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之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另一个是比较稳定的内环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含量最多
B.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成分有很大差异
D. 内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机体依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就能维持其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详解】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组织液含量最多,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其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则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成分有很大差异,C正确;
D、内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机体依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维持其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2. 排尿反射、膝跳反射都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正常人都会产生膝跳反射,但在某些紧张状态下,受到刺激后膝跳反射却不会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均在脊髓
B. 膝跳反射仅靠一个神经元即可完成
C. 脊髓通过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
D. 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说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脊髓是低级中枢,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均在脊髓,A正确;
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B错误;
C、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C正确;
D、正常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会产生膝跳反射,个别人在紧张状态下,受到刺激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说明紧张状态下,膝跳反射还受高级中枢的调控,故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说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B。
3. 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当人体被银环毒蛇咬伤时,α-银环蛇毒会影响兴奋的传递,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个结构①可以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保证了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B. 结构②实现了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传递过程
C. 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与受体结合,需要线粒体能
D. 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与α-银环蛇毒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突触结构是单向传递的。
【详解】A、如图可知,多个结构①突触小泡可以同时释放乙酰胆碱,保证了有足够的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A正确;
B、结构②突触前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B错误;
C、乙酰胆碱在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C错误;
D、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α-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所以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与α-银环蛇毒的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
故选A。
4.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和醛固酮(类固醇激素)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水盐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B. 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C. 若肾脏相应细胞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患者体内该激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偏高
D.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都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 、调节水平衡的抗利尿激素和调节盐平衡的醛固酮都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起作用的,因此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来完成, A 正确;
B、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以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B正确;
C、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若肾脏相应细胞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人体渗透压升高,会增加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活动,抗利尿激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偏高,C正确;
D、抗利尿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醛固酮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5. 鱼类进入海水后吞饮海水,Na+进入血液。广盐性鱼类能够生活在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水环境中,并且能维持机体稳定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下图表示广盐性鱼类进入海水后的变化,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淡水进入海水后机体会转入排盐保水状态
B. 神经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大部分水被重吸收
C 进入海水初期,血浆中Na+含量增加,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
D. 随着进入海水天数的增加,腮Na+-K+-ATP酶活性增强,促进排Na+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强,排尿量减少,反之,则排尿量增大。
【详解】A、由淡水进入海水后,由于外界环境中盐浓度上升,则机体会转入排盐保水状态,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B错误;
C、分析图形,鱼进入海水的初始阶段Na+-K+-ATP酶的活性较低,Na+的排出量也较低,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C正确;
D、随着进入海水天数的增加,腮Na+-K+-ATP酶活性增强,促进排Na+,血浆Na+含量减少,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
故选B。
6. 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等疾病
B. 干扰素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C.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 吞噬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但不能参与细胞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乙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则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等疾病,A正确;
B、干扰素能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则可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B正确;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没有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C正确;
D、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7.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模式如图。样品滴加在样品垫上通过结合垫,结合垫内含有标记物,它们会随样品的移动而移动。当样品中含有病毒时,病毒在结合垫与显色球表面的抗体结合,继续向前移动至检测带(T线),固定在T线上的特异性抗体会再次与抗原结合,并将显色球固定在这个位置,然后T线就会变红。过量的显色球会穿过T线继续向前运动,到达质检带(C线)时与该处的包被抗体(可将显色球上的抗体作为抗原)结合并固定显色组分,因此C线变红,吸水垫是最后多余液体的吸收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利用了抗原和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该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低于核酸检测
C. 若C线显示红色,则被检测样品为阳性
D. 抗原阳性结果不一定代表感染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是因为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根据文中叙述,“T线与C线都变红色,则为阳性”,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分析,在金标垫、T线与C线上发生共3次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
【详解】A、检测过程中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A正确;
B、不同生物的核酸特异性高于抗原,所以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低于核酸检测,B正确;
C、若T线和C线显示红色,则被检测样品为阳性,C错误;
D、若样品污染也会呈现阳性,所以抗原阳性结果不一定代表感染状态,D正确。
故选C。
8. 植物的形态建成与植物激素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方面起作用
B. 茎的背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C.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平衡石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调节下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2、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A、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既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也能促进细胞分化,A正确;
B、茎的背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错误;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C正确;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基因的调节下完成,D正确。
故选B。
9. 关于生长素(IAA)极性运输的机制可用化学渗透说来解释。在酸性环境中,IAA的羧基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亲脂。分析图示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IAAH与IAA-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且速度基本一致
B. 若图中受体琼脂块能收集到生长素,则证明生长素存极性运输
C. 要证明该运输与重力无关,需再加一组实验,且两组受体琼脂块中都能检测到生长素
D. PIN蛋白协助IAA被动转运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生长素从顶部向基部运输的方式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完成的。H+从细胞质释放到细胞壁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故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IAAH较亲脂,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质,而IAA-是离子需要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质,A错误;
B、若图中受体琼脂块能收集到生长素,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运输,但不能证明是极性运输,需要做对比实验,B错误;
C、如果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则将图中的实验上下颠倒一下,则受体琼脂块中也会有生长素,且两组实验的受体琼脂块中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基本相等,C错误;
D、据图可知,IAA被PIN蛋白运出细胞不消耗能量,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因素就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等
B. 生物因素的影响一般与种群密度大小相关,故又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C. 植物可以是生物因素,作为栖息地也可看作是非生物因素
D. 光照虽然是非生物因素,对绿色植物的影响却与植物密度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有:食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捕食、寄生、竞争等)。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可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索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温度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生物因素有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捕食、寄生、竞争等),所以也包括同种生物之间,A错误;
B、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B正确;
C、植物作为生物,可以是生物因素;植物作为栖息地,也看作是非生物因素,C正确;
D、光照为非生物因素,但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所以也与植物密度有关,D正确。
故选A。
11.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长河中,有许多关于生物种间关系的描述。下列对应关系不妥当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间竞争
C. 桑间可种田禾,农家有云:桑发黍,黍发桑——原始合作
D.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互利共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B正确;
C、桑间可种田禾,农家有云:桑发黍,黍发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原始合作,C正确;
D、萁即豆茎,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没有体现互利共生,D错误。
故选D。
12. 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存环境最小阈值。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可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群落中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 能量来源相同的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一定相同
C. 理论上来讲,现实生态位的阈值要高于原始生态位
D. 立体种植(养殖)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态位的理解和运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如植物都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能量,但是草在树荫下生长,B正确;
C、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以现实生态位的阈值要低于原始生态位,C错误;
D、立体种植(养殖)有利于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态位的理解和运用,D正确。
故选C。
13. 生态农业园需要人工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能量,研究者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倒置的金字塔
B. 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44
C.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D. 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路有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分解利用和未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分析题表可知,甲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
【详解】A、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A错误;
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434+96-126-44-282=78,B=78+34-32-13-9=58,B错误;
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78÷(434+96)×100%=14.7%,C正确;
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
故选C。
14. 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出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棉铃虫的卵,将自身的卵产于其中并繁衍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信息素的信息源和信息受体可以相互交换
B. 上述事例主要体现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 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属于机械防治害虫
D. 赤眼蜂虽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信息素的信息源和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不能相互交换,A错误;
B、上述事例主要体现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
C、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属于化学防治害虫,C错误;
D、棉铃虫天敌--赤眼蜂,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虽然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是能将它们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D。
15. 桉树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某团队对不同经营措施人工校树林下灌木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实验中4种不同的经营措施为:高度集约经营(定期追肥并抚育)、中等集约经营(定期追肥不抚育)、一般经营(只施一次肥并抚育)、粗放经营(只施一次肥不抚育);抚育是指清除杂草和定期疏松土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不同经营措施校树林下灌木物种组成
A. 中等集约经营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是因为杂草限制了灌木的生长空间
B. 粗放经营灌木个体数量较多,说明更有利于灌木物种的多样性
C. 一般经营与高度集约经营两组对照,说明施肥更有利于灌木物种多样性
D. 与天然林相比,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中等集约经营(定期追肥不抚育),即没有清除杂草和定期疏松土壤,杂草和灌木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观察表格可知,中等集约经营灌木物种多样性较低,主要是因为杂草限制了灌木的生长空间,A正确;
B、粗放经营灌木个体数量较多,但是物种数少,不利于灌木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
C、一般经营与高度集约经营两组对照,物种数相同,不能说明施肥更有利于灌木物种多样性,C错误;
D、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树林物种数少于天然林,则与天然林相比,高度集约经营的人工树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有作用,其分泌的主要调节系统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交感神经系统对其也有调节作用。结合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B.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根本原因是细胞膜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
C. 图中垂体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两种激素的影响,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同
D. 与③④相比,过程②更能确保应急情况下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能够增加产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A、因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且在体液中含量相对稳定,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
C、图中垂体的分泌活动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活动,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的活动,C错误;
D、③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④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③④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②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更迅速,能确保应急情况下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D正确。
故选AD。
17. 研究证明,高盐饮食能够在自身免疫环境中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而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与肿瘤进展相关。使用抗生素建构微生物群耗尽(AIMD)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并分别进行高盐饮食喂食。相比之下,AIMD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没有受到抑制,但对照组小鼠体内肿瘤受到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消融导致高盐饮食诱导的肿癌免疫丧失
B.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属于免疫自稳
C. 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肠液中的溶菌酶发挥免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AC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组成: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2、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AIMD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没有受到抑制,但对照组小鼠体内肿瘤受到抑制,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消融导致高盐饮食诱导的肿癌免疫丧失,A正确;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属于免疫监视,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C正确;
D、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肠液中的溶菌酶发挥免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AC。
18. 干旱胁迫会提高植物体内ABA(脱落酸)的含量,抑制CTK(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运输。叶片和根系中CTK/ABA的比值降低,气孔导度也显著降低。干旱使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旱胁迫抑制CTK的合成进而引起叶绿素合成减少,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B. 植物体内IAA含量变化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C. 根部产生的ABA可被传递给叶片,从而降低叶片气孔导度
D. ABA和CTK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植物抗干旱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干旱胁迫会抑制CTK(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运输,叶片和根系中CTK/ABA的比值降低,气孔导度也显著降,则细胞的叶绿素合成减少,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A正确;
B、植物体内IAA含量上升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
C、根部产生的ABA可被传递给叶片,从而降低叶片气孔导度,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正确;
D、ABA含量的上升和CTK含量的下降增强了植物抗旱能力,所以ABA和CTK可以通过拮抗作用提高植物抗干旱的能力,D错误。
故选D。
19.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的变化情况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15年内几乎没有乔木生存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B. 25年后灌木的种类数开始低于乔木,表明灌木在群落演替中开始占据劣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 40年内,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稳定,体现了该类植物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D. 40年间,群落中的生物随食物链不断加长,能量的传递效率越来越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从图中得出该弃耕农田刚开始就有草本植物28种,之后物种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明显,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些都属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
【详解】A、15年内几乎没有乔木生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限制,A错误;
B、25年后灌木的种类数开始低于乔木,表明灌木在群落演替中开始占据劣势,但是无法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B错误;
C、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相对稳定,说明这些草本植物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C正确;
D、图中数据不能判断群落中的生物食物链是否加长,能量的传递效率也不能提高,D错误。
故选ABD。
20.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山顶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B. 水稻能吸收鱼和鸭粪中的物质和能量
C. 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相比,能量的利用率更低D. 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相比,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详解】A、山顶的森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间接价值,A正确;
B、水稻不能吸收鱼和鸭粪中和能量,鱼和鸭粪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可以被水稻吸收,B错误;
C、该稻田提高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比普通稻田的能量利用率更高,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鸭可以取食水稻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D错误。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经过图1所示的突触结构,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短暂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为探究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特点,科研人员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图3表示神经元D接收来自不同轴突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其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
(1)图1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___,其释放并与蛋白M结合,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
(2)相较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反射中的传递时间相对较长,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某种药物X可阻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据图1推测药物X三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
(3)由图3可知,神经元的单一冲动___(填“能”或“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次动作电位。若同时或相继传来数个冲动所引起的总和能达到电位水平,则会使触后神经元兴奋,请据此在下图中绘制出同时刺激A、B轴突末梢引起的突触后电位_____。
(4)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突触后电位的形成,在某些突触中,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电位负值增大,试分析其产生的原理____。
【答案】(1) ①. 胞吐 ②. 兴奋或抑制
(2) ①. 反射过程一般会经过多个突触,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需要经过信号的转换过程 ②. 使蛋白M失活 ③. 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 ④. 与神经递质竞争结合蛋白M
(3) ①. 不能 ②.
(4)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I-通道开放导致CI-内流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
【小问1详解】
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所以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小问2详解】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结合图1推测,药物X可能使蛋白M失活,会与蛋白M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若药物X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若药物X与蛋白M牢固结合,与神经递质竞争结合蛋白M,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小问3详解】
据图3可知,神经元的单一冲动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次动作电位。若同时或相继传来数个冲动所引起的总和能达到电位水平,则会使触后神经元兴奋,则同时刺激A、B轴突末梢引起的突触后膜电位会变为内正外负,曲线如下:
【小问4详解】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表现为外正内负,若性突触后电位的负值增加,其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引起的。
22. 根据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类型,其中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类群。CTLA-4在T细胞表面表达,并调节T细胞早期阶段活化的程度。CTLA-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拥有相同的配体B7,但功能却相反,CTLA-4与B7分子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如图所示。
(1)健康的机体离不开免疫调节,其结构与物质基础是___,图中APC细胞的功能是____。
(2)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__,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需要___的刺激,若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失调,可导致___病。
(3)经过长期进化,肿瘤细胞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根据题意推测免疫逃逸的机制是肿瘤细胞能增强T细胞___(填“CTLA-4基因”或“CD28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现提供注射器、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若干、生理盐水、CD28抗体,CTLA-4抗体等实验材料,请对上述机制进行验证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
【答案】(1) ①.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②. 摄取和加工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 ①. 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②. 靶细胞和细胞因子 ③. 自身免疫病
(3) ①. CTLA-4基因 ②. 实验思路:将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CTLA-4抗体和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小鼠肿瘤组织的面积
【解析】
【分析】淋巴干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骨髓中分化增殖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随血液循环到达胸腺,在胸腺中分化增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
【小问1详解】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属于APC,图中APC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和加工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小问2详解】
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因此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靶细胞,因此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类群,若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小问3详解】
CTLA-4在T细胞表面表达,并调节T细胞早期阶段活化的程度,则可推测免疫逃逸的机制是肿瘤细胞能增强T细胞CTLA-4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根据实验原则,对照组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等量的抗CTLA-4抗体,观察比较小鼠肿瘤组织的面积来验证。则实验思路如下:将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CTLA-4抗体和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小鼠肿瘤组织的面积。
23. 在研究光质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发现,红光能促进其萌发,而远红光则抑制其萌发,而在进一步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时发现,两种光对莴苣种子的萌发会发生如下表所示的影响。
(1)与莴苣种子萌发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有___。
(2)表中的实验结果说明,当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时,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主要取决于___,从红光(R)和远红光(FR)相互作用的角度,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3)光敏色素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及衰老。已知接受光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Pr吸收红光后,转变为Pfr,而Pfr吸收远红光后,逆转为Pr,Pr是生理失活型,而Pfr是生理激活型,光敏色素控制植物的开花主要取决于pfr与pr的比值。光照结束时,光敏色素的类型主要呈Pfr型;进入黑暗后,pfr转化为pr,在连续的黑暗中,pfr/pr的值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
①Pfr和Pr之间发生的可逆转化是光引起光敏色素的___改变导致的。
②根据光敏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请对上表中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的实验结果做出解释___。
③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为使菊花在国庆期间提前开花,可以采取___的措施。
【答案】(1)赤霉素和脱落酸(油菜素内酯)
(2) ①. 最后照射的光质类型 ②. 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而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
(3) ①. (空间)结构 ②. Pr吸收红光后转变为有生理效应的Pfr,而Pfr吸收远红光后,可逆转为没有生理活性的Pr,所以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时,最后照射的光质类型,将直接决定光敏色素的生理活性,进而决定定种子的萌发率 ③. 白天遮阴处理或用远红光处理等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第一组为黑暗处理组,属于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与第一组(对照组)相比,第二组只有红光照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说明红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根据后几组的实验结果可知,红光的促进作用可以被随后照射的远红光降低。
【小问1详解】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故与莴苣种子萌发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和脱落酸(油菜素内酯)。
【小问2详解】
表中的实验结果说明,最后照射的光质为红光(R)时,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故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主要取决于最后照射的光质类型,分析表中实验,当使用红光(R)照射后,种子萌发率较高,在此基础上,若再加远红光(FR)照射,其萌发率又大大下降,故从红光(R)和远红光(FR)相互作用的角度,可以推测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而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
【小问3详解】
①Pr吸收红光后,转变为Pfr,而Pfr吸收远红光后,逆转为Pr,推测pfr与pr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
②分析题意可知,Pr吸收红光后转变为有生理效应的Pfr,而Pfr吸收远红光后,可逆转为没有生理活性的Pr,所以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处理时,最后照射的光质类型,将直接决定光敏色素的生理活性,进而决定定种子的萌发率。
③已知pfr/pr的值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为使菊花在国庆期间提前开花,可以降低pfr的含量或提高pr的含量,由题意知,光照结束时,光敏色素的类型主要呈Pfr型,进入黑暗后,pfr转化为pr,且Pfr吸收远红光后,逆转为Pr,即可以采取白天遮阴处理或用远红光处理等。
24. 逻辑斯蒂曲线最早用于表征生物学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其变化过程为:一开始增长速度较慢、中间阶段增长速度加快,以后增长速度下降并且趋于稳定。
(1)图1中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变化的是______(填Ⅰ或Ⅱ),阴影部分可以表示____________。水葫芦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在没有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对渔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图1中曲线______(填Ⅰ或Ⅱ)符合水葫芦初期疯狂蔓延趋势。
(2)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变化特点,在进行渔业捕捞时,捕捞后的数量应选择处于图中的______(填a、b、c或d)对应的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生态学原理,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的容纳量为12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
(3)某地植保部门研究了近30年蝗虫数量的变化,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图2分析,第5年时,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第______年蝗虫种群的数量降到最低。
【答案】(1) ①. Ⅱ ②. 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 ③. Ⅰ
(2) ①. b ②. 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以使产量快速恢复 ③. 60亿
(3) ①. 增长型 ②. 20
【解析】
【分析】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无天敌、环境适宜,且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足(理想环境),则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其数量增长的公是Nt=N0•λt,Nt表示t年后的种群数,N0表示种群起始数,λ表示该种群数是一年前种群数的倍数。
λ表示某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即λ>1,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λ<1,种群数量逐渐减小。
【小问1详解】
图1中曲线Ⅱ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该曲线代表的种群开始时增长速率较慢,中间增长速率加快,最后增长速率降为0并维持稳定,符合题干对逻辑斯蒂曲线的描述。曲线Ⅰ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该种增长曲线一般发生于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足、且无天敌、环境适宜的理想状态下,例如本题中入侵种即水葫芦在侵入地的增长;曲线Ⅰ和曲线Ⅱ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
【小问2详解】
由于曲线Ⅱ中间增长速率最快,在进行渔业捕捞时,捕捞后的数量应选择处于图中的b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恢复。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的容纳量即K值为120亿,则在K/2=60亿时,人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发展。
【小问3详解】
λ=一年后的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分析图2可知,第5年时,种群的λ>1,即第5年,种群数量增长,因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从第10年开始,λ<1,一直持续至第20年时,说明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因此第20年蝗虫种群的数量降到最低。
25.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口,每年冬季有大量的越冬水鸟在此栖息。现有一种叫互花米草的外来植物在崇明东滩的滩涂湿地快速扩展,排斥鸟类的主要食源植物海三棱藨草(也是浮游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及芦苇;互花米草植株密度非常高,鸟类无法栖息。入侵植物形成的这种生物多样性匮乏的区域,被形象地称为“绿色沙漠”。
(1)崇明东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上述材料中提及的动植物外,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___,越冬水鸟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2)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则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填图1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用图I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3)崇明东滩鸟类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___。为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最好种植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等,芦苇还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采取此项措施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
(4)以“海三棱藨草”为例,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据图2分析,海三棱藨草能净化水质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①. c ②. a-b
(3) ①. 某些鸟类的栖息地丧失或碎片化 ②. 协调和整体
(4)海三棱藨草具有吸附氮磷的作用,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减少,从而净化水质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问1详解】
崇明东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上述材料中提及的动植物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乏分解者。越冬水鸟是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2详解】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包含在c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同化量-呼吸量=a-b。
【小问3详解】
由于某些鸟类的栖息地丧失或碎片化,导致崇明东滩鸟类多样性丧失。协调原理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原理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所以种植海三棱蘸草和芦苇等,芦苇还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采取此项措施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协调和整体。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128
1466
434
—
第二营养级
126
44
282
A
96
第三营养级
32
13
B
9
34
处理措施
物种数量
个体数量
高度集约经营
20
48
中等集约经营
17
68
一般经营
20
59
粗放经营
3
73
对照(当地天然林)
22
85
光处理
萌发率%
光处理
萌发率%
黑暗
9
R-FR-R -FR
42
R
98
R-FR-R-FR-R
99
R-FR
52
R- FR -R-FR-R-FR
50
R-FR-R
100
R-FR-R-FR-R-FR-R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