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
A.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B.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C.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D.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首《无题》既赞美了教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牺牲自己一生的高尚品质也涉及了化学学科的一些变化。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变化与之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化学反应类型
C.空气成分质量分数
D.四个氮原子模型
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读取液体体积
5.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首次采用“零碳甲醇”作为燃料,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真正体现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列有关甲醇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B.容易被点燃
C.有刺激性气味D.容易在水中溶解
6.科学家设计合成了多孔石墨烯膜用于海水淡化,当海水流过石墨烯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面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这种海水淡化的方法属于( )
A.过滤B.吸附C.沉淀D.消毒
7.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和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可检查装置气密性B.收集氧气
C.制备氧气D.铁丝燃烧
8.下列实验操作(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0.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图1所示,部分物质的沸点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控制温度在-183℃之上
B.液态物质为液态氧气
C.蓝色钢瓶中气体能用作燃料
D.工业制氧气过程为物理变化
二、科普阅读题
11.最近的刷屏榜,非“酱香拿铁”莫属了。这款新型饮品,将中国传统白酒与现代咖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也承载着传播中国酒文化的使命。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由高粱、小麦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白酒的“度数”是指室温下白酒中酒精的体积分数。“53度”表示100m,的酒中有53mL,酒精。白酒讲究的“口感醇厚”,可以用“粘度”来衡量,粘度越大口感越醇厚。酒精度数与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也是乙醇,还含有醚、醛等成分,不能饮用,但可消毒。如图为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粮食发酵酿酒属于_________氧化(填“剧烈”或“缓慢”)。
(2)酒精度数为_________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乙醇汽化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B.白酒的度数越大,粘度越大
C.48度的白酒中己醇的质量分数为48%
D.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
(4)生活中一般选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依据图,解释原因:_________。
(5)除杀菌消毒外,酒精()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作燃料,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相关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
12.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如图是通过电解水来探究水的组成实验,请根据实验提示,补全内容:
【实验原理】:(1)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实验方法】: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极的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放出气体。
【实验现象】:(2)①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两电极附近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口观察到_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口观察到_________。
【实验结论】:(3)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4)实验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13.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反思】(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补充实验: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
第二补充实验:待实验三无气泡产生,_________(填操作)。说明土豆丝的化学性质没变。
【结论】:(4)通过上述同学所做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豆丝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拓展】:(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对很多工业反应,加入催化剂能起到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的效果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D.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14.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的性质。
【查阅资料】①有刺激性气味,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氦气溶于水显碱性;
②碱性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活动二: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1)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同学们又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图2所示实验的操作如下:
①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无色酚酞溶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表达交流】(2)由此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对比图1实验,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
活动三:为探究的物理性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4)由此,小红同学得出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四、填空题
15.薯片是年轻人爱吃的食物。薯片包装袋总是鼓鼓的,猜测薯片包装袋内常用的填充气是_________(写名称),写出该气体的另一用途_________。
16.“打铁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表演方式独特、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
17.我国自主研发出-271℃超流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目前我国已掌握在-269℃下加压,将氦气转化为液氢的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该过程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液氦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8.家用制氧机可以保障患者用氧安全,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鍗把空气中的氧气吸入其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孔穴中,从而与其它物质分离,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9.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而有些地方的空气却正在被污染,请写出一种由于空气污染所引发的环境问题_________,作为山西环保卫士的我们要学会保护空气,请你提出一条保护空气的措施_________。
20.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A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操作B脱色在实验室可以用_________,利用了它_________的结构。
(3)蔗渣造纸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是二氧化氯。60℃时,将氯酸钾和草酸()混合即可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水,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氧气,写出氯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21.以真型的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1)从宏观角度,氧气是由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氧气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3)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是_________。
(4)氧气可以用来_________。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与计算机的发展有关,符合题意;B、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与化学的发展有关,不符合题意;C、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与化学的发展有关,不符合题意;D、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与化学的发展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故此项正确;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项错误;C、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它气体占1%,不是质量分数,故此项错误;D、1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图中是2个氮分子模型,故此项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容易被点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容易在水中溶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当海水流过石墨烯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能除去海水的盐,实现了氯化钠和水的分离,过滤通过孔洞的大小分离物质,故这种海水淡化的方法类似于过滤操作;故选:A。
7.答案:A
解析: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图示操作不正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这是为了将瓶内的空气排净,图示操作不正确;D、铁丝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底应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示操作不正确。故选:A。
8.答案:A
解析:A、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反应生成水,故A正确。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不能说明是氮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正确。C、呼出气体和空气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C不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D不正确。故选:A。
9.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应含有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于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操作①是分离氮气与氧气,氮气挥发,剩余的主要是液氧,则操作①中控制温度在-196℃之上,故A错误;B、液态物质为液态氧气、液态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C、蓝色钢瓶中的气体主要是液态氧气,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1)缓慢
(2)55.9
(3)AD
(4)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
(5)
解析:(1)用粮食发酵酿酒是一种氧化反应,进行的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属于缓慢氧化;
(2)由图2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口感最醇厚;
(3)A.乙醇汽化时分子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B.由图2可知,酒精度数为55.9度时,白酒的粘度最大,度数再低或再高时,粘度都会变小,说法错误;
C.48度的白酒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8%,说法错误;
D.各种饮用酒里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青少年饮酒有害健康,说法正确;
故选:AD;
(4)生活中一般选75%的酒精进行消毒。依据如图2可知其原因是75%的酒精杀灭病菌所需时间最短;
(5)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2.答案:(1);分解反应
(2)①1:2
②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木条燃烧的更剧烈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①由图可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两电极附近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填:1:2;
②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极的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口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口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更剧烈(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填: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木条燃烧的更剧烈;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纯水的导电性差,实验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13.答案:(1)反应速率慢;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本条复燃
(2)作对照实验,证明水和土豆丝不产生氧气
(3)验证土豆丝的质量不变;维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4)
(5)ABC
解析:
14.答案:(1)甲烧杯中的酚酞溶波变成红色,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不会有氨气逸出,且实验2不仅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证明了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4)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甲烧杯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可观察到甲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色;但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则乙烧杯中酚酞溶液不变色,故填:甲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
(2)根据图1实验可知,分子在不断运动;图2中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对比图1实验,图2实验不仅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证明了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且图2实验为密闭装置,可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不会有氨气逸出,且实验2不仅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证明了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4)图3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图4实验向试管中挤入少量水,再将试管放入水槽中,可观察到红色喷泉,说明氨气易溶于水,当挤入少量水时,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水会被吸入试管中;故填:的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15.答案:氮气;制氮肥
解析:
16.答案:;化合反应
解析:
17.答案: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或氦原子间的间隔;纯净物
解析:
18.答案:物理变化
解析: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气吸入其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孔穴中,从而与其它物质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19.答案: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
解析:
20.答案:(1)过滤;引流
(2)活性炭;疏松多孔
(3)
解析:(1)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故操作A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起到转移液体即引流的作用;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操作B用活性炭脱色利用了它具有吸附性;
(3)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制氧气,化学表达式为:。
21.答案:(1)氧元素
(2)氧分子
(3)氦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4)做助燃剂
(5)
解析:(1)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氧;
(2)从微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填:氧分子;
(3)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故填: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4)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有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可以用来医疗急救、潜水、炼钢、气焊等,故填:急救(合理即可);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证明石蜡燃烧生成水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B
证明某无色气体是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比空气中少
将带火星的本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D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观察颜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a_________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土豆丝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_________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满分7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