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卷-A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58554/0-17332214564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卷-A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58554/0-17332214565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卷-A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458554/0-17332214565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考试卷-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2.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
3.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景物在镜中成像
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B.C.D.
5.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
7.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 )
A.B.C.D.
8.“双减”之后,重庆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石一中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9.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10.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B C D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 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 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共12分)
11.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到有点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吃冰激凌时,嘴里感到凉,这是由于嘴里的冰______所致。
12.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另一端,钢尺由于___________而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将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为______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______ ,光线传播方向变化的角度为______。
14.如图甲所示,将海波放入大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出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海波的温度将___________(选填“直接下降”或“先不变,后下降”)。
(14题图) (15题图)
15.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甲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______规律。如图乙图所示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直线传播 ”“反射”或“折射”)
三、作图题(共4分)
16.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其反射光路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7.如图,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18分)
18.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AB段距离sAB=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9.下面是乐乐和丁丁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______;
(2)正确操作实验,入射光线越靠近法线,反射光线越靠近 ___________(选填“法线”或“镜面”)。实验中能在硬纸板上显示出光线,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 ___________反射;
(3)如图乙所示,丁丁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 ___________,此时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4)把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移动蜡烛B,这样的操作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结果。
2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酒精灯火焰对石棉网的加热方式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图。
(2)实验中,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加热,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记录温度计示数。
(3)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______(选填“大量”或“少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装置中烧杯上加盖纸板的主要作用______。
五、计算题(共18分。其中21题8分、22题8分,在解答过程中要求有必要的公式或者文字说明,否则不给分)
2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5min内运动的路程s1=3km,停车5min后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求:
(1)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s2;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22.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小明国庆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表甲),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160cm=1.6m,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张纸的厚度约在75μ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2.A
【详解】吃雪糕时,雪糕在口中固由态变成了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镜子中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看起来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即可。
A.由图知,液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冰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0℃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冰的凝固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雨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露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
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9.A
【详解】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10.A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详解】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11.B
【详解】A.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
B.如果将入射光线适当顺时针偏转一个角度,此时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杯底光斑会适当左移,故B正确;
C.光线垂直水面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的折射角为0°,故C错误;
D、当杯子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是水面上升,入射点会向右移动,所以光斑将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 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 A 错误;
B .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
C .寻找蜡烛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一侧观察,在蜡烛 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 的像,故 C 错误;
D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 D 错误。
故选 B 。
13. s dm
【详解】[1]唱一遍中国国歌的时间约为46s,46min时间太长了,不符合题意,46h就更不可能了。
[2]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m,所以每层楼高约为32dm。
14. 蒸发吸热 熔化吸热
【详解】[1]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的缘故。
[2]冰棒含嘴里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人会感到凉快。
15. 60° 0° 180°
【详解】[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60°;
[2][3]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原路返回,则反射角为0°,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
16. 固液共存态 停止 先不变,后下降
【详解】[1][2][3]由图像知,海波加热后5min到10min这段时间虽然不断的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海波的熔化过程,8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10min后,烧杯中水的温度降至48℃,因此海波将不能从水中吸收热量,将停止熔化;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气温为12℃,低于海波的凝固点48℃,由于海波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当全部变成固态后继续放热而温度降低。
17. 直线传播 反射
【详解】[1]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
[2]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
18. 30 42 空气
【详解】[1][2][3]如图CD是界面,∠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
而∠COE=48°,则折射角为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上边是空气,下边是水。
19.
【详解】图中已过入射点画出法线,且已知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0.
【详解】过O点向平面镜做垂线ON为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
90°-30°=60°
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的夹角为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即作与ON的夹角为60°的线OB为反射光线,其中。如图所示:
21.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特点可以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如下图所示:
22. 40.0 0.3 B 缓 大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2][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
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C段的路程为
sAC=10.00dm−1.00dm=9.00dm=0.9m
AC段所用的时间为
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t图象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调整斜面使坡度较缓。
(5)[6] 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6)[7]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走的总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上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平均速度为
23. 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法线 漫 完全重合 相等 能
【详解】(1)[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
(2)[2]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当入射光线越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则反射光线越靠近法线。
[3]实验中能在硬纸板上显示出光线,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4][5]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6]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把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移动蜡烛B向玻璃板靠近,发现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的操作能得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结果。
24. 乙 继续 继续 大量 变大 减少热量损失 时间 分钟(min)
【详解】(1)[1]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故酒精灯火焰对石棉网的加热方式正确的是乙图。
(2)[2][3]实验中,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所以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热,继续记录温度计示数。
(3)[4][5]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不断上升且体积不断变大。
(4)[6]装置中烧杯上加盖纸板的主要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
(5)[7][8]下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及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中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表格中所缺内容为:时间/分钟(min)。
25.(1)12km;(2)12.5m/s
【详解】解:(1)由,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s2为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为
答:(1)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是12km;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2.5m/s。
26.(1)48min;(2)16m/s。
【详解】解:(1)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
(2)72km/h的速度换成国际单位为
72km/h=20m/s
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
s总=s1+s2=v1t1+v2t2=20m/s×60s+15m/s×40s=1800m
平均速度
答:(1)“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48min;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6m/s。
27.(1)139km/h;(2)24min
【详解】解:(1)由表格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s=556km,所用时间
t=11:41﹣7:41=4h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由标志牌可知,从太原南站到晋祠的路程为s′=24km,最高速度为v′=60km/h,则最短时间为
答:(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A4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A4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A4打印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