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学习文本严密的论证过程。3.通过品读课文,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勤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一封带有告诫性质的信。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 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是通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操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 致 远。
译:做不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精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通过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 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身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一)诸葛亮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二)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三)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具备哪几个条件?
二、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诸葛亮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二)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成才三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惜时——将复何及(反)
文章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惜时)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学习是成才的途径。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具备哪几个条件?
诸葛亮忠告儿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顾不得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因此会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初衷,也难免会迷失自我。这样看来,即使几千年过来了,诸葛亮的话仍然非常有意义。
拓展延伸: 几千年过去了,诸葛亮对儿子说的话,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本文开头即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观点,言简意赅,然后正反论证,先用短短几十个字,道出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的关系,以及“淫慢”“险躁”的危害。再强调应勤奋刻苦,不能荒废学业。2.本文以慈父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淡泊明志、增加才干,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富有智慧和理性。3.骈散句结合,多用对偶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教学目标,作者名片,朗读要点提示,读准节奏,[广才]增长才干,正面表现,反面表现,成枯落,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遂成枯落,字词积累,听范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的静,诸葛亮的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