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