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文中以下四句话的最佳语序是, 完成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但有的人说南京是没有秋天的,于是学校组织“寻味金陵之秋”主题活动并通过校公众号发送推文,请你完成任务。
    1. 以下是推文的开头,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字音和用词。
    早春,我们入山林度晨露,我们共赴品人间朗rùn;仲夏,我们不再静mò,合力挣脱世事荒蛮,我们是彼此的心牢束缚;深秋,我们尝薄雾饮霜露,酝酿冷寂为热忱;暮冬,我们便熔了石头做草木,我们空灵独立。
    (1)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 ) 空灵( )
    (2)看拼音写汉字
    静mò( ) 朗rùn( )
    (3)句中“酝酿”的词义为________(填序号)。
    ①酿酒 ②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答案】(1) ①. rùn ②. líng
    (2) ① 默 ②. 润
    (3)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酝酿,yùn nià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空灵,kōng líng,形容灵活而无法捉摸。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静默,jìng mò,意为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也可表示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朗润,lǎng rùn,意思是明亮滋润。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酝酿,释义造酒的发酵过程。亦借指酿酒。泛指类似发酵制造的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故选②。
    2.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本推文还添加了语音朗读,请从重音和停连的角度为下面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深秋,我们尝薄雾饮霜露,酝酿冷寂为热忱。
    【答案】示例1:“尝薄雾”“饮霜露”之间停顿,并列结构,读出节奏感,重读“热忱”,强调突出秋天的特点。
    示例2:“酝酿冷寂”与“为热忱”中间停顿,强调秋天酝酿的结果,吸引听者的注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作答时,结合“深秋,我们尝薄雾饮霜露,酝酿冷寂为热忱”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阅读感受进行设计。答案不唯一。
    示例:“深秋”重读,强调时节,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与后文“酝酿冷寂为热忱”形成对比,突出温暖的感觉。
    3. 推文中以下四句话的最佳语序是( )
    南京的秋,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一边听着季节的声音,一边慢慢走的浪漫;南京的秋,_________,_________,恍惚间又把人拉回几个世纪之前。
    ①是梧桐树在路边延展 ②是六朝遗韵下的红砖黛瓦
    ③被季节染了色 ④落叶铺陈在脚下
    A. ①③②④B. ①④②③C. ④①③②D. 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通读全段话可知,它主要写南京的秋。题干中的句子写南京秋的梧桐树、落叶、红砖黛瓦。第一句写南京的秋色,接下来应写南京的秋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第一空应填①;④句写梧桐树的落叶,应紧承①句之后,所以第二空应填④;根据尾句“恍惚间又把人拉回几个世纪之前”可知,第二句写南京的秋,应是六朝遗韵下的红砖黛瓦,第三空应填②;③句写被季节染了色 ,正好承接②句的“红砖黛瓦”,所以第四空应填③。所以排序为:①④②③;
    故选B。
    4. 对于推文中一些语句,同学们有些争论,错误的一项是( )
    A. “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是“酝酿”在文章《春》中的语境义。
    B. “暮冬,我们便熔了石头做草木,我们空灵独立。”中的“空灵”是名词。
    C. “我们可以一边听着季节的声音,一边慢慢走的浪漫。”是病句,需修改。
    D. 推文的开头用四个分号,分别了描述春夏秋冬四季,标点符号使用是对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错误。“空灵”是形容词;
    故选B。
    5. 同学们选择了四幅具有金陵秋天特点的图片,请你选择其中一幅并配上文案介绍,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锤炼语句。
    示例:植物园银杏道。步入大门,你就会被夹道银杏树的色彩惊艳,高大的银杏树,金黄的银杏叶。金黄色的落叶像蝶轻盈落下,像在地上铺上了一层“金色地毯”,绚丽极了。
    选择图片 ,文案:
    【答案】示例1:选择图片甲,情侣园桂花。穿过桂花袅袅,就能嗅到缕缕暗香浮动,缠绵的香气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好似一群等待夸奖的孩童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示自己一般,飘香漫天。
    示例2:选择图片乙,音乐台。俯瞰秋日的音乐台,高大茂密的梧桐连为一体,宛若金色的波涛,将音乐台环绕在怀中,宛如一首深情的乐章。
    示例3:选择图片丙,栖霞山。夏日储存的浪漫,在金秋被馈赠于栖霞山。九月的红枫洋溢如火,在层峦叠嶂中点量了片片火光,是炙热的,可也是柔和的,给人在秋日里无限的温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注意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要体现出所选景物在秋天时的特点。
    例一:选择图片甲,情侣园桂花。一簇簇,一串串金黄色的桂花,和小米粒差不多大小,像一颗颗金黄色的小芝麻,一朵朵黄色的小花簇拥在一起,好像一群小姑娘凑在一起讲悄悄话。穿过桂花林,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例二:选择图片乙,音乐台。微风乍起,梧桐树仿佛瞬间活了起来,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到处都闪烁着生命之光。瞧!树枝在微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在风中抖动着,像成千上万只绿碟在翩翩起舞,又好似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正在大树上尽情跳舞,活跃极了。
    例三:选择图片丙,栖霞山。远望那一大片枫林,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走近看,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过,枫叶如天女散花般飘落。拾起一片仔细瞧瞧,火红的叶子底部根根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子中心,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6. 为了让同学们留意大自然,在推文最后增加了“诗文中的景”的板块,请补充。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4)诗人借助草木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草木之于李白,是无法送别友人的触目伤怀;“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草木之于马致远,是天涯游子的客途秋恨。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他生长着。(朱自清《春》)
    【答案】 ①. 洪波涌起 ②.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 海日生残夜 ④. 王湾 ⑤.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⑥.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⑦. 枯藤老树昏鸦 ⑧.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涌、啼、啼、溪、藤、鸦。
    二(44分)
    (一)古诗文阅读(9分)
    【甲】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
    【注释】①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7.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甲诗首联点题。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漂泊羁旅之情寓于字里行间。
    B. 乙诗颔联写景。飞鸟不知飞向何处,形单影只,青山孤寂空旷,令人心生悲戚。
    C. 甲诗颈联“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红日西沉,秋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 乙诗尾联紧承上联,写友人在汀州上遥望,烟水茫茫,借白蘋抒发离别的忧愁。
    8. 完成填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①_______的感情,“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表达②________的感情。
    9. 两首诗中都有“阔”字,分别品析它们的妙处。
    【答案】7. CD 8. ①. 思念故乡 ②. 依依不舍
    9. 甲诗,阔字照应“潮平”,突出春江水涨,江面宽广,显得意境开阔;乙诗,“阔”字点明距离之远,为抒发惜别伤感之情做铺垫。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C.错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江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写的是旭日初升、冬末春初的壮丽之景;
    D.错误。“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意为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故选C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表现出诗人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意为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表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望君烟水阔”意为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阔”写出了距离之远,为“挥手泪沾巾”抒发惜别伤感之情做铺垫。
    (二)课内阅读(13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狭窄,又那么宽敞,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0. 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本体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 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 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11. 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 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 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12. 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3. 请选择文中一个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第___句,
    14. “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10. B 11. D
    12. 示例(1):按空间顺序,细致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色彩鲜丽,层次分明。
    示例(2)按由白天到傍晚日落的时间顺序来写”,景色富有变化。
    13. 选① 拟人手法(或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写村庄、雪的情态,渲染出安适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选② 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水的温暖多情,垂柳之温柔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意。
    14. 突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美丽而娇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A.“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的说法,不符合作者的意思,排除;
    B.“有水在山坡流动”的分析不当,原文是“带水纹的花衣”,并不是水在流动,而且“山的肌肤”也不完全只指山坡上的草地;
    C.“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的分析,曲解文意,完全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本意;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散文的写作顺序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等。往往需要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如以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描写或叙事的文章,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本文第一段文字时间空间顺叙均可。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或按由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据此回答即可。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
    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描写方法等)+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
    ①句的“卧”字赋予小村庄、雪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表现出小村庄在冬天的安适之态,以此侧面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
    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水的温暖多情,垂柳之温柔可爱,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秀气”的意思是:形容女子的音色清秀、尖细;这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济南雪后山景美丽而娇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据此回答即可。
    (三)课外阅读(16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他那时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以“没大没小”。
    ⑦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5.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16. 文中②③段写的只是“我”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这是否与文题相悖?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17. 品味语句,回答问题。
    (1)第⑤段划线句中的逗号可以删去吗?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2)第⑥段中两处“没大没小”各是什么意思?
    18. 从全文看,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为题有何妙处?
    19. 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选择全部正确的一项( )
    ①质朴平淡 ②华丽典雅 ③绚丽飘逸 ④韵味无穷 ⑤流畅自然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⑤D. ①②④
    【答案】15. ①. 性格随和,童心未泯,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②. 炫耀“我”的作文,不苛责“我”的数学,为“我”写的情书出主意 ③. 宽容理解子女,平等尊重子女,鼓励欣赏子女
    16. 不相悖。②③段侧重刻画父亲随和亲切,热爱生活,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这样写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铺垫。
    17. (1)不能,逗号起到了舒缓语气(强调突出)的作用,更突出了作者尊重子女选择的清醒明智,删去则削弱了表达效果。
    (2)第一处的意思是亲家母批评孩子没有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说家庭关系应该平等民主尊重。
    18. ①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行文的线索,父子亲如兄弟的关系贯穿全文。③标题是父亲的名言,更是父亲与“我”、“我”与儿子,祖孙三代父子之间关系的写照,体现了充满人情味的家庭的特点。④深化文章主题,点明中心,体现了作者所认可的平等、尊重、民主,亲如兄弟般的父子关系。 19.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空一:由“从无疾言厉色;爱带着孩子放风筝、做花灯”可定位到文章第③段,结合第③段“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内容,概括为:性格随和,童心未泯,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空二、空三:结合第④段“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内容,②概括为:炫耀作文,不苛责数学,写情书出主意,与“我”抽烟喝酒;从中可概括人物形象:充分理解尊重并欣赏子女。
    据此回答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作用分析。
    由②段“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由③段“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可知,这两段侧重刻画父亲随和亲切,热爱生活,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由④段“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十七岁时谈恋爱,写情书,他瞎出主意”内容可知,正是②③段中所展现的那个热爱生活的、不拘泥小节的父亲,才会对待父子关系如同对待兄弟关系一般,这样写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作铺垫。
    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语气。由“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可知,“了解”表明父亲知道孩子恋爱的事情,“不闻不问”表明尊重孩子,逗号起到了舒缓语气,突出了作者尊重子女选择的清醒明智,删去则削弱了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结合⑥段“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可见第一处的意思是亲家母批评孩子没有教养,不分辈分。结合“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可知,第二处的意思是说家庭关系应该平等民主尊重。
    据此回答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多年的父子居然成了兄弟,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写父亲是一个聪明的人,父亲是一个随和的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业,但不强求,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父子亲如兄弟的关系贯穿全文,所以题目还充当了叙事的线索。联系文本主旨可知,本文意在表现自己所认可的父子关系,“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这里说的“没大没小”指的就是亲如兄弟,体现了平等、尊重、民主的父子关系。所以题目还有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据此回答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点分成。
    本文记叙了父亲注重赏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纵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表现了父亲与儿子亲近、温馨、融洽、平等,像朋友一样的关系。语言朴素平淡、韵味无穷、流畅自然。
    故选C。
    (四)名著阅读(6分)
    20. 以下不符合鲁迅看问题态度的一个说法是( )
    A. 儿童人生发展关键期,应该上各种培训班增长才干,否则长大了就一事无成。
    B. 要关爱弱势群体,不能忽视其心理需求,要尊重他人,不以职业区分高低贵贱。
    C.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老师,要尊重儿童天性;子女也要理解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
    D. 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热爱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引导儿童健康合理的兴趣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
    A.有误。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知,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里面的景物是“我”的玩伴,与“我”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作品以儿童的口吻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选项中“应该上各种培训班增长才干”表述有误。
    故选A。
    21. 从以下三个人物中选出一个,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说说他/她对鲁迅成长的意义。
    长妈妈 衍太太 藤野先生
    我选 ,
    【答案】长妈妈——结合原文可以是“给我讲故事”“给我讲规矩”“给我买《山海经》”等。长妈妈让我获得了一些规避风险、与人相处的社会经验,开启了我阅读图书、自主购买图书的道路,她讲的故事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了孩子的想象力发展。
    衍太太——结合原文可以是“唆使我们吃冰”“怂恿我偷东西”“散播关于我的谣言”“给孩子看黄书”。她让少年鲁迅感受到了人心难测(或感受到社会的复杂),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少年鲁迅感受到庸俗、恶浊的社会风气对人心的毒害,产生了寻求新出路的想法。
    藤野先生——结合原文可以是“替我修改作业”“勉励我好好学医学”“给我照片留念”等。藤野先生的严格让青年鲁迅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业;藤野的勉励让青年鲁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渐渐摆脱身在异国的自卑,坚定了为国家、民族未来奋斗的信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①可选长妈妈、藤野先生、衍太太 其中一个,注意结合人物的遭遇、行为、外貌特征等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抓住有关能体现作者对人物态度的句子来分析作者对缩所写人物的情感。
    ②比如选择长妈妈,可结合长妈妈新年让“我”说恭喜,吃福橘,平常时候讲各种民间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的事来分析长妈妈的性格特征。鲁迅从长妈妈的身上体会到底层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纯朴、善良,影响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态度;
    ③比如选择藤野先生,可结合藤野先生检查“我”的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询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来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可结合文中“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分析出藤野先生给鲁迅以极大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使鲁迅先生终生怀念和感恩。
    ④衍太太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都有提及,《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让鲁迅喊父亲的名字;《琐记》中,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冬天吃冰、打旋子,怂恿鲁迅看不良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衍太太让鲁迅看到了人性中的丑陋和阴险、伪善和欺骗,当然也有迷信、守旧的思想观念,这些经历和体验与他后来弃医从文不无关系,甚至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三(30分)
    22. 作文
    南京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说:“(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有好的故事。正常的课堂,会尽量让学生对教育有美好记忆。”
    这段话能引发我们很多美好的联想。请以“亲爱的教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50字;②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亲爱的教室
    铃铃铃……清脆的铃声打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了教室,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了。过了一会儿便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但在我们班却又呈现出另一番情景,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着老师怎么还不来上课。老师从来没有迟到过呀。“喂、喂,同学们请静一静,静一静,我要宣布一个重要的消息。”
    小灵通刘红带着几分哀伤又略掺几分神秘地说:“我听说呀,关老师的母亲去世了。关老师也因哀伤过度生了病。”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啊!”“唉!”接着便传出了窃窃私语声:“咱们是不是该放假了。”“咱们去看望老师吧!”正在这时,门被推开了,关老师夹着书迈着蹒跚的步履走了进来?“啊!关老师,您——”同学们一脸迷茫,欲言又止,只见关老师的双眼布满了血丝,眼窝深陷,脸也消瘦了,头发好像又多了几缕银丝,但最使同学们感到激动的是老师胳臂上的黑纱。
    是啊!人非草木,谁能无情?老师忍受着母亲去世的巨大打击,承受着病痛无情的折磨,支撑着单薄的身体来为我们上课,这是多么坚强的一种毅力啊!教室里静悄悄的,在每一个同学脸上看到的都是哀痛、激动、尊敬。我们仿佛在老师单薄的身上看到了一颗火热的、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心,仿佛想到了老师为同学补课,给同学花钱治病,顶风冒雨进行家访的感人情景。一股股暖流冲击着每个人的心,一双双眼睛传达着对老师的深情。“老师您回家休息吧!”“老师您别再上课,安心养病吧!”“老师……”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在片刻的沉静后,说出了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
    可老师慈爱地望了我们一眼,摇了摇头,拿起了讲桌上的粉笔,那拿粉笔的手还贴着刚打过点滴留下的胶布,胶布上还渗着血,可老师却全然不顾这些,翻开了书,在黑板上写着、写着……
    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看到了一颗无私奉献的园丁心。难忘啊!老师走进教室的这一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请以“亲爱的教室”为题,写一篇文章。教室是我们待得最长的地方,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小故事,每个故事也能引发深思。教室中发生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一定是最暖人心、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故事。立意上要表达出对教室的热爱,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二,思路选材。本文适合选择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选取典型的、独特的、能够展现自己追求或品质的、令自己感动的素材,展现“教室里的故事”对自己的影响。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教诲,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师生之间发生的趣事……
    写作对象
    情节内容
    人物形象
    “我”的父亲
    是画家;会乐器
    多才多艺,有生活情趣
    从无疾言厉色;爱带着孩子放风筝、做花灯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8页,全卷满分10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6页。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