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专题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大单元突破练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大单元突破练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Word版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漫画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江西上饶二模)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上述材料说明( )
A.简略化是对认识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的思维抽象环节
B.思维抽象具有概括性,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中抽取本质和规律
C.思维抽象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把抽象的事物转化成现实的事物
D.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够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强调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够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简略化,A项不符合题意;思维抽象具有概括性,可以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抽取本质和规律,而非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中抽取本质和规律,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的理想化环节,C项不符合题意。
2.(2024·四川德阳模拟预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可将从距今5 800年至距今3 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其中,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新发现让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约五六百年。这佐证了( )
①认识向前发展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②认识的发展是不断推翻原有认识的过程 ③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 ④认识发展是从渐进走向统一的变化过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反映了人们对于中华文明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得益于人们实践活动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历史性,①正确;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推翻原有认识”的说法错误,②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得到锻炼,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③正确;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渐进走向统一”说法错误,④排除。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了研究,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估算出太阳风质子注入为嫦娥五号月壤贡献的水含量至少为170 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也就是一吨月壤含水约170克)。该研究证实了月表矿物是水的重要“储库”。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化 ②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和发展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非其重要来源,②排除;该研究证实了月表矿物是水的重要“储库”,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符合题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证实了月表矿物是水的重要“储库”,这表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合题意。
4.(2024·贵州贵阳三模)为了进一步摸清火星大气离子的逃逸规律,科研人员利用MAVEN飞船提供的数据对火星磁尾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开展了深入研究。2024年3月,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该项研究更新了对火星离子逃逸的认识,丰富了对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分析和研究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收集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数据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可以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该项研究更新了对火星离子逃逸的认识,丰富了对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分析和研究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中收集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数据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这说明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②错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不能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③错误。
5.(2024·天津河东二模)漫画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该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站得高望得远,可一味地好高骛远就什么也看不见
A.重视量的积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新事物不可战胜
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永远落后于社会存在
答案C
解析从“一味地”可以看出材料并非强调量的积累,坚持不懈地努力,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坚信新事物不可战胜,B项不符合题意;“站得高望得远,可一味地好高骛远就什么也看不见”,这说明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D项错误。
6.(2024·山东淄博二模)“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和谬误相对立
B.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
C.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谬误中包含真理,真理中包含谬误
答案B
解析“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题意;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D项错误。
7.(2024·湖北模拟预测)近年来,AI(人工智能)正通过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方式而影响各行各业。关于AI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有人认为AI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应进一步开拓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空间;也有人认为AI不利于人类想象力的培养,艺术不应被AI入侵。从认识论角度看,产生这一争论的原因是( )
①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差异性 ②人的认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③人工智能具有多种属性和复杂的本质 ④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认识论角度看,产生题中所述争论的原因在于人的认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工智能作为客观事物具有多种属性和复杂的本质,②③正确;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差异性并不是产生争论的原因,而是其表现,①排除;“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属于认识论,④排除。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翻找了大量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专家表示,对“斯”“是”的争议,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对“斯”“是”的争议表明( )
①典藏古籍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对两字用法的争议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对“斯”“是”的争议表明对两字用法的争议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和不断深化,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正确;实践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①排除;材料未涉及真理与谬误的转化,③排除。
9.(2024·福建福州期末)(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火爆出圈,创作者以全新视角解读经典故事,想象力丰富,颇有东方美学色彩,在成年人群体中“圈粉”无数。但也有部分家长吐槽“这部动画片给自己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童年阴影”。
老少咸宜是国产动画的理想化标准,现实中往往“众口难调”。抛开个体审美差异而言,造成评价割裂的因素首先是动画文化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我们缺乏对动画文化的共识;其次,很多人认为动画片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担心其中有恐怖元素或不良示范,但动画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些动画的受众并不是低幼人群,“教育价值”也非首要考虑因素。在动画选择方面,父母是第一“把关人”和“引导者”,应在观影时及时加以筛选和引导。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观众对《中国奇谭》为何有不同的评价。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是造成人们对《中国奇谭》有不同评价的原因。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受个体的审美、对动画片受众的认识等主观差异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不同的观点。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动画文化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是造成评价割裂的因素,我们缺乏对动画文化的共识,对动画文化的正确认识也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0.(2024·贵州毕节三模)(18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生物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构建复杂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最有前景的技术方案之一。近年来,浸入式墨水书写技术作为生物3D打印的关键技术分支备受瞩目。然而,由于当前屈服应力流体的流动性较差,该方法仅能打印功能特征尺中在百微米到10毫米之间的组织、器官结构。
近日,某高校课题组和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课题组等团队合作,利用MSEP技术制造了具有毫米级特征尺寸的异质人类眼球和主动脉瓣模型,以及具有分米级尺度的全尺寸人体心脏模型。MSEP技术采用刺激响应型屈服应力流体作为支撑浴,该支撑浴同时具有温敏性和屈服应力特性,可在打印过程中快速添加并在室温下提供稳定支撑。基于MSEP技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动态层高控制策略,实现了具有微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工程角膜结构的3D打印,该研究成果为多尺度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精准制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未来的组织工程研究和人造器官移植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MSEP技术制造人体心脏模型成功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选择《逻辑与思维》中联想思维的一种方法,对3D打印未来的发展前景展开想象。(6分)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属,要坚持实践第一。研究人员根据实践的需求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对MSEP技术的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MSEP技术的突破,取得了MSEP技术制造人体心脏模型等的成功。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该研究成果在未来的组织工程研究和人造器官移植领域中不断完善,前景广阔。
(2)想象,3D打印技术未来能成功打印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实现人造器官移植。
3D打印技术未来无所不能,能成功打印出不需要能源消耗的汽车、不发生交通事故的汽车、不会发生空难的飞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大单元突破练4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Word版附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大单元突破练5 我国的经济发展(Word版附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大单元突破练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Word版附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