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8 杜甫诗二首登 高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8 杜甫诗二首登 高同步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
    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稳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魏育林《(听琴经)释义》)
    材料二:
    “琴者,禁也”,是儒家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
    “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主要命题。
    中国古琴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由“器”逐步归结到“道”的文化路途上,堪为大道流行的最佳载体。“琴并不简单地是一门乐器而已,而是某种文化之‘道’的转换策略”。古琴出现功能上的历史位移。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黛玉这番话集中体现了古琴文化内涵之一的正统琴道——儒家的“乐教”思想,蕴涵了以乐成教的人文精神,以音乐的教化作用实现人生意义与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
    黛玉所称之古琴言“禁”,始自东汉桓谭的《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深化,演变为教化、修身和正心的传统琴道,且由于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成为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之一。在古代,琴被称为“圣人”之作,“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强调古琴的礼乐思想和修身之用这些经世致用的功能成为儒家古琴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如果格外注重音乐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将之视为音乐的创作之本而忽视其艺术审美价值,就必然导致重德轻艺,就会使音乐异化,沦为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汉代《白虎通》以后,琴人、琴论大多言琴必禁,且范围不断演变扩大。儒家“琴之言禁”的命题,正是以突出古琴的非艺术功能为目的,于音乐审美中划出诸多禁区,“禁”逐渐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桎梏,并形成古琴美学中的非美倾向。古琴从战国时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稀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
    《红楼梦》中黛玉谈琴除强调儒家“中和之道”、君子之质的人格完善,又深得其邃地描述了道家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格修炼。“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天地清和”“风清月朗”,“心不外想,气血和平”,可谓“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如《庄周梦蝶》,“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古人抚琴,追求的是“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从而产生心凝形释、包容天地、与万化冥合的心灵体验和空间感受。“琴者,心也”“独得其心而知其深也”“舒缓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
    明末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诠释的琴乐演奏与审美物证中的二十四个命题——二十四况,即为儒道互补,兼容并蓄,承前代众琴家之长,共同化育为自成一家的“淡和”的精神气象。“发乎情,止乎礼”,入世与出世,道德风范与艺术品格,古琴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完成了物质与精神、心理与生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整合,以近于完美的“和谐”的存在,超越了一切时空和因果,走向艺术、人生的永恒与不朽。
    (摘编自祁冰《古韵幽兰——古琴的文化内涵与(红楼梦)中黛玉琴心之探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文中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B.古琴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因此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的言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推崇自然天成的“天籁”“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合拍。
    D.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人琴合一、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提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对古琴的作用有高度的认同,作者也认为古琴的平和能让人回归内心本真。
    B.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但是“禁”在一定程度上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C.古琴追求一种“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一个人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到这种境界。
    D.《红楼梦》中黛玉谈琴既体现了儒家“音乐教化”的思想,又契合了道家“追求自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思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儒家思想对古琴影响的一项是( )
    A.是故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宋·朱长文《琴史》)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西汉《乐记》)
    C.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明·徐上《溪山琴况》)
    D.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东汉·桓谭《新论·琴道》)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料二中说:“古琴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老去
    张翎
    王钰约了阿陶元旦过后去看程爷。①动身的时候,下了几天的雨突然停了,“轰”地炸出一个大太阳,晒在身上酥酥痒痒的,像爬了层蚂蚁。
    路是土路,雨压过,倒也没什么大灰尘。路边都是两层的矮楼,有石灰墙的,也有马赛克铺面的,不同时期里盖的,各有各的路子,横不成行,竖不成列。程爷住的是老平房,陷落在一群矮楼之中,好认,却是难找。阿陶来过多回,回回都走过了。兜兜转转的,才在两座小楼的夹缝里,找见了程爷的乌龟壳。
    房子是程爷死去的老伴的。准确地说,是他死去的老伴的头一个丈夫的。那年程爷从牢里放出来,已经四十六岁。回到村里,发现爹娘留下的那间老屋早塌了。砌墙的石头,已被邻人挖去盖了猪圈,连窗框都被人拆走做了柴火。爹娘和哥哥都死了,嫂子带着孩子改了嫁,他就在队里的农具仓库睡觉,地上铺块塑料布,夜里脸上爬着老鼠。村里有个姓萧的寡妇见了不忍,就把他给收了,好歹算个劳力。
    乡下人日子过得潦草,不如城里人长寿。渐渐的,程爷就把那些知道他陈年旧事的人都熬死了,只剩了个他自己,还没完没了地活着。村里一茬又一茬的新人出生长大,看见程爷在村后的果园里摘瓯柑,在门前的自留地里拔萝卜搭黄瓜架子,一脸泥塑木雕从不开口说话。众人只晓得是个姓程的老绝户,再不知其余。再后来,青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村里住进来一些租地做营生的外地人,程爷就成了弃地里的草,自生自灭,被人忘了。
    直到有一天,村里突然开进来两辆汽车,一队人马捧着鲜花和一条红绶带,走进程爷的家,送来一个装着一枚黄灿灿的纪念章的匣子。众人围过来看热闹,看清了纪念章上的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才知道程爷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那时程爷的脑子还够用,进里屋换了身平整衣服出来,被接到城里,开了一个会,吃了一顿请。饭后,程爷站起来,脚跟“啪”地并拢,直直地敬了个礼,从兜里掏出一张捏出了水的百元纸票,递给领导:“长官说过,不能吃白食。”席间有个记者听了感动,就把程爷的事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报道,发表出来,四处有人转载。打那以后,程爷的家里进进出出的就有了人声。
    程爷的故事开始出现在各式媒体和网络平台上,被编进各种版本的口述历史书里。村人没想到这个抽巴老头竟有过一段这样猛爆的人生经历,方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此见到他,远远的就喊一声“程爷”。他哼哈地应答着,脸上隐隐裂开了缝。王钰偶然看到程爷的故事,便辗转找到志愿队帮忙搭桥,联系到程爷做了一个专访。
    转眼这就是七八年前的事了。这七八年里,世界发生了许多变故。程爷的老伴没了,自己也走不太动路了,脑子从一条偶尔泛浑的小河,变成了一锅糨糊。②程爷的屋子从外表看跟前次没多大变动,依旧低矮,依旧破旧。但凡一样东西烂到了骨头,也就再无可烂之处了。门楣上贴着一张“民族脊梁”的红纸,色泽新鲜,显然不是王钰从前见过的那一张了。只是不知从那一张到这一张,中间还换过多少张。
    程爷门前也摆着一个晾衣服的竹架子,却是光秃秃的,风吹日晒雨淋,白森森的露出竹筋,看着恍如一副人骨。屋旁的自留地里种着菜,喂饱了雨水,叶子精瘦精瘦的,倒不见有杂草。
    王钰已经走到门口,又被阿陶喊了回去:“再走一遍,刚才忘了拍视频。国际媒体探访民族英雄,有噱头。我也可以发个抖音。”
    “拍后背,不秀脸。”王钰折回去又重走了一遍,突然感觉长出了两只左腿。
    “微笑,背影也要有表情。”阿陶喊道。
    程爷的屋子坐北朝南,可惜窗子小,又被两边的楼挡了光,就有些昏暗。两人从大太阳底下乍一进门,只觉得眼睛掉在了屋外。
    “咣当”一声,王钰撞倒了一张条凳,身子一矮,搂着膝盖嘶嘶喊疼。阿陶熟门熟路地摸着了一根灯绳,轻轻一扯,黑暗就破开了一个窟窿。王钰一眼瞧见半面墙的报纸,从门口一路糊到将近厨房的位置,都是关于程爷的报道,大多是地方媒体。再看了一眼,她就发现最显眼的位置上,贴的是她写的专访——还是她当年从多伦多寄过来的,整整四版。全球华文文化周刊。报名本来就是粗体,又被重重地勾出了一个圈,旁边有一行颤颤巍巍的钢笔字:著名国际媒体。纸比人还不经老,才几年的工夫,已经皱起一身黄皮。王钰拿指头轻轻一蹭,听见了脆裂声。
    著名国际媒体。王钰的脸一热。
    ③那回见程爷,是一次精心的预谋。老板从一个位于纽约的亚裔文化基金会申请到一笔专门支持北美华文媒体的经费,需要完成一个关于二战东方战场的调研写作计划。计划内容是书写北美军人在东方战场和中国人携手作战的经历。老板收了钱,把活派给了王钰。正值焦头烂额找头绪的时候,王钰突然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看到了程爷的故事。程爷参过军,接受过美国人的训练,打过日本人。程爷的经历严丝合缝地对上了基金会的每一项要求。于是她一趟飞机飞到中国,兜兜转转找到了程爷。程爷是她的一篇命题作文,一份课堂作业。
    可是,她亏负程爷了吗?程爷在脑子还没烂透的时候,经历了一个高光时刻,出演了一场真刀真枪的好戏。程爷不是龙套,程爷是正儿八经的主角。程爷的记忆筒仓如今已经满了,盖了盖,上了锁,不会再打开,不会再添新的内容。她在盖子合上的前一刻,往筒里放进了最后一样物品。那是一支火把,叫程爷走进永夜时带着一片光亮。
    ④更何况,那四个版面,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水和火的锻造。那是她一生里写得最好的文章。
    (选自《收获》2024年第五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程爷的房子“陷落”在一群矮楼之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程爷生活环境的窘迫。
    B.文章第三段运用插叙,交代了房子的来历和程爷的经历,给文章增添了一抹悲伤的色彩。
    C.全文通过王钰视角刻画程爷,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平淡的叙述中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文章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诸如“乌龟壳”“脸上裂开了缝”等,既浅显易懂又内蕴丰富。
    7.下列对画线句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连绵阴雨天后太阳照在身上的真实感觉。
    B.②句连用两个“依旧”,突出了在时代洪流面前房子的没落,也暗示了程爷被遗忘。
    C.③句说明作者最初采访程爷并非出自真心,而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而做的精心安排。
    D.④句中“锻造”和“最好的文章”,都说明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字斟句酌和匠心独运。
    8.作者是如何塑造程爷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作者在写作自述里说,英雄蕴含着某种激越和壮烈,但它们都熬不过生活的长久磨损。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
    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搢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节选自苏轼《答谢民事书》)
    材料二:
    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愧报。又不以其浅无过人知识,且喻以所守,幸甚!愈敢不吐情实,然自识其不足补吾子所须也。
    齐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氏之律吕。”客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虽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
    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欤!文虽工不利于求,求不得则怒且怨。不知君子必尔为不也。
    故区区之心,每有来访者,皆有意于不肖者也。略不辞让,遂尽言之,惟吾子谅察。
    (节选自韩愈《答陈商书》)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王好竽A而子鼓瑟B虽工C如王D不好E何F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搢绅,把笏板插在腰间束的宽带上。搢,插。绅,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搢绅,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也作“缙绅”。
    B.两封书信中的“敢”字意思相同,和《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都是谦辞,冒昧地。
    C.“而乃以赋鄙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的“乃”意思相同,都是“竟然”。
    D.区区,小,自称的谦辞,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封书信的开头,虽然苏、韩二人用词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友人来信中或问候或信任之语的欣慰与感激之意。
    B.苏轼用“系风捕影”来打比方,形象生动地给友人指出了在文章中追求用所谓文采来表现事物之妙是很困难的。
    C.苏轼认为扬雄的《太玄》《法言》都是用艰深之辞来装饰浅易之说的作品,无法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更不能称为“经”。
    D.韩愈杜撰了“齐门挟瑟”的小故事,是为了批判门客只知迎合讨好齐王却不顾求仕者有真才实学的不正之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2)略不辞让,遂尽言之,惟吾子谅察。
    14.苏轼和韩愈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文学创作理念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雨和杜韵
    王阳明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唯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注】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上疏论事,得罪宦官刘,被贬贵州龙场驿丞,途中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韵”指依照他人诗作的押韵创作的诗,本诗既使用了杜甫诗工整端严的“韵”,也写出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神”。
    B.第三句的“生白发”用语新奇巧妙,既是拟人,也是比喻:秋雨打在江面上,激起的水雾苍苍茫茫,就像是沧江生出的白发。
    C.全诗皆从主观写景,意象丰富,笔触细腻,没有明诗常见的理学味道,以情驭笔,充满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D.整首诗综合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手法,将客途所见之景与由此引发的情感表达得细致动人。
    16.《文心雕龙》中说,诗文应“情以物迁”,请据此简要分析本诗的情感变化。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不能靠严刑来监督百姓,威怒来震慑百姓,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动人的音乐,如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的。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夜之间,全球都是“天命人”。①《黑神话:悟空》掀起了一场全球范围的“西天取经”浪潮,②据游戏开发方发布的数据显示,③截止8月23日,④全平台销量已达一千万份左右,⑤销售额超过三十亿元人民币。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如涟漪般的文化影响:国外,玩家们开始苦读《西游记》,试图理解中国游戏背后的文化经典;国内,不太关心游戏的群体忽然开始注意这款“看起来像电影一样”的西游记游戏,各大国家级媒体纷纷下场报道这场“文化出海”的取经盛宴。
    “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如何“文化出海”?我们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既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也需要识别哪些需求①_________,从而创作出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超越文化隔阂上演“一户一墩”火爆场面,世人可以“信口拈来”各种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使“冰墩墩”成为全球近几届奥运会热度最高的吉祥物之一。
    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②_________,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比如截至2022年,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大量华语影视作品发行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服务。
    三是③_________。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出海”是一场与未来角逐的远征,期待在“文化出海”的这条路上,我们的电影、文学、动漫等产品能扬起一道道风帆,形成千帆竞发之势,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从唐诗宋词到书法艺术,从园林建筑到易经哲学,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瑰宝,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石。正如《黑神话:悟空》中对晋祠宋塑的完美复刻,不仅展示了宋代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审美品位,也让全球玩家深入了解西游文化,感受东方美学的魅力。
    18.文中画框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请根据材料内容,给“文化出海”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个字。
    21.文中画横线处的“信口拈来”,有人认为用得好,有人认为用得不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道家有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人生在世,需要控物能力,也需要自控能力。这两种能力发展往往不够平衡,哪一种能力更重要?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B
    解析:
    4.答案: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②材料二主要以《红楼梦》的“黛玉论琴”为例,论述古琴是儒道两家“琴道”完美的融合,儒道互补,兼容并蓄。
    解析:
    5.答案:①儒家重视琴乐的教化功能,认为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以音乐的教化作用实现人生意义与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②道家提倡琴乐应追求自然之趣,弹奏出“天籁之音”,重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格修炼。③古琴儒道互补,具有“淡和”的精神气象,入世与出世,为儒道两家“琴道”的二元弥合构筑起更为和谐的支点。
    解析:
    6.答案:C
    解析:不是王钰视角。
    7.答案:B
    解析:A.“比喻”错;C.“作者”错,“并非出自真心”错;D.“字斟句酌”错,应为心灵震撼和精神的冲击。
    8.答案:①正面描写。动作(或细节)描写:文中通过程爷饭后站起来、敬礼、掏钱等一系列的动作(或细节)描写,突出了程爷作为老英雄骨子里的军人情怀。
    ②侧面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第八段关于程爷门前荒凉落寞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英雄老去的凄凉。(自留地里的菜焕发的生机则烘托了英雄精神虽弱犹存)
    ③对比。将程爷住的老平房“乌龟壳”与旁边的“小楼”相对比,突出了程爷生活的艰难潦倒。
    解析:
    9.答案:①程爷参加过抗日战争,无疑是一个英雄。
    ②随着时间的流逝,程爷慢慢的老去,他的事迹也已经被人们淡忘。
    ③时间易逝,英雄不老,表达对程爷的敬佩,对读者的告诫。
    解析:
    10.答案:BCF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王喜欢听竽,而你只会鼓瑟,即使你技艺高超,但齐王不喜欢,你怎么办呢?”这就是所说的擅长鼓瑟而不擅长到齐国求官。
    “王好竽而子鼓瑟”,“而”连接前后两个主谓宾短语,句意紧密,中间可断可不断开,因为题干要求断三处,此句中间不断开B处断开;
    “如王不好何”,“如……何”为固定句式,单独成句,C处断开,
    “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判断句,单独成句,F处断开。
    故BCF三处需要断句。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书信中的“敢”是“岂敢”。句意:“岂敢与您订交呢?/我岂敢不对你吐露实情”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C.错误。“乃”,竟然。/这样。句意:而扬雄竟然因他作过辞赋而贬低他。/我是这样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
    D.错误。“区区”,都是小,自称的谦辞。句意:因此,我的想法(是)。/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是为了批判门客只知迎合讨好齐王却不顾求仕者有真才实学的不正之风”错误,结合“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软”可知,目的是批评写文章的人不看对象,只知卖弄自己。
    故选D。
    13.答案:(1)这些话可以对有智慧的人说,很难同一般人讲清楚,只是因为谈论创作文章偶然涉及它罢了。
    (2)我就丝毫也不谦让,完全表达出了我的想法,希望你能原谅体察。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最近我俩分别之后,多次承你来信问候,详知你日常起居安好,十分欣慰。
    我票性刚直简慢,学问迂阔,才质驽钝,因事连年被贬调,不敢再自居于士大夫行列。自从回到海北,见到旧日亲友,也已经漠然如同隔代之人,何况与您平素没有交往,岂敢与您订交呢?您数次屈尊光临,立谈之间一见如故,使我万分欣幸,意想不到,无法用言辞来形容。
    您给我看的书启、诗赋、杂文,我已读了多遍。大作犹如行云流水,原本无一定的形式,飘荡流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文理定不做作,千姿百态,舒卷自如。孔子说:“说话不讲究文采,流传就不会广远。”又说:“言辞只求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言辞仅要求能达意,好像是不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处,真像拴风捉影那样难。心中能把事物彻底弄清楚的,大概在千万人中也找不到一个,更何况是要用口说和手写把事物表达清楚呢?表达清楚的,这就叫“辞达”。言辞要做到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运用不尽了。
    扬雄喜欢用艰深的辞藻,来文饰浅显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就人人都能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正是扬雄自己所批评的“雕虫蒙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而他候偏只对作赋追悔,这是为什么呢?终身经营雕虫小技,而写作《太玄》、《法言》时仅仅变有韵之文为无韵之文,便称之为经,这可以吗?屈原作的《离骚》,是《风》、《雅》传统的再发展,即使与日月争辉也不逊色。难道我们可以因为它像赋而称之为雕虫小技吗?如果贾谊赶上了作孔子的学生,那么他的学行已经足以“入室”了。而扬雄竟然因他作过辞赋而贬低他,以至与司马相如等同。像这样浅陋的见解,在扬雄身上是很多的。这些话可以同明白人说,不能同一般人讲,我因为议论文章,所以偶然谈到。欧阳修先生说:“文章像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价,不是凭谁的一句话就能论定价格的贵贱。”我啰里啰嗦讲了一大堆,对您未必有什么好处吧,真是惭愧惶恐不已。
    材料二:
    承蒙你给我写信,语言高妙而意旨深奥,我读了三四遍还没有读懂,惘然之中又增加了羞愧。你又不认为我浅陋,且无过人的智慧和见识,把自己所坚守的原则告诉我,真是大幸!我岂敢不对你吐露实情,然而,我自己知道我不能够满足你的需要。
    从前齐王很喜欢听竽,有个想到齐国求官的人拿着瑟到齐国,在齐王的言门前站了三年而不被邀请入内。他说:“我鼓瑟技艺高超,能使鬼神感动,我鼓瑟完全符合轩辕氏的音律。”有客人骂他说:“齐王喜欢听竽,而你只会鼓瑟,即使你技艺高超,但齐王不喜欢,你怎么办呢?”这就是所说的擅长鼓瑟而不擅长到齐国求官。如今在这个社会上考取进士,在这个社会上追求利禄,追求推行自己的主张,但写文章却一定让全社会的人都不喜欢,岂不是和拿着瑟站在齐王官门前的人一样吗?您的文章虽然写得精妙,但不利于您的所求,求之不得就发怒怨恨,不知道君子是不是一定会这样做呢?
    因此,我的想法是,每次有来访的人,都是看得起我。我就丝笔也不谦让,完全表达出了我的想法,希望你能原谅体察。
    14.答案:(1)苏轼强调①文章要自然而然(或“行云流水”,或“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停止的时候停止”);②言辞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好了(辞达而已)。(2)韩愈强调写文章要看清对象,投其所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饰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苏轼的文学创作理念:①结合“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知,文章要自然而然,当如“行云流水”,“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停止的时候停止”;②结合“辞,达而已矣”可知,言辞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好了,即辞达而已。韩愈的创作理念:结合“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软”可知,韩愈强调写文章要看清对象,投其所好。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全诗皆从主观写景”错误,“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既有主观感受中的“暗”,也有对客观景物疏雨、柴门、残荷、石盆的描写,所以并非全部从主观写景。
    故选C。
    16.答案:①由首联描写傍晚疏雨打柴门、入残荷的景色抒发自己被官场黑暗势力排挤打压的苦闷抑郁。
    ②转为颈联描写荒径所见的菊花来表达自己虽受到挫折打击却绝不会改变内心高洁的坚贞不移。
    ③最后通过回忆家乡耕钓、短蓑长笛的画面突出了思念家乡、归隐田园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首联“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描绘了傍晚时分,疏雨洒落在柴门上,雨水又忽然流入残荷中,泻入石盆的景象。这一画面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此时诗人因上疏论事得罪宦官而被贬贵州龙场驿丞,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这样的景象触发了诗人内心被官场黑暗势力排挤打压的苦闷抑郁之情,这种情感的产生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的结果,体现了“情以物迁”。
    ②颈联“荒径唯怜菊尚存”,诗人在荒僻的小路上看到了依然绽放的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贞不屈的品质。诗人处于被贬的困境之中,但看到菊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绽放,这让诗人联想到自己,尽管遭受挫折打击,却不能改变内心的高洁品质。这里的菊花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坚守高尚品质的感慨,情感由苦闷抑郁转为坚定不屈,再次体现了“情以物迁”。
    ③尾联“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诗人回忆起故乡的耕钓生活,那里有短蓑和长笛,充满了宁静与闲适。此时,诗人在异乡的艰难处境与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故乡的画面唤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是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怀念所引发的,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情以物迁”。
    17.答案:(1)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18.答案:②据游戏开发方发布的数据(游戏开发方发布的数据显示)
    ③截止到8月23日(截至8月23日)
    ④全平台销量已达一千万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
    ②句式杂糅,“据游戏开发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将“据……显示”杂糅在一起,删除“显示”或者“据”。
    ③“截止8月23日”成分残缺,“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后面不跟宾语,可在“截止”的后面加上“到”:“截至”表示截止到某个时间,后面跟宾语,或者将“截止”改为“截至”。
    ④不合逻辑,“已达”与“左右”同时使用不合逻辑,“已达”是已经达到,与“左右”矛盾,可删除“左右”。
    19.答案:①又是因国家而异的
    ②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
    ③育“水手”搏风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文提到“既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本处应与之在句式上一致,在内容上相对,内容应为“哪些需求”是独自具有的,所以此处可填“又是因国家而异的”。
    ②处,根据前文“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可知本空的内容应为与表达水手出海无忧是因为身后有“港湾”相似,故可填“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
    ③处,根据前文“一是看‘罗盘’识方向”“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本空的句式在与之相似。根据后文对人才、技术、资金等“水手”因素的论述,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水手”的重要性,故可填“育水手搏风浪”。
    20.答案:“文化出海”是基于求同存异原则,凭借人才、技术、资金,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传播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确定“文化出海”的属概念,“文化出海”是一个过程,或一种方法、理念、行为等。依据第二段“从而创作出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可知,“文化出海”的原则是“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也就是“求同存异原则”。
    依据第四段“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可知,“文化出海”的凭借手段是“人才、技术、资金”。依据第五段“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最后一段“也让全球玩家深入了解西游文化,感受东方美学的魅力”可知,“文化出海”的目的是“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传播”。最后按照下定义的句式“文化出海是……的过程”进行表达。注意修饰语的顺序要合乎逻辑,不写错别字,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文化出海”是基于求同存异原则,凭借人才、技术、资金,将我国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传播的过程。
    21.答案:观点一:用得好。“信口拈来”仿用成语“信手拈来”。仿造出新词,让读者感受到世人在提起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时不假思索,自由纯熟。仿造的新词也给人以新鲜感。
    观点二:用得不好。“信口拈来”仿用成语“信手拈来”。指世人在提起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时不假思索,自由纯熟。但原词“信手拈来”不能直接带宾语,生造词语,“信口拈来”带宾语有语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观点一:用得好。“信口拈来”对熟悉的成语“信手拈来”进行巧妙的仿造,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感,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信口拈来”的出现打破了常规的语言表达模式,让人眼前一亮,让读者感受到世人在提起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时不假思索,自由纯熟。“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口拈来”一词的仿造,也生动地传达出人们在谈论这些趣事时的自然流畅,不费思索,随口而出,充分体现了大熊猫在全球范围内的高人气和人们对其的深厚喜爱之情。
    观点二:用得不好。“信手拈来”是一个固定的成语,在传统用法中不能直接带宾语,而“信口拈来”在文中带了宾语“各种与中国国宝大熊猫有关的趣事”,这种生造词语并带宾语的用法破坏了原有成语的用法规范,使读者看到“信口拈来”带宾语的用法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会增加读者的理解成本。在正式的文体或学术性的文本中,更应该遵循语言的规范用法,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交流的顺畅进行。
    22.答案:
    控人物之平衡,铸伟大之发展
    日月轮替,万象更新。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有两种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控物能力,二是自控能力。这两种能力通常很难做到均衡发展;对此有人认为自控能力更重要,有人更倾向控物能力。而我却想说,这两者于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唯有控人物之平衡,才能铸伟大之发展。
    控物,走向成功的基石。
    控物能力,即对事物的掌控能力,使客观事物为己所用,充分发挥效力的能力。在日常交往中,在生活工作中,都是必不可缺的。古有《说苑·建本》中云:“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懂得借助外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善于掌控外物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正是诸葛亮佯攻曹操,诱其进攻,巧借万箭,才完成任务,化险为夷。
    自控,成人立业的基础。
    自控能力,众所周知,即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理性地应对事物,做出合理的行动上。它是实行自我支配的一种能力,是成熟的体现。拥有这种能力的人真乃成大事者。学习工作中难免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在感知道工作有压力的环境时,能保持冷静,不带负面情绪或有消极行为,可以持续性完成工作。著名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控制住自己,经得起考验,才会成功。君可见,古有越王勾践为一雪前耻,数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在隐忍中积蓄力量,终得偿所愿。今有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朝因迟到被教书先生所罚,便下定决心,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激励自己,终成一代文豪。
    私以为,争论控物能力与自控能力谁主谁次,孰优孰劣,是没有必要的。要顺应发展、走向成功,二者必须相互协调,相与为一。既不能光控物忽略了自控,也不能只自控忽略了控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既重视控物,又重视自控,才能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更要有这种认识。充分发扬控物与自控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充分、有力地加入到社会的生产建设中去。如此而来,人类社会发展必是蒸蒸日上、朝气磅礴。
    人类社会发展中,应追求控物能力与自控能力的平衡。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伟大往往是各种对立品质自然平衡的结果。寻找控物与自控之间的平衡,方能铸就伟大。
    解析:

    相关试卷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押题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