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在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在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而言,五服[注]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注】五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至自身五代。
    1.下列对“差序格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现象反映出“私”的问题,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包括一家三口,大到包括所有亲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一圈一圈推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D.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这个团体界限分明,就家族关系来说,与自身的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社会团体格局意识很强,他们对谁是团体内外的人,分得很清楚,所以西方孩子成年后住在家里给父母交膳宿费是正常的。
    B.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人是西方人,你很容易知道客人数目;如果这个人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C.差序格局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它的关系范畴一方面包括血缘关系,有时还包括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
    D.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当资源稀缺时,和自己关系越近的个人,就能得到越多的资源。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
    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做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
    4.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也包含了对他当年给予自己帮助的感激。
    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了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C.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也反映了时代的伟大进程。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小说通过描写女孩的肖像,女孩关于织布机的要求,人们关于饭食的揶揄,以及富有生活美的画面,多角度塑造了人物憨厚勤劳的特点。
    B.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
    C.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
    D.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
    6.孙犁曾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篇小说中,“女孩子”的哪些特质让孙犁怀有崇拜之情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回答。(6分)
    7.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山地回忆》的“散文化”“诗化”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安可言A木石之雕刻B乃胜C金玉之矿璞哉D不得以E有学之F贫贱G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指符合、合乎,与现在所说的“中规中矩”的“中”意思相同。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C.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D.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客观条件的好与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坚持不懈。
    B.材料二中,面对学习无用的看法,主人认为不能将无学问的富贵之人与有学问的贫贱之人相提并论。
    C.材料二中,主人认为如果有天才,不读书而具备了孙武、管仲一样的才能,那么他们也是有学问的人。
    D.两则材料的主旨都是劝勉学习,论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学习的意义,也有学习的方法、态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3分)
    1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吾师道也 师:学习
    B. 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遗忘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耻辱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全面
    13.成语从历史中走来,带有许多古汉语的印记。将熟悉的成语与正在学习的文言名篇结合起来,是一件饶有趣味之事。下面是小李在课本旁批注的成语,其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小学而大遗(华而不实) B. 人非生而知之者 (侃侃而谈)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犯而不校)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背道而驰)
    14.下列句子中,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不拘于时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小题。
    答故人(节选)
    【唐】白居易
    故人对酒叹,叹我在天涯。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
    我本蓬荜人,鄙贱剧泥沙。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自从筮仕来,六命三登科。顾惭虚劣姿,所得亦已多。
    省分辄自愧,岂为不遇耶?烦君对杯酒,为我一咨蹉。
    注:此诗于元和十一年,作者担任江州司马时所作。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遭遇的盛衰变化。
    B.“信口嘲风花”的“信”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含义相同。
    C.第九、第十句的意思是诗人自从初出做官,曾被朝廷六次任命三次考试及第。
    D.这首诗用语朴实,直白如话,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思,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17.白居易的这首诗与《琵琶行》是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的境况之中,《登高》一诗对此有着直接描述的句子是:“ , 。”
    (2) 《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族的傲骨性格(主旨)的句子:“ , 。”
    (3) 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 。”
    (4) 《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小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 ①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明乡风劲吹田野,提振了乡亲们的精气神。守护乡村的根和魂,就要在厚植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赓续农耕文明,推进移风易俗,让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文化 ② ,才能枝繁叶茂。古树、祠堂、山歌、民俗……乡亲们身边的景和事,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最能引起共鸣。挖掘和涵养乡土文化,要从接地气的内容入手,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文化种到心坎里,让那些记忆里的乡愁重新焕发生命力。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③ 。要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依托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载体,为乡亲们开展活动提供更多场地设施;要创新文化传播的媒介和形式,比如采用云上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种形式,创设多元场景,发挥乡贤作用, 引导邻里乡亲守望相助,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2015年10月5日,一个名字在中华大地______①______,她就是“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时光倒流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出现强大的抗药性,原有治疗药物失效,疟疾像风暴一样_______②_____,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1969年,年仅39岁却已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屠呦呦______③______,成为课题攻关组的组长。
    简陋的设备、匮乏的资源、稀缺的人手,摆在屠呦呦面前的,是一个堪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难挑战。3个月里,屠呦呦带领组员从2000多个方药中精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开始逐一排查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一段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的启发,屠呦呦发现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临床试验阶段,屠呦呦又以身试药,亲自证实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安全可靠。
    如今,①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广泛在全世界应用,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致公认的抗疟疾标准疗法。③作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之一,④屠呦呦的这一成果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序号: ,修改为
    (2)序号: ,修改为
    (3)序号: ,修改为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的精神,工匠们坚守初心,不移其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们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偏执”,他们不断学习知识,精进技艺。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工匠们愈认真愈熟练,愈熟练也愈认真。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们不断创新,提升技能。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正在求学和追梦的广大青年学子也很有启发。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