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Word版附解析),共26页。
考点1 辨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学生用书P239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材补遗 [选必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基础自测
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 × )
2.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 ( × )
3.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引起呼吸频率加快仅属于体液调节。 ( × )
4.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 ( × )
5.所有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都依靠神经—体液调节。 ( × )
6.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 )
7.体液调节中主要是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 × )
深度思考
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调节因子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体液调节中的“体液”不是调节因子,而是传送调节因子的一些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学生用书P239
命题点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与特点分析
1.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进而促进乳腺排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
B.排乳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前者反应速度快,后者作用时间长
C.催产素是一种动物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乳腺细胞
D.奶牛听到乳牛的叫声后也会排乳,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 通过脊髓的乳腺排乳过程为神经调节过程,通过催产素作用的乳腺排乳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A正确;乳腺排乳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应速度较快,作用时间短,而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慢,作用时间长,B正确;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故催产素的作用细胞为肌上皮细胞,C错误;奶牛听到乳牛的叫声后也会排乳,此时奶牛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其会控制相关腺体引起排乳,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命题变式
(1)[设问拓展型]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2)[跨模块综合型]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 葡萄糖和半乳糖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
2.研究人员发现,在给宠物猫观看狮、虎等凶猛动物玩偶时,宠物猫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心率明显加快,已知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宠物猫机体发生的该变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恐惧、紧张的情绪产生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大脑皮层
C.肾上腺素产生后会通过血液运输弥散到心脏发挥作用
D.若长时间用相同玩偶刺激,宠物猫体内的突触数量可能会增加
解析 在给宠物猫观看狮、虎等凶猛动物玩偶时,宠物猫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心率明显加快,该过程中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A正确;恐惧、紧张的情绪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肾上腺素属于动物激素,产生后会通过血液运输弥散到心脏发挥作用,C正确;若长时间用相同玩偶刺激,宠物猫可能会产生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考点2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学生用书P240
1.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的热量来源、热量平衡、意义和相关结构
(2)体温调节的过程
①体温调节方式为[6] 神经—体液 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7] 肾上腺素 和[8] 甲状腺激素 ,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9] 下丘脑和垂体 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10] 协同 作用。
教材补遗 [选必1 P58“旁栏思考”]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
(2)水盐调节的过程
①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
辨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②醛固酮参与的血钠平衡的调节
(3)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20] 必要条件 。
基础自测
1.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 × )
2.和在25 ℃环境中相比,人在0 ℃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多。( √ )
3.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而非绝对温度。( √ )
4.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 )
5.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 )
6.当细胞外液量减少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对原尿中钠的重吸收。( × )
7.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021海南,T16D]。( × )
8.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 抗利尿激素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2023新课标,T32(4)]。
情境应用
1.某人因感冒而发高热,此时他的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若该病人的体温持续升高,则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若该病人的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温状态,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该病人处于退热期,则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2.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
提示 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此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
3.某人一天要喝十几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请分析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 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则不能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造成多饮。
深度思考
1.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其反射过程是什么?
提示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2.为什么口渴的人在饮水后初期还是感觉口渴?
提示 在水盐调节中,渴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此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而水盐调节的主要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涉及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因此口渴的人在饮水后初期还会感觉到口渴。
3.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 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
学生用书P242
命题点1 体温调节的过程分析
1.[2022山东,不定项]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B.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C.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D.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pH上升
解析 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多,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故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A正确;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B错误;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C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相对稳定,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则排出的CO2增多,内环境pH会上升,D正确。
命题变式
[条件改变型]若该人员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则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也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皮肤血管舒张,在室内的散热速率小于室外的
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D.在室内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 由于室内的温度比室外高,该人员的皮肤血管舒张,在室内体温与室温的温差较小,因此机体的散热速率小于室外的,A正确;室内温度比室外的高,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减少,B错误;人体体温稳定时,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C错误;在室内时,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状态,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2.[2022浙江6月]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解析 寒冷条件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
命题点2 水盐调节的过程分析
3.[2024武汉调研]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机体“吸钠排钾”。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如图所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影响,同时血钠和血钾浓度对醛固酮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皮质醛固酮
A.醛固酮可促进Na+通过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
B.血钠含量降低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C.血钾浓度过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D.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均通过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解析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Na+回到内环境中,A错误;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血钠的重吸收,当血钠含量升高后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醛固酮的分泌,B错误;血钾浓度过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机体的“吸钠排钾”过程,从而使水盐平衡,C正确;肾素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均是酶,酶通过与底物结合起作用,D错误。
4.[2023全国甲,9分]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甲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
(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 增多 ,该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 渴觉 ,进而主动饮水。
(3)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动物甲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变化,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
解析 (1)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动物甲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增多,该信息传递到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再传到大脑皮层,使动物甲产生渴觉。(3)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变化→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命题点3 结合实验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5.[全国Ⅰ高考,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增加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葡萄糖 。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 下丘脑 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 (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若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
6.[2022湖南,11分]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汗腺分泌增加 。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 上移 (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 增加(增多) 。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M与药物A都具有解热作用 。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M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
解析 (1)在炎热环境下,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从而使皮肤散热增加。(2)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37 ℃)相比,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3)①要探究M是否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丁组处理方式应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M与药物A都具有解热作用。③丁组用M溶液处理后仍发热,结合甲、乙、丙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M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2021河北,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机体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B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也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体内的水量增加,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正确。
2.[2021海南]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解析 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A正确。人体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以降低体温,B正确。中暑者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D错误。
3.[2023浙江6月,16分]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 条件 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 000 mL清水与1 000 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甲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 A ,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 淡盐水或生理盐水 。
(3)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 生理盐水 湿润神经。
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 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 ,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 减压神经的外周端和中枢端 ,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图乙
Ⅳ.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用于记录Ⅲ、Ⅳ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
Ⅲ、Ⅳ实验血压变化记录表及预期结果
③分析与讨论:
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
有利于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避免长时间较高血压对血管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为条件反射。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大量饮用清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尿速率加快。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考虑,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3)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材料的功能正常,需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同时需要检查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自身功能是否正常。据图乙可知,如果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则外周端与感受器相连,中枢端与神经中枢相连,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刺激外周端,兴奋不能传到神经中枢,血压不下降;刺激中枢端,产生的兴奋可传导至神经中枢,使血压下降。如果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外周端与效应器相连,中枢端与神经中枢相连,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刺激外周端,产生的兴奋可传导至效应器,使血压下降;刺激中枢端,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血压不下降。设计的表格要有标题且包含自变量和观察指标的栏目。长跑运动时,减压反射能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
4.[2022辽宁,12分]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 ℃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 相对稳定 ,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 神经—体液 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答出两点即可)。
(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 冷觉感受器 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 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 交感神经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 在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 。
(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解析 (1)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的方式进行。(2)环境温度降低时,机体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4)皮质醇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尿液。
5.[2021山东,9分]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毛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G的体液调节方式为 分级调节 。
(2)研究发现,NE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 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 、 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 。(答出3种原因即可)
(3)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
实验思路: 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注:上述处理中A组做假手术处理,C组做假手术并束缚也可) 。
实验现象: 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D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 。
解析 (1)由图可知,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通过垂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由下丘脑—垂体—相应腺体产生相应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2)由图可知,NE作用于MeSC有两条重要途径,途径一为神经调节,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NE作用于MeSC,使MeSC异常增殖分化;途径二为神经—体液调节,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NE,NE作用于MeSC,使MeSC异常增殖分化。在NE作用于MeSC的两条途径中,NE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原因可能是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两过程NE的活性不同、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等。(3)实验的目的为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自变量为长期束缚、肾上腺,因变量为黑毛小鼠的体毛,观察指标为黑毛小鼠体毛的数量和颜色。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将实验目的分解为两个:①设计实验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则实验设计时分为不处理组和长期束缚组;②设计实验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则实验设计时分为不处理组和切除肾上腺组。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D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
学生用书·练习帮P48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两者的作用途径和反应时间均不相同
C.两者的调节过程未必需要受体的参与
D.人体水盐平衡是两者相互协调的结果
解析 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部分,A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B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错误;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结果,D正确。
2.[结合体育运动/2024贵阳模拟]马拉松长跑赛程中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口渴和血糖含量下降等现象,一段时间后机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心跳加快使心肌细胞糖原分解增强,可维持机体血糖的正常水平
B.大量出汗后,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运动时,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D.机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离不开神经递质、激素等信号分子的作用
解析 心肌细胞糖原分解增强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的能量供应,但肌糖原分解一般不能维持机体血糖的正常水平,A错误;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运动时,细胞呼吸增强,产生的CO2增多,使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C正确;机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离不开神经—体液调节,故离不开神经递质、激素等信号分子的作用,D正确。
3.[2024漳州检测]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只作用于胰腺的胰岛细胞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但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解析 胰腺分泌胰液时属于外分泌腺,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小肠,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A正确;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部细胞,B错误;谈论食物引起胰液的分泌,由于没有吃到食物,因此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不受人意识支配,但其自主行为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D正确。
4.[2024南京、南通二校联考]如图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健康人走出温暖房间进入非常寒冷的环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温暖环境中的
B.血液中①和③分泌量会增加,①③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C.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抑制
D.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使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解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人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在寒冷环境与温暖环境中,产热量与散热量都处于动态平衡,但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温暖环境中的,A错误;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液中①和③分泌量会增加,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③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错误;①对垂体的作用为促进,当②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支配,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但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5.[2024浙江检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作用使顶端膜上水通道蛋白(AQP)的数量增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如图),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减少
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解析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不是定向的,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只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A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由图可知,水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的,且不消耗能量,因此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中,可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C正确;抗利尿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6.[2023襄阳五中模拟]尿崩症分两种: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肾脏对ADH不敏感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素(禁止饮水10 h后补充ADH)试验进行确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NDI患者体内ADH的含量比正常人多
B.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C.禁水加压素试验后,C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
D.禁水加压素试验后,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降低
解析 NDI是由肾脏对ADH不敏感引起的,NDI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弱,血浆渗透压高,刺激机体进一步分泌ADH,即NDI患者体内ADH的含量比正常人多,A正确;NDI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弱,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B正确; CDI由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CDI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低,禁水加压素试验后,由于补充了ADH,机体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液中水分减少,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正确;NDI患者的肾脏对ADH不敏感,禁水加压素试验后,补充的ADH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患者的尿液渗透压不会降低,D错误。
7.[2024福州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于骨髓,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成人EPO主要由肾脏产生。以大鼠为材料研究肾脏供氧对血浆EPO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切除与肾脏相连的神经后,3、4组的EPO水平显著下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
A.进入高原之后人体肾脏分泌的EPO会增多
B.肾脏血流量减少是促进EPO分泌的主要因素
C.肾脏以外的组织氧供给减少也会促进EPO的分泌
D.肾脏分泌EPO的过程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解析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进入高原之后,机体处于低氧环境,由1、3组实验结果推测,进入高原之后人体肾脏分泌的EPO会增多,A正确。由1、2、3组实验结果可知,限制肾脏血流量和使机体处于低氧环境都可以增加血浆EPO浓度,但是使机体处于低氧环境能显著增加血浆EPO浓度,因此促进EPO分泌的主要因素不是肾脏血流量减少,B错误。由1、2组(仅肾脏氧供给减少)实验结果可知,限制肾脏血流量可以增加血浆EPO浓度,由1、3组(肾脏以及肾脏以外的组织氧供给均减少)实验结果可知,使机体处于低氧环境也可以增加血浆EPO浓度,且使机体处于低氧环境血浆EPO浓度增加更多,推测肾脏以外的组织氧供给减少也会促进EPO的分泌,C正确。
8.[2024重庆检测]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相关激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已知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C.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肝糖原分解加快
D.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低血糖症状提前缓解
解析 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首次注射时,①号为对照组,②~⑤号为实验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为对照组,②③④号为实验组,且这三组都会使血糖浓度升高。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注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C正确。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通过注射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需要一定的时间,D错误。
9.[结合诺贝尔奖/2023惠州一调]因鉴定出了辣椒素的受体TRPV1,朱利叶斯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TRP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简称,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大约有28种,其中TRPV1能被40 ℃以上的温度激活,允许细胞膜外阳离子(如Ca2+、Na+等)进入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激活的TRPV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Ca2+、Na+
B.皮肤、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上有TRPV1分布
C.机体接受辣椒素刺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感觉
D.辣椒素与适度高温均能激活TRPV1,可解释“辣热同感”
解析 TRPV1属于离子通道,激活的TRPV1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转运Ca2+、Na+,A错误;据题意知,TRPV1能被40 ℃以上的温度激活,可推知,皮肤、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上有TRPV1分布,B正确;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正确;辣椒素、40 ℃以上的温度均能激活TRPV1,可解释“辣热同感”,D正确。
10.抗利尿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P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某患者由于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得P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出现障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B.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人体内只有这些细胞中含有P蛋白基因
C.该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较高,且具有多饮、多尿的症状
D.可通过对该患者注射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细胞分泌,A错误。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含有P蛋白基因,B错误。该患者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得P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出现障碍,使过多的水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即多尿;此外,患者多尿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兴奋传至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机体主动饮水,出现多饮,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患者的抗利尿激素不能被靶细胞识别,但患者体内并不缺乏抗利尿激素,因此不能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7分]人体感染某病毒后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正常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为37 ℃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机体从感染到康复一般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EP刺激位于 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新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一方面传至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使机体产生的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答出1个即可) (填激素名称)增多,促进组织细胞产热,同时减少散热,使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时期人体一般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其原因是 体温较高,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不良。
解析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低于新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2)高温持续期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此时由于体温较高,体内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消化不良,故人会表现为食欲不振。
一、选择题
12.[2024安徽六校联考]哺乳动物体内GH(生长激素)的调节和分泌机制复杂,应激刺激、慢波睡眠等多种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影响GHRH(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SS(生长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GH的分泌。已知GHRH和SS均能调节GH的分泌,IGF-1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图中实线代表促进作用,虚线代表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多种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此时下丘脑细胞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
B.下丘脑分泌的GHRH可以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细胞,从而促进GH的分泌
C.当血浆中GH含量较高时,IGF-1只能通过直接抑制垂体分泌GH和抑制下丘脑分泌GHRH间接抑制垂体分泌GH两种方式维持GH含量的稳定
D.垂体分泌GH的过程受GHRH、血浆中GH、SS以及IGF-1的共同调节
解析 多种刺激能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影响下丘脑细胞分泌GHRH等,此时下丘脑细胞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A正确。据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GHRH可以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细胞,从而促进GH的分泌,B正确。当血浆中GH含量较高时,IGF-1可直接抑制垂体分泌GH;IGF-1也可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GHRH间接抑制垂体分泌GH;IGF-1还可通过促进下丘脑细胞分泌SS,进而抑制垂体分泌GH,C错误。据题图可知,垂体分泌GH的过程受GHRH和血浆中的GH、SS以及IGF-1的共同调节,D正确。
13.[2023定远模拟]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感受阈的高低决定体温高低,这个阈值称为体温调定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左右)。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致热原(如体外的细菌、病毒、炎症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产生并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因子,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整合信息并发出冲动,作用于效应器,使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若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内环境,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8.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体温调节中枢和温度感受器均分布于下丘脑中
B.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体温持续在38.5 ℃两个小时内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体温调定点上移后,神经冲动作用于骨骼肌、肝脏等效应器增加产热
解析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维持稳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体温调定点上移后,机体可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增加产热,B错误。体温持续在某一个数值(如38.5 ℃)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体温调定点上移后,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神经冲动作用于骨骼肌、肝脏等效应器增加产热,D正确。
14.人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幽门黏膜G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泌素(一种激素),胃泌素可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胃泌素分泌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胃黏膜壁细胞
C.迷走神经发出的兴奋既能作用于幽门黏膜G细胞,也能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
D.若幽门黏膜G细胞受损,则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均可能受到影响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的作用,还受胃泌素的调节作用,可见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正确。胃泌素作为一种激素,分泌后进入体液,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迷走神经发出的兴奋既能作用于幽门黏膜G细胞,也能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最终都会对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活动作出调节,C正确。若幽门黏膜G细胞受损,则由其合成并分泌的胃泌素受到影响,此种情况下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均可能受到影响,D正确。
15.[2024江苏质检,多选]急性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刺激均会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进而引起细胞外液水分过多,渗透压降低,超过机体特别是肾的调节能力,引发一系列症状,该现象称为水中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 )
A.正常机体能够通过正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水盐平衡
B.创伤、手术等应激刺激可能会使垂体合成更多的ADH
C.ADH异常增多,可能使患者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多
D.利用药物抑制ADH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有利于缓解患者水中毒症状
解析 正常机体如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情况时,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方式,减少ADH的分泌,从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水盐平衡,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A错误。ADH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的,B错误。ADH与肾小管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能激活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从而增加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利用药物抑制ADH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减少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有利于缓解患者水中毒症状,D正确。
16.[结合人体健康/2023贵阳模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某些患者的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有关,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过程①发生在内环境中
B.结构甲为下丘脑,结构乙为垂体
C.图中A代表Na+,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
D.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抑制剂
解析 过程①指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属于内环境,因此过程①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结构甲能产生渴觉,为大脑皮层;结构乙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为下丘脑,B错误。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因此图中A代表Na+,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Ⅱ能促进血管收缩,使循环血量增多,从而使血压升高,再结合题中信息“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推测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抑制剂,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2023江苏,12分]糖尿病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AT-EV)中有高含量的miR-9-3p(一种miRNA),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图1示IR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 突触小泡 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 钠离子通道 打开,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 变小 。
(2)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 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 降低血糖浓度,IR状态下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降血糖作用被削弱。图1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 相关基因的表达 。
(3)为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采集正常鼠和IR鼠的AT-EV置于缓冲液中,分别注入b、c组实验鼠,a组的处理是 注入等量的缓冲液 。2周后检测实验鼠海马突触数量,结果如图2。分析图中数据并给出结论: a组和b组鼠突触数量基本相同,c组鼠突触数量最少,IR状态下高含量的miR-9-3p会导致突触数量减少 。
(4)为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运用腺病毒载体将miR-9-3p抑制剂导入实验鼠。导入该抑制剂后,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miR-9-3p含量,还需通过实验检测 对照和实验组突触数量、认知水平 。
解析 (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引发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电位升高。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静息时,钾离子外流,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钾离子外流减少,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2)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一种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降血糖作用被削弱。miR-9-3p是一种miRNA,能够与mRNA结合阻碍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3)分析可知,实验目的是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据图2可知,图中a组是对照组,b、c实验组处理方式分别为正常鼠注射AT-EV、IR鼠注射AT-EV,则a组小鼠应注射等量的缓冲液。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正常鼠AT-EV组突触相对数量无明显变化,而IR鼠AT-EV组突触相对数量明显减少,说明IR状态下高含量的miR-9-3p会导致突触数量减少。(4)IR状态下突触数量等均会改变,在研究抑制miR-9-3p可否改善IR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时,除了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miR-9-3p含量外,还需通过实验检测对照和实验组突触数量、认知水平。
18.[批判性思维的运用,9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发扬传统美德时也要注意科学规范。小明同学因吃了隔夜饭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被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常规检查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生病时,体温维持在38.9 ℃, 此时他的产热量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小明血钠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小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机体大量失水 ,在此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刺激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使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的作用加强。
(3)已知药物A可通过灌胃方式给药。为验证药物A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排尿量的,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小白鼠灌胃适量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请判断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及解决方案: 不合理,缺少对照实验,应增加一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的小白鼠作为对照,相同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白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排尿量差异(或在实验前检测实验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合理即可) 。
解析 (1)小明的体温维持在38.9 ℃,因此他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是平衡的。(2)小明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导致机体大量失水,造成血钠浓度升高,在此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由于缺少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方案不合理,改进方案详见答案。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辨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2021:山东T23;
2020:江苏T26(2)、全国ⅢT30(2);
2019:全国ⅠT4、全国ⅡT30(3)
1.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由激素调节的实例,归纳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科学探究——实验与探究能力:能针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合理解释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2023:辽宁T22(1)(2)(4)、海南T8C、重庆T6、湖北T5D、浙江6月T25(1)(2)、新课标T32(4)、全国甲T30;
2022:浙江6月T14、湖北T8和T10、山东T18、辽宁T21、湖南T18;
2021:海南T16、河北T17;
2020:江苏T26(3);
2019:全国ⅡT4、全国ⅢT3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相关知识,有时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
2.预计2025年的高考试题仍会以生产生活实际,人体生理、病理和健康问题等为背景,以图表、曲线为载体,以实验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区别
概念
指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1]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调节方式
反射
主要是[2] 激素 ,还有其他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作用途径
[3]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传递方式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器官、靶细胞
反应速度
迅速
[4]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5]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②[6]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
乙
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
退热
丙
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退热
丁
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发热
刺激部位
血压变化
减压神经
外周端
不下降
中枢端
下降
迷走神经
外周端
下降
中枢端
不下降
组别
实验处理
血浆EPO浓度(mU/mL)
1
正常条件下
20±6
2
限制肾脏血流量
69±24
3
机体处于低氧环境
431±68
4
机体处于低氧环境,
同时限制肾脏血流量
931±91
生理指标
测定值
参考值
腋下体温/℃
38.9
36.0~37.2
白细胞计数/(个·L-1)
13.5×109
(4.0~10.0)×109
血钠浓度/(mml·L-1)
180
140~16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1种群的数量特征(Word版附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5生态系统的结构(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十章生物与环境课时8人与环境(Word版附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