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下列短语没有描述生命现象的是( )
    A. 飞蛾扑火B. 大汗淋漓
    C. 蜻蜓点水D. 烟尘滚滚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C.飞蛾扑火属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大汗淋漓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蜻蜓点水说明生物能够繁殖,都属于生命现象,ABC不符合题意。
    D.烟尘滚滚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 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在消除饥饿与贫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B。
    3. 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B.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下层、大部分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D.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答案】B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A正确。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C正确。
    D.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正确。
    故选B。
    4. 关于科学探究设计的说法:①要设计对照实验;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④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发生。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A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地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①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需设置一个对照组,①正确;②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个对照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②正确;③为尽量减小误差,设计重复实验,求多组的平均值,③正确;④实验材料要足够,否则太少会有偶然性,④错误;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为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肖聪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玉米,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A. 20℃、不充足B. 20℃、充足
    C. 30℃、不充足D. 30℃、充足
    【答案】B
    【详解】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这个实验,实验的变量就是光,其余因素都相同。因此,B符合题意。
    6. 为了解宁德市各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归纳法D. 实验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
    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可见,为了解宁德市各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B正确。
    C.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D错误。
    故选B。
    7. 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收镜等步骤。由图示可知:①固定标本、②下降镜筒、③对光、④寻找物像。
    【详解】在观察前,要先进行对光,即图中的③步骤;显微镜对好光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将玻片固定,即图中①步骤;然后旋转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降低时,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即图中②步骤;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视目镜,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即图中的④步骤。所以,图示操作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观察过程中,要将图中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C.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D.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答案】D
    【分析】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
    【详解】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视野由甲到乙,物像到达视野中央,物像变大了。 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很明显的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故选D。
    9. 小华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先用“5×”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然后换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观察,他观察到的结果是( )
    A. 物像变大,细胞个数变少,视野变暗
    B. 物像变小,细胞个数变多,视野变亮
    C. 物像变大,细胞个数变少,视野变亮
    D. 物像变小,细胞个数变多,视野变瑞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小华观察时刚开始目镜放大5倍,物镜放大10倍,显微镜的方法倍数为50倍,后来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40倍,显微镜的方法倍数为4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变大,视野变得越暗,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0. 如图所示的是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若要在此光学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则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甲和丁B. 乙和丁C. 甲和丙D. 乙和丙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详解】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甲和丁组合放大的倍数最小。
    故选A。
    11.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注视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 )
    A. 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 使物像对准光源
    C. 防止物镜压碎玻片,造成损伤
    D. 防止污染镜头
    【答案】C
    【分析】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直到整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收镜并放回原处。
    【详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眼睛注视目镜,就会看不到镜筒下降到那里,有可能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甚至压坏标本,划伤镜头;因此调节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压坏玻片标本,划伤镜头。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如果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是( )
    A. bB. qC. pD.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
    故选D。
    1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碘液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以下结构最不容易看清楚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膜D. 细胞质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薄而透明,在光学显微镜下最不容易看清楚,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 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出现气泡B. 防止水溢出
    C. 防止实验材料移动D. 增加透明度
    【答案】A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要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盖在水滴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详解】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了用于科学实验紫花苜蓿、燕麦等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植物体
    【答案】C
    【分析】(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细胞群。
    (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4)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植物体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则种子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经典的诗词名句。这些诗句中有的蕴涵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D.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答案】B
    【分析】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常见的裸子植物有银杏、松树、柏树等。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被子植物有月季、桃树等。
    【详解】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藻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属于裸子植物,符合题意。
    C.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是苔藓植物,不符合题意。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置了如图装置,正确的组合是( )

    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②③唯一的变量是光,可以探究绿色植物产生氧气是否需要光;
    ①②唯一的变量是绿色植物,可以探究在光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产生;
    ②④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绿色植物,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①③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绿色植物,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所以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②③。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8. 小明买金鱼时,老板送了一些新鲜的水草,让他放到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 装饰鱼缸B. 清洁鱼的排泄物
    C. 增加水中的氧气D. 降低水的温度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金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金鱼呼吸的需要,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防止鱼因缺氧而死亡。
    故选C。
    19. 2021年9月24日,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时完成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A.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B.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20. 某菜农为提高寒冬大棚的产量,采取的下列几项措施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B. 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C. 晚上降低棚内温度D.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答案】B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氧气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浓度等。
    【详解】A.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合理密植就是使种植的植物既不过密,也不过稀,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间作套种就是在高秆作物中套种矮秆作物,可以充分利用高处和矮处的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氧气浓度不会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反而会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从而降低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B符合题意。
    C.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一种因素,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能够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适当增加光照时间,能够延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使制造的有机物更多,从而提高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以下为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B. 甲瓶放入点燃的蜡烛立刻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C. 甲乙做对照的目的是观察二者是否生成氧气
    D. 甲乙的瓶内的温度会始终保持相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此实验目的在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错误。
    B.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会消耗氧气。因此,甲瓶放入点燃的蜡烛立刻熄灭说明里面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了,正确。
    C.甲乙做对照的目的是观察二者是否消耗氧气,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会消耗氧气,没有氧气;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不会消耗氧气,有氧气,错误。
    D.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会释放热量,温度会上升;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会释放热量,温度不变,错误。
    故选B。
    22. 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B. 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D. 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答案】C
    【详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萝卜储藏一段时间后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因此“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故选C
    23. 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B. 给植物松土
    C. 移栽后对植物遮阳D. 傍晚移栽
    【答案】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受光照强度、大气湿度、环境温度、空气流动状况、以及叶片面积有关。
    【详解】A.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减少蒸腾面积,降低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降低了光照,减少水分的蒸腾,C不符合题意。
    D.傍晚移栽可减少蒸腾作用,利于植物的移栽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白杨能长那么高是因为它能把水由根部运到树的顶端,其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
    C. 输导作用D. 呼吸作用
    【答案】A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价值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 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D.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②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③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详解】A.绿色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毒杀菌、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除噪音等,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B正确。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不会引起温室效应,C错误。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5分)
    非选择题:(每空0.5分,共25分
    2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一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步骤E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以便于观察。
    (3)图二显微镜中最主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显微镜对光时,若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和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图三中细胞结构,应该转动图二中的[ ]________调换到高倍镜,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 ]________。
    (5)若用图二中①10×目镜和③4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制作的临时装片,则物像被放大_____倍。
    【答案】(1)CDBAE
    (2) ①. 清水 ②. 碘液
    (3) ①. ①③ ②. 凹面镜
    (4) ①. ②转换器 ②. ⑦细准焦螺旋
    (5) 400
    【分析】图中A盖、B展、C滴、D撕、E染吸;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详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D撕、B展、A盖、E染、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DBAE。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步骤E染,滴加的液体是碘液,以便于观察。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图二显微镜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故在显微镜对光时,若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图三中细胞的结构,应该转动图二中的②转换器调换到高倍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⑦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若用图二中①10×目镜和③40×物镜的组合来观察制作的临时装片,则物像被放大10×40=400(倍)。
    27. 下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动、植物细胞共有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菠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控制物质进出的[ ]________遭到破坏。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图中结构_______。(填序号)
    (5)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西瓜细胞的[ ]________。
    (6)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的能量转化器是_________。
    (7)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________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它构成的。
    【答案】(1)甲图 (2)②④⑥
    (3)②细胞膜 (4)④
    (5)⑤液泡 (6)叶绿体
    (7)①. 细胞 ②. 病毒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
    【详解】(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图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⑥细胞质、④细胞核。
    (3)②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菠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开水中菠菜的②细胞膜遭到破坏。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这些遗传物质中。因此说,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5)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因此,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液来自西瓜细胞的⑤液泡。
    (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7)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8.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柳树是济南的市树,它同济南的市花——荷花珠联璧合,构成济南的一道亮丽风景。下图表示柳树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的细胞通过[a]________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关系是________(填“相同”或“减半”)。
    (2)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B图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b]过程为________。
    (3)C图中[①⑤]________,属于________组织。
    (4)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C中[ ]________。对于陆生植物,该结构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5)请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写出柳树和荷花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
    (6)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缺少了________这一层次。
    【答案】(1)①. 分裂##细胞分裂 ②. 相同
    (2)分化##细胞分化
    (3)①. 上下表皮 ②. 保护
    (4)⑥气孔 (5)①. 组织 ②. 器官
    (6)系统
    【分析】(1)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3)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4)图中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详解】(1)A图中的细胞通过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是细胞分裂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即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经过b过程形成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形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等,则b过程为细胞分化。
    (3)C图为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与叶脉,其中①⑤为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4)图C中⑥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5)柳树和荷花都属于被子植物,它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缺少了系统。
    29. 如图是五种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A是肾蕨,B是银杏,C是葫芦藓,D是桃,E是衣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衣藻属于单细胞________植物,生活在水中。
    (2)图中植物都与环境密切依存,其中C葫芦藓是________植物的代表,该类植物起固定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其对环境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常做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图中A、C、E三类植物都属于________植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离不开________的制约。
    (4)①俗称“白果”,其实是B银杏的________,与②相比,种子少了________的包被。
    (5)图中[ ]________开始出现根、茎、叶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________组织,体形较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古代该类植物被埋在地下可形成煤炭。
    【答案】(1)藻类 (2)①. 苔藓 ②. 假根
    (3)①. 孢子 ②. 水##水环境
    (4)①. 种子 ②. 果皮
    (5)①. A ②. 输导
    【分析】图中,A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①表示种子;C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是桃,属于被子植物,②表示果实;E是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
    【详解】(1)E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2)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C葫芦藓是苔藓植物的代表,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着作用。
    (3)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E衣藻(藻类植物)、C葫芦藓(苔藓植物)和A肾蕨(蕨类植物);孢子植物产生孢子,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精子、卵细胞,而孢子植物精卵细胞受精离不开水环境,所以离不开水的制约。
    (4)银杏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通常提到的“白果”是银杏树的种子,比②果实相比,种子少了果皮的包被。
    (5)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
    30. 某中学的兴趣社团对科学探究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生物小实验。请你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装置,而后尝试作答;(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图一实验前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二步骤a中,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______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______________。
    (3)碘液可以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通过步骤b后,发现叶片甲的见光部分________,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如果叶片乙变蓝,叶片丙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将图3黑色塑料袋内的气体挤压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实验完毕后,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说明植物________(填写生理过程)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6)图4装置可用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①. 酒精 ②. 叶绿素
    (3)①. 变蓝 ②. 淀粉 ③. 光##光照
    (4)二氧化碳##CO2
    (5)①. 浑浊 ②. 呼吸作用
    (6)叶##叶片##叶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即为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是对照组。
    【详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图一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方式,既能起到控温作用,又能避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图二步骤a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
    (3)淀粉遇碘能变蓝,通过步骤b后,叶片甲的见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叶片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甲的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由于图一中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叶片乙周围有二氧化碳,叶片丙周围没有二氧化碳,除此之外,乙、丙叶片其他条件都相同;叶片乙变蓝,叶片丙不变蓝,说明丙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将植物置于图3黑色塑料袋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实验完毕后,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6)图四中A和B除了A有叶片,B无叶片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即变量是有无叶片,故可用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花盆
    阳光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暗室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