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语文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举办“感家国情怀·品旷达心胸”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 )是对我国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孕育的深厚博大的精神,不仅激励一代代航天人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的新长征,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nínɡ ) 聚起强大力量。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孕育( yùn ) ② nínɡ( 凝 )聚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一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无论 都 B.因为 所以
C.既 也 D.虽然 但是
3.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逗号 省略号 B.分号 问号
C.句号 破折号 D.顿号 省略号
4.语段中“强大力量”的短语类型是( B )(2分)
A.主谓短语 B.偏正短语
C.动宾短语 D.并列短语
5.完成下面的语段阅读。(7分)
古人善用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李清照用“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渔家傲》)抒发了自己空有才华而不能为世所用的苦闷与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表现出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爱国,也是古代诗人常有的情怀。我们从杜甫《春望》中的“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感悟到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怀的情感;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体会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6—12小题。(16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译文:
【乙】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6.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7.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C.行拂乱其所为 D.困于心,衡于虑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B.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翻译: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
B.文章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C.文章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气势非凡,具有说服力。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甲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观点。
B.甲文先用守城而不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从攻城而不胜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C.乙文中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
D.两篇文章均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得人和”即“得道”,“得道”则“战必胜”。
12.翻译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
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9分)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①段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了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B.文中加点词语“据估计”“大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D.本文结构为“总——分——总”,最后一段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
14.下面对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的耳朵的形状也是非常独特的。
B.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非常高超。
C.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非常独特。
D.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非常高超。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A.人类DNA中包含有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
B.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C.人们心脏活动独特电脉冲的独特性可以用于识别身份。
D.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4分)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和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纷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冰雪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
16.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8个字)(2分)
雪天订外卖→骑士为迟到道歉→递毛巾擦脸→ 给他倒热茶 →听他讲故事→骑士下楼远去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3分)
渲染天气寒冷,营造氛围;交代“我”订外卖的原因;为“骑士”的出场做铺垫。
1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骑手在恶劣的天气里着急赶路送外卖的情态,突出了他敬业守时的特点。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它;“皱”暗示他多次翻看、揉握;用“小心”修饰“折”,表现“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
20.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情感线索;形成对比,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面的小题。(6分)
【甲】
我通常都看见②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乙】
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21.(1)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 ① 法布尔 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甲】写出了 ② 蝉 的生活习性,选段【乙】写出了 ③萤火虫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3分)
近日,班级分小组交流阅读成果,请你参与《昆虫记》名著阅读笔记的探究。以下文字说明的是哪一种昆虫,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C (3分)
①它是右撇子,右鞘翅几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不过它的两个鞘翅的结构完全一样。两个鞘翅都由一片宽大的透明干膜组成,跟白色的洋葱皮一样薄,且能振动,是它发声的部位。它有自己固定的家,会非常慎重的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位置,亲手挖掘建造。
②专吃活食,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③它们的身材一般小巧玲珑,穿戴庄重而且无可挑剔的光鲜,身子胖乎乎的,呈短壮体型,额头和胸廓上都佩戴着奇异状物,显得光彩照人,尤且是我国的那些品种,乌黑油亮,外加一些热带的品种,金光闪烁,黑紫油亮。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22.2024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十九个“文化遗产日”,为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准备开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保护,首先得了解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B (2分)
A.京剧 B.万里长城 C.皮影戏 D.太极拳
(2)结合“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设计两项与此相关的活动。(4分)
活动一: 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 。(2分)
活动二: 举行“保护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2分)
(3)为了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学校计划在本周五下午1:00邀请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老师来学校大礼堂讲学,委托你代表学校发出邀请。下面的邀请函中有两处表达不够得体,请你找出并改正。(4分)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贵校计划本周五下午1: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诚邀您就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进行讲学。恭候您的惠顾!
x x 学校
x 年 x 月 x 日
改正①:将“贵校”改为“我校”。(2分)
改正②:将“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2分)
四、作文(50分)
题目:想起那件事,我就______(后悔、自豪、高兴……)
A.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定居
C.遂取陈焉
于是,就
D.寡助之至
极点
A.①金甲虫
②螳螂
③蟋蟀
B.①螳螂
②蟋蟀
③金甲虫
C.①蟋蟀
②螳螂
③金甲虫
D.①蟋蟀
②金甲虫
③螳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11月七年级语文试题11docx、2024年11月七年级语文试题pdf、2024年11月七年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七语9月卷2409docx、七语9月卷2409pdf、七语9月答案2409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