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
    • 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1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2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3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1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2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
    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②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其幸甚!
    (选自蔡襄《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惮:怕,畏惧。
    1.甲诗作者是 (人名)。
    2.解释加点字词
    (1)衡于虑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对画线理解正确的一项时( )
    A.现在天下存在的疾病,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
    B.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疾病比作它。
    C.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你把它比作疾病。
    D.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
    5.甲诗中作者认为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这一偶然因素,表达 可以造就英雄人物的观点;乙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述 造就人才的作用,证明若想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历苦难磨练;丙文论述了治理国家应“ ”的观点。
    【答案】
    1.杜牧
    2.通“横”,梗塞,指不顺。 假使
    3.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D
    5.天时(东风) 机遇 逆境 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赤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大和进士,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句意: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使:假使。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所以,通过这些;曾,同“增”,增加;益,更加。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关键词语:当今:现在;第一个“病”:问题。请:请求。譬:比作。第二个“病”:疾病。正确翻译为:现在天下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故选D。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②甲诗写的是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根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道,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的必要条件是“(天时)东风”。这句诗也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这是一个假设的语句,意思是如果周瑜没有东风相助火烧赤壁,那么曹操就会胜利,大小二乔也会命运悲惨被锁在铜雀台中。正是东风相助,造成曹操兵败赤壁,损失惨重,最终也使得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无法实现,为后期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③根据乙文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舜是农民,傅说是建筑工人,胶鬲是鱼盐贩子,管仲是囚犯,孙叔敖是渔民,百里奚是奴隶,这些人都出身贫贱,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阐述逆境造就人才的作用,证明若想要成就大业必先经历苦难磨练。
    ④丙文结合“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其幸甚(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可知作者的观点:选拔人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参考译文】:
    【乙】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的想法)在脸色上流露出来,在声音中抒发出来,这样以后才能被人们知晓。(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丙】现在天下的存在的问题。我请求把它比作疾病:定时调养身体使之舒适,本不会得病了;疾病在皮肤时,医生能把它治好,病去并且身体安康。以上两种情况都达不到了,疾病已在身体内,如果得到良医的医治,可以快速的痊愈。天下存在的弊端,形势已经像这样了,在可以医治的时候,皇上有选拔任用了良医,倘若对他们深信不疑,听从他们的安排,不仅仅治愈了疾病,还会让百姓延年益寿。如果这个时候,假使良医不能用尽他高明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端会越积越深。希望皇上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收集大家的治国良策,不害怕改革,来成就治国的丰功伟业,那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幸运了。
    (23-24八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故以法治国,举措①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②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选自《韩非子·有度》)
    【丙】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④,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小国寡民》)
    注:①举措:制定出来,推行下去。②挠:弯曲。③什伯之器: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④舆:车子。
    6.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7.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法 之 所 加 智 者 弗 能 辞 勇 者 弗 敢 争
    8.请根据选文内容和图片,补全对话。
    9.结合原文,概述儒、道、法三家达成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方式。
    【答案】
    6.同“举”,推选; 兴起; B; 以……为重(珍惜)
    7.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8.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或用课本注释: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使百姓认为(他们)吃得香甜,服装漂亮,住的舒适,满意(他们的)风俗; (两种社会)都很稳定,没有战争,人民都安居乐业(意近即可); “大同”社会人与人亲密无间,“小国寡民”社会人与人关系冷漠。(意近即可)
    9.①儒家“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以礼治的方式建立起社会秩序,最终实现大同社会;②道家主张回归到最原始的美好中来,物质自足,没有战争劫掠,实现社会安定;③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主张用法律约束人性,实现社会清明。
    【解析】
    6.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①通假字推断:“选贤与能”中“与”通“举”,意思是“推选”。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②根据语境推断:“盗窃乱贼而不作”前面提到“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和“作”意思相近,“兴”是兴起的意思,所以“作”也可理解为“兴起”。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③根据查阅词典法可确定选B。句意:奖赏善行不会遗漏平民。遗,遗漏;
    ④联系课文解释:“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据此可知“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中的“重”也是意动用法,理解为“以……为重(珍惜)”。句意: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法令施加到的地方,聪明的人不能逃避,勇敢的人不敢争辩。
    “法之所加”句意完整;“智者弗能辞”和“勇者弗敢争”为并列关系,分别表述了不同主体在法令面前的反应。
    故断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8.(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力,力气;恶,厌恶;为己,为了自己的私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甘,认为……香甜;美,认为……漂亮;安,认为……舒适;乐,以……为乐,满意。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甲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表明社会安定和谐,没有奸邪之谋,没有盗窃、造反和害人之事,人们生活安宁;在丙文描述的道家“小国寡民”社会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然人们之间交流不多,但也没有争斗和战乱,同样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状态,百姓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说这两种社会都很稳定,没有战争,人民都能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4)“大同”社会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疼爱自己的子女,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关爱;而“小国寡民”社会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表明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冷漠,缺乏交流和互动。
    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儒家:根据甲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通过这种选贤任能、讲求诚信和和睦相处的礼治方式,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从而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的大同社会。
    道家:丙文中描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主张让人们回到原始简单的生活状态,不使用高效的器械,不迁徙,不征战,满足于当下的生活,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
    法家:根据乙文“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通过法律的公正严格,不偏袒权贵,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清明有序。
    【参考译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
    所以用法度治理国家,不过是制定出来推行下去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墨线不迁就弯曲的东西。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
    【丙】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机会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人民认为他们所吃的食物是美味的,认为他们所穿的衣服是美观的,认为他们所住的房屋是安适的,认为他们的风俗是令人快乐的。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23-24八年级上·北京丰台·期末)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乙】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寒暑易节”中的“易”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轻而易举B.平易近人C.移风易俗D.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理解:愚公妻子对移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担忧,对土石放哪里也产生疑虑,因而反对移山。
    【乙】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理解:河曲智叟认为自然的威力是无穷尽的,人力根本无法与之对抗,移山是愚蠢的行为,他对愚公充满了轻视和嘲讽。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用反问的语气应答,表明自己虽年迈,但还有数不尽的子孙,坚持挖下去,坚信总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挖平大山。
    12.根据《愚公移山》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材料一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①。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②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③不衰。
    (取材于《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任末④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⑤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取材于《拾遗记》)
    【注】:①[陈、蔡]森秋时诸侯国名。②[距]同“拒”,阻拦。③[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④[任末]东汉学者,学识渊博。⑤[笈]书箱。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人类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愚公知难而上,为了实现① 的愿望,率领子孙经年累月移山;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矢志不渝,被困于陈、蔡,仍能“② ”;任末一直坚守“③ ”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一生孜孜不倦学习。
    【答案】
    10.C
    11.乙
    12.把家门前大山移走 慷慨激昂地讲授学问,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 学习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题干信息“寒暑易节”的意思是冬季和夏季之间的交替,即冬夏换季;易:交换或改变。
    A.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易:容易;
    B.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易:平和,和悦;
    C.移风易俗:改变旧风气、旧习俗。易:交换或改变;
    D.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易:容易;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甲】有误,愚公妻子对移山提出了疑问,对挖山过程中土石的处置方式产生疑虑,而非对移山表示反对。
    【丙】有误,由“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知,移山是祖祖辈辈都要坚持的一件事,“坚信总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挖平大山”错误。
    故正确的是【乙】。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每个材料的主题和关键信息,然后结合这些信息,思考它们与题干中的语段之间的联系。
    第一个空格需要填入的是愚公移山的愿望。根据《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愿望是“把家门前的大山移走”,以便使自己的道路畅通无阻。因此,第一个空格填入“把家门前大山移走”。
    第二个空格需要描述的是孔子在被困陈、蔡时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孔子在被困时仍然“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因此,第二个空格填入“慷慨激昂地讲授学问,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
    第三个空格需要填入的是任末的理念。根据材料二,任末认为“人而不学,则何以成”,即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有所成就。因此,第三个空格填入“学习”。
    【参考译文】: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材料一: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材料二:
    任末十四岁起,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跟老师学习,不怕艰险。(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他)有时候靠着树木,用茅草编成草庐,削荆条当做笔,刻树汁当做墨。在夜里就借着星星月亮的光辉读书,光线暗了就绑麻蒿照明。读书读到领会意旨时,就把感悟写在自己的衣服上,记下自己的体验。门徒为他的勤学感到高兴,常常拿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临终时告诫道:“人只要好学,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好学的人,即使活着,人们也会称他为行尸走肉。”
    (23-24八年级上·甘肃酒泉·期末)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
    越王勾践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种,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3)越王勾践反国 反: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女忘会稽之耻邪?
    15.【甲】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 的道理;请你写出出自【乙】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
    16.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答案】
    13.同“弼”,辅佐。 兴起,指被任用。 同“返”,返回。
    14.(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了吗?
    15. 人才在艰苦磨炼中造就(逆境造就人才)(意对、语言精炼即可) 卧薪尝胆。
    16.提示:围绕“人要有忧患意识,经受磨难方可成功,逆境造就人才”等符合两文文意谈,言之有理即可。
    【导语】《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了困境对于个体成长和国家兴衰的积极作用,认为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其更有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而《史记》中的《越王勾践》则通过勾践从失败中崛起的事例,生动地展示了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重要性。这两篇文言文共同传达了在逆境中坚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价值,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以积极态度迎接挑战,实现人生目标。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2)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兴起,指被任用。
    (3)句意: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反:同“返”,返回。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入,指国内;拂,是通假字,通“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患,指祸患;国,指国家;亡,指灭亡”。
    (2)女,同“汝”,你;之,的;耻,耻辱。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结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这些人物在发迹之前都处于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困境。文章开篇列举这六位历史人物,紧接着提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磨难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才能。由此可以得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空,根据“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可知,这句话描述了越王勾践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之时都能仰头看着苦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苦胆。由此可见,选文主要讲述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每日睡柴草,尝苦胆,警惕自己不忘苦难,最终灭吴。出自其中的成语是: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现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围绕“人要有忧患意识,经受磨难方可成功,逆境造就人才”等来答。
    示例1:逆境造就人才。【甲】文中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出身低微却在经历磨难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阐述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乙】文中越王勾践在战败后,“苦身焦思”,过着艰苦的生活,与百姓同劳,最终灭吴。这说明逆境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奋发图强,从而成就大业。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不应畏惧,而应把这些困难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示例2:要有忧患意识。【甲】文指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强调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就容易走向灭亡。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越王勾践在被赦免回国后,没有忘记会稽之耻,时刻提醒自己要奋发图强,最终实现了复仇灭吴的目标。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示例3:要勇于改过,奋发有为。【甲】文提到“人恒过,然后能改”,人难免会犯错误,但只有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才能不断进步。越王勾践在战败后,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亲自耕种、与百姓同劳、礼贤下士等,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于是(他)忧心苦思,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坐卧之时都能仰头看着苦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苦胆。(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吗?”(他)亲自耕种劳作,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丽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能之士,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贫困的人,慰问死者的家属,和百姓共同劳作。最终灭掉了吴国。
    (23-24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①登仕郎。锁厅②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③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④。”遂赐进士出身。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⑤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注释】①荫补:荫补,又称恩荫,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即因上辈有功勋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资格的一种待遇。②锁厅:进士考试。宋代把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考试成为“锁厅”。③至罪:办罪。④剀(kǎi)切:切实、恳切。⑤韩侂(tuō)胄:南宋权相、爱国大臣,力主北伐。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往之女家 女: (2)与民由之 由:
    (3)主司复置游前列 复: (4)尤长于诗 尤: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
    19.【甲】文中,孟子认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也有人认为,“能伸能屈大丈夫”,必要时也应该要学会“顺从他人”,请你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想法。
    20.【乙】文中,主司是一位难得的大丈夫,请你用【甲】文的观点进行解释。
    【答案】
    17.女:同“汝”,你 由:遵从 复:再一次 尤:尤其
    18.(1)大富大贵不能使他迷惑,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
    (2)史浩、黄祖舜推荐陆游善于做词、写文章,熟悉典故。
    19.示例一:生活中,我们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能一味舍弃自我尊严以奉承他人。示例二:生活中,我们做事要学会圆融,像韩信一样,不抱怨外面的环境,而是不断地自我成长,自我强大。(观点相似即可) 20.主司坚定自我的选择,面对秦桧的指责和大怒,他也不改变自己的立场,把陆游放到前列。
    【导语】甲文选自孟子的言论,提出了“大丈夫”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即坚定不移、独立自主的精神,富贵不能使之放纵,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威武不能使之屈服。孟子强调的是儒家对于人格独立和道德操守的强调。乙文选自《宋史》,记叙了陆游的生平与际遇,体现了面对政治压力时坚持自我道德和才学的精神。通过对比两个时代,两段文字突显出对“大丈夫”标准的不同视角:一个是道德理想,一种则是现实考验。两者共同反映出对人格整体独立、自我价值追求的赞颂。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你。
    (2)句意: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从。
    (3)句意: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列。复:又,再一次。
    (4)句意:尤其擅长写诗。尤:尤其。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淫,使…… 迷惑;移,使…… 改变。
    (2)荐,举荐;善,擅长;谙,熟悉。
    19.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孟子观点的含义,“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强调的是一味顺从不是大丈夫所为,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坚定的原则;其次分析 “能伸能屈大丈夫,必要时也应该要学会‘顺从他人’” 这一观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伸能屈,顺从他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结合生活经历,从自身或身边的事例出发,阐述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坚持原则和适当顺从的选择及带来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综合两种观点,明确在生活中应如何正确把握坚持原则与适当顺从的关系。
    示例:孟子认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强调了不能一味顺从,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独立的人格。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在生活中,我们确实不能毫无原则地顺从他人。比如在面对不良行为时,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或者想要迎合他人而顺从,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指出错误。然而“能伸能屈大丈夫,必要时也应该要学会‘顺从他人’”这一观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适当的顺从可以避免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当大多数人的意见比较一致时,我们可以适当顺从,以达成团队的和谐与合作。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班级活动的方案。一开始,我有自己的想法,坚持要按照我的方案来进行。但是其他同学都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争论不休。后来,我冷静下来思考,发现我的方案并不是完美的,而且在一些细节上,其他同学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于是,我决定顺从大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最终,我们的班级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坚持原则与适当顺从的关系。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轻易妥协;而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我们可以适当顺从他人,以实现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乙文“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可知。乙文中主司在考试中两次将陆游置于前列,不畏惧秦桧的权势。面对秦桧的愤怒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司没有顺从秦桧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评判标准,体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主司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公正的评判,不因权贵的压力而改变,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做人的原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陆游,字务观,是越州山阴人。十二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因祖上恩荫补任登仕郎。在锁厅考试中被推荐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秦桧大怒,以至于给主考官定罪。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列,秦桧明显地贬黜了他,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
    宋孝宗即位后,陆游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写词章,熟悉典故,(孝宗)召见陆游,皇上说:“陆游努力学习有名望,言论切实、恳切。”于是赐陆游进士出身。
    陆游才气超群、飘逸,尤其擅长写诗。晚年再次出仕,为韩侂胄撰写《南园阅古泉记》,被清议所讥讽。嘉定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23-24八年级上·福建三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动心忍性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故知创业之难 (4)祸乱生于所忽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B.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C.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D.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2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21.(1)使……震撼 (2)“拂”同“弼” 辅佐 (3)所以 (4)疏忽
    22.B
    23.(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24.①要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②要有忧患意识;③不能任由骄奢之风盛行。
    【导语】这篇文言文由【甲】【乙】两部分组成,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艰难困苦与安逸生活对人和国家影响的深刻认识。【甲】文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了人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有所作为和提升。而国家在没有贤能之士和外部威胁时容易走向灭亡。【乙】文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通过唐太宗与臣子的对话,比较了创业与守成的难易,指出守成更为艰难,需时刻警惕。这两段文字共同强调了危机意识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安逸生活的潜在危害。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震撼。
    (2)句意: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拂”同“弼”,辅佐。
    (3)句意: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故,所以。
    (4)句意:祸乱常常在疏忽的时候发生。忽,疏忽。
    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国家开始创立的蒙昧时期,与群雄一起并起竞争较量,然后使他们臣服,创业是艰难的啊!
    “草昧之初”表示时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描述的是在这个时期与群雄竞争并使其臣服的过程;“创业难矣”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故断为:“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困,忧困;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守成,保持成就;方,正;慎,谨慎对待。
    2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在【甲】文中提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强调了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这说明国家需要有贤能之士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乙】文中,唐太宗与大臣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时,魏征提到“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这表明国家需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因为处于安逸的状态就放松警惕。如果任由骄奢之风盛行,忽视潜在的危机,国家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参考译文】:
    【甲】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守成难啊!”太宗说:“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和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守成的艰难,正应该和各位大臣谨慎对待。”
    (23-24八年级上·陕西榆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④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②游:游说。③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④斯:副词,相当于“则”。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 ) (2)与民由之( )
    (3)吾语子游( ) (4)泽加于民( )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居而天下熄 成礼而去
    B.以顺为正者 河曲智叟无以应
    C.修身见于世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立天下之正位 称善者久之
    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8.孟子长于说理。请根据【甲】【乙】两文段,举例说明孟子说理的方法。
    【答案】
    25.教导,训诲 遵从 告诉 恩泽、恩惠
    26.A
    27.(1)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2)所以十人困穷失意时不失去仁义,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
    28.①善于打比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如:用“妾妇之道”作比,形象地揭示了“以顺为正”作非大丈夫所追求的正道;②善于运用对比。如:将“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对举,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说理的效果;③善于举例证明。如:乙文中以“古之人”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士“尊德乐义”的重要性。
    【解析】
    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父亲训导他。命:教导,训诲。
    (2)句意: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从。
    (3)句意:我告诉你怎样游说。语:告诉。
    (4)句意:恩惠施于百姓。泽:恩泽、恩惠。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
    B.介词,把/动词,用来;
    C.介词,在/介词,到;
    D.助词,的/助词,舒缓音节;
    故选A。
    2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语: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屈服,使动用法。
    (2)重点词语:故,所以;穷,困穷失意;义,仁义;达,显达得意;道,道德。
    28.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要求分析孟子说理的方法。
    善于打比方,运用比喻论证,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如:用“妾妇之道”作比,说明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概括不算是什么大丈夫,形象地揭示了“以顺为正”并非大丈夫所追求的正道。
    善于运用对比。如:将“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对举,证明了“以顺为正”之流,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的大丈夫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说理的效果。
    善于举例。甲文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证明了妾妇之道是以顺从为本。乙文中以“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士“尊德乐义”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
    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
    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
    (23-24八年级上·云南保山·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①学宫,属吏咸伏谒②,瑞独长揖,曰:“台③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④。”其迁⑤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⑥,令老仆艺⑦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⑧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⑨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诣:来到。②伏谒:跪地拜见。③台:御史台。④屈:屈膝下跪。⑤迁:升职。⑥脱粟:穿粗布,吃粗米。⑦艺:种植。⑧曩:从前。⑨橐:一种布袋。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必敬必戒
    (3)属吏咸伏谒
    (4)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31.海瑞是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
    3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结合【甲】文举一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答案】
    29.(1)真正,确实(2)谨慎(3)全,都(4)曾经
    30.(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31.海瑞是大丈夫,在南平时,他不伏谒御史,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升任县令后,“令老仆艺蔬自给”“为母寿,市肉二斤”,体现了他“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意思对即可) 32.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采取排比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言辞的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解析】
    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公孙衍、张仪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③句意: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咸:全,都;
    ④句意: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尝:曾经。
    3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
    (2)闻:听说;为:给;寿:祝寿;市:买。
    3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由【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的精神;
    由【乙】文“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分析,海瑞在南平学宫不拜御史,在淳安不畏强权,刚正不阿,惩戒总督胡宗宪的儿子一事,可知符合孟子“大丈夫”之“威武不能屈”;
    由【乙】文“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分析,海瑞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给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可见其清正廉洁;符合孟子“大丈夫”之“贫贱不能移”。
    因此,海瑞是“大丈夫”。
    32.本题考查写作特点。
    任选一个排比句分析其气势非凡的特点即可。
    示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通过排比的形式,列举了大丈夫面对三种境遇时的表现,三个“不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形成一股刚毅之气。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孟子对于大丈夫精神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雄辩的修辞技巧和排比句式的运用,使得整个表述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充分展现了孟子散文的气势和感染力‌。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下来,天下战火就熄灭。”
    孟子说:“这哪能称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原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志愿实现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志愿不能实现时,也独自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乡试中了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来他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给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23-24八年级上·甘肃定西·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喻麟儿》)
    【注释】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学学半
    (3)惟单读时文 (4)皆宜涉猎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35.【甲】【乙】文中谈到了哪些学习方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33. 味美 教 只 都
    34.①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②读书时看到符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抄下来。
    35.①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③一种书籍须读透,再换其他种类;④读书时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解析】
    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句意为: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3)句意为:只读科举应试之文。惟:只;
    (4)句意为:都应该粗略地阅读。皆:都。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
    (2)切:切合。宜:应该。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乙】“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可知,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
    根据【乙】“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可知,一种书籍须读透,再换其他种类,否则就是浪费时光;
    根据【乙】“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可知,读书时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如果能励志勤学苦读,自然可以渐渐得到进步。只读科举应试之文,不会获得实际的益处。应该增加看书的时间。凡是经史子集,都应该粗略地阅读,只是必须看完一种,再换其他种类的书,切忌东抓西拉地随意翻看阅读,白白耗费时间,丝毫没有收获。读书时见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该随手摘录。如果能分门别类,积成一大本,那么写文章时就可以将其作为材料了,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36.(23-24八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④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小宁对文中部分文言文词语把握不准,小海让他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进行解释。
    (2)用“/”标记,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小宁:【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游”所见,【甲】文章“① ”一句,写出了儋州上元夜特有的热闹氛围;【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② 。小海:我却从不同的月夜之景中感受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③ 。
    【答案】
    (1) ③ 美好的 只
    (2)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①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月色的清澈透明 乐观旷达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A.根据查阅字典法,“过”有“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四种意思。“有老书生数人来过”句意: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过:拜访。故选③;
    B.根据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精致可口的饭菜。嘉:美好的。“良月嘉夜”句意: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嘉:美好的;
    C.根据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的意思是: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但:只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均为动宾格式,是作者的行踪。
    故断句: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①“放”,放下;“孰”,谁;“为”,是;“得失”,得和失。
    ②“但”,只是;“少”,缺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像;“耳”,罢了。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和情感主旨。
    第①空:甲文根据“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可知,作者在夜游时,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看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还有很多卖肉的卖酒的生意人,彰显出一派欢乐、祥和、热闹、繁荣的气氛。据此可概括为: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第②空:乙文根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作者在和友人游玩时看到了皎洁的月光照耀庭院,仿佛院前有一汪清水,突出了月色空明澄澈的特点。据此可概括为:月夜的宁静,月色的澄澈。
    第③空:甲文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作者通过描绘澄澈透明的月色透露出复杂而又微妙难言的感受。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随缘自适的旷达,尽在其中。乙文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中可知,苏轼具有身处逆境却能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与乐观精神。据此分析,两文都表达出作者洒脱豁达、忘怀得失;随遇而安、悠然自适、苦中求乐、自找排遣的心境。
    【参考译文】:
    【甲】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走近古代名将名臣,参与课堂讨论。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河内①失火,延烧千余家,上②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③,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河内:河内郡。②上:这里指汉武帝。③便(biàn)宜:臣子没有皇帝的命令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这里指汲黯没有皇帝的命令用符节发号施令。
    37.
    【讲说人物】
    38.为了理解人物,请你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以下句子。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讨论文义】
    39.下面是同学交流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皆出自《史记》,“世家”和“列传”是其中两种重要的传记体例。
    B.甲文中写群臣和文帝的表现,均从正面来衬托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C.乙文在叙述汲黯事迹的时候,侧重于对人物的语言进行详细描写。
    D.画波浪线的句子应断句为“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感悟文化】
    40.“善”与“贤”分别是两位帝王对周亚夫和汲黯的评价。结合两文,请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善”“贤”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37.(1)驻军(2)同“披”,穿(3)郑重,恭敬(4)假托、诈称
    38.(1)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
    (2)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39.B
    40.中国传统文化中“善”“贤”的标准是:像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像汲黯的不畏强权,按理处事。
    【解析】
    3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驻军在灞上。军,驻军。
    (2)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披坚执锐: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被,同“披”,穿。
    (3)句意:我谨借出使的机会。谨,郑重,恭敬。
    (4)句意: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矫,假托、诈称。
    3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乃,于是。使,派。
    ②重点词:发,发放;以,来;振,救济。
    3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 .有误,甲文中写群臣和文帝的表现,均从侧面来衬托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故选B 。
    40.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甲文: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乙文结合“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可知,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不畏强权,按理处事的品质。可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调任为荥阳县。
    (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
    【甲】
    途经秦始皇墓①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①秦始皇墓:秦始皇嬴政的陵墓,离汉文帝霸陵较近。秦始皇统治严刑峻法,百姓负担很重。
    【乙】
    孝文帝①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曾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②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③,所幸慎夫人④,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⑤,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⑥,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有改动)
    【注】①孝文帝:汉文帝刘恒,初封地是代国。②奉:继承。③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④慎夫人:文帝宠爱的妃子。⑤坟:高大的墓冢。⑥切:直率尖锐。
    41.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和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龙盘虎踞”描绘秦始皇墓雄奇壮伟,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不凡。
    B.次句中的“崩”就是指秦始皇墓因年代久远已经崩塌。
    C.一、二句先写秦始皇墓气势宏大亦如生前的煊赫声势,后写其覆灭迅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性。
    D.这首怀古咏史诗抒发了诗人途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感情激烈,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无所曾益( ) (2)辄弛以利民( )
    (3)上常衣绨衣( ) (4)佗遂去帝称臣( )
    43.请为下列句子划停顿。(限 2 处)
    然 令 边 备 守 不 发 兵 深 入 恶 烦 苦 百 姓
    44.翻译下列句子。
    (1)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2)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45.甲诗题目写“秦始皇墓”,三、四句却写汉文帝,这样写是否妥当?结合以上诗文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
    41.B
    42.同“增”,增加 于是,就 穿 取消,去除,除掉
    43.然 令 边 备 守 /不 发 兵 深 入/ 恶 烦 苦 百 姓
    44.(1)(孝文帝)曾经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计算(造价),价值百金。
    (2)以此来表示敦厚淳朴,给天下人做榜样(或做天下人的榜样)。 45.妥当。用人们对汉文帝的怀念侧面烘托出秦始皇残暴的形象;用汉文帝的仁爱与秦始皇的残暴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残暴(或者像秦始皇那样的暴君政治)的批判,对汉文帝仁爱、俭朴(或者像汉文帝那样的谦和、仁爱、俭朴的仁君政治)的赞赏。
    【解析】
    4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理解和赏析。
    B.“势入浮云亦是崩”中的“崩”,并非指坟墓崩塌,而是指生前声势煊赫的秦始皇死去,秦朝的统治土崩瓦解,秦始皇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也崩塌了;
    故选B。
    4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为:什么都没有增加。益:增加。
    (2)句意为: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辄:于是,就。
    (3)句意为:孝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衣:名词作动词,穿。
    (4)句意为: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去:取消,去除,除掉。
    4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而(孝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然令边备守”是一个动宾短语的句子;“不”是一个否定词,修饰“发兵深入”,这句话和前面的“令边备守”是并列关系的分句,都是汉文帝的边防政策;“恶烦苦百姓”是一个动宾短语的句子,补充说明汉文帝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百姓着想。故断句为: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4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句重点词语:尝,曾经;欲,想要;作,建造;计,计算;直,同“值”,价值。
    (2)句重点词语:以,用;示,表示;敦朴,敦厚淳朴;为,给;先,表率,榜样。
    45.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理解。
    首先肯定回答:妥当。再解释原因,《途经秦始皇墓》前两句描写了秦始皇墓山高树深的景象和秦皇已死,秦朝已灭的结局,第三、四句“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意思是:同样葬在青山秋草之中,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之所以要提到汉文帝的霸陵。是用人们对汉文帝的怀念侧面烘托出秦始皇残暴的形象。把秦始皇墓和汉文帝的霸陵相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鲜明地表达了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批判和对宽容仁厚的汉文帝的崇敬赞扬之情。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利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孝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昂贵,价值百金。文帝说:“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孝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敦厚淳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孝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违背约定入侵劫掠,而(孝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吴王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机赐给他木几和拐杖。大臣中如袁盎等进言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采纳。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孝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
    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周亚夫祠(其一)
    [清]钱大昕
    棘门霸上两营分,细柳堂堂独不群。
    大慰君王拊髀①意,竟收颇牧②作将军。
    【乙】
    史记三十六首(其二十九)周亚夫
    [明]郑学醇
    羽书③朝奏未央宫,大将兵屯细柳东。
    阃外④不闻天子诏,六飞⑤先驻壁门中。
    【丙】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⑥,难与争锋。愿以梁委⑦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粮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兵奔壁东南陬⑧,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吴精兵果奔西北陬,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凡⑨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①拊髀fǔbì:以手拍股,表示激动、赞赏等心情。②颇牧:名将的代称。这里指周亚夫。③羽书:指紧急军事文书。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的将军驻守管辖的地域。⑤六飞:古代指皇帝的车驾。⑥剽piā轻:凶悍轻捷。⑦委:付与。⑧陬zōu:角落。⑨凡:一共。
    46.下列关于【丙】文中画线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B.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C.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D.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47.依据表内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49.请说说甲诗中的“独不群”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的具体表现。
    50.甲乙两诗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甲】:
    【乙】:
    51.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小语对“真将军”周亚夫很感兴趣,准备在“《史记》人物故事会”上作题为“真将军周亚夫”的演讲分享。他想将以上三则材料都写进讲稿,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答案】
    46.A
    47.①慢,慢慢②将要③统率④逃跑,逃亡
    48.(1)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2)汉军于是乘胜追击,把吴兵尽数俘获。
    49.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的畅通无阻,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受阻和“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在坝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这都是周亚夫“独不群”的具体表现。
    50.【甲】“大慰君王拊髀意,竟收颇牧作将军”,用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和重用,衬托了周亚夫出众的军事才能。【乙】“阃外不闻天子诏,六飞先驻壁门中”,用汉文帝入军营慰劳却不得入,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明。
    51.示例:赞同。甲乙两首诗都取材于《史记》中《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赞美了周亚夫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和出众的军事才能。丙文叙述了周亚夫平定吴楚反叛的事件,表现了周亚夫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三则材料都表现了周亚夫“真将军”的特点,所以都可以选用。
    【解析】
    4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吴兵乏粮”是因,“饥”是果,故此断开。“数欲挑战”交代了吴国军队的行动,“终不出”则是汉军的应对措施,故此断开。可据此断句为: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故选A。
    4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成语“不疾不徐”意思是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据此可推测句意为: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徐:缓慢;
    (2)课文《愚公移山》中“年且九十”意思为:年龄将近九十岁。据此迁移,可指句意为: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且:将要;
    (3)查阅字典,“将”的意思有:①搀扶;②将要;③把;④统率。结合句子,可推测句意为: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将:统率;
    (4)查阅字典,“亡”的意思有:①逃跑,逃亡;②失去,丢失;③灭亡,消亡;④无,没有。结合句子,可推测句意为:数千人逃命。亡:逃跑,逃亡。
    4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介胄之士:披甲戴盔的将士;拜:行跪拜礼;以:用;见:参见;
    (2)因:因此;胜:乘胜;遂:于是;尽:尽数。
    4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独不群”的意思是不同于流俗。这里指的是细柳军带兵、统军做法与霸上及棘门军完全不同。结合课文“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知,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的畅通无阻,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受阻和“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不同于流俗;另外,在坝上及棘门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而周亚夫“持兵揖”“不拜”,这些都与霸上及棘门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这都是周亚夫“独不群”的具体表现。
    50.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要求分析甲乙两诗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运用的衬托手法。[甲]诗中“大慰君王拊髀意,竟收颇牧作将军”,与课文中“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称善者久之”写法相同,通过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和重用,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衬托其出众的军事才能。[乙】诗中“阃外不闻天子诏,六飞先驻壁门中”,与课文中“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意思相同,通过文帝入营不得的事情,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军纪严明的特点,衬托周亚夫治军的严明。
    51.本题考查诗文的阅读运用。
    首先明确观点,对小通准备以“真将军周亚夫”为题写一篇讲稿,在“《史记》人物故事会”上进行交流,他想将以上三则材料都写进讲稿的做法表示赞同,然后结合诗文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通过阅读可知,【甲】【乙】两首诗都以周亚夫为主角,赞美了周亚夫军纪严明、治军有方的特点。【丙】文通过记叙周亚夫平定吴楚反叛一事,周亚夫用计平定以吴、楚叛乱,看出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真将军”。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特点,文帝“此真将军也”的赞叹,从侧面表现了“真将军周亚夫”的性格特征。
    【参考译文】:
    【丙】: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孝景帝三年,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不出来应战。夜间汉营发生惊恐,营内自相攻击引起骚乱,惊扰到统帅帐下。周亚夫坚持静卧。不久军中恢复平静。吴兵在东南边攻城,周亚夫命人严防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袭城墙西北,但攻不下来。吴、楚军队已经挨饿,只得撤退。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大败吴王刘濞。刘濞丢弃大军,只与壮士数千人逃命,在江南的丹徒自保。汉军因此乘胜追击,把吴兵尽数俘获,守攻前后共三月,吴、楚就被消灭平定。于是诸位将领才认为太尉的策略实在是正确。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选贤与能
    通假字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语境推断法:是故谋闭而不兴

    赏善不遗匹夫
    查阅词典法:A.丢失;B.遗漏;C.留下;D.抛弃。
    (序号)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课内迁移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海:我认为该图描画的是甲文的场景,因为我从画中感知到了“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句话,意思是(1) 。
    小曙:我觉得这幅图画更像对丙文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描绘,它的意思是(2) 。
    小海:是的,“大同”社会和“小国寡民”有着共同的特征,(3) 。
    小曙:可不同之处也有,你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4) 。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查阅字典: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
    A (填序号)
    良月嘉夜
    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C
    请同学们使用适当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我选择用“词类活用法”解释“军霸上”。“军霸上”是“军于霸上”的省略,所以这里“军”应为动词,译为“(1)__________”。
    我选择用“参考成语法”解释“军士吏被甲”。参考成语“披坚执锐”,“被”应译为“(2) __________”。
    我选择用“联系语境法”解释“臣谨以便宜”。考虑到汲黯禀告皇帝应有的态度,“谨”译为“(3)__________”。
    我选择用“查阅字典法”解释“伏矫制之罪”。“矫”在字典中有如下义项:①把弯曲的东西弄直;②假托、诈称;③举起,昂起。结合上下文,这里的“矫”可以译为“(4)__________”(填文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鞍辔徐行
    成语:不疾不徐
    孝文且崩时
    课内迁移: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真可任将兵
    查阅字典:①搀扶;②将要;③把;④统率。
    数千人亡走
    查阅字典:①逃跑,逃亡;②失去,丢失;③灭亡,消亡;④无,没有。
    相关试卷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这是一份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文件包含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高分必备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共31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全国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