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1-17327126133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1-17327126134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1-17327126134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0-1732712612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0-1732712612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47933/0-17327126122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 (2份,原卷版+教师版)
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2份,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教师版doc、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15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咕(gū)噜 红绫(léng) 诅(zǔ)咒 捕(bǔ)捉
B.忧郁(yù) 叮嘱(shǔ) 虐(nüè)待 屋脊(jǐ)
C.污涩(sè) 一缕(lǚ) 消耗(hà) 怅(chàng)然
D.蜷(quán)伏 怂(còng)恿 懒惰(duó) 廊(láng)前
【答案】C
A.红绫(léng)——líng;
B.叮嘱(shǔ)——zhǔ;
D.怂(còng)恿——sǒng;懒惰(duó)—— duò;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规途的。
B.我心里也感到一缕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拌的小侣。
C.冬天的早晨,门口卷伏着一只可怜的小猫。
D.那只花的猫,对于这一对小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答案】D
A.规途——归途;
B.相拌——相伴;
C.卷伏——蜷伏;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再次见到老张的时候,他已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因质量过硬,实力超群,这款车在市场上的销售地位无动于衷,连续几年都是销量冠军。
D.芝加哥大学的有趣甚至达到古怪的程度:它的人学申请要求就是无数怪诞不经的作文。
【答案】C
A.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使用正确;
B.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使用正确;
C.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在此形容这款车在市场上的销售地位不可撼动,不合语境;
D.怪诞不经:指离奇古怪,不合常理。使用正确;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能否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C.目前,我们班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佩戴近视眼镜,情况不容乐观。
D.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答案】D
A.成分残缺,应在“滥杀动物”后面加上“的行为”;
B.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除;
C.成分赘余,应删去“大约”或者“左右”;故选D。
5.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案】A
A.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B.省略句,省略主语“屠户”,应为:(屠户)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D.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盖以(之)诱敌;故选A。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干宝的《搜神记》等。“志”是记述的意思。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答案】C
C.有误,《聊斋志异》中讲的大多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不是“奇人异士”的故事;故选C。
二、句子默写
7.根据诗文内容用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5)《狼》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尚思为国戍轮台
山入潼关不解平
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______
(2)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敌对,攻击。 回头看。 打洞。 大腿。
(2)D
(3)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敌:敌对,攻击。
②句意: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③句意: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
④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股:大腿。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A.错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而且还要善于斗争。
B.错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错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故选D。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句中重点词有:尽,完、没有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心理特点及行为的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分析作答。
由第②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可知,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几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由第③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知,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进入战斗准备中;由第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屠户对狼的态度经历了由开始的惧狼,到后来的御狼,再到最后的杀狼的变化过程。
(5)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贪婪、凶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
尾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阐述了看法: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④,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⑤能作此谋也!
(两文均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屠自后断其股 股直不能屈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狡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贪婪凶狠。
C.“顾”“奔倚”“弛担持刀”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屠户在毫无退让的余地下选择与狼斗争的果敢坚决。
D.文章的情节依次设置为“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在情节中,展现出屠户身上复杂的性格。
11.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有小刀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说说【甲】文这个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C
10.B
11.(1)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
12.启示:示例一: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示例二:要勇敢机智,有勇有谋。示例三:狼虽然贪婪凶恶,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13.甲乙两文都一线贯穿,结构严谨;两文都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甲乙两文都先记叙故事,后揭示道理/先叙后议;两文都设置悬念,使事情节紧张曲折;两文都运用了人物描写,把屠户杀狼的惊险过程均描写得细腻生动,使人身临其境;都运用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两文都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与狼的形象做对比。
【解析】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辨析。
A.意:名词,神情/名词,意趣、情趣;
B.顾:动词,看/动词,拜访;
C.股:名词,大腿/名词,大腿;
D.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动作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意暇甚”“洞其中”等描写表现出狼的狡黠。故选B。
1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径,径直;去,离开;犬坐,像狗一样蹲坐;于,在;
(2)重点词:惟有,只有;盈,满。
12.本题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
【甲】文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
从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的分析。
从结构方面来看,两篇文章都以“遇狼一一惧狼一一御狼一一杀狼”为故事情节,把屠户和狼的斗争作为故事线索,结构严谨;
从情节来看,两文都先记叙故事,故事讲完后,作者分别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议论,揭示道理;
从故事发展来看,两文开头都设置了悬念,中间把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写得曲折紧张,深深地吸引住读者阅读;
从主题表现来看,两文都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两文中关于屠户的人物描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杀狼的过程一波三折、细腻生动,绘声绘色,读来如在眼前;
结合“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等,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屠户的机智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形象做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9(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9教师版doc、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9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8(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8教师版doc、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8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7(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7教师版doc、小升初暑假七年级语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7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