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咸阳市实验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枯木腐朽B.铜雕锈蚀C.海市蜃楼D.火山爆发
2.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冰、氧化铜B.硫酸、碳酸钠
C.氢氧化钙、氯酸D.液氧、氧化铁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试剂
C.闻试剂气味D.检查装置气密性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氮,液氮的沸点不同
B.食用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原子
C.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禁止使用
5.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若图③中x的值为13,则其粒子符号为
D.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6.运用推理、归纳、对比,类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甲和乙燃烧产物均为和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的大小都发生了改变
C.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7.如图所示,将等容积(1L)、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关闭弹簧夹ab,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待两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雾
B.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流入集气瓶乙中的水比甲中多
C,打开弹簧夹ab一段时间后,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D.若白磷足量,集气瓶甲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L
8.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该反应的生成物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D.乙是催化剂
9.下列反应中,若图中横轴表示反应时间,则y轴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y表示氧化镁的质量
C.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y表示水的质量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y表示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二、计算题
10.如图是某制药厂生产的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的化学式为,维生素由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
(2)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
(3)维生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计算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题
11.自然界并不缺少“镁”,化学兴趣小组以“镁”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
【知识回顾】已知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提出问题】镁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实验探究】小新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镁条燃烧。待镁条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
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实验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_________。
【实验结论】不能用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拓展探究】小明发现久置的镁条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他叫来了小亮、小红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
小亮认为可能是;
小红认为可能是。
小红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氧化物。
②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
【继续探究】小亮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讨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试管口的液滴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后,小亮认为小红的猜想也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要验证小亮的猜想,实际上只需证明灰黑色"外衣"的形成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即可。为了证明这一猜想,需要进行下图实验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四、填空题
12.化学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古代工艺——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用窑炉烧制陶器,烧制完成后,用泥封闭炉门即可熄灭窑炉的火焰,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2)农业生产——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加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航天探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在月球表面完成“挖土”,为避免样品被污染,采回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
13.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合成过程如下所示:
(1)和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过程Ⅱ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D已知X是一种单质,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
14.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下图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两个锌离子_________。
(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C”表示的宏观意义是_________。
(4)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___。
15.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问题
(1)小西收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图1的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水。
①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某些家用净水机还含有超滤膜,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___(填字母)。
A.难溶性大颗粒
B.可溶性金属离子
C.可溶性大分子和大分子团
(3)小安用图2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①M、N两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填“M”或“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16.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1)向A中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打开前,白磷均不燃烧;打开后,B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燃烧。
①打开后,B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若将C中的白磷换成红磷,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用图1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减少的质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2)图2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对比实验_________,说明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现象不同。
②实验乙中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3)图3实验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3)装置F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4)化学制氧机(如图G)利用过碳酸钠固体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来制取氧气。其中加湿过滤仓可以根据_________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火山爆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硫酸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氢氧化钙是由钙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A、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过多,故操作正确;B、加入块状固体的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故操作错误;C、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过多,故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说法正确;B、食用加碘食盐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而不是碘原子,说法错误;C、室内失火时,不建议立即打开所有门窗,打开门窗会导致大量氧气涌入,使火势加剧,甚至引发“回燃”现象,危及生命安全,说法错误;D、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确实会造成水体污染,但它们在农业生产中是必要的,应该合理施用而不是完全禁止使用。合理施用可以减少污染,完全禁止是不现实的,说法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A、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此甲和乙燃烧产物虽然相同,但其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故说法错误;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虽然分子间的间隔都发生了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说法正确;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都为8,比如的最外层电子数为0,故说法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g-1.9=22.1,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加热样品1后,固体质量减少,最后质量大于2g,则生成物中有气体,有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对比样品1、2的曲线知,相同温度,样品1固体质量减少更快,即加入乙反应速率更快,将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说明乙化学性质不变,所以乙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反应前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0,故A不正确;B、一定质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y表示氧化镁的质量,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镁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故B正确;C、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y表示水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含有水,起始水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生成水,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至完全反应,水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C不正确;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y表示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前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为0,故D不正确;故选:B。
10.答案:(1)碳、氢、氧
(2)396
(3)84:11:4
(4)50%
解析:(1)由维生素的化学式为可知,维生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28+1×44+16=396;
(3)维生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8):(1×44):16=84:11:4;
(4)解:该高钙片每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则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11.答案:【知识回顾】镁+氧气氧化镁
【实验分析】顾]镁+氧气-
【实验分析】氮
【作出猜想】是白色固体
【实验讨论】(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中没有碳元素,不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反思】AD
解析:(1)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达到容积的70%,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其他气体的含量很少,故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氮气;
(3)镁条上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小明认为可能是是错误的,因为是白色固体;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生成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氧化镁,试管口有液滴出现,可以推断是水,化学式为:;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含有碳元素,而氢氧化镁不含有碳元素,所以小红猜想错误;
(6)验证二氧化碳的影响,所以对比实验只需要二氧化碳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因此选择A和D即可。
12.答案:(1)隔绝氧气
(2)
(3)稳定或不活泼
解析:(1)用泥封闭炉门即可熄灭窑炉的火焰,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则硝酸钾的化学式为;
(3)采回的月球样品必须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
13.答案:(1)构成的分子不同
(2)①
②反应物是两种或反成物不是一种
解析:(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①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中有2个氧原子,已知X是一种单质,则X的化学式为;
②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
14.答案:(1)
(2)+1
(3)木炭这种物质或碳元素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解析:
15.答案:(1)①引流
②吸附
(2)C
(3)①1:2
②M
解析:(1)①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②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水源中难溶性大颗粒物质通过石英砂过滤器除去,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因此不能除去可溶性金属离子,则其主要作用是除去可溶性大分子和大分子团。故填:C。
(3)①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M与电源正极相连,N与电源的负极相连,M、N两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M与电源正极相连,其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16.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
(2)①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②不能
解析:
17.答案:(1)小于
(2)①甲与丙
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发生
解析:(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蜡烛燃烧后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2)①甲与丙都是铁在空气中加热,氧气的浓度相同,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于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粉在空气能燃烧而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对比实验甲与丙,说明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现象不同;
②实验乙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图3实验产生白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8.答案:(1)水槽
(2)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产生气泡的快慢
解析: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