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题思路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D.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2.西晋文人傅咸曾在一篇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作者在赋中所赞美的是( )
A.白瓷B.丝绸C.文人画D.纸
3.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在于她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全世界的各种文明。在这熔炼自我的过程中,7世纪至10世纪是中国历史在封建时代的“青春时刻”。以下属于这一“时刻”的文化成就有( )
①涌现出“诗圣”、“医圣”、“画圣”等杰出人物
②《千金方》问世,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③法显西行,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④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6.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yánchī,美和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 )
A.顾恺之B.吴道子C.马远D.张择端
7.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
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8.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战国B.秦代C.南北朝D.唐代
9.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逸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从题材上看,多为神怪、爱情等诸类,着重表现人情世态。这反映出当时( )
A.统治阶层重视文学的发展B.小说成为传播民俗的媒介
C.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的变化D.社会心态的世俗化平民化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候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术始于元朝
11.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
1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D.张骞出使西域
二、问答题
1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三、材料解题思路题
14.材料:僧一行(公元683—727),原名张遂,河北巨鹿人,从小“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因躲避权贵,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出家后,先在嵩山普寂学禅,后又师从善无畏、金刚智等学习密法。为了精研数学和天文,长途跋涉,到浙江的天台山和湖北当阳玉泉山求师问教,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召一行入京,命令一行“考前代诸家,改撰新历”。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后,编制成《大衍历》。后来,一行和梁令瓚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天仪,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据《大唐新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僧一行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僧一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bǐ)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关于儒学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商周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结合选项判断,可知,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A。
2.答案:D
【解题思路】材料出自晋人傅咸的《纸赋》,意思是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造纸术的改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解题思路可知造纸术的改进使得纸物美价廉,方便了文化的传播。
3.答案:D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题意,给出了我国文字演变的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种变化有利于交流传播,③正确。书写材料和工具也由甲骨、竹简变为纸张,使书写更为流畅,②正确。①本身说法错误,中华文字历经3000多年不间断,不能说摒弃文化传统,④错误,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求学生对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4.答案:D
【解题思路】7世纪至10世纪大致属于唐至宋初,“医圣”张仲景是东汉人物,排除①;
《千金方》的作者是唐代孙思邈,②正确;
法显是东晋时期人物,排除③;
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④正确,综上,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解题思路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古代医学和科技成就。
5.答案:C
【解题思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
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
《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
《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代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反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说明美术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6.答案:A
【解题思路】东晋画家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认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材料中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符合顾恺之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题思路问题的能力,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是答题的关键信息。
7.答案:A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可以看出这些诗词反映了盛唐时期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不出藩镇割据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
材料中的诗词反映了盛唐时期国内的社会风气,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盛唐时期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不能反映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解题思路材料“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紧扣盛唐的时代特征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解题思路材料的能力。
8.答案:C
【解题思路】C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
A战国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排除。
B秦朝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B排除。
D唐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9.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中“从题材上看,多为神怪、爱情等诸类,着重表现人情世态”表明,唐代市民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统治阶层重视文学的发展,小说成为传播民俗的媒介,社会心态的世俗化平民化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故A,B,D项错误。
10.答案:C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A错误;
选项B,“蔡侯纸”并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它之前已经有纸存在,故B错误;
选项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故C正确;
选项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朝,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注重考查识记能力,难度较小,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区分每个史实的时间,即可判断。
11.答案:D
【解题思路】歌曲讲的汉字的笔画,体现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故选D。而A项说的是绘画;B项说的是戏剧艺术,C项说的是篆刻艺术;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12.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可从地图中找到关键地点“长安”“那烂陀”等进行判断,从材料中的资料可以看出研究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代表。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以及识图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关键地点“长安”“那烂陀”等进行判断解题思路即可。
13.答案: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文化多样性加强;中外交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题思路,如: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文化多样性加强;中外交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故答案为:
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文化多样性加强;中外交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需结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来解答。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贡献:创制新历《大衍历》;制造水运浑天仪;组织了天文大地测量;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2)原因:国家统一稳定,经济繁荣;顺应时代要求;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勇于创新。
【解题思路】(1)贡献:根据“编制成《大衍历》”得出创制新历《大衍历》;根据“一行和梁令瓚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天仪”得出制造水运浑天仪;根据“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得出组织了天文大地测量;根据“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得出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2)原因:根据“唐开元五年”得出国家统一稳定,经济繁荣;根据“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得出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根据“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精研数学和天文”得出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1)贡献:创制新历《大衍历》;制造水运浑天仪;组织了天文大地测量;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2)原因:国家统一稳定,经济繁荣;顺应时代要求;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勇于创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要人物僧一行,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对史料进行解题思路理解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解题思路】(1)第一小问的“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只要将孔孟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点答上即可。回答理学对儒学的发展时需要知道理学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具有思辨化的特点,明白理学的积极作用在于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归纳一下即可得出答案。(2)认识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韩愈主张回归孔孟经典,否定后人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本质。故答案为:(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点评】(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察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以及理学的发展。(2)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韩愈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主题一传承与交融__魏晋至隋唐思想的传播和创新,共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训练题专题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第十一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