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3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考点1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学生用书P218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提醒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
    (1)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即刺激神经纤维中部的任何一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2)在生物体内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只能由感受器传至效应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反射弧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辨析 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教材深挖 [选必1 P29图2-8]图中所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通道(如Na+通道、Cl-通道等)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4)神经递质与受体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基础自测
    1.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 √ )
    2.神经细胞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
    3.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承担特定的功能,一个神经元通常只形成一个突触。( × )
    4.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2022湖南,T4C]。( √ )
    5.内环境中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T11C]。( × )
    6.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023全国乙,T30(1)]。
    7.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 Na+ 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 胞吐 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2023广东,T19(1)]。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电信号 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022河北,T21(1)]。
    情境应用
    1.研究表明,当改变枪乌贼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 K+ 外流相关而与 Na+ 无关。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 Na+ 内流相关,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 浓度差 变小,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值下降。
    2.短跑赛场上,发令枪响起,运动员才能起跑。另外,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还规定,在枪响后0.1 s内起跑被判为抢跑。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发令枪响起到运动员听到枪声,该过程 不能 (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理由是 反射弧不完整 。
    (2)从人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到作出起跑反应角度分析,0.1秒内起跑被判为抢跑的原因是 完成这一反射所需时间至少需要0.1秒 。
    深度思考
    1.若催化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会出现什么情况?
    提示 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持续抑制。
    2.为什么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得慢?
    提示 因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进行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而且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速度较慢,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通过电信号传导。
    3.研究发现,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突触后膜有许多突起,请据所学知识分析突触后膜的这种结构特点的生理意义。
    提示 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学生用书P220
    命题点1 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分析
    1.[2023山东改编]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
    B.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膜内外电位差使Na+不再内流,此时膜内外Na+浓度相等
    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 Na+的内流
    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
    解析 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顺浓度梯度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K+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随着K+外流数量增加,细胞内外的电位差也逐渐增大,细胞外阳离子对K+的排斥力也在增大,因此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A正确。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时,膜内外电位差使Na+不再内流,此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的,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Na+的内流也受到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其影响是先促进再抑制,C错误。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细胞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
    命题变式
    [设问拓展型]请回答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K+、Na+的运输方式问题:
    (1)静息电位时 K+外流和动作电位产生时 Na+ 内流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的,需要转运蛋白 的协助,运输方式为 协助扩散 。
    (2)在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在Na+-K+泵作用下排 Na+吸 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运输方式为 主动运输 。
    2.[跨学科融合/2023北京,12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密切相关。科学家以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1)骨骼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和脂质 ,膜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
    (2)假设初始状态下,膜两侧正负电荷均相等,且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当膜仅对K+具有通透性时,K+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流动,膜外正电荷和膜内负电荷数量逐步增加,对K+进一步外流起阻碍作用,最终K+跨膜流动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跨膜静电场,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 外正内负 。K+静电场强度只能通过公式“K+静电场强度(mV)=60×lg 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计算得出。
    (3)骨骼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实验测得膜的静息电位为-90 mV,膜内、外K+浓度依次为155 mml/L和4 mml/L(lg 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1.59),此时没有K+跨膜净流动。
    ①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 -95.4 mV,与静息电位实测值接近,推测K+外流形成的静电场可能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②为证明①中的推测,研究者梯度增加细胞外K+浓度并测量静息电位。如果所测静息电位的值 梯度增大 ,则可验证此假设。
    解析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静息电位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①由(2)给出的K+静电场强度公式K+静电场强度(mV)=60×lg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再结合(3)给出的lg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1.59可以直接算出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60×(-1.59)=-95.4 mV。②根据公式可知,若梯度增加细胞外K+浓度,则lg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梯度增大。故若题述假设正确,则所测静息电位的值梯度增大。
    命题点2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3.[2022广东]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
    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
    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甲(胆碱能神经元)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可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乙)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调控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可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丙)的树突或胞体。乙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与丙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会引起丙膜的电位发生变化,A正确;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乙酰胆碱,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也是能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命题变式
    [设问拓展型]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是帕金森病(PD)患病的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发病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量减少而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增加
    B.图中的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均可以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都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形式释放
    D.可以使用拟多巴胺类药和抗乙酰胆碱药对PD进行治疗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发病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量减少而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增加,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的多巴胺会抑制运动神经元兴奋,而乙酰胆碱可以促进运动神经元兴奋,显然二者使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不同,即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错误;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都是小分子有机物,但作为神经递质,二者均以胞吐形式释放,C正确;根据图中的病因可知,可以使用拟多巴胺类药增加多巴胺的量和利用抗乙酰胆碱药减少或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对PD进行治疗,D正确。
    4.[2023浙江6月]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
    解析 由题图可知,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改变,使突触a、b后膜通透性均增大,A错误。图中PSP1膜电位差减小,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膜电位差增大,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进而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PSP1、PSP2幅值可能不变,D错误。
    命题点3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分析
    5.[2021辽宁,不定项]短时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CD )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当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膜内,此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据题意,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可推出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D错误。
    6.[江苏高考]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解析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②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④处也可能不能传到④处,故④处的电位大小与②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③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但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又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
    命题点4 药物或其他因素对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影响分析
    7.[2023湖北]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心肌收缩力下降
    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
    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
    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Na+-K+泵的运输使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而Na+通过Na+-Ca2+交换体顺浓度梯度从膜外运输到膜内产生化学势能,Na+-Ca2+交换体利用该能量将Ca2+从膜内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细胞质中Ca2+浓度下降,若用某种药物阻断细胞膜上Na+-
    K+泵的作用,则会影响Ca2+从膜内运输到膜外,导致细胞质中Ca2+浓度升高,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质中Ca2+浓度升高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A错误;阻断Na+-K+泵的作用,K+从膜外到膜内的运输受阻,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下降,B错误;阻断Na+-K+泵的作用,Na+从膜内到膜外的运输受阻,导致细胞外液与细胞质中的Na+浓度差减小,因此动作电位期间Na+的内流量减少,C正确;Na+-Ca2+交换体的活动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有关,阻断Na+-K+泵的作用会降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Na+-Ca2+交换体的活动受抑制,D错误。
    8.[2022全国乙]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B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降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或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减少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等都可抑制兴奋传递过度。若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过多,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若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过度会被抑制,此治疗方法合理,B符合题意;若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不能及时被分解,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C不符合题意;若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会导致神经递质与更多受体结合,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D不符合题意。
    通性通法
    图解兴奋传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考点2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生用书P223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8] 反射 进行的。
    ②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③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提醒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许多分别调控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中枢,也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不同神经中枢,它们分工协作,调节着整个机体。
    2.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自测
    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 )
    2.躯体的运动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 × )
    3.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是完全自主的。( × )
    4.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受意识控制。( √ )
    5.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进入第二级记忆。( × )
    6.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 )
    7.学习和记忆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涉及脑内神经递质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 )
    8.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2022辽宁,T5B]。( × )
    9.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2021河北,T11A]。( √ )
    10.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 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 脑干 的呼吸中枢产生的[2023浙江1月,T21(4)]。
    情境应用
    1.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某些脑卒中患者四肢、脊髓、脊神经等正常,但由于脑部受损,患者四肢不能运动,其原因是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运动存在 分级调节 ,低级神经中枢受 高级神经中枢 的控制,脑部控制相关反射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导致效应器(四肢)不能正常运动。
    2.当有飞虫在普通人眼前飞过时,眼睛会不受控制地眨一下,其原因是由 脑干 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脑中神经中枢的参与也能完成;但经过训练的战士则不会眨眼,是因为大脑 也可以参与这个反射活动,所以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控制。
    3.头部受到外伤的某成年人或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尿床”现象,其原因是头部外伤可能伤及 大脑皮层 或上(下)行传导束,脑梗死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使其丧失对排尿的 低级中枢 的控制。
    4.分析缩手反射如何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推测这种调控的途径是怎样的?
    提示 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但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的调控。在接受刺激后,产生的信号传至脊髓,脊髓将信号继续传向大脑皮层,大脑作出综合分析后将是否缩手的信号传至脊髓,脊髓通过传出神经将信号传至上肢相应肌肉,相应肌肉作出反应。
    学生用书P224
    命题点1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分析
    1.[2023全国甲改编]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一般要经过小脑或者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
    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解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有的要经过小脑或者脑干中的中枢分级处理传给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有的则经过传出神经纤维直接到达脊髓的低级中枢,B、C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低级中枢位于脊髓,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仍然能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2.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脑接受信息后,控制排尿,这属于反射活动
    B.排尿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排尿活动不是反馈调节
    C.若P处受损,膀胱仍能排出尿液,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
    D.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不受大脑皮层调控
    解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脑接受信息后,控制排尿,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体现了正反馈调节,B错误;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排尿不受意识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C正确;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调控,D错误。
    命题变式
    [设问拓展型]若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什么?
    由于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多尿症状。
    命题点2 人脑的高级功能分析
    3.[2022山东]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解析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可能是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4.[2024河北大联考]研究发现,恐惧记忆是通过增强海马体与杏仁核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杏仁核在与情绪强烈关联的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郁症的产生可能与杏仁核受损有关,同时海马体在短时记忆的巩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将恐惧的记忆传递给杏仁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抑郁
    B.短时记忆可能与海马体及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C.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杏仁核体积减小等症状
    D.情绪会影响记忆的形成,记忆和情绪均属于脑的低级功能
    解析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抑郁的诱因,即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抑郁,A正确;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抑郁症的产生可能与杏仁核受损有关,据此推测,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杏仁核体积变小等症状,C正确;情绪会影响记忆的形成,记忆和情绪均属于脑的高级功能,D错误。
    1.[2022浙江6月]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解析 ①处即将恢复静息电位,②处即将产生动作电位,故此时①处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B正确;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C正确;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兴奋传至③、④处时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2.[2022山东]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解析 药物甲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去甲肾上腺素(NE)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从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而甲、乙的作用结果是使突触间隙NE增多,可知乙抑制受体的作用能使突触间隙NE增多,即受体与NE结合会抑制NE释放,是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可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而药物丙可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正确。
    3.[2021江苏]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解析 a兴奋后可能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a兴奋可能会引起b、c兴奋或抑制,A错误;动作电位是由Na+快速内流产生的,B错误;由图可知,a释放的递质作用于b,b释放的递质作用于c,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失去脑的调控作用,通过脊髓仍能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D错误。
    4.[2021湖南]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解析 由图可知,TEA阻断钾通道,TEA处理后内向电流仍存在,外向电流消失,A正确;阻断钾通道后外向电流消失,说明外向电流由K+通道所介导,B错误;TTX阻断钠通道,TTX处理后外向电流仍存在,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该过程中,Na+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仍然高于膜内,D错误。
    5.[2020浙江7月]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解析 乙酰胆碱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兴奋,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两者的结合概率,从而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该类神经元数量改变会对学习与记忆等活动产生影响,C正确;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不能正常兴奋,因此注射阿托品将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6.[2023湖南,12分]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如图是海马区某侧支LTP产生机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以上机制示意图,LTP的发生属于 正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再高频刺激突触前膜,未诱发LTP,但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据图推断,该电现象与 Na+ 内流有关。
    (3)为了探讨L蛋白的自身磷酸化位点(图中α位和β位)对L蛋白自我激活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四种突变小鼠甲、乙、丙和丁,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注:“+”多少表示活性强弱,“-”表示无活性。
    据此分析:
    ①小鼠乙在高频刺激后 有 (填“有”或“无”)LTP现象,原因是 小鼠乙体内L蛋白具有更强活性,推测发生了相较于正常小鼠强度更大的L蛋白自我激活,使突触后膜的AMPA受体敏感性更高,数量更多 。
    ②α位的自身磷酸化可能对L蛋白活性具有 抑制 作用。
    ③在甲、乙和丁实验组中,无L蛋白β位自身磷酸化的组是 丁 。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前膜持续释放神经递质,以及突触后膜上AMPA受体的敏感性增强,数量增多,所以LTP的发生属于正反馈调节。(2)若阻断NMDA受体作用,则Ca2+不能内流,Ca2+不能与钙调蛋白结合,一方面,不能激活L蛋白;另一方面,也不会产生NO,不能增强递质释放,所以不会诱发LTP,但阻断NMDA受体作用后,出现了突触后膜电现象,据图推断,该电现象与Na+内流有关。
    (3)
    学生用书·练习帮P47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通常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
    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D.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都可以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A错误;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通常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B错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C正确;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2.[2024重庆检测]乙酰胆碱(图中用A-C表示)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
    B.A-C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A-C合成过程中,物质C能反复利用
    D.若抑制D酶活性,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解析 据图分析,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A正确;A-C表示乙酰胆碱,合成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图中显示C可以反复利用,C正确;若抑制D酶活性,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D错误。
    3.[2023海南]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
    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
    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解析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题干可知,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即药物W不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的,C错误;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因此,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
    4.[融合新概念/2024合肥检测]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多。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
    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
    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有髓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A正确;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B错误;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Na+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错误;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具有不衰减性,兴奋强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错误。
    5.[2023惠州一调]图甲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B.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图乙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造成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的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变化
    解析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A错误;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故在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变化,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造成,C正确;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的液体环境中,K+外流减少,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发生改变,D正确。
    6.[2024浙江检测]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D.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仅有③
    解析 ②脑干中具有呼吸中枢等,脑干损伤可导致呼吸骤停,A正确;①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正确;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下丘脑、②脑干、④小脑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C正确;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节,相关中枢是大脑皮层(③)和脊髓,D错误。
    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
    C.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不参与调节
    解析 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手指的运动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盲人根据盲文的刺激产生的感觉与言语区发生联系,从而能辨认出盲文中的文字,B错误。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写字,C错误。小脑有保持平衡的功能,脑干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中有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这些都与跑步过程有关,D错误。
    8.[2024佛山一模]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其血液里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
    A.光照可促进UCA在内环境中转化成谷氨酸
    B.谷氨酸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
    C.上述学习和记忆能力需要多个脑区共同完成
    D.抑制谷氨酸合成可能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
    解析 UCA转化成谷氨酸的场所是大脑神经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细胞内的谷氨酸能在神经末梢释放,说明谷氨酸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B正确;由题意可知,学习和记忆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谷氨酸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可知抑制谷氨酸合成可能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D正确。
    9.[结合日常生活实际/2024江西九校联考,多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认知功能减退等。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数量下降或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生物节律紊乱的现象,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有效缓解抑郁
    C.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作为一种抗抑郁药物
    解析 抑郁症患者大都出现生物节律紊乱的现象,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错误。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B正确。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C正确。由题干可知,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数量下降或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可作为一种抗抑郁药物,D正确。
    10.[2024南阳检测]脑卒中(脑中风)在我国比较常见,有些患者往往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及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脑中风患者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脑部有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个别患者即使出院后也有尿失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低级排尿中枢
    解析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是躯体运动中枢,由于脑中风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所以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A正确。因为患者脊髓正常,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因为患者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的产生不在此处,所以针刺左手,患者可能有感觉,B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C错误。排尿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患者出现尿失禁,可能是血管堵塞破坏了大脑的高级中枢,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2024南宁一模,11分]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由于免疫失调,患者体内产生了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进而影响肌肉收缩,导致出现肌无力等症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以 电信号 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以 胞吐 方式将乙酰胆碱释放,这个过程完成了电信号到 化学 信号的转换。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且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 。
    (3)据图分析可知,重症肌无力是一种 自身免疫病 (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判断依据是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免疫反应(或体内产生了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最终使乙酰胆碱受体被降解) ,对机体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4)在临床上,重症肌无力可以通过注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抑制剂进行治疗,原理是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中完成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又知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3)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最终使乙酰胆碱受体被降解,从而影响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4)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在临床上,重症肌无力可以通过注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一、选择题
    12.[2024河南联考]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信号产生及传导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
    解析 光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眼中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会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B正确;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图示的视觉产生过程中只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高级中枢,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13.[2024浙江模拟]如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离子、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离子、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内离子均为阳离子
    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C.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D.轴突区域b、d不能产生兴奋
    解析 c区域是内正外负的电位,膜内有阳离子和阴离子,A错误;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B错误;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内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为c→a、c→e,C错误;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不能发生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
    14.[2024南阳模拟]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出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B.图中①③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能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解析 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构成突触,因此都能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③②不包含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由图示和题意可知,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特定部位的疼痛可能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D正确。
    15.[2024衡阳模拟]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减弱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D.DN1P神经元释放的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解析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在突触处进行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由题意可知,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l)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DN1P神经元释放的CNM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因此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抑制AC神经元兴奋,进而抑制DN1P神经元兴奋,抑制CNMa产生,从而不能抑制PI神经元兴奋,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正确。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若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DN1P神经元释放的CNMa不能与CNMa受体正常结合,不能抑制PI神经元兴奋,夜晚不易觉醒,从而减弱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正确。DN1P神经元释放的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错误。
    16.[2023河北模拟]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记忆不会被疾病完全消灭,它依然存在于大脑中,只是难以正确接入,可以通过激光激活神经元而被唤醒,意味着人失去的记忆可以恢复。如图是人类基于记忆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不会被疾病消灭的记忆应该不是瞬时记忆
    B.激光激活的神经元可能是与记忆提取有关的神经元
    C.人类决策过程中可能会涉及新突触的建立
    D.可通过发展神经元激活技术恢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所有的记忆
    解析 瞬时记忆会真正“消失”,故不太可能被唤醒,因此不会被疾病消灭的记忆应该不是瞬时记忆,A正确;激光激活神经元可唤醒记忆,而唤醒记忆是记忆被有效提取出来的过程,B正确;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随着神经的消亡,有些记忆永久丧失,这些记忆是无法通过发展神经元激活技术恢复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设问创新/2024福州检测,12分]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中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受体和AMPA受体。在神经系统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部分兴奋性突触只有NMDA受体,其离子通道被Mg2+阻塞,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称为静寂突触)。随着神经系统不断发育,静寂突触上出现AMPA受体,从而转变为能够传递信息的功能性突触。静寂突触和功能性突触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1)在静寂突触中,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是 内负外正 ,NMDA受体受到Mg2+阻塞与膜内外的电位有关,功能性突触出现AMPA受体后,谷氨酸激活AMPA受体的同时也解除了Mg2+对NMDA受体的阻塞,原因是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后,使 Na+ 通道打开,膜内外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 ,这种电位变化促使Mg2+从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中脱离。
    (2)阿片类药物能够抑制突触小泡的转移,是重要的镇痛药物,但会影响某些人脑干的功能,进而引发严重的副作用。阿片类药物作用于突触 前 膜,使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降低 ,从而起到镇痛效果。
    (3)临床上常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缓解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但也会抵消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药物LCX的作用位点是AMPA受体(与阿片类药物不同)。TH可以模拟阿片类药物的作用,用大鼠开展实验,探究LCX对抗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效果,结果如图2、图3(箭头表示给予不同药物处理的时间)。
    图2
    图3
    据图分析:
    ①对某些人,阿片类药物会 抑制 (填“促进”或“抑制”)脑干中调节 呼吸 功能的中枢,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②有人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LCX能够通过促进突触中谷氨酸的释放来对抗TH的副作用。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不认同,在单独给予LCX后,大鼠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并未提高 。
    ③本研究在临床上的意义在于 寻找一种药物(如LCX),在不影响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又能对抗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
    解析 (1)在静寂突触中,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由题图1可以看出,谷氨酸与AMPA受体结合后,Na+通道打开,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2)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由题中所给信息“阿片类药物能够抑制突触小泡的转移”可推出,阿片类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可使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3)①由图2可以看出,给予TH(可以模拟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后,大鼠呼吸频率降低,进而推出阿片类药物能抑制脑干中调节呼吸功能的中枢。②由图3可以直接看出,在单独给予LCX前后,大鼠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LCX对谷氨酸的释放没有明显的影响。③本研究在临床上的意义为寻找一种药物(如LCX),在不影响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又能对抗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18.[情境创新/2024泰安调研]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蕈形体内的神经元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注:DAMB受体和dDA1受体均为多巴胺受体。
    A.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
    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C.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和记忆都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
    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解析 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电击和条件刺激气味结合起来反复刺激形成的,即气味和电击关联形成的,A正确;分析图示可知,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使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进而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B正确;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分析图示可知,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D正确。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4.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5.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2023:辽宁T3和T15、江苏T21、海南T9、天津T4AB、北京T17(2)(3)、山东T16、湖南T18、湖北T15和T21(4)、浙江6月T20、广东T19、全国乙T30;
    2022:广东T15、北京T8、海南T17、山东T9、湖南T4、浙江6月T24、江苏T22(1)(4)、浙江1月T11、全国乙T3、河北T21(1);
    2021:辽宁T16、海南T9、湖北T17和T23、全国乙T4、天津T2、湖南T11、江苏T6、浙江1月T23;
    2020:江苏T13和T14CD、山东T7、天津T14(1)(2)、浙江7月T20;
    2019:江苏T8
    1.生命观念——结合排尿反射等具体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3.社会责任——通过理解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023:辽宁T22(3);
    2022:山东T7、辽宁T5;
    2020:江苏T26(1)、浙江7月T16;
    2019:北京T2
    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呈现,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突触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等知识,或以实验为背景对神经调节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
    2.预计2025年高考仍可能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及特点,并在新情境下从不同角度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
    结构
    组成成分
    信号转变
    突触
    由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树突等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突触
    小体
    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
    电信号→化学信号
    组别
    结果
    项目
    正常
    小鼠




    α位突变为缬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α位突变为天冬氨酸,阻断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与L蛋白结合
    β位突变为丙氨酸,该位点不发生自身磷酸化
    L蛋白编码基因缺失
    L蛋白活性

    ++++
    ++++


    高频刺激
    有LTP
    有LTP

    无LTP
    无LTP

    相关教案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精品教案第八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4体液调节的过程(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