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7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7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80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82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84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1151/0-173324150185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 (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2:马说(含答案),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样如此,两马并驾,通“饲”喂,才能能力,同“现”表现,犹尚且,等同一样,怎么哪里,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 词语解释(1)然后有千里马 然【F】:(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 辱【F】:(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4)不以千里称也 称【F】:2. 句子翻译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3.文意理解 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运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 食马者的无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 词语解释(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F】:(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3)虽有千里之能 能【F】: (4)才美不外见 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欲【F】: 等【F】:(6)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F】:
2. 句子翻译(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3. 句子朗读节奏(1)马 之 千 里 者,一 食 或 尽 粟 一 石。(2)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第三部分 食马者的愚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词语解释(1)策之不以其道 策: 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3)执策而临之 执【F】: 临:(4)其真无马邪 邪:2. 句子翻译(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拿着鞭子站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 句子朗读节奏策 之 不 以 其 道,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4. 文意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全文中心】本文通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意理解1.当今社会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RJ课后习题)
示例:在当今社会,人才要脱颖而出,一是需要自身拥有一专多能的特质,二是需要拥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三是需要能够引导、挖掘自身才能的正确方法和关键人物。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需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身有实力,不论什么条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华。
一、阅读《马说》,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1. 解释下列句子中标色的词。(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意思。(2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4.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文章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讽刺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23:唐雎不辱使命(含答案),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给予恩惠,通“措”置,只仅仅,通“苍”青色,明白懂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20:曹刿论战(含答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个人专有,有“养”的意思,目光短浅,通“遍”遍及,牛羊等,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追赶追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课件19:鱼我所欲也(含答案),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祸患灾难,此这样,用脚踢,通“辨”辨别,通“欤”语气助词,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