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有两道大题,共14页,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两道大题,共14页。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绘制出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下图为某位同学为更快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所画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简笔画缺少七大洲、四大洋中的( )
A. 非洲B. 印度洋C. 大洋洲D. 大西洋
2. 以下对大洲大洋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 亚洲地处北半球、东半球B. 南美洲地处低纬度,是热带大陆
C. 南极洲只被大西洋包围D. 非洲与欧洲的经度位置相似
3. 下图中正确表示海洋、陆地占全球表面积比例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简笔画可以看出,图中画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但少画了大洋洲,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处东、南、西、北四个半球,但大部分是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错误。南美洲大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大陆”是指非洲,B错误。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C错误。非洲和欧洲的经度位置相似,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只占29%,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与A图海陆比例相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共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大洲之间与海洋之间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界线。
左图为运用皮尔斯梅花投影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右图为七大洲面积和平均海拔示意图。图中①-⑦代表七大洲,同一序号代表相同大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左图中构成菱形的粗线表示( )
A. 北回归线B. 赤道C. 南回归线D. 北极圈
5. 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大洋依次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B.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C. 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 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6. 图中大洲( )
A. ①比②的面积大B. ②和⑦的陆地相连
C. ④比⑤的海拔高D. ⑤和⑥以平原为主
7. 大洲③( )
A. 东西距离最长B. 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
C. 跨越经度最广D. 周围被四大洋所环绕
【答案】4. B 5. D 6. B 7. C
【解析】
【4题详解】
图左中构成菱形粗线表示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经纬网以赤道为轴,呈对称分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穿过⑥非洲中部,B正确。本初子午线又被称为0度经线,穿过南北两极,A错误。南回归线是虚线,度数为23.5°S,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C错误。北极圈在丙附近,度数为66.5°N,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甲位于非洲西部,是大西洋。乙位于亚洲东部,为太平洋。丙位于北极附近,为北冰洋。丁位于非洲东部,亚洲南部,是印度洋。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①是大洋洲,②是欧洲,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大洋洲比欧洲的面积小,且由右图可知,横轴代表陆地面积,纵轴代表平均海拔高度,①面积小于②, A错误。②是欧洲,⑦是亚洲,欧洲和亚洲相连,共同组成亚欧大陆,B正确。由右图可知,横轴代表陆地面积,纵轴代表平均海拔高度,④比⑤的海拔低, C错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⑤北美洲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左右,⑥非洲全洲平均海拔750米左右,两大洲不可能以平原为主,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③是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了360个经度, C正确。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亚洲,A错误。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附近,B错误。南极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大洋围绕,D错误。故选C。
【点睛】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全世界共有四大洋,按面积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 )
①动、植物化石相似②地形和地势特点相同
③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④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9. “中龙化石分布现象”能够证明的学说是( )
A. 大陆漂移学说B. 海底扩张学说C. 板块构造学说D. 地球圈层学说
10. 下列现象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是( )
A. 岛礁有时被淹没而有时露出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C.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珍稀动植物D.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跨海大桥
【答案】8. C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古老地层、动物等都极其相似,①③④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说明大西洋两岸曾经连在一起,后来经过板块运动缓慢地漂移分离,能够证明的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成为现在的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B正确;ACD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排除;故选B。
【点睛】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为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原因为人类活动;海陆变迁的证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海平面升降;荷兰围海大坝,日本、澳门填海造陆——人类活动
左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右图为近20年全球4.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近20年全球4.5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 )
A. 非洲东部B. 南美洲中部C. 太平洋沿岸D. 大西洋西岸
12. 右图中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及原因是( )
A.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B.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活跃
C. 位于大洋边缘,地壳比较稳定D. 位于大陆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13. 在地震频发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 )
①学习防震知识 ②进行地震预报
③熟悉避难场所 ④参加地震演习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1. C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近 20 年全球 4.5 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太平洋沿岸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C正确。而非洲东部、南美洲中部、大西洋西部沿岸相对来说,板块运动不如太平洋沿岸剧烈,地震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地震点位的分布特征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原因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张裂等运动,容易积累能量并突然释放,从而引发地震,A正确;C错误。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B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在地震频发地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防震知识,熟悉避难场所,参加地震演习,①③④正确;而进行地震预报是地震部门的职责,②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于当地时间2023年9月19日喷发。喷发出的岩浆流入大洋冷却生成陆地,令该岛的面积持续增大。该岛有记录以来曾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下图为陆半球示意图及拉帕尔马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有关拉帕尔马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南半球B. 地处大西洋C. 属于南美洲D. 属热带区域
15. 拉帕尔马岛火山多次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板块交界地带B. 地处非洲板块东侧
C. 位于亚欧大陆西侧D. 处于大西洋的边缘
16. 拉帕尔马岛的面积持续增大,可以反映( )
A. 海洋面积的扩大B. 地球的运动
C. 海平面的上升D. 海陆的变迁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拉帕尔马岛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A错误;读图可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位于非洲西部,属于非洲,地处大西洋沿岸,B正确,C错误;拉帕尔马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位于北温带,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拉帕尔马岛火山多次喷发的主要原因是接近亚洲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跟位于非洲板块东侧、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处于大西洋的边缘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19日喷发。喷发出的岩浆流入大洋冷却生成陆地,令该岛的面积持续增大可知,拉帕尔马岛的面积持续增大,可以反映海陆的变迁,D正确。不是海洋面积的扩大、海平面的上升,AC错误。跟地球的运动无关,D错误。故选D。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左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右图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与月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洲是年均温最低的大洲
B. 非洲是年均温超过20℃面积最大的大洲
C. 赤道经过的所有陆地年均温都超过20℃
D. 气温变化与纬度变化完全一致
18. 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右图所示信息相符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19. 与右图所在地点景观相符的是( )
A. 遍布温带草原B. 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
C. 苔藓地衣随处可见D. 7月可见牦牛与青稞
20. 某同学节假日去右图所示地区游玩,以下天气情况中,最适宜出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17. B 18. A 19. D 20.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得,南极洲是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故A错误。非洲是年均温超过20℃面积最大的大洲,故B正确。赤道经过的大部分陆地年均温都超过20℃,故C错误。等温线有弯曲的地方,气温变化大致与纬度变化一致,但不完全一致,故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1中的甲乙丙丁从位置上来看,分别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图2展示的气候资料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特征为高寒,与图1中位于青藏高原的甲地相符,故选A。
【19题详解】
结合图2的气候资料判断该地是高山高原气候,指的是图1中的甲地,那么在该地的景观应该是:7月可见牦牛与青稞,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畜种,青稞是该地的粮食作物。其他在青藏不符合,ABC排除。故选D。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为沙尘暴,B为雨夹雪,C为大雨,D为晴,沙尘暴、雨夹雪以及大雨天气不适宜出行,因此若要去该地区游玩,应选择晴,故选D。
【点睛】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区域( )
A. 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 包括四大洋、两大洲
C. 海洋和陆地都是分开的D. 亚洲面积比北美洲大
22. 经判断,甲图是该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乙图是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理由是( )
①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此地位于北半球②亚洲在西、北美洲在东,此地位于东半球③图甲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0℃,图乙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0℃④图甲等温线比图乙等温线稀疏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23. 图中区域( )
A. 同纬度下的1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
B. 同纬度下的7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
C. 太平洋地区南北温差,1月小、7月大
D. 7月北美洲气温高于20℃
【答案】21. D 22. C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区域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A错误。包括太平洋、北冰洋两大洋和亚洲、北美洲两大洲,故B错误。海洋与陆地连为一个整体,故C错误。亚洲面积比北美洲面积更大,故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图中区域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此地位于北半球;甲的气温普遍低于0℃,是1月,乙气温普遍高于0℃,是7月气温图;图甲的气温曲线比乙更曲折,故选C。
【23题详解】
同纬度下的1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故A正确。同纬度下的7月,太平洋气温低于亚洲内陆地区,故B错误。太平洋地区的南北温差,1月大、7月小,故C错误。7月北美洲气温多数低于20℃,故D错误。故选A。
【点睛】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
下图是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 极地地区降水量多B. 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
C 赤道附近降水量多D.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
25. 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B. 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
C. 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D. 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26.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人类活动C. 地形D. 气温
【答案】24. C 25. A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综合所述,故选C。
【25题详解】
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所以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故选A。
【26题详解】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形成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所以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C。
【点睛】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缓解用水问题。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右图是捕雾网照片。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7. 有关阿塔卡马沙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全部位于热带B. 地处中纬度地区
C. 东临太平洋D.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
28. 图中( )
A. 甲地年降水量为2000mmB.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多于500mm
C. 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较少D. 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
29. 以下动植物中,最可能出现在阿塔卡马沙漠的是( )
A 仙人掌B. 荷花C. 猴面包树D. 美洲豹
30. 沙漠地区的人们利用捕雾网( )
①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②改变当地气候特征,改善生产方式
③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27. D 28. B 29. A 30. B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得,阿塔卡马沙漠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回归线穿过中部,西临太平洋,ABC错误。位于南美洲西海岸,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读图可得,甲地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以上,A错误。图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B正确。赤道附近年降水量最多,C错误。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西向东增加,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仙人掌耐旱,可以适应沙漠气候环境。荷花生长环境潮湿,猴面包树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代表性植物,美洲豹仅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北部到中部一带。栖息在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灌木丛林和湿地一带。故选A。
【30题详解】
捕雾网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通过题中“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捕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3题,共40分。
31. “独臂帆侠”徐京坤驾驶“青岛梦想号”双体帆船,于2017年6月从土耳其西部正式起航,2020年6月完成环球航行。下图为“青岛梦想号”环球航行路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岛梦想号”起航时,出发地正值______季,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利于航行。
(2)整个航程从土耳其出发,自______向______航行(填写方向),最后到达大西洋的______群岛,跨越了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______带和______带。
航程中经过的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在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发生了7.4级强烈地震。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呢?为寻找答案,某校初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这节内容展开了研究。
(3)同学们开展研究需要的地图有______(双项选择)。
A. 印度尼西亚气候图B.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C. 印度尼西亚交通图D.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4)通过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______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交界处,下列箭头能正确反映下图中三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A. B.
C D.
(5)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学们发现印度尼西亚处于__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__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答案】(1) ①. 夏 ②. 昼长夜短
(2) ①. 东 ②. 西 ③. 加那利群岛 ④. 热 ⑤. 南温
(3)BD (4) ①. 亚欧 ②. 印度洋 ③. 太平洋 ④. AC
(5) ①. 环太平洋 ②. 地中海-喜马拉雅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岛梦想号”环球航行路线图为材料,共设置5道小题,涉及到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板块的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和图可知,帆船于2017年6月从土耳其西部正式起航,6月从地中海沿岸出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起航时出发地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气候较为温暖,利于航行。
【小问2详解】
帆船于2017年6月从土耳其西部正式起航,自东向西依次经过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后到达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整个航程跨越了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热带和南温带。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同学们开展的研究与火山、地震有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能够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印度尼西亚这个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地区很有帮助。“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因为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通过这个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板块的分布及运动趋势,有助于深入分析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BD符合题意。“印度尼西亚气候图”,气候与火山、地震的直接关联较小,对于本次研究并非必需。“印度尼西亚交通图”,交通状况与火山、地震的研究关系不大,AC不符合题意。故选BD。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图中甲亚欧板块与乙太平洋板块是挤压运动,A符合题意;甲欧亚板块和丙非洲板块也是挤压运动状态,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
【小问5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印度尼西亚刚好处于这两个火山、地震带的交汇位置,所以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32. 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每年的4月。它们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在90天左右的时间里,产卵、孵化、育雏。7月底8月初,又会飞走,等到来年春天再和大家相见。左图是科研人员绘制的“雨燕迁徙路线图”,右图是“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迁徙跨越了______洲和______洲,这两个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图中A为______运河,是这两大洲的分界线。
(2)8月中下旬,北京雨燕穿越乙地所在的阿拉伯半岛,追随雨燕并拍摄其迁徙过程的摄制组成员们发现,这里的气候比北京______(干燥/湿润),他们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______(单项选择)。
A. B. C. D.
(3)雨燕经过的丙地,地处______(低/中/高)纬度,气候类型是______,受该气候影响,刚果河的特征有______(双项选择)。
A.结冰期较长 B.无结冰期
C.流量季节变化大 D.径流量大
(4)北京雨燕越冬地丁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雨燕在此地停留时,该地区降水较______(多/少)。请判断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属于丁地区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答案】(1) ①. 亚 ②. 非 ③. 印度 ④. 苏伊士
(2) ①. 干燥 ②. C
(3) ①. 低 ②. 热带雨林气候 ③. BD
(4) ①. 多 ②. 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雨燕的迁移路线图以及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大洲的分界线、位置、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特点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北京雨燕迁徙的路线横跨非洲和亚洲,亚洲南部濒临印度洋,非洲东部濒临印度洋,两大洲均濒临印度洋,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小问2详解】
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读图C民居窗户小,可防风沙,墙体厚,隔热,符合热带沙漠民居,C正确;A为热带湿热的气候的民居,B为水乡的民居,D为极地的雪屋,该题选C。
【小问3详解】
丙位于赤道附近,地处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故选BD。
【小问4详解】
雨燕到达越冬地,燕停留的时间是10月至次年2月,其间正值当地湿季,可为雨燕提供丰富的食物,读图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丁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②符合。
33. 气候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某校学生开展了与气候相关的探究活动。下图是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规律
(1)世界各地气温差异显著,图中A点的1月平均气温在______之间,B点的1月平均气温约为______,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读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
探究气候与饮食
印度孟买等地的人们多喜食辛辣咖喱,咖喱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利于食物的提味防腐。
(2)孟买地处______(五带),从作物图可看出,该地与哈尔滨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大/小),年降水量______(多/少)。右图四种咖喱配料中,适宜在孟买种植的有______(双项选择)。
探究气候与服饰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校初二年级将到山西大同进行游学活动。某同学提前上网查找了有关大同的信息,发现我国春节期间,大同和孟买穿衣风格差异显著。
(3)请在下面两图中任选一个序号,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明服饰特点及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答案】(1) ①. 10℃~20℃ ②. -20℃ ③. 纬度因素 ④.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①. 热带 ②. 小 ③. 多 ④. CD
(3)①为大同的冰雪世界场景,纬度较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冬季寒冷,应穿保暖衣物;②为孟买场景,当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人们在冬季穿短袖等轻薄衣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世界的气温、印度的气候、农作物、气候对服饰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位于10℃等温线和20℃等温线之间,故1月平均气温在10℃~20℃;B点位于-20℃等温线上,1月平均气温约为-20℃;受纬度位置影响,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比高纬度地区高,A地的纬度低于B地,气温高于B地,故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读图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孟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该地与哈尔滨相比,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多,右图中4种配料,孜然耐旱,花椒耐低温,都不适宜在孟买种植,胡椒和八角需水量大、适宜高温气候,故适宜在孟买种植,故选CD。
【小问3详解】
①为大同的冰雪世界场景,纬度较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冬季寒冷,应穿保暖衣物;②为孟买场景,当地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人们在冬季穿短袖等轻薄衣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6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pdf、八年级地理期中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