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 (2份,原卷版+教师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3讲 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 (2份,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3讲 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 (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3讲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学生版doc、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3讲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峡》《答谢中书书》
《三峡》
【重点字词】
同“缺”空隙,缺口
日月
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白色
极高
树荣、 山高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当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凄寒肃杀,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同“缺”,缺口
有时/倘若
即使
在 如果
隔断 极高
消失
温驯
D
的
取独 宾前标志
音节助词 的
B
名作动
动作名 名作动
使动 意动
C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倒装句
/ / / / /
A
放鹤亭环境的特点
D
。
【高处,这里指悬崖】
B。
A.均译为:白色的;
B.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均译为: 不是;
D.均译为: 冲刷、冲荡;
/ / /
D
乙文也是正面+侧面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
1.三峡和孟门的地理特征相同,都是两山夹一水。2.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湍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险峻雄奇的壮丽图景。
(一)重点实词解释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略无处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虽然
(三)一词多义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
绝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奔的马。动作名 清波 形作名,
下霜,名作动 在空荡的山谷里,
名作动
翠绿的竹子
都具备
消散
坠落
水中潜游的鱼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里落叫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季节
消散
坠落
参与,欣赏、领悟 和,一起
中书,官职名 书信
辉映,名作动
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_________ 回清倒影 清:___________________
晴初霜旦 霜:___________________ 空谷传响 空谷: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
【重点字词】
(一)重点实词解释
1.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 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消沉,委靡
(二)一词多义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
书 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 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特殊句式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
【乙】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 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 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 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
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
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D
。
【高处,这里指悬崖】
B。
A.均译为:白色的;
B.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均译为: 不是;
D.均译为: 冲刷、冲荡;
/ / /
D
乙文也是正面+侧面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
1.三峡和孟门的地理特征相同,都是两山夹一水。2.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湍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险峻雄奇的壮丽图景。
【甲】郦道元《三峡》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①巨阨(è):巨险。阨: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
1.下列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石经始禹凿 开凿 B.窥深悸魄 害怕
C.倾崖返捍 通“反”,反复,重叠 D.巨石临危 危险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
B.春冬之时 非驷马之追也
C.自非亭午夜分 非驷马之追也
D.飞漱其间 河中漱广
3.断句(限三处,3分)
孟 门 即 龙 门 之 上 口 也 实 为 河 之 巨 阨 兼 孟 门 津 之 名 矣
4.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分别描写长江的夏水和黄河的孟门之水,突出了二者的共同特点:既盛且速。
B.甲文写水,作者是根据江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
C.乙文对山势、水势的描写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的,先远望,再俯察,后仰视。
D.从描写方法上看,甲文正侧面相结合写水,而乙文写水只有正面描写。
5.翻译句子(3分)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的描写,都是先写山,后写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
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
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
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
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
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驯服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
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D
温驯
D
的
取独 宾前标志
音节助词 的
B
名作动
动作名 名作动
使动 意动
C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倒装句
/ / / / /
A
放鹤亭环境的特点
D
。
【高处,这里指悬崖】
B。
A.均译为:白色的;
B.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均译为: 不是;
D.均译为: 冲刷、冲荡;
/ / /
D
乙文也是正面+侧面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
1.三峡和孟门的地理特征相同,都是两山夹一水。2.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湍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险峻雄奇的壮丽图景。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①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②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③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④。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⑤,或翔于云表;暮则愫⑥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当:对着。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田:水边的田地。⑥愫:向,向着,沿着。
1.下列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恰好 B.属引凄异 延长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早晨 D.甚驯而善飞 驯服
2.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东山之麓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久之(《狼》) D.春冬之时(《三峡》)
3.下列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故名之曰“放鹤亭”
A.乘奔御风(《三峡》) B.不蔓不枝(《爱莲说》)
C.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下列选项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A.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 B.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C.火烧令坚(《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5.给文中划线句断句。(5处,共2.5分)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
6.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住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
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
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喜爱,乞是虚言?
c
辞谢,因病辞去官职
a
的 音节助词
代词 代词
是 是
一向 一向
C
名作动
动作名 名作状
名作动 动作名
/ / /
B
判断句
倒装句 判断
倒装+省略句 倒装句+省略句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歇 消散 B.沉鳞竞跃 水中潜游的鱼
C.仆去月谢病 感谢 D.遂葺宇其上 修筑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 久之,目似瞑(《狼》)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斯是陋室(《陋室铭》)
D.既素重幽居 有奇字素无备者(《活板》)
3.下例句子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五色交辉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C.一狼洞其中(《狼》) D.传不习乎(《论语》)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3处。(2分)
幸 富 菊 花 偏 饶 竹 实 山 谷 所 资 于 斯 已 办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A.贤哉,回也(《论语》) B.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C.飞溯其间 D.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6.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己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B.【乙】这篇文言文很简短,仅八十三个字。就把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语言的简洁精美,清新淡雅,值得仔细品味。
C.【甲】【乙】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 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D.【甲】【乙】都表达了作者厌烦官场生活,渴望回归自然隐居以及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的人生理想。
7.翻译句子(4分)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10讲 八上阶段复习 (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10讲八上阶段复习教师版doc、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10讲八上阶段复习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8讲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 (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8讲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版doc、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8讲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6讲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6讲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教师版doc、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第6讲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