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之间是马托奇金沙尔海峡。岛上多山,最高点海拔1590米,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下图示意新地岛位置、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新地岛山脉走向是( )
A. 北岛东西走向B. 北岛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岛东西走向D. 南岛西北-东南走向
2. 新地岛南北延伸约( )
A. 300千米B. 500千米
C. 1000千米D. 1800千米
3. 新地岛沼泽的形成条件有( )
①地下多冻土,下渗少②海拔高,气温低③四面环海,降水丰沛④气候寒冷,蒸发弱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判断,新地岛北岛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岛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在地球上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实际距离约111公里。读图可知新地岛南北大约跨越9个纬度,由此估算新地岛南北延伸约1000公里.故选C。
【3题详解】
新地岛位于70°N以北,位于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且有较长时期的极夜时期,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气候严寒;严寒的气候下冻土广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①正确;气候寒冷,蒸发微弱,大量地表水积存于浅洼地带形成沼泽地,④正确;该岛屿位于极地东风控制区,终年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③错误;沼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排除②。故选D。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很多。B城市是澳大利亚西部重要城市,该市夏季以微风为主,冬季风力强劲,降水季节差异大。下图示意某月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月份( )
A. 热低压控制亚欧大陆B. A地盛行东南信风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 气压带和风带南移
5. 下列气候资料符合B地的是( )
A. B.
C. D.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可判断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D正确AC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A处应盛行偏北风,B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B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A项图符合,A正确;B项图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C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图降水较均匀,不符合地中海气候特征,D错误。故选A。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处温带雨林之一。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该河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上游山区冬季寒冷,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科罗拉多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B. 地下水
C. 湖泊水D. 季节性积雪融水
7. 和B地相比,A地能形成“豪雨林”的主要条件是( )
A. 地处沿海地区,降水丰富B. 受西风带影响大,形成地形雨
C. 海岸线曲折,海洋影响大D. 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该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流经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上游山区冬季寒冷,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每年4~5月是科罗拉多河的洪水期,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冬季积雪融化,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洪水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A地处于40°N~60°N的大陆西岸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由于该地降水主要由西风带来水汽,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受地形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B正确,D错误;AB两地均为沿海地区,海岸线均曲折,AC错误。故选B。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其中7月频率最高),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下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7月份盛行风为M海域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该风风向为( )
A. 西南风B. 东北风
C. 西北风D. 东南风
9. 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有( )
①暖流使空气增温增湿②盛行风输送暖湿气流
③地处高纬地区水温低④寒流使M处海面降温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M海域位于40°N~60°N之间北美大陆东岸,地处西风带;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南指向北,在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有利于中低纬度暖湿水汽向M海域的输送。故选A。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其中7月频率最高),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4~9月,中纬度盛行西南风,有利于中低纬度暖湿水汽向M海域的输送,使得M海域上空水汽输送加强,提供了海雾形成所需的充足水汽,②盛行风输送暖湿气流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海域为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暖流使空气增温增湿,寒流使M处海面降温,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①④正确;M海域地处中高纬地区而非高纬度,③错误。故选C。
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米水深海域的冷水性鱼类,环境变化极大地影响着该鱼种数量。下图为某年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距平(相对于同时段海面水温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等温线分布和秘鲁鳀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秘鲁附近海域秘鲁鳀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①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②东北信风吹拂,形成上升补偿流
③浅海大陆架,阳光充足
④秘鲁寒流流经,使水温较为适宜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1. 依据该年海水距平等温线可推断( )
A. 赤道暖流较常年有所增强
B. 该年秘鲁鳀可能向①方向迁徙
C. 秘鲁沿岸降水较常年减少
D.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干燥少雨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秘鲁附近海域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②错误;该海域没有位于寒暖流交汇处,①错误;该地位于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③正确;秘鲁鳀属于冷水性鱼类,秘鲁寒流流经,使水温较为适宜,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C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该年海水距平等温线为正值,说明秘鲁沿岸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赤道暖流较常年有所减弱,A错误;该年秘鲁鳀可能向高纬方向即③方向迁徙,B错误;秘鲁沿岸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C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降水异常偏少,干燥少雨,D正确。故选D。
某研学小组到我国东南地区某地进行实地考察,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研学小组能观察到的是( )
A. M处可欣赏到瀑布景观B. EF河段流向是自东向西
C. CD河段的水流速度较慢D. P点能看到乙村的Q点
13. 为开发该区域内的水力资源,计划在G或H处建大坝,和H处相比G处建坝的优势是( )
A. 无须移民,占用耕地少B. 库区面积大,蓄水量大
C. 地形平缓,施工量较小D. 河流多支流,径流量大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M处虽然有陡崖,但陡崖上方没有河流发育,难以欣赏到瀑布景观,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和指向标,可判断EF河段流向是自东向西,B正确;CD段等高线密集,水量速度较快,C错误;P点与Q点之间有丘陵顶部阻挡,不能通视,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图中可看出,G处建坝,坝体规模较小,工程量小,但地形较崎岖,库区面积更小,BC错误;图中G处上游方向无居民点分布,而H处上游方向有居民点分布,故G处建坝无须移民,占用耕地少,A正确;G处河流流量比H处小,D错误。故选A。
贺兰山(左图)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敖包疙瘩是贺兰山主峰,海拔3556米。右图为敖包疙瘩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植被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荒漠草原
C. 常绿阔叶林D. 针阔混交林
15. 甲植被类型和其同纬度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截然不同,体现了(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6. 敖包疙瘩东坡山地针叶林的形成条件是( )
A. 迎风坡,降水较多B. 阴坡,蒸发较弱
C. 阳坡,太阳辐射强D. 陡坡,土壤贫瘠
【答案】14. B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甲位于贺兰山山麓,植被类型与其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贺兰山所处的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荒漠草原,因此甲植被类型可能是荒漠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同纬度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而甲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主要是由于甲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水分条件较差,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敖包疙瘩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有一定的地形雨,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能满足森林生长的需要,因此分布山地针叶林,A正确;东坡不是阴坡,也不是阳坡,北半球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BC错误;陡坡,土壤贫瘠不利于针叶林生长,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该站自2023年12月中旬开始建设,耗时52天完成施工。秦岭站的选址和建筑造型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建筑造型,从空中俯瞰就像一颗十字星,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从下往上看,秦岭站的主楼被数十根立柱稳稳托举,形成底层架空造型。秦岭站上风向矗立着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主体建筑位于完整基岩之上,并用岩石锚杆固定数米深,建筑长轴保持与主导风向一致。左下图示意秦岭站的地理位置,右下图为秦岭站景观。
(1)从气候角度说明秦岭站建设面临的困难。
(2)分析在12月-次年2月建设秦岭站的自然原因。
(3)具体说明秦岭站的选址和建筑造型对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1)酷寒、烈风等;
(2)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
(3)有完整基岩,地基坚实;西侧有山丘,可以减少大风天气的影响;主楼的长轴和主导风向保持一致,可以减轻强风对主楼的影响,增强主楼的稳定性;底层局部架空,减小地面降温的影响,保持室内温度,还可以减少积雪对主楼的影响;十字星造型尽可能减小了室内各区域之间的距离,方便科考人员的有效联系。
【解析】
【小问1详解】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 稀少,所以在南极建科考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酷 寒、烈风。
【小问2详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 方便施工和进行科考。
【小问3详解】
“主体建筑位于完整基岩之上,并用岩石锚杆固定数米深”说明有完整基岩,地基坚实,适合建站;“上风向矗立着一座海拔40米的山丘”,可以减少大风天气的影响;“主楼的长轴和主导风向保持一致”,可以减轻强风对主楼的影响,增强主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秦岭站的主楼被数十根立柱稳稳托举,形成底层架空造型”。南极多暴雪,底层局部架空,可以减少积雪对主楼的影响,高脚设计使科考站远离地面,减小地面降温影响,保持室内温度;十字星造型尽可能减小了室内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建筑内部高度集成,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建造,集中式建筑使建筑面积最小化,方便科考人员的有效联系。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其西北是著名的阿拉山口风区,这里四季多大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近年来,艾比湖面积不断萎缩,盐尘暴(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下图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
(1)简述近年来艾比湖萎缩严重的原因。
(2)说明艾比湖萎缩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3)推测当地盐尘暴的盐尘源自湖泊的主要方位,并说明理由。
【答案】(1)艾比湖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加剧;大规模农业开发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湖水补给减少。
(2)湖泊的萎缩导致区域气候干旱加剧,温差变大,风沙天气频发;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湿地生态系统受损。
(3)湖泊西北部。湖泊西北部面积明显减小,接近阿拉山口风区,风力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近年来艾比湖湖面萎缩严重,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方面,艾比湖地区干旱少雨,全年降雨量有限,而湖水蒸发量大,导致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严重失衡。人为因素则包括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缩减了入湖水量;同时,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湖水补给减少,导致湖泊萎缩。
【小问2详解】
湖泊的退缩导致区域气候干旱加剧,温差变大,风沙天气频发,这是因为湖泊蒸发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减少所致。同时,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艾比湖的萎缩使得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大片湖区干涸,湿地生态系统受损,水生生物和植被大量死亡。
【小问3详解】
图中可看出,湖泊西北部面积明显减小,裸露的湖床,水分被蒸发,盐分留在湖床上,为盐尘暴提供了盐尘源。湖泊西北部接近阿拉山口风区,风力大,风力侵蚀搬运湖泊西北部的盐尘,形成盐尘暴。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1月份,地中海—黑海一线地区水温大范围异常偏高,导致该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了4~6度。11月下旬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2023年11月某日某时刻该地区天气形势图,两天后风暴中心移至甲地北部。
(1)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说明11月地中海—黑海一线水温偏高对大气的影响。
(2)简述图示时刻甲地降水量大的原因。
(3)指出风暴中心移动对甲地天气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地中海—黑海一线水温偏高使得海水蒸发增加,空气变得更加潮湿和温暖;会加强风暴的强度;地中海—黑海一线的异常高温可能会影响大气环流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2)甲地位于暖锋锋前,暖湿气团抬升,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风暴在海洋上形成,带来充沛水汽;风暴抬升作用显著,水汽抬升降温凝结,降水较多。
(3)风向由偏北风变为偏南风;天气由阴雨天气转变为晴朗天气;风力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温海水更容易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当这些水汽与较冷的空气层相遇时,会形成更突然和更强烈的风暴;地中海—黑海一线的异常高温可能会影响大气环流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高温可能会导致大气急流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特定地区的天气模式。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右侧低压槽附近,低压中心右侧低压槽为暖锋所在位置,甲地位于暖锋锋前,受暖锋影响,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根据材料信息“11月下旬一场源自地中海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可知,风暴形成于海洋之上,携带大量水汽,给甲地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甲地距离风暴中心较近,受风暴抬升气流影响显著,水汽在抬升过程中降温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风暴中心位于甲地南侧时,甲地为偏南风,风暴中心位于甲地北侧时,甲地为偏北风;风暴中心接近甲地时,甲地风力增大,风暴中心远离甲地时,甲地风力减小;受风暴中心影响,甲地降水较多,风暴中心远离之后,甲地天气恢复晴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新疆兵地联盟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十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