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泉城,会让人看到许多生命现象。下列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大鱼吃小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有变异现象
    D.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适应环境
    【答案】D
    【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详解】A.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A错误。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因此“大鱼吃小鱼”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B正确。
    C.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故C正确。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2. 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B. 地球的每个空间都有生物生存
    C.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据此答题。
    【详解】AB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BC错误。
    D.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鲫鱼的栖息地是海洋
    B.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C.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D.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A
    【分析】(1)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详解】A.鲫鱼属于淡水鱼,因此栖息地是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水域,故A错误。
    B.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故B正确。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或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故C正确。
    D.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环境污染等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也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所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4. 为了解初中生的近视情况,小明同学在本校的三个年级中各抽取了一个班级进行调查。这种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测量法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了解初中生的近视情况,应采用调查法,小明同学在本校的三个年级中各抽取了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法,故C符合题意。
    D.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A. 蚯蚓数量B. 光照条件C. 温度D. 土壤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如温度、土壤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这个实验设计应修改的内容是:将土壤条件统一设置成一层湿土。
    6. 在下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能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是()
    A. 目镜(5×)和物镜(10×)B. 目镜(5×)和物镜(40×)
    C. 目镜(10×)和物镜(10×)D. 目镜(10×)和物镜(40×)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目镜的数字代表放大倍数,物镜的数字和目镜的数字相乘代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之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50倍,B选项放大200倍,C选项放大了100倍,D选项放大400倍,可知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7.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中央,应将玻片( )
    A. 向右上方移动B. 向左上方移动
    C. 向右下方移动D. 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A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故选A。
    8.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移动( )
    A. 目镜上B. 物镜上
    C. 反光镜上D. 玻片标本上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只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上,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则不在目镜和玻片上,表明污点在物镜上。
    【详解】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多少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在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和目镜上,那么污点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视野中紧密相连的8个分生组织细胞呈单行排列。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约为( )
    A. 0个B. 1个C. 2个D. 4个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的个体就越大,细胞的数目就越少。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视野的范围应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细胞的数目也应变为原来的1/4,所以细胞的数目为8÷4═2个,即看到2个细胞,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是制作临时装片时加盖盖玻片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载玻片上的水就可以慢慢地把盖玻片下面的空气赶走,盖玻片下面就不会出现气泡。
    【详解】A.如图所示,盖玻片紧贴着清水的一侧,按箭头的方向轻轻盖下,可以避免产生气泡,A正确。
    B.如图所示,盖玻片和清水之间有一段距离,按箭头方向盖下后,会产生气泡,B错误。
    C.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盖上盖玻片,会有大量气泡产生,C错误。
    D.如图所示,盖玻片插在了清水中间,不能把全部材料盖严,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实验器具与功能(作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加热工具
    B. 培养皿——盛放培养液或培养基
    C. 烧杯——盛放少量实验试剂
    D. 载玻片——显微镜观察时托载标本
    【答案】C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作用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详解】A.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A正确。
    B.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B正确。
    C.滴瓶可以用来盛放少量实验试剂,C错误。
    D.载玻片是在实验时用来放置实验材料的玻璃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呈长方形,较厚,透光性较好;盖玻片是盖在材料上,避免液体和物镜相接触,以免污染物镜的玻璃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呈正方形,较薄,透光性较好。因此托载标本的玻璃片是载玻片,D正确。
    故选C。
    12. 小萌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绘制了概念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壁
    B. 结构②内储存遗传信息,是细胞膜
    C.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D. 番茄果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
    【详解】A.结构①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A错误。
    B.结构②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储存遗传信息,B错误。
    C.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内变化的一系列指令,因此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体,C正确。
    D.番茄果肉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13. 人们在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C
    【分析】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位于液泡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详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故A错误。
    B.细胞质的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故B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西瓜汁,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的能量转换器,故C正确。
    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所示,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移动情况是( )
    A. 左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右侧移动B. 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
    C. 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不向另一侧移动D. 两侧培养液中草履虫随机移动
    【答案】B
    【分析】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详解】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中去,因此右侧培养液中草履虫向左侧移动。故B符合题意。
    15. 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的主要组织( )
    A. 保护组织B. 上皮组织
    C. 营养组织D. 输导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详解】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疏导组织、机械组织,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及其他生物材料混合制成“生物墨水”,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了全球首颗拥有心肌、血管和心腔的“完整”人造心脏,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是细胞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B. 过程②是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C. 过程③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①②③过程细胞内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的结果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因此表示细胞生长。随着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这样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就越小,故细胞不能无限生长下去,故A正确。
    B.过程②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分裂,故B正确。
    C.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性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组织,故C正确。
    D.在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不变,遗传物质也均不发生改变,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D。
    17. 壁虎受到威胁时会断尾求生,之后会重新长出尾巴。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 )
    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 ③细胞分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一段时间后壁虎尾巴断掉后还能重新长出来,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都有关系。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很小要经过细胞生长,才能再次分裂。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此可见,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③细胞分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荷花和玫瑰是济南市市花,从结构层次看,花属于(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C
    【分析】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因此,从结构层次看荷花和玫瑰花属于器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 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里面还有丝丝“筋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一个番茄果实是一个器官
    B. 果肉细胞和表皮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不同
    C. “筋络”是输导组织
    D. 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一个番茄果实是一个器官,故A正确。
    B.细胞分裂与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果肉细胞和表皮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都是由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而来的,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故B错误。
    C.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筋络”是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有机物,故C正确。
    D.番茄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番茄,故D正确。
    故选B。
    20. “苔痕上阶绿”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依次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的自然景观( )
    A.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详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苔痕上阶绿”描述了苔藓植物大量繁殖的景观。“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的是春天来了,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湖水变绿。
    故选B。
    21. 绿色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
    B. 葫芦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粮食作物
    D. 肾蕨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答案】D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详解】A.海带、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可食用,故A正确。
    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B正确。
    C.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故C正确。
    D.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故D错误。
    故选D。
    22.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校园植物时作以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草莓,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
    B. 银杏,叶扇形,银杏果实成熟后,果皮黄色
    C. 月季,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D. 桫椤,属于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草莓的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A错误。
    B.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果属于种子,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没有形成果实,B错误。
    C.月季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C正确。
    D.桫椤属于蕨类植物,有茎、叶、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
    D.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详解】A.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不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A错误。
    B.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一般在叶下表皮较多,上表皮接受阳光,水分散失快,所以上表皮少,所以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B正确。
    C.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空气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
    D.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4. 下列提高移栽幼苗成活率的措施中,与降低蒸腾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B.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
    C 剪去部分枝叶后移栽D. 移栽后要进行遮阴
    【答案】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
    【详解】A.阴天光照不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与蒸腾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C.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C不符合题意。
    D.对植株进行遮荫处理,降低了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制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A. 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D. 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答案】D
    【分析】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由于叶片本身的颜色很深,所以不需要要用碘液染色。
    【详解】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拭干净。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用双面刀片在叶片上迅速切割,把刀片在水中蘸一下,然后用毛笔选择最薄的叶片放到载玻片上。④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慢慢放平,避免出现气泡。⑤吸: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不需要染色,因为叶片本身就有颜色,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道大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19世纪中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验证“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斯德设计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由此,请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作出你的假设:________。
    (2)巴斯德在此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 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3)若上述实验中A瓶放入了10毫升肉汤,则B瓶应放入 _________的肉汤。
    (4)科学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2)①. 作对照 ②. A、B瓶中是否有空气进入##有无微生物
    (3)10毫升 (4)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巴斯德设计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由此,再结合探究的基本过程作出的假设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2)巴斯德在此实验中,A瓶没有曲颈管,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进入肉汤;B瓶有曲颈管,空气中的微生物被弯曲的颈阻挡,不能进入瓶中;故设置A瓶的作用是作对照,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的变量是A、B瓶中是否有空气进入(有无微生物)。
    (3)为控制单一变量,若上述实验中A瓶放入了10毫升的肉汤,则B瓶应放入10毫升的肉汤。
    (4)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 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7. 图一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放大倍数不同的显微镜镜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_______和[ ]_______,若它们被弄湿或弄脏,用 ________轻轻擦拭干净。
    (2)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先转动图一中的[ ]__________,使镜筒上升;再转动[ ]________,使 _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 ]________,使其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外界光线过强,应选用[7]的 _____面镜。
    (4)若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则选用图中的哪一组镜头_____(填序号)。
    A. 甲和丙B. 乙和丙C. 乙和丁D. 甲和丁
    (5)某同学找到所观察的细胞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图一中的[ ]__________让物像变清晰。
    (6)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b”,实际看到的物像是“_____”。
    【答案】(1)①. 3目镜 ②. 5物镜 ③. 擦镜纸
    (2)①. 1粗准焦螺旋 ②. 4转换器 ③. 低倍 ④. 6遮光器
    (3)平 (4)B
    (5)2细准焦螺旋 (6)q
    【分析】图一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图二中甲、乙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没有螺纹,为目镜。
    【详解】(1)显微镜是光学仪器,故图一中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3目镜和5物镜,若它们被弄湿或弄脏,只能用擦镜纸擦干净,为防止损伤镜头。
    (2)对光时,先转1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4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6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7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4)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的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故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最大,选择长的物镜乙和短的目镜丙结合,放大倍数最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某同学找到所观察的细胞后发现物像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图一中的2细准焦螺旋。
    (6)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b”,实际看到的物像是“q”。
    28. 图1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1的b操作中,滴加的染色剂是 ________;c操作中,滴加的液体是 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_____(填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材料必须是 _________。
    (5)图2中的 _____(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6)图2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其内含有遗传物质;甲乙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__。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在盐碱地上种植成功。“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图2甲中[ ]________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8)图2中乙细胞与甲细胞相比少了哪些结构?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d→b
    (2)①. 稀碘液##碘液 ②. 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 ③.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d (4)薄而透明##能透光的薄片
    (5)乙 (6)①. ③细胞核 ②. ⑤线粒体
    (7)②细胞膜 (8)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分析】本题考查临时装片制作过程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1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顺序是:擦→c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a刮(用牙签)和涂→d盖(盖玻片)→b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
    图2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
    【详解】(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凉开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玻片→用稀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可见,图1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c→a→d→b。
    (2)图1的b操作是染色,其中滴加的染色剂是稀碘液;c操作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因为人体细胞生活环境中无机盐浓度为0.9%,所以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图1中d操作是盖盖玻片,具体方法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气泡,则与图1中d操作不规范有关。
    (4)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不能透过材料,看不到物像。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缺少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图2中的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6)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被称为“动力车间”,是能量转换器;图2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③细胞核;甲乙两种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⑤线粒体。
    (7)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海水稻”能从盐碱地选择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基础是②细胞膜。
    (8)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图2中乙细胞与甲细胞相比少了细胞壁、液泡。
    29. 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表示细胞 _______,在该过程中 ________最先一分为二。
    (2)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 _______(填字母)。
    (3)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丙所示的结构属于 _______。
    (4)若要表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中还缺少 _______。
    【答案】(1)①. 分裂 ②. 细胞核
    (2)ab (3)组织
    (4)系统
    【分析】细胞是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详解】(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过程a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而使生物体能生长发育成熟,繁殖后代。所以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a细胞分裂和b细胞分化。
    (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丙是通过b过程形成的,因此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丙所示的结构属于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由此可见,若要表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中还缺少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30.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的五种生物(用字母A~E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A具有真正的 __________,而且分化出了简单的 _______组织。
    (2)图中植物D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属于 _______植物,但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该植物细胞内具有 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图中可以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植物是 _____(填字母),其具有 ________的分化。
    (4)图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_____(填字母),与B相比,该植物种子外有 _______包被。
    (5)图中植物ADE生长到一定时期都能产生 _______,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
    【答案】(1)①. 根、茎、叶 ②. 输导
    (2)①. 藻类 ②. 叶绿体
    (3)①. E ②. 茎、叶
    (4)①. C ②. 果皮
    (5)孢子
    【分析】A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C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D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E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详解】(1)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具有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2)图中的D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C、B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都能产生种子,但C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B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
    (5)A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E苔藓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31. 小李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图二)。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大部分是由[ ]_______运输来的。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 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2)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填数字)。
    (3)图一中[2]是 _______组织,图一和图二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有 ________(填数字)。
    (4)将套袋的绿色植物置于阳光下,发现塑料袋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一中叶片的[ ]_______散发出来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________,它的张开和闭合受图二中[ ]_________控制。
    【答案】(1)①. 叶 ②. 3叶脉 ③. 提高
    (2)1、2、3、4 (3)①. 营养 ②. 2、7
    (4)①. 5气孔 ②. 4下表皮 ③. 7保卫细胞
    【分析】图中的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5气孔、6表皮细胞、7保卫细胞。
    【详解】(1)叶脉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大部分是由3叶脉中的导管运输来的。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
    (2)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4下表皮,2是叶肉、3是叶脉。
    (3)图一中2叶肉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图一和图二中含叶绿体的细胞有2叶肉和7保卫细胞。
    (4)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一般下表皮的情况多于上表皮。将套袋的绿色植物置于阳光下,发现塑料袋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中叶片的5气孔散发出来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4下表皮,它的张开和闭合受图二中7保卫细胞控制。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