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开始于先秦”错。原文为“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不是开始于先秦。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错。原文为“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是作用很大,不是不再适用。故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强调的是财富的积累对安民的重要性,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内涵。故选C。
4. ①首先,提出古代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观点;②接着,以儒家、道家为例,阐述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发展;③最后,运用引证法,进一步强调民本思想对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论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奠定了‘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文关怀’底蕴,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首先,提出古代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观点;
第二、三段,“发端于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较为重视民众在国家政治、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强调发挥‘文化化人’的教化功能来实现社会治理,达到‘仁政’的理想要求”“道家思想中也有着厚重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调节其与人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以儒家、道家为例,阐述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发展;
第四、五段,“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李泽厚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们的‘创作中包含着很深刻的人民性的内容’。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运用引证法,进一步强调民本思想对中国文艺创作与文论的影响。
5.①工作者要深入人民,体会人民的真实生活,领悟人民心声。②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将个人思想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③发掘能代表时代精神的现象和人物,进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④学习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从中汲取养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可概括出,工作者要深入人民,体会人民的真实生活,领悟人民心声。
结合“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可概括出,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将个人思想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
结合“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可概括出,发掘能代表时代精神的现象和人物,进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
结合“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可概括出,学习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从中汲取养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极大满足”“喜悦心情”错误,小说只是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故选C。
7.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错。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进行写作,大量留白,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但其中仍展示了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寻猫未果失望而归;为安慰她,旅店老板派人送来了另一只猫。故选B。
8.①猫第一次出现时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是孤独无依的;
②女主人公想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此时她的心理是渴望改变自身状态;
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此时她的心理是对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④猫最后一次出现是女侍者送来一只龟纹大花猫,此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是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结合“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可知,猫第一次出现时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此刻女主人公内心是孤独无依的;
结合“‘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可知,女主人公想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此时她的心理是渴望改变自身状态;结合“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可知,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此时她的心理是对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结合“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可知,猫最后一次出现是女侍者送来一只龟纹大花猫,此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是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9.①运用大量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文本主要运用女主人公、旅馆老板、男主人公等的对话推进情节,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
②开放性结尾(戛然而式结尾),善于留白。以女侍者的话结尾,不交代后续内容,也不交代女主人公的反应,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③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本文的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④语言精练平实,修饰性词语极少。本文在叙述过程中,用语平实亲切,如话家常,却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可知,运用大量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
文本主要运用女主人公、旅馆老板、男主人公等的对话推进情节,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由“‘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可知,开放性结尾(戛然而式结尾),善于留白。以女侍者的话结尾,不交代后续内容,也不交代女主人公的反应,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由“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可知,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本文的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由“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可知,语言精练平实,修饰性词语极少。本文在叙述过程中,用语平实亲切,如话家常,却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太祖即位后,免去藩镇的权利,选择文臣派道他们去治理州郡,到现在已经一百年多了。“太祖即位”为完整的主谓结构,B处断句;“罢”的宾语是“藩镇权”,E处断句;“治”的宾语是“州郡”,G处断句。故BEG三处断句。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又、再/覆没。句意:交付刑部再次审查。/到了覆灭的地步。B.刑法/惩罚。句意:大概就想置刑法而不用。/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
C.天下安定/国家安定。句意:天下稳定和混乱。/明晓国家安定和动荡(的道理)。“含义不同”错误。D.均为“因受牵连而受罚”的意思。句意:主管官员将要连坐惩罚他的家属。故选C。
12.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从而”错误,原文写到“上尝御便坐,录京城系囚”,但这与他宽免了开宝年间以来的一些死刑犯没有关系,“从而”所体现出的关系原文没有。故选B。
13. (1)尧舜时,四凶这样的罪罚仅仅采用流放的办法,为什么近代法网如此严密。
(2)退朝只看古代史书,推究历代兴亡善恶这类的事,效法古代的律令来立今天的法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止”,仅仅;“投窜”,流放;“何”,为什么。
(2)“之”,这;“法”,效法;“成”,建立。
14. ①推行奏案,重视刑部的作用。
②宽待罪犯,减轻刑罚的惩罚力度。
③强调官员分权负责,尽心尽力为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朝廷置而不问,刑部之职几废。且人命之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令诸州决大辟讫,录案闻奏,委刑部覆视之。’奏案自此始”可概括为:推行奏案,重视刑部的作用。
依据“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贷其死”可概括为:宽待罪犯,减轻刑罚的惩罚力度。
依据“国家设官分职,本为治人。如受任外官悉能尽公决断,焉有不治之事?古人宰一邑,治一郡,致飞蝗避境,虎渡凤集。臣下为政尚能致兹感应,若帝王用意惠民,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朕孜孜求治,今得天下安泰,亦其效也”可概括为:强调官员分权负责,尽心尽力为民。
【参考译文】
自从唐朝天宝年之后,历经唐肃宗、唐代宗,藩镇不再设置,宋太祖即位后,免去藩镇的权利,选择文臣派道他们去治理州郡,到现在已经一百年多了,百姓接受了他的恩赐。每次诏令一下,即使是拥有重兵,统治百姓的官员,没有不立即听从诏令的。建隆二年,太祖对大臣们说:“五代以来,诸侯们飞扬跋扈,执法者破坏法规杀人,朝廷放置不问,刑部的职责差不多废除。况且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却无原则地宽容藩镇,怎么能这样呢?(自今以后)各州判决死刑时,记录囚犯罪状的案卷一定要禀报上奏,交付刑部再次审查。”上奏案件就从这时开始。
太祖曾经读《虞书》,感叹说:“尧舜时,四凶这样的罪罚仅仅采用流放的办法,为什么近代法网如此严密。”大概就想置刑法而不用。因此从开宝以来,犯有不是情理难容的死罪的人,多数能够宽怒死罪。
太祖曾经驾临厢房,亲自审问京城关押的囚犯,到日暮,近臣有的用(这样)过于辛苦作为进言。皇上说:“不是这样的,如果能惠及无辜人身上,使案件诉讼公平公正,不导致冤屈偏私,我心中会感到非常满足,哪里有什么辛劳的呢?”于是对宰相说:“国家设立官府,分派职权,本来是为了治理百姓。如果接受任命的朝廷外宫都能够尽心断案,哪里有不能治理的事情?古代人掌管一邑,治理一郡,能够让飞蝗躲避这个地方,贤才聚集。臣子处理政事尚且能产生这样的感应效果,如果帝王用心惠民,依法处理滞留未申的冤狱,难道不能感召天地,使万事万物充盈着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我不懈地追求社会的安定与繁荣,现在获得了天下的安定太平,也是这样的功效。”宋琪说:“天下稳定和混乱,都在一个人身上。陛下您治理国家十年,十分辛苦地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四海安定。每天前殿所说的,只是刑罚和政事。退朝只看古代史书,研究历代兴亡善恶这类的事,效法古代的律令来立今天的法规。皇上你天资神圣,朝廷内外十分幸运啊。”
灵州河外寨主李琼带领全城人投降贼人,主管官员将要连坐惩罚他的家属。皇上说:“偏远的边疆,孤立的营垒,又没有援兵,牵连治罪这样的法律,我不忍心实施。”过了两年,契丹侵犯边疆,边疆将领说文安、大成两县监军弃城逃跑,请求按照军法论罪,皇上派遣中使诛杀他们。已经出行,皇上又对中使说:“这篇奏章还有疑点,该不是他们的上级部门诏令他们吧?应当详细调查后再判定决断。”中使到了,审问他们,果然是乾宁军命令地方送百姓进入城里,并非擅自离开管辖部门,立即就放了他们。皇上的明察秋毫就像这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15.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体力尚好的现实”错误。“筋力上楼知”说明诗人已经年老,上楼就知道自己筋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体力尚好”不准确。故选B。
16. ①一位年老无力,身老体衰,却不服老的诗人形象。
②诗人在首联写出了自己年老健衰,颔联写出了自己力不如前,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不服老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写出了自己年老健衰,“雄”“健”二字与“无益”“亦衰”形成对照,表达作者对年事已高的无奈;颔联“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写诗人饮酒和上楼,上楼就知道自己筋力已经大不如前;颈联写蝉声聒噪,雁来愁望,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物候营造出感伤的氛围;但是感情在尾联发生变化,说自己是商山紫芝客,觉得自己不应沉浸在秋天的感伤中,突出的表达了诗人的不服老,不愿感伤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 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
(3)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①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②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③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依据“百科全书般”“几乎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精品”推断《红楼梦》内容丰富,包含方方面面,故可填写“包罗万象”。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②依据“还不是一部《红楼梦》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而是作者以高超而娴熟的艺术功力”推断《红楼梦》在内容和艺术上都赢得了赞赏,故可填写“拍案叫绝”。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③依据“以高超而娴熟的艺术功力”“熔为一炉”推断《红楼梦》将小说涉及的内容和艺术审美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故可填写“出神入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极高超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19.示例:有非常广博的内容,有厚重精深的思想,有精湛完美的艺术,有丰富生动的语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散句变为整句,先找好基准句;再仿照基准句改写其他句子,注意结构一致,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最后组织答案,根据要求作答。分析画线句所说,内容是关于《红楼梦》的,其中第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思想”,一方面是“艺术”,一方面是“语言”,由此可以将这个句子拆成四个分句,句式“(《红楼梦》)有……,有……,有……,有……”;再确定基准句是“有厚重精深的思想”。故句子可改为:(《红楼梦》)有非常广博的内容,有厚重精深的思想,有精湛完美的艺术,有丰富生动的语言。
20.示例:我们在惊叹《红楼梦》构筑的艺术世界的辉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生、人性的认识,《红楼梦》给读者带来的审美冲击是空前绝后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①搭配不当,将“吃惊”改为“惊叹”;②结构混乱,将“也加深了对人生、人性的深刻认识”改为“也加深了对人生、人性的认识”或“也有了对人生、人性的深刻认识”;③成分残缺,在“给读者”前面添加“《红楼梦》”。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21.①也有的人十分显老 ②皮肤状态有明显差别 ③还与基因密切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首先观察该空前后的标点符号,前为逗号,后为句号,说明该空所填内容应与“然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然面”表示对上文的转折。该空前面讲“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则该空所表述的情况应与此截然不同,据此可知该空可填“也有的人十分显老”之类的句子。
②处,由前文可知“皮肤能最直观地呈现衰老”,该句应是指“不同年龄之间或者同龄人之间”皮肤的衰老程度明显不同。因此,该空可填“皮肤状态有明显差别”之类的语句。
③处,由后句提到的“基因”可知,“每个人每个器官的衰老程度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因此,该空可填“还与基因密切相关”之类的语句。
22. ①“非……而是……”引导的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通过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②突出人们面对衰老时应有的乐观心态,每天都“焕然一新”;
③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两相对照,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表意更充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应该依据题干理解对照关系并列句的特点,即“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说明情况”,由此可知,在句式上,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使用,是两相对照的关系,这样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突出观点,加强肯定句语意或否定句语意的作用。则本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结合运用,以“焕然一新”来理解“变老”,突出强调了人们面对衰老应有的别样认知及乐观心态,加强了语意;在内容上,狄金森所言是为教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时光的流逝,“年复一年地变老”与“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内容上相反相对,同时也相互补充,扩大了语境范围,使表述更周密,观点更鲜明,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写作指导】
材料中心事件是小朋友在背诵比赛时表现出色,而事后的行为却与先前的表现大相径庭。
通过前后对比,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经典的问题。显然只能熟背经典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理解经典的内涵,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自然会想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应注意的问题是文章应紧紧围绕“如何传承经典”来展开,提出具体的做法,并阐明做法的意义。若单纯论述“孝心”“感恩”“美德”“教育问题”等则为偏题。
【范文】
经典只言则朽,行则恒昌
小小孩童便可吟诵《弟子规》,固然可喜,但背后的行为却令人啼笑皆非。在我看来,这种浮于表面的机械背诵,却不去亲身践行的做法,不利于自身教化,反而会使经典的传承流于形式。只有做到有言有行,言行合一,才能让经典焕发生机活力。
经典不是粉饰外貌的面具,而是滋养心灵的“面膜”。但总有一些人以“经典”来为自己浓妆艳抹,正如那些小孩拿着《弟子规》作为竞争的工具,明明背得流利,落实行动却难如登天,可见,经典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只是做了苦苦徘徊的门外汉。喜欢经典却不想拥有它,践行它,是多么可悲而又可恨!停留在口头的人,会加速传统文化的朽化。只有落实到行动,才能让文化得以焕发新生。历览各朝各代的高官大臣,大都是因科舉考试考得好、四书五经背得熟才被选中,但历史并会不因经书在他们嘴上天花乱坠而褒美一句。反而,秦桧、魏忠贤等奸臣佞子因言行不一被万世谩骂,速朽矣。
经典不应只是滔滔不绝的高声诵读,更应将其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历史上那些动人的细节,无不在告诉我们传承的方法。无论是孟母的断杼教子,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庸之道,只有自己亲身去践行,古老的文字才能精神焕发。而在抗疫路上,我们也见证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同舟共济,收获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民族情谊,做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畏牺牲。这些举动之所以让人动容感慨,无不是因为其中践行着传统文化中的情与义,这些行动比单纯的诵读经典更深切、更亲民,也更能使其永流传。
经典的生命力不应浮于口头,而要扎根实践的土壤。如果明知经典的教化作用而不去践行,甚至以身犯险,那么经典只不过是块遮羞布。复旦投毒案、硫酸泼狗熊这些惨剧的制造者,皆是高层次人才,怎能不知“仁义礼智信”,不言“温良恭俭让”,但忽视践行使他们走向了无底的深渊。所以,当孩子们拿背诵《弟子规》作为诵读任务,却违背文化的初衷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我们对待经典的方式是不是正确的,高调宣传的热潮下是不是更应该低调践行。
毕竟,经典只言则速朽,且行则恒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7届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x、27届高一10月月考语文答案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