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上哲学与人生第二次月考考试题+解析答案

    2024--2025上哲学与人生第二次月考考试题+解析答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优秀当堂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①矛后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选题(在下刚备题的进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有( )
    ①唇亡齿寒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刻舟求剑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
    A.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 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3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D. 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4. 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6. “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
    A. 适度 B. 互惠互利 C. 因人而异 D. 主动热情
    7.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
    A.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B. 用电子计算机算命
    C. 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 多日不见的朋友留长发了
    8、化百花园色彩斑斓,热烈有热烈的灿烂,浪漫有浪漫的绚丽,含蓄有含蓄的温婉,圆融有圆融的柔美。这说明 (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9、 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
    A.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 矛盾具有必然性
    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10、“世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蕴含的哲理不同的说法是( )。
    A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C . 时势造英雄,家贫出孝子 D .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11、“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 ( )
    A. 承认了矛盾的普遍存在 B. 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C. 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 肯定了矛盾的客观性
    12、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C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4. 人生在世会与周围的人和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同学关系、买卖关系、同事关系、亲属关系……这说明联系具有( )的特点
    A.多样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普遍性
    15.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以下属于新事物的是( )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 电力机车 D. 磁悬浮列车
    16、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17、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18、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益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
    19、“喜鹊报喜”、“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这些联系是( )
    A、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事物必然的普遍的联系
    C、事物直接的真实的联系 D、主观臆造的虚假的联系
    20、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哲学上分别强调了( )。
    A . 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B . 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C . 外因和内因的作用 D . 量变和质变的作用
    二、判断题(判断为正确写上“A”,判断为错误写上“B”。共10題,每题1分,共10分)
    1、逆境对人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但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逆境磨练人的意志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催人奋进,人们能在逆境中积累人生的经验。( )
    2、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
    3、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逆境是对人生的考验,顺境则不是。( )
    4、世界上没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5、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6、看问题不能只看其一,不知其二。这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 )
    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8、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 )
    9、发展的实质说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0、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 )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联系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2、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人生?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如何?
    4、如何处理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综合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坚持循序渐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说明怎样“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对于中职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两位同学有如下讨论。
    甲同学:手机可以方便我们和家长联系,和同学交流,手机上网还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应该允许使用。
    乙同学:使用手机会使我们将很多时间浪费在和同学好友联系及玩游戏中,有的同学甚至
    利用手机作弊,用手机上网还有可能出现浏览不良信息等情况,影响健康成长,应该禁止使用。
    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你对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
    结合自身实际,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分析自己使用手机的利弊情况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附解析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2、D3、C 4、D 5、C 6、A 7、C 8、C 9、A 10、D 11、C 12、D 13、C
    14、A 15、D 16、D 17、B 18、A 19、D 20、A
    二、判断题
    1.A 2.B 3.B 4.A 5.A 6.A 7.A 8.B 9.A 10A
    三、简答题
    1、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事物复杂性多样的联系,针对不同的联系,采取
    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2、(1)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3)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全过程。
    4、人生发展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自身发展;如果安逸懈怠、不思进取,就会出现逆境。在逆境中,不要消极悲观、畏难退缩、自暴自弃,而要冷静思考、善于反思,以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应对挫,从而度过逆境,迎来顺境。
    5、(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其内部矛盾各有特殊性。只有具体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从而正确认识事物。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正确方法。
    四、综合题
    1.(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
    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共同富裕。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满信心,又要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共同富裕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逐步推进。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1)①矛后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中职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我们应全面认识使用手机的利和弊。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加强对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和管理,可以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自觉性较高、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使用手机,对于自觉性不高、白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禁止或限制使用于机。
    (2)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把握主流,不忽视支流。使用于机对我来说利弊并存,但“利”是主要方面,当然,也不能忽视“不利”的因素。(从另一方面同答亦可)

    相关试卷

    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精品同步测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第9课 创新增才干测试题: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第9课 创新增才干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计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