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第1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第2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含答案),共12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给加点字注音。(4分)我从书本上获悉( ):虽然这些趴( )在窝里嗷嗷待( )哺的雏( )鸟眼睛还没发育完全,眼睑( )下的眸( )子都还看不见,但它们从小就学会了吃鱼。两个月后,它们就会长成美丽的小白鹭( ),自由自在地享( )受飞翔的快乐。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10分)1. 全红婵在赛场上上演“水花消失术”的一幕让人无法 wàng què( ),而她背后付出的努力也让人无法忽视。我们应 dǒng de(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汗水的 jiāo guàn( )。2. huáng hūn( )时分,我跟着妈妈前往城郊的外公家。在村子的小河边,有一座ǎixiǎo( )的 tíng( )子,河水缓缓流过,几只 huī hè( )在浅滩觅食,这景致别有一番yùn wèi( )。吃过晚饭,妈妈fēn fù( )我早点睡觉,她则与 wài pó( )促膝 tán( )心。三、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1. 他知道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 ( ) 2. 他气急了,说话开始不顾体面。 ( ) 3. 他长得很体面,可他在高铁上霸座的行为 ( )四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亮亮待人谦和,从不嫌弃有缺点的同学。B. 看着相眶中的集体照,他的眼框湿润了。C. 点点捡起掉落的钢笔,认真检查有没有损坏。D. 玉兰花的香气从围栏那边传过来,沁人心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小华虽然登上了泰山,但因为没看到日出,总觉得美中不足。(不足之处)B. 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整条街都浸在这香气里。(风雨飘摇)C. 冷雨中,花坛里每一朵花都傲然挺立,神气十足。(气定神闲)D. 他心理素质极好,面对再大的风浪,他都能不动声色,冷静处之。(不露声色) 3. 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区别最大的一项是 ( ) A.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B. 信赖,难道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C. 信赖,怎能创造不出美好的境界? D. 信赖,不可能创造不出美好的境界。 4.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翠竹,挺立在岩缝中, ;粉荷,摇曳在清风里, ;红枫,惊艳在枝头上, ;白雪,飞舞在天地间, 。①燃烧生命的激情 ②编织美丽的童话 ③ 尽显不屈的本色 ④ 绽放一季的芳华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一首散文诗,也是一首铿锵的歌。B.《落花生》一文借助花生朴实无华却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C.《桂花雨》一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与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D.《珍珠鸟》是一篇散文,文章写出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旨。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 ①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 ② 我们班在竞赛中收获了喜人的果实。(1)句①中的“果实”是指 ,句②中的“果实”是指 。(1分)(2) 请根据句②中“果实”的意思,用“果实”写一句话。 (1分) 2.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1) 这两句话将 与 、 、 进行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有(多选)(4分) ( )A. 突出了白鹭身段适宜的特点。B. 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C. 让读者对其他鸟类的认识更具体。D. 加强了读者对白鹭特点的认识,增强了感染力。(2)请你仿照上面的写法,再描写一种事物。(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1. 万物有灵,郭沫若赞美白鹭:白鹭之美,美在“ , ,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白鹭之美,美在“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 ”。2. 代诗人虞世南写的《蝉》一诗中,“ , ”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依托,自能声名远扬。七、语文与生活。(7分) 新学期伊始,五年级(2)班踏上了新的征程,但是班级里出现了一些问题。班干部调查、收集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完成下面的练习。1.在小组讨论前,请你负责把问题梳理、归类,并将序号填在图中的横线上。(2分)2.将问题分类后,小组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王力发言时有时间意识,语言简洁,语速适中。B.齐亮的想法与前面发言的同学一致,他发言时没有重复说观点,而是补充了一些意见。C.组长李玲作小结时,总结了大家的共同意见,对于少数同学提出的意见没有说明。请汇总各小组的意见,照样子,形成班级公约。(3分)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一)桂花雨(节选)(11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①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1. 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2分)2. 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4分)(1) 这两句话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一个字是“ ”。(1分)(2)将句①改为肯定句: (1分) (3)下列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这两句话都写了桂花的香气,不过句①侧重于展现桂花的香气持续时间长,句②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蔓延范围广。B. 句①用双重否定句来写桂花盛开,不仅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也表达了桂花盛开时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C. 句②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因为桂花不仅在开放的时候香,晒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充满香甜。3.选文第2自然段中,“缠”字写出了“我” 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 的心情。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摇花乐”,抒发了 之情。 (3分)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又”字的理解。(2分) (二) 故乡的石磨(11分)回乡下探望岳父母,在他们家的院门口发现了一对石磨。石磨很大,由红褐色的花岗岩制成。它们各自躺在大门两侧的柿树下,被一些碎木棍半掩着。石磨上的沟槽清晰可辨,雨水把它朝上的一面冲刷得干干净净。每逢夏秋季节,三三两两的村民来此纳凉,喜欢坐在石磨上谈天说地。有人建议把石磨砌进路沟的护坡,省得碍眼碍事。岳母不同意。我知道,她对石磨怀着深深的感情。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石磨的功劳——石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咿咿呀呀转动的石磨成了历史的剪影,定格在一代两代人的心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大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两盘石磨。靠着这石磨,金黄的麦子才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做成了令人眼馋的馒头。我们村只有一个磨坊,两盘磨轮流“上岗”。那时磨面得提前“挂号”,轮到了就使劲儿磨上一套,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经常是五更起磨面,天明正好卸磨,不仅磨了面,还不耽误白天下地干活。轮到磨面的前几天,母亲淘了粮食,在苇席上摊开,晒到轻轻一咬“嘎嘣”一声就收起来。既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晒不干。太干了磨出来的面黑,不干出面率低。磨面的时候,要给驴子套上夹板,戴上蒙眼(一块透光性不好的黑布),这样驴子就只知道围着石磨转圈,不会偷嘴吃。筛面是在一个大木箱里进行的,箱子里架两根圆木杆,手抓着筛圈在上面来回滑动,雪白的面粉就会从筛底漏下,堆在面箱里。麦子经过几遍研磨,最后剩下的是麸(fū)子,可以喂猪养鸡。卸磨后,不能急于赶驴走,要抓几把草木灰撒在地上,待驴翻来覆去地打几个滚后,才能牵出去喂养。如今,石磨早已退役,我们吃的面粉都是面粉厂加工的,许多农民甚至把小麦存到面粉厂里,需要时直接去取,少了存储的麻烦。现在,在农村很少见到石磨了,退到暮后的它们自甘寂寞,任凭人们冷落和处置。也许,它们明白,完成了应尽的历史使命,适时谢慕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啊,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1. 短文画“—”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2分) ( ) A.表示引用。 B. 表示特殊含义。 C. 表示讽刺。 D. 表示突出强调。2. 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4分)(1) 根据提示,将母亲磨面的经过补充完整。(2分)(2) 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磨面的经过? (2分) 3.本文借石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B. 表达了作者对继续使用石磨的号召。C. 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爱惜石磨的惋惜之情。4. 为什么说石磨“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3分) 九、习作。(30分)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许有与《桂花雨》的作者类似的经历,如摘柿子、打枣子、吃樱桃、掰玉米、挖红薯……这些经历也许会比作者童年时代的“摇桂花”更有趣,更值得留恋和回忆。请你敞开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用手中的纸和笔写下对童年的美好记忆。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一、xī pā dài chú jiǎn móu lù xiǎng二、1. 忘却 懂得 浇灌 2. 黄昏 矮小 亭灰鹤 韵味 吩咐 外婆 谈三、1. ② 2. ① 3. ③四、1. B 2. D 3. B 4. D 5. A五、1. (1) 植物体的一部分 经过斗争或劳动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2) 示例:这沉甸甸的奖杯是我们的劳动果实。2. (1) 白鹭 白鹅朱鹭 苍鹭 ABD (2)示例:野菊花不像玫瑰那样艳丽,也不像茉莉那样芬芳,它只是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却带给人无尽的遐思和回味。六、1. 那雪白的蓑毛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2. 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七、1. 学习:②③ 纪律:①④ 卫生:⑤⑧ 文明礼貌:⑥⑦ 2. C 3. (示例)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纪律:上课不迟到、不大声喧哗,下课不追逐打闹。卫生: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座位、班级及学校的清洁卫生。八、(一)1. 美好回忆:摇桂花 收桂花 内心活动:兴奋 思乡 2. (1) 浸 (2) 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3) A3. 期待 欢乐 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4. “又”字说明“我”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体现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二) 1. B 2. (1) 磨面 筛面 (2) 作者写母亲磨面的经过,表现了石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了石磨的功劳,在回忆中表达了对故乡及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3. A4. 因为石磨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石磨装点了“我”的童年生活,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永远也不会忘记。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