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A4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此时,地方时为6,丁处板块运动可能形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图,完成1--4题。
1. 上图①-④地中满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地方时相同 B. ②④在昏线上 C. ③④位于东半球 D. ①④位于晨线上
3.此时,地方时为6:00的经线是( )
A. 30° EB. 120° EC. 60° WD. 150° W
4.若四地中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平直河流,其中南岸被侵蚀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夏令时,也称为夏令时间或日光节约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的地方时间制度,通过在夏季将时间调快一小时,旨在节约能源。2024年4月16日巴黎奥运会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采集成功,并开始火炬传递之旅。奥运会于法国夏令时2024年7月26日19点30分开幕,8月11日闭幕。依据材料回答5-8题。
5.巴黎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特点是( )
A.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 C. 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6. 巴黎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下图中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7、火炬传递期间,巴黎的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昼长夜短 ②昼短夜长 ③昼先渐长后渐短 ④昼先渐短后渐长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奥运会开幕式时,全球与巴黎(东一区)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
A.等于1/2 B.等于3/4 C.小于1/2 D.大于3/4
下图为云南楚雄(25°N、102°E)的某中学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9.7月份晴天时同学们面朝球门练习射门,以下球门位置和时间(北京时间)阳光最刺眼的是(无建筑物遮挡)( )(改编)
A. 甲、9点B. 甲、16点C. 乙、9点D. 乙、16点
10.旗杆正午影子最长时,下列关于楚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日出东南 B.日落西南 C. 路灯打开时间较晚 D. 路灯打开时间较早
安徽池州杏花村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是江南农耕文化的代表。自2012年起,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进入新阶段,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特别是景区景点与二十四节气形成呼应,打造西湘烟雨、白浦荷风、桑柘丹枫、梅洲晓雪等重要景点。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5天)。完成11-12题。
11.该村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的节气期间是( )
A. 立夏到芒种 B. 芒种到小暑 C. 白露到寒露 D. 大雪到小寒
12.依据材料,该村景区景点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立冬梅洲晓雪 B. 清明西湘烟雨 C. 白露桑柘丹枫 D. 大暑白浦荷风
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河湖沉积物经侵蚀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有一片水上雅丹,远看像无数岛屿屹立在湖中(图甲)。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图甲 图乙
13.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同于地壳 B. 包括地壳和软流层 C. 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D. 全球厚度不一
14.组成水上雅丹的岩石属于图甲中( )
A. ①B. ②C. ③D. ④
15.推测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 湖泊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湖水蒸发
B. 湖泊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流水入侵
C. 风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水侵蚀
D. 风力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入侵—湖面下降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甲位于亚欧板块 ②乙位于太平洋板块 ③丙位于消亡边界 ④丁位于生长边界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③④
17.丁处板块运动可能形成( )
A. 海岭和岛弧 B.岛弧和海沟 C.海沟和海岭 D. 裂谷和海沟
暑假小明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绘制了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B. 乙处适合修建大型水坝
C. 丙处易发现地下水资源D. 丁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
19.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可能找到化石 B. ②岩层比③岩层老
C. ③处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D. ④处的物质来自于地幔
20.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岩层弯曲一岩浆侵入一岩层断裂B. 岩浆侵入一岩层断裂一岩层弯曲
C. 岩浆侵入一岩层弯曲一岩层断裂D. 岩层断裂一岩层弯曲一岩浆侵入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我国西南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③②①D. ②①③
22.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流水的沉积形成了河流阶地B. 地壳运动处于持续抬升中
C. 砂岩层形成的顺序为a—b—cD. 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23.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推测,耕地最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 分布在①,水源较近B. 分布在①,植被丰富
C. 分布在②,土壤肥沃D. 分布在③,地势较高
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实现了人们领略沙漠风景的愿望。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鸟取县每年会组织大规模的人工除草活动以保护沙丘。读图,完成24-25题。
24.形成鸟取沙丘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流水沉积D. 风力沉积
25.“迷你绿洲”的出现可能会( )
A.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降低风速拦截沙尘可能导致沙丘的消失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每空2分)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乙所处节气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位置,图乙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甲地所处温度带为________。(6分)
(2)图乙所处节气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乙地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4分)
(3)图乙所示时刻,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C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4分)
(4)该日正午时分,北京(4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 (2分)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太行山纵贯于冀豫晋三省之间,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太行山东坡多东西向的陉,古称“太行八陉”。
材料二 下图为“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示意图”。
从内外力作用分析“太行八陉”的形成条件。(6分)
描述从A到B一线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10分)
推测随着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面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处喀斯特景观图。
描述图中天窗的形成过程。(4分)
简述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周长约为八万里,故选C。
2.B【解析】读图可知,①和②所在的经线不同,地方时不同,A错误;②④点此时,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下一刻将进入夜半球,位于昏线上B正确;③为90°W,④为60 °W位于西半球,C错误;故选B。
3.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半球被经线6等分,每两条经线间相差30°,此时图中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所在经线为150°W,所以地方时6:00所在经线为30°E,故选A。
4.B【解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自西向东的河流,北半球右岸即南岸被侵蚀,南半球左岸即北岸被侵蚀,①②为北半球,③为赤道,④为南半球,ACD错,B正确,故选B。
5.A【解析】、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附近最快,7月份初远日点附近最慢,奥运会时间从7月26日到8月11日,地球公转速度会逐渐变快,A正确。故选A。
6.B【解析】图中甲位于春分至夏至期间,乙位于夏至到秋分期间,丙位于秋分到冬至期间,丁位于冬至到次年春分,B正确。故选B。
7.B【解析】火炬传递从4月16日开始一直到7月26日,是处于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故巴黎昼长夜短,从4月16日到夏至日,昼逐渐变长,夏至日这一天昼达到最长,后昼逐渐变短,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8.D【解析】 开幕式是法国夏令时7月26日19:30,当地区时则减少1小时,为7月26日18:30,计算得出地方时0时所在经度为97.5°E,全球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时和180°经线。则7月26日的范围为97.5°E往西到180°,大于3/4,D正确,故选D。
9.D【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所以楚雄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甲位于西北,乙位于东南,向甲地射球不会出现阳光直射的刺眼情况;北京时间9时,楚雄的地方时时7:48,太阳位于东偏南;北京时间16时,楚雄的地方时是14:48分时,此时太阳处于西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向乙地球门射球正对太阳,最为刺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C【解析】旗杆正午影子最长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楚雄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昼最短,路灯打开时间较早,A、B、D正确。故选C。
11.A【解析】该村位于北温带地区,图中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经过赤道到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而由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而芒种到小暑期间中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过夏至后逐渐减小,A正确,故选A。
12.D【解析】梅洲晓雪是指观看当地梅花盛开,通常是在12月下旬—2月初之间开花,立冬是11月上旬,A错误;西湘烟雨是指当地进入梅雨期的景观,入梅时间是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B错误;桑柘丹枫是指枫叶经霜泛红,对应一年中的寒露到霜降这段时间,C错误;白浦荷风是夏季荷花盛开的时候,对应大暑节气,D正确。故选D
13.D【解析】 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A、B、C错误;岩石圈主要由固体矿物岩石组成,陆地的厚度较大,海洋的厚度较小,厚度不一样,D正确;故选D。
14.D【解析】读图可知,水上雅丹地貌最早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图中①为岩浆(三个箭头指向)、②为岩浆岩(一个箭头指向),③为变质岩,碎屑物指向④为沉积岩。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B【解析】读图可知,水上雅丹地貌最早为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由于地壳运动抬升到地表,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陆上雅丹地貌,最后湖泊的面积逐渐扩大并逐步淹没周围的雅丹群而形成,故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水入侵。B正确。故选B。
16.D【解析】①甲位于亚欧板块②乙位于太平洋板块,①②正确,③丙位于生长边界④丁位于消亡边界,③④是不正确的,D答案符合题意,故选D
17.B【解析】读图显示,丁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处,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印度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和岛弧,因此丁处最可能是海沟、岛弧,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8.D【解析】结合图中的岩层结构可知,甲处同一岩层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构造,A错误;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够稳定,因此不适合建设大型水坝,B错误;丙处为背斜,背斜并不是储水构造,C错误;该地为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明显,D正确。故选D。
19. B【解析】①为花岗岩,并不是沉积岩,因此不会找到化石,A错误;结合岩层结构可知②岩层在③岩层的下侧,因此较老,B正确;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之后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④处为泥岩,为沉积岩,因此物质不是来自于地幔,D错误。故选B。
20. A【解析】结合岩层结构图可知,断层线断开了所有的岩层,因此断层是最后形成的;结合岩石位置可知,花岗岩侵入了原有的沉积岩层,说明是先岩层弯曲后岩浆侵入,因此地质过程应为岩层弯曲一岩浆侵入一岩层断裂,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21.C【解析】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老,故图中三个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C正确,故选C。
22.B【解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中的有多级阶地,说明该地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故A、B错误;阶地位置越高,形成年代越老,故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故C错误;图中的河床西岸有沉积物,坡度较东岸缓,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D正确。故选D。
23. C【解析】①处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A错误;阶地①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B错误;阶地②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最适宜分布耕地,C正确;阶地③地势太高,取水不便,D错误。故选C。
24.D【解析】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其形成主要是风力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
25.C【解析】“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植被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挟沙能力,拦截了风沙流中的沙尘,,使风沙流中颗粒物含量减少,不易形成沙暴,但可能导致沙丘的消失;C正确。故选C。
26.【答案】(1)④ (23°26′S,90°W) 南温带(6分)
(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8小时(4分)
(3)18时 0°(4分)
(4)26°34′ (2分)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推知图乙为南极俯视图,此刻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说明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与图甲中的④点相对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可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90°W,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90°W)。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2)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中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乙所在纬线昼弧占6等份,一等份为3小时,故昼长为18小时。
(3)90°W为12时,国际标准时间为0°经线地方时为18时,C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4)延长太阳光线与墙面相交,经几何计算,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等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23°26′)=26°34′。确。故选C。
27.答案:(1)太行山脉位于断裂带,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2分)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集中,河流流量大;(2分)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2分)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4分)原因: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2分)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2分)越靠近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沉积厚度变薄。(2分)
(3)冲积扇的面积将增大。(2分)原因是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可能导致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面积将增大。(2分)
27.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太行山在距今7000万年前发生过强烈的褶皱和断裂,陉是指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可推测出太行八陉位于断裂带,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由材料可知,太行八径位于太行山东坡,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集中,河流流量大,加上太行山东坡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因此形行太行八陉。
(2)结合所学可知,冲积扇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且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在沉积的过程中,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故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物变小;由于坡度不断变小,从扇顶至扇缘,沉积物逐渐减少并且颗粒度变小,故沉积厚度逐渐变薄。
(3)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可能会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受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面积将增大。
28.【答案】(1)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形成落水洞,(2分)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2分)。
(2)不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平地少,可用耕地面积小;(2分)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2分)岩层保水性能差易渗漏,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分)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质不够稳定,加之地表崎岖,不利于工程建设,交通不便。(2分)
28.【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厚度大,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可溶性好;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等。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
(2)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地表崎岖不平,平地少,耕地面积小;土层浅薄,土壤较为贫瘠;地下暗河和溶洞发育,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缺乏;崎岖不平的地势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不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县第一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二11月考试地理试卷docx、高二11月考试地理118B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