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猫》,情境任务,记基础知识,走近作者,预习检测,词语集注,忆养猫历史,我家养过的三只猫,我家好久不养猫,我家永不养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记基础知识任务二:忆养猫历史任务三:破芙蓉鸟案任务四:思人性弱点
要求:1、知人论世;2、检查字词。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郑振铎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翻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主要著作有《取火者的逮捕》《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等。
逗 缕 倚妄 消耗( ) 忧郁懒惰( ) 怂恿( )安详( ) 乞丐( ) 预警怅然( ) 蜷伏( ) 叮嘱
用于细长柔软的东西,如“一缕青丝”“几缕炊烟”。
靠着,如“倚树而立”。仗恃,如“倚势欺人”。偏,如“不偏不倚”。
荒谬不合理,如“狂妄”。胡乱,如“胆大妄为”。
惩戒( ) 悲楚 断语冤枉( ) 虐待( )芙蓉鸟 畏罪潜逃( )污涩( ) 红绫( ) 诅骂( ) 相称( )
只有qián一个读音。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弯着身体卧着。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悲楚:悲伤凄楚;悲苦。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说一说“我”家共有几次养猫经历?圈点勾画代表每一次养猫开始及结束的关键语句。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
摘录方法提示:1.关键词2.中心语句3.所描写对象的特异之处4.文笔精华之处——精彩生动的句子——有内涵文采的语句
概括方法提示:1.提取关键词组合要点;2.综合关键信息进行推论;3.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花色灰白……不好看……更难看了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颜色亮丽,活泼可爱,大家都很喜欢。 第三只猫是被人遗弃的,不好看,不活泼,忧郁,懒惰,大家也不喜欢它。 三只猫特点各异,但最后命运不是失踪就是死亡。
要求:化身名侦探,一起来破案吧!
时间倒回到1925年的11月5日的深夜,雷雨交加,北风呼啸,一只毛发焦脱、瘦弱丑陋的白猫躺在屋脊上,连微弱的呼吸声都不再听到,就那样静静地躺着、躺着,之后便停止了呼吸,从此与人间再无瓜葛。
为什么这只猫会可怜地死去?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四、对犯罪嫌疑人惩罚方式:
芙蓉鸟被害案
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小组合作,每组谈论一个人。
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用沉默肯定猫就是凶手,实则也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喜欢它
在大家都认定猫“畏罪潜逃”时,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从对它不感兴趣,到想惩戒它。
或许知道真相,却闭口不言。
作者有意识到他不公平地对待第三只猫吗?再读课文,勾画心理描写的句子,填写下表,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为它提心吊胆;饭后的娱乐
小组代表展示: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文中。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一只从隔壁要来的猫活泼可爱,受人喜爱,这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养猫的心情由快乐转向酸辛,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它更加可爱活泼,受到宠爱,养猫让我们更加快乐,但又时时担心。第二只猫的丢失有些人为的过失,全家怅然、愤恨。这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一个“永不”显示了“我”态度的决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因为“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放在文章最后,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这里有“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一只猫的亡失是“天灾”(病死); 第二只猫的亡失是“人祸”(他人造成的); 第三只猫的亡失则完全是“己过”(自己造成的悲剧。 “我”家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写三次养猫,一次比一次详细,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使文章波澜起伏。
为什么我面对喜欢的猫离去时都没有现在难过得多?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是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在“我”看来,这对猫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主观臆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这个过失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难过。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为什么文中“我”不喜欢他,我却可以随意打杀他?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从反思中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严于自省 勇于承担责任 同情弱者
猫的死是首无声的挽歌,它无法辩诉,只能孤独离去; “我”的痛是无言的忏悔,只因主观臆断,冤屈了无辜的生命。
被打之后,猫只是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如果第三只猫会说话,它会选择和谁对话,会说些什么? 请你化身为猫,说一说心里话。
对我说······对妻子说······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说······对······说······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请带着这份悔恨、内疚、自责,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这两段话。
要求:①反思我们一家对猫的行为。②思考生命个体(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我们一家人是真的喜欢猫吗?
喜欢它是因为它活泼可爱
喜欢它是因为它更活泼、有用
不喜欢它是因为它丑瘦、忧郁不活泼
对他们而言,动物只是玩物,可以随意凭借各自的喜好来判断一只猫的好坏。 不是真的喜欢猫。
本来,一个真正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爱恋之,而对于不甚美貌的、瘦弱的、忧郁的小猫,更应十分怜悯,倍加关照。但“我们一家”并非如此,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看似爱猫,并非爱一一切的猫,不过是完全凭感情用事,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以致造成了第三只猫惨死的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悲惨死去)。
篇末是“我”的忏悔出于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 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我” 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而已!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侮恨,所以这份忏侮来的非常真诚而感人。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写于1925年。作者当时在上海,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学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图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芙蓉鸟案件,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教学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走进作者,背景链接,字音字形,词语解释,整体感知,划分层次,从隔壁要来的,很活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