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2024,全国通用)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莴亮《诫子书》)
【乙】
贡入燕都①,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②归,游南雍,未入监③,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④三昼夜不瞑目。
(节选自《了凡四训》)
注:①燕都:指燕京。即今北京。②己巳:指1569年。③入监:称进国子监读书为“入监”。④凡:一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2)非学无以广才 广:
(3)终日静坐 静: (4)己巳归 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3.学习了《诫子书》以后,小华同学制作了如下表格学习诸葛亮的写作技巧,请你完成内容。
4.【甲】【乙】两文都是为劝勉孩子求学修身而作,在劝勉方式上有何不同?
(23-24七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③。室有洼,径尺④,浸淫日广⑤。每履⑥之,足苦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②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⑧?”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⑨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③噫!习之中人⑩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⑪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⑫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⑬。
(选自刘蓉《习惯说》)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县。②俯:低头。③旋:徘徊。④径尺:直径一尺。⑤浸(qīn)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⑥履:踩,走。⑦苦:总是。踬(zhì):绊倒。⑧何……为:哪里还谈得上……。⑨蹶(jué)然:急速的样子。⑩中(zhòng)人:适合于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中,深入影响。⑪适:适应。⑫窒焉:受阻碍的样子。窒,阻碍。宁:安宁。⑬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5.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6.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写出【甲】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8.两个文段都谈论到“学”,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想要学有所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3-24七年级上·云南玉溪·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立志,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可读书。苟不能立志,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俱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意与日去 去:
(3)且苟能立志 苟:
(4)负薪牧豕 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11.【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以“ ”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 一句体现有志就可随处读书。
12.中国人历来崇尚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是《曾国藩家书》都体现了“中华好家风”,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成”?
(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砍断。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及其家穿井 ②使国工视之 ③闻之于宋君 ④弗古
14.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有闻而传之者 B.斫而为琴 C.弦而鼓之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5.下列四个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非得一人于井中也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求闻之若此D.易之以百金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帮帮你:“易”的意思有以下几种,1.做起来不费事的2.平和 3.轻视 4.改变5.交换 6.姓)
17.【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 ”用原文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8.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①【甲】文启示:
②【乙】文启示:
(23-24七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逢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1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C.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吾之患在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21.下面选项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22.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4-25七年级上·广东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回:“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回:“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要也。
(南宋刘义庆《咏雪》)
【乙】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已婴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唐无名氏《一字师》)
【注释】①郑谷:唐朝诗人。②齐己:唐朝和尚,善诗。③谒焉:拜见他。④婴然:惊讶的样子。⑤兼:提起。⑥三衣:和尚的大衣、上衣、内衣合称三衣。⑦士林:读书人之中。
23.①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乙文中的画线句除逗号外,还有两处应稍作停顿。请用“/”标识出。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②除了关注停顿,还要明确重点字词的解释,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是一个古今字,可解释为 。“文义”在这里应解释为 。还有的表示时间的词,今天已不常见,也需要留意,如“俄而雪骤”的“俄而”,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
24.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字与【乙】文“一字之师”中“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A.王凝之妻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下车引之
25.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26.文中齐已与郑谷讨论诗文。郑谷帮他改了一个字,便使诗句意境更加完美。古人强调,只要身边有可学之人,就应有虚心求教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说的 。
27.【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文人在赏雪时题诗的故事,但诗中描写对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你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3-24七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郑人买履①(《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③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dù),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读duó,意为测量,动词。下文读dù处,意为尺寸,名词。③反:同“返”,返回。
28.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B.宋之丁氏 国人道之
C.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造成讹传的原因之一是丁氏撒谎欺骗了大家。
B.甲文里国人未经调查就传播导致消息传播范围扩大。
C.乙文写一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买不到鞋子。
D.乙文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思变通的教条主义者。
3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市罢,遂不得履。
31.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2.对比甲乙两文,概括寓言有哪些特点。
(23-24七年级上·黑龙江佳木斯·期末)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鸱枭(chī xiā):恶鸟名。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
(2)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3)凌忽长者 凌:
(4)恶之如鸱枭 恶:
3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3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一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
36.【甲】文谈及的学习目的是 ,【乙】文谈及的学习目的是 。(用原文中的两字词语回答)
(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秧。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此如。⑤奚:为何,怎么。
37.解释下列加点词。
(1)传不习乎 (2)人不堪其忧
(3)简子不说 (4)终业而去之
38.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其一犬坐于前
B.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一犬坐于前
C.终业而去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子贡之言也 宋之丁氏
39.下列【甲】【乙】选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生活清苦、困顿,颜回也能“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品质高尚。
B.孔子告诫弟子追求富贵不可不择手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样让人快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运用比喻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D.孔子道德高深,如江海一样博大,而子贡认为自己容易满足,故“不能识”孔子。
(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丙】 夫志当存①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之志③,揭然④有所存,恻然⑤有所感:去细碎⑥,广咨问,除嫌吝⑦,虽有淹留⑧,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⑨?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⑩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⑪矣。
(选自诸葛亮《诫外甥书》)
①存:怀有,怀着。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使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④揭然:显露,显然。⑤恻然:恳切的样子。⑥细碎:琐碎的杂念。⑦嫌吝:怨恨耻辱。⑧淹留:滞留,停留。⑨济:成功,实现。⑩窜伏:逃避,藏匿。⑪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去细碎 去:
41.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 “若”的义项如下:①动词。像,如。②动词。及,比得上。③代词。你,你们,你的。④连词。如果,假如。结合语境推断,丙文中“若志不强毅”中“若”应解释为 (填序号)
4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
43.乙文加线句包含两个成语,请用楷书依次写出。
44.丙文是诸葛亮写给外甥的一封家书,诸葛亮写此文的目的是?
(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论语•为政》)
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
4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
4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
知 者 不 惑 仁 者 不 忧 勇 者 不 惧。
4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8.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
(23-24七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
【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闹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④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 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⑤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⑥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散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弘范:元军将领。②崖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④捍:保卫。⑤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⑥捄:同“救”。
4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以“僵卧孤村“开篇,是诗人有意要强调自己在风雨夜的凄凉处境。
B.【甲】诗三四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C.【乙】文“左右命之拜,不拜”体现了文天祥是威武不能屈之人。
D.【乙】文张弘范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50.【甲】诗中写“铁马冰河”入梦境有何作用?
51.解释【乙】文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左右命之拜 之:
(2)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书:
52.下列对【乙】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B.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C.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D.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4.请从【乙】文中找出两处能体现弘范敬重文天祥的句子。
(1)
(2)
55.请根据【甲】诗【乙】文,概括陆游、文天祥具有哪些相同的品质?
(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选自《论语》)
【乙】
欧阳弘,字任重,家寒素,少就塾,师友夜读书,弘就旁借光诵读不辍淹贯群籍。卜筑官桥之野,环堵萧然,仅风雨所。杨公造访之时,年八十有一,倚仗迎入,见其土块支床,敝席供卧,非人所堪。临别请教,弘曰“清心而已”。杨公竦然曰“谨领教。”后卒,杨公为之《记》。
(选自《康熙新安县志校注》,有删改)
5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曲肱而枕之 (2)三军可夺帅也 (3)逝者如斯夫 (4)后卒
5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敝席供卧,非人所堪。
5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就旁/借光诵读/不辍淹贯群籍B.弘就旁借光/诵读不辍/淹贯群籍
C.弘就旁/借光诵读不辍淹/贯群籍D.弘就旁借光诵读/不辍淹/贯群籍
59.杨公想引用或化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作为《记》的题记,请你帮他选择并说明理由。
提示:题记是在正文之前一段简练的文字,用来吸引读者,引导思考。
原句
效果
仿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提出观点,表明君子操行重在“静”和“俭”。
(2)夫君子之行, 以修身, 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
非内敛无以静思,非风趣无以共鸣。
文言语句
参考方法
解释
(1)淫慢则不能励精
查阅词典法:①傲慢;不敬。②懈怠;轻视。③缓慢。
(1) (填序号)
(2)顾而笑曰
课内迁移法:顾野有麦场
(2)
知
含义
例句
语句带来的启发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1)
知道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智慧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6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2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1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