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全套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Word版附解析),共38页。
考点1 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1] 北半球 ,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 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3] 低平 地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4] 北美 东部。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情境1 “无人区”
“无人区”是指长期空置的土地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见下图)。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的最主要原因。
【提示】 根据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分析。
【参考答案】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2)说出世界上分布的“无人区”。(至少两个)
【提示】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亚马孙雨林、撒哈拉沙漠、南极洲。
情境2 人口平均海拔图
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除南极洲之外)人口分布平均海拔图。
(1)说出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大洲。
【提示】 根据各大洲的自然条件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甲、乙、丙分别代表非洲、亚洲、欧洲。
(2)南美洲人口分布的平均海拔为世界之最,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 从气候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南美洲气候湿热,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因此人口主要分布于气候较为凉爽的高原和沿海地区。
命题点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023浙江1月选考]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图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B )
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
【解题思路】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土地面积。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①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口密度是670万人÷19.9万km2≈33.7人/km2;②塔吉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990万人÷14.3万km2≈69.2人/km2;③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3 426万人÷44.9万km2≈76.3人/km2;④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1 915万人÷272.5万km2≈7.0人/km2;⑤土库曼斯坦的人口密度是618万人÷49.1万km2≈12.6人/km2。因此,中亚五国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哈萨克斯坦。B正确。
2.导致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C )
A.热量B.矿产C.水源D.土壤
【解题思路】 中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其东南部位于高原山地,降水稍多,冰雪融水丰富,人口分布较密集,因此,导致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C正确;中亚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中亚东南部地区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图中没有相关的矿产资源信息,B错误;中亚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成土条件较差,土壤不肥沃,D错误。
命题拓展
近年来中亚地区人口增长明显,会导致( C )
A.冰川消融加快B.生物种类增加
C.荒漠化加剧D.河湖全部干涸
【解题思路】 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使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源短缺更严重,这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消融加快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短期内河湖水量会减少,但不会全部干涸。
命题点2 人口分布的变化
[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运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题思路】 据材料推断,1790—1870 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内河运输得到快速发展,沿河地带工业发展加快,劳动力需求增加,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①③正确。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因此受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往往呈现分散分布的趋势,②错误;1790—1870年汽车还没有出现,公路运输还没有兴起,④错误。故选A。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C )
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
【解题思路】 1870 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水泵等抽水机械得到了普及,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不仅河水用量大幅增加,地下水也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但由于开发利用地下水没有利用河水方便,河水用量仍然最多,B、D错误; 1870 年之后,原先很少利用的地下水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使用比例上升,河流水使用比例相应下降,A错误,C正确。
命题拓展
2003年美国有1.5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居住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B )
A.沿海地区交通条件好B.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C.内陆地区劳动力过剩 D.内陆地区生态环境差
【解题思路】 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中青年人流向沿海地区工作并定居。
考点2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地域间自然、社会和[1] 经济条件 的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地域间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越大,人口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身体状态和文化情况又影响其迁移的难易程度。当前,产业转移、[2] 城镇化 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如下: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对城市的影响
利:大量人口迁入城市,补充了[5] 劳动力 ,促进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6] 老龄化 ,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调整,同时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7] 郊区 城镇化的发展。
(4)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学龄儿童迁入增多,则迁入地应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情境1 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是指公民的常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现象。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下图示意我国人户分离变化。
(1)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说明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提示】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与经济有关。
【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的差异。
(2)说出人户分离的有利影响。
【提示】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而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
【参考答案】 加快城镇化进程。
情境2 “城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 000万人。
指出“城归”产生的原因和有利影响。
【提示】注意是“原因”和“有利影响”两个问题。
【参考答案】 原因:国家政策支持;城乡差距缩小等。有利影响:可减轻城市的压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弊:容易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8] 住房 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和失业率增加等问题。
命题点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3海南地理卷]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下图示意1978—2018 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下方的比例尺可知,2003—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重心移动速度和距离均大于中部地区,A错误,B正确。读图可知,2003—2008年中部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西部地区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C、D错误。
2.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C )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
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
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
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解题思路】 改革开放后,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流,导致中部地区人口重心发生迁移,A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群地区集聚,影响人口空间分布,导致人口重心的迁移,B不符合题意;中部地区跨境贸易对中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矿产资源开发地区集聚,受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人口重心也会发生迁移,D不符合题意。
命题拓展
下列选项与2003—2018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重心快速移向西北密切相关的是( C )
A.南水北调B.东数西算
C.西气东输 D.北煤南运
【解题思路】 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和加快了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西部地区人口重心向西北迁移。
命题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3山东地理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1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3—5题。
图1
3.图2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 )
图2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 比较图中2020年和2010年的人口数量可知,该地级市总人口明显减少,其中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且减少较多,而市辖区人口增加,但是增加较少,由此可推测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出该地级市人口数量较大,只有少部分人口流向市辖区,并且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结合选项图中箭头粗细和方向,可以发现图①表示的人口流动状况符合这一推测,A正确。
据图析题
4.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C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解题思路】 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应为人口净迁入区,而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为主,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市辖区总人口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加上老年人口迁移较少,因此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
5.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B )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
【解题思路】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受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发展历史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一般有所差异,A、C错误;人口职业构成受产业结构影响较大,而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产业结构不一定相似,D错误。
命题拓展
针对常住人口变化,简述该市政府部门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考点3 人口问题与人口容量
一、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1] 人口年龄结构 、[2] 人口性别结构 、[3] 人口文化结构 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6] 性别比 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结构主要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文化总体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
人口增长依赖环境,从生态、资源角度考虑,在最低生活水平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就是[10] 环境承载力 。其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几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12] 科技 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
2.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13] 持续 发展的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它是一个理想值。
某地现实的人口容量多大于人口合理容量而小于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的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
3.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情境1 世界人口达到80亿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正式达到80亿。2022年7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至约85亿和约97亿,到本世纪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在本世纪结束前维持这一水平。印度预计将在2050年人口达到17亿。
(1)分析全球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提示】主要从医疗、生活水平等提高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公共卫生、营养、个人卫生以及医疗改善使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一些国家的高生育率也推动了人口迅速增长。
(2)简述人口增长速度快给印度带来的主要压力。
【提示】主要从收入、就业和温饱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失业问题严重;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情境2 学校生源萎缩
2022年8月30日,浙江省龙泉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将生源萎缩、学生数在30人以下且年级不全的5所学校(均为乡镇小学)调整为教学点,同时新开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龙泉市启明实验学校,于2022年秋季开始招生。
(1)分析龙泉市乡镇小学生源萎缩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区域城镇化发展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区域城镇化。
(2)说明龙泉市启明实验学校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示】学校的选址受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 人口分布。
情境3 环境承载力
下图为江苏省某市各种资源可承载规模上限示意图。
(1)分析影响该市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提示】从可承载人口规模数值最小的资源分析。
【参考答案】 水环境。
(2)为了提高该市的环境承载力,列举可以采取的措施。
【提示】结合上一问及图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质量;适当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短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命题点1 人口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2022河北地理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 461万人。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 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1—2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 B )
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
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
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
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
【解题思路】 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加值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加值,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和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都有增大,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不一定减少,D错误。
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 C )
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
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
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
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
【解题思路】 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提前退休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B错误;适度生育不仅能缓解老龄化,还不会造成人口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
命题拓展
该省最可能是( D )
A.广东省B.青海省
C.海南省D.河北省
【解题思路】 根据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总数最多(过亿),而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海南省陆地面积小,人口总数少,因此最可能是河北省。
命题点2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2021北京地理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3—4题。
3.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 )
A.甲B.乙C.丙D.丁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县居民点主要分布在绿洲附近,说明该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甲地附近有时令河且绿洲面积较大,数量较多,水源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大,且原有居民点较少,最适宜该村搬迁过去,A对;乙地不在M县行政范围内,B错;丙地绿洲面积较小且原有居民点数量较多,环境承载力不足,C错;丁地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时令河和绿洲分布,水源缺乏,不适宜居住,D错。
4.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C )
A.开采矿山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D.水上漂流
【解题思路】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且没有矿产分布的相关信息,因而不宜开采矿山,也不适宜进行水上漂流活动,A、D错;荒漠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放养牛羊易破坏草场,加剧荒漠化,B错;棉花耐旱,在绿洲上适当开垦土地种植棉花,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C对。
命题拓展
判断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是( D )
A.气候B.地形C.矿产D.水源
【解题思路】 由图中时令河和绿洲等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解题关键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相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方法点拨 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名师提醒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的出现。事实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还有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
热点情境 回流人口
回流人口是指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务工或务农,没有再外出的人口。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的回流人口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在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影响下,回乡后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探究设问 (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从事职业的特点。
(3)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在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4)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题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第一代回流人口多为外出务工人员,这一部分人口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受教育程度限制,其掌握技能较少;当地由于经济发展较慢,企业数量较少,回流人口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故多重操农业。第(2)问,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可知,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新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且基本不再从事农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大。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可知,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产业转移后,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满足较多返乡人员就业。与农村相比,县城的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等条件更优,从而使回流人口大多选择在县城定居。县城距离回流人口的户籍所在地较近,便于其在县城落户。新一代回流人口由于在外工作多年或者从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等。第(4)问,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将使县城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县城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县城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
【参考答案】 (1)掌握技能较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工作机会少等。
(2)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大。
(3)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较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等条件较好;县城距离回流人口的户籍所在地较近;新一代回流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等。
(4)(城镇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扩大,)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县城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等。
[2023浙江模拟]二官寨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为土家族聚居地,村寨原生态风貌保留完整,自然环境优美,民风古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出,最终导致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回流,二官寨村开办了大量农家乐和民宿,但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农家乐和民宿建好后,将其交给老人和妇女进行管理,又继续外出打工。据此完成1—3题。
1.二官寨村“空心化”现象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包括( A )
①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②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③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题思路】 二官寨村“空心化”,即村内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这会导致村内旅游业从业人员缺乏或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难以提升,①正确;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村民参与度降低,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②正确;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人口减少,缺少管理,不一定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③④错误。故选A。
2.二官寨村旅游业难以留住青壮年劳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产业规模B.产业类型
C.发展基础D.产业附加值
【解题思路】 二官寨村旅游业难以留住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是由于该村游客较少,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就业机会相对较少,A正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产业附加值较高,且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独特,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较好,排除B、C、D。
3.二官寨村要想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人口回流,最需要( D )
A.增加资金投入,村内建设高端精品民宿
B.扩大对外宣传,打造乡村旅游统一模式
C.进行合理规划,改造村内整体空间格局
D.进行产业融合,引导旅游业规模化发展
【解题思路】 由上题可知,二官寨村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弱,所以应当使旅游业和农业等产业融合,扩大旅游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旅游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D正确;村内建设高端精品民宿,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能会破坏村寨的传统风貌,排除A;改造村内整体空间格局,打造乡村旅游统一模式,不利于增强传统乡村特有的吸引力,不利于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人口回流,B、C错误。
读图归纳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3.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人口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展现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其判读一般采用平行线法。步骤如下: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线段。注意:在图中平行线段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线段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三条线段与坐标轴相交点的数值,这就是待求点在图上的坐标。在上图中待求点“*”的坐标大致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4)验证三个数值之和的正误(和等于100%为正确)。
典例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读图指导
【解题思路】 (1)由图可知,0—4岁、5—9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当,说明人口性别比失衡几乎不受生育观念影响。20—59岁年龄段,男性人口比重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重,这主要是受产业结构影响,该国需要的男性劳动力较多。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对人口性别比影响较小。(2)由图可知,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重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重。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北美、西欧属于发达地区,人口性别比较均衡。南美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因此,该国最可能位于西亚。
【参考答案】 (1)C (2)B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月考]人口年龄中位数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下图为2020年古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1—3题。
1.2020年古巴人口年龄中位数约为( B )
A.30岁B.40岁C.50岁D.60岁
【解题思路】 结合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定义,根据2020年古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知,2020年古巴人口年龄中位数约为40岁。故选B。
2.据统计,古巴目前呈现出人口净流出态势,其人口主要迁入( D )
A.东亚B.西欧C.北非D.北美
【解题思路】 目前,世界人口主要是由欠发达地区迁移至发达地区,且同等情况下,人口往往就近迁移。古巴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主要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北美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且距古巴较近,故北美应是古巴人口的主要迁入地,D正确。
3.二十年后古巴( C )
A.70岁的人口数量最多B.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养老费用大幅增加D.人均消费水平剧增
【解题思路】 古巴目前50岁的人口占比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有所增加,故二十年后古巴70岁的人口数量不一定是最多的,A错误。2020年古巴40—60岁人口占比很大,二十年后这部分人将变成60—80岁的老年人口,故二十年后古巴的老龄化问题严重,社会养老费用将大幅增加,C正确。二十年后,古巴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应有所上升,B错误。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较低,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均消费水平不会剧增,D错误。
[2023重庆地理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的人口,下图是我国某省2000年—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柱状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省人口呈现净迁入状态的是( B )
A.2002年B.2010年
C.2016年D.2018年
【解题思路】 读图,根据人口增长率=(本年年底总人口数-上一年年底总人口数)/上一年年底总人口数×1 000‰可算出,2002年、2010年、2016年、2018年的人口增长率分别是2.97‰、2.55‰、-7.36‰、-4.92‰。2002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净迁出,A错误。2010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净迁入,B正确。2016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净迁出,C错误。2018 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净迁出,D错误。
2.该省最近几年人口的变化有利于( D )
A.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D.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加上人口还有外迁状况,所以人口总数在减少,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数量会更少,这利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D正确。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说明人口出生率低,新生儿数量少,而当地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人口老龄化进程会加快,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A、B错误。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该省的城市化发展,一直是该省重点建设的内容,与该省最近几年人口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2024南京调研]仅有老年夫妻或者独居老人组成的家庭为老年空巢家庭。下图为2020年分年龄、分性别的老年人居住状况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 C )
A.女性老年人独居空巢比例低于男性
B.75—79岁老年人口夫妻空巢比例最高
C.夫妻空巢主要发生在低龄段老年人中
D.高龄男性老年人独居空巢形势更严峻
【解题思路】 如下图:
4.虽然我国空巢老人规模巨大,但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的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原因可能为( D )
A.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B.家庭联系日益松散化
C.家庭结构日益简单化D.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解题思路】 虽然中国空巢老人规模巨大,但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空巢老人的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D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人口迁移日益频繁,外出务工、经商人口日益增多,家庭人口日益分散,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联系日益松散化、家庭结构日益简单化,空巢老人增多,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一直存在,因而这些都不是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A、B、C错误。
5.老年空巢家庭增多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新常态,为有效应对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应( A )
A.推进社区养老B.营造尊老氛围
C.鼓励延迟退休D.提高养老金额
【解题思路】 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创新能力减退、消费需求多样,为满足老年空巢家庭的日常需求,保障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应推进社区养老,从生理(主要是医疗)和心理(消除孤独感)上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保障,A正确。营造尊老氛围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晚年的医疗和心理孤独失落问题,B错误。鼓励延迟退休主要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空巢老人晚年的生活问题,C错误。提高养老金额,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心理(孤独感)问题不易解决,D错误。
下图示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增长率,图中人口增长率= (“七普”人口-“六普”人口) /“六普”人口。据此完成6—8题。
6.长沙市人口增长率与其他市州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长沙市( D )
A.居民生育意愿下降B.生态移民政策实施
C.环境容量大幅下降D.跨区域城镇化显著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增长率正值与负值并存,其中长沙市的人口增长率为正,且增长幅度最大。长沙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其他市州快,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其他市州人口大量迁入,因此跨区域城镇化是长沙市人口增长率与其他市州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D正确;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对长沙人口显著增长影响较小,B错误;居民生育意愿下降或环境容量下降会导致长沙市人口增长率较小,与实际情况不符,A、C错误。
7.湖南省不同市州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会导致区域间( B )
A.环境质量差异增大
B.人口密度差异增大
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
D.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缩小
【解题思路】 人口正增长的区域,人口密度较之前变大,反之人口密度会变小,因此湖南省不同市州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会导致区域间人口密度差异增大,B正确;环境质量的好坏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关,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不一定导致环境质量差异增大,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使人才和资源更集中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扩大,C错误;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是劳动力人口的迁移,会加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缓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区域间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会增大,D错误。
8.未来五年湖南省人口数量显著增长的区域最可能是( D )
A.洞庭湖沿岸地区B.湘西丘陵山区
C.长沙市中心城区D.长沙市近郊区
【解题思路】 长沙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未来五年应会继续吸引人口迁入,但考虑到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已经较大,生产生活成本较高,而长沙市近郊区存在成本优势,将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并吸纳更多迁入人口,因此长沙市近郊区最有可能是未来五年湖南省人口数量显著增长的地区,C错误,D正确;洞庭湖沿岸地区距离长沙较近,但发展水平与长沙差距较大,受长沙引力影响,人口可能会下降,A错误;湘西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可能持续下降或缓慢增长,B错误。
考点1 人口分布
[2024贵阳高三摸底]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当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实际居住在当地一定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近20年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B )
A.粤B.川
C.浙D.黔
【解题思路】 广东和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A、C错误;202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超过9 000万人,最可能是四川,贵州户籍人口没有9 000万人,B正确,D错误。
2.该省级行政区( C )
A.2000年后迁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2005年后老龄化不断减轻
C.2010年后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D.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解题思路】 如下图分析:
[新情境/2024武汉高三调研]族际通婚是指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姻,族际通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人口范围内,所有族际婚姻占婚姻总数的比重,其是反映族际通婚程度的最主要指标。族际通婚程度取决于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和民族关系和谐程度两个因素。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较高。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有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的是( C )
A.增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C.提升各民族的教育水平
D.减少生育政策的限制
【解题思路】 各民族因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生活观念、传统文化等的差异,是阻碍族际通婚的重要因素,增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A错误;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各民族人口的迁移动力减弱,不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B错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思想观念更开放,社会交往范围更广,易突破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强、接纳程度更高,这有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C正确;减少生育政策的限制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问题,与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关系不大,D错误。
4.族际通婚率上升有利于( A )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促进民族繁荣发展
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④降低各族人口的杂居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题思路】 族际通婚率上升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促进民族繁荣发展,①②③正确。随着族际通婚率的上升,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生活习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有利于提高各族人口的杂居程度,④错误。A正确。
5.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该人群( D )
A.以中年人为主
B.男性比例较高
C.主要从事工业生产
D.社交范围更广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族际通婚程度取决于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和民族关系和谐程度两个因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够接触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群,社交范围广,与其他民族人口杂居的时间较长,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更明显,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强、接纳程度更高,与其他民族人口通婚的可能性更大,D正确;年龄、性别和职业对族际通婚率的影响较小,A、B、C错误。
[2023重庆调研] 读我国某城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该城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医疗条件改善B.行政区划变动
C.生育政策调整D.落户政策放宽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该城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幅度远高于常住人口,最可能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D正确。医疗条件改善和生育政策调整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差异影响较小,A、C错误;行政区划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变化差异的影响是短暂的,不会持续影响几年,B错误。
据图析题
7.2010年后,该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C )
A.GDP增长缓慢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产业结构优化
D.环境承载力下降
【解题思路】 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当地经济发展减缓,就业机会减少,进而使该市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常住人口会下降,而图中显示2010年后该城市常住人口整体上呈增加趋势,A、D错误;2007—2010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但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应该是该市产业结构优化,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C正确;人口老龄化加剧会使该市劳动力短缺,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增多,常住人口应增长迅速,B错误。
8.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B )
A.成渝城市群
B.珠三角城市群
C.京津冀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该市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说明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该城市最可能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后,依托国家优惠政策,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B正确。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西部地带,经济发展较东部城市群缓慢,2010年前该地大量劳动力人口会向东部迁移,A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大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但这些城市发展起步较珠三角的晚,吸引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的时间较晚,不会在2010年后常住人口趋于稳定,C、D错误。
考点2 人口迁移
[2023广东地理卷]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1—2题。
1.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B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解题思路】 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人口的短期流动,不会导致当地人口持续性外流,A错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该时期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机会增多,周边乡村人口和外省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B正确;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会给当地带来环境恶化、资源不足等问题,不一定会导致当地人口持续外流,C错误;人口老龄化加剧是该村劳动力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
2.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C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解题思路】 该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特色鲜明,由此可推测近10年来,该村利用古建筑和靠近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发展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C正确。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在珠江三角洲分布较广,产业特色不突出,A、B错误;与城市相比,该村科教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发展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的条件,D错误。
[2023湖南长沙一中模拟]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一般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则情绪消极。下图为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内城居住区流动人口的情绪比近郊高密度居住区人口的情绪更积极
B.农业园主要为辛苦耕作的农民,人口情绪偏向于消极
C.工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园人口情绪积极
D.交通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要先厘清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如下:
再分析题图如下:
4.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 A )
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③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④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流动人口迁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情绪普遍偏向消极,需要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①正确;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便于远郊区人口通勤,可以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②正确;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可以调整各区流动人口的情绪,③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迁出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④错误。选A。
[2023河南名校摸底]川渝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撑之一,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川渝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呈现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双核心+边缘”模式。下图示意1963—2017年川渝地区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数量(抽样数据)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5—6题。
5.2008年后川渝地区省级行政区内流动人口数超过川渝同外部流动人口数,这有利于( A )
A.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B.减轻人地矛盾
C.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
D.提升城市等级
【解题思路】 2008年后,川渝地区省级行政区内流动人口数超过了川渝同外部流动人口数,说明川渝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这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A正确;外出务工人口减少,人地矛盾可能加重,B错误;城市的辐射范围与中心城市的等级、规模、交通便捷程度、科教水平、行政级别等有关,受流动人口数量影响较小,C错误;城市等级主要受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与流动人口数量关系不大,D错误。
6.川渝互相流动强度远弱于省级行政区内流动强度,主要是由于川渝两地( B )
A.经济水平差异较大
B.受行政界线影响大
C.生活习惯差异较大
D.户籍管理较严格
【解题思路】 川渝两地产业结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A错误;川渝两地自然条件相近,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不大,C错误;跨省级行政区流动的人口,其社保、子女上学等受行政界线限制,这会影响跨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的生活,因而川渝互相流动强度明显偏弱,B正确;目前,我国户籍管理正逐步放开,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较小,D错误。
考点3 人口问题与人口容量
[2024惠州调研]凤和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其北部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6年前,这里还是空心村和贫困村。2016年,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的介入下,空港小镇项目落地凤和村,村内开始改造,成功实现转型。据此完成1—3题。
1.凤和村曾空心化严重,主要是因为( C )
A.村民整体搬迁
B.村落用地不足
C.产业发展乏力
D.环境污染严重
【解题思路】 农村空心化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进入城市定居或者务工,农村住房大多闲置的情况。凤和村空心化主要是当地产业发展乏力,就业岗位较少,大量村民迁入城市务工就业导致的,C正确。
2.凤和村的产业转型方向最有可能是( B )
A.装备制造
B.物流仓储
C.文化创意
D.现代农业
【解题思路】 凤和村北部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可以发展物流仓储等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B正确。装备制造业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凤和村之前为贫困村,工业基础薄弱,不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A错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该地青壮年流失严重,人才匮乏,C错误;凤和村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不适宜发展现代农业,D错误。
3.转型后,凤和村外来人口增多,会显著( A )
A.推动民居安置改造
B.抢占村民就业机会
C.改变村民消费习惯
D.提升村民文化水平
【解题思路】 在政府及企业等力量的介入下,当地成功转型,外来人口增多,需要进行民居安置改造,改善居住环境,A正确。转型后,当地就业岗位增多,外来人口增多不会显著抢占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B错误;外来人口主要在该地就业,对当地的消费习惯影响不大,C错误;村民的文化水平受当地教育水平影响,与外来人口关系不大,D错误。
[2023武汉模拟]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老龄人口占比与少年儿童人口占比。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四个地区中,人口深度老龄化最突出的是( C )
A.华北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东北地区
D.珠三角地区
【解题思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及以上时,为深度老龄化。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黑、吉、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都在14%以上;华北地区,河北和天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4%和15%左右,北京、内蒙古、山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都小于14%;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14%,由此可看出东北地区人口深度老龄化最突出,C正确。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劳动力人口占比最高的是( A )
A.浙江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解题思路】 劳动力人口一般指15—64岁人口。由图中数据并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浙江省老年人口占比与少年儿童人口占比之和最小,劳动力人口占比最高。故选A。
6.辽宁省人口深度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口政策调整
B.环境质量下降
C.医疗条件改善
D.产业发展不足
【解题思路】 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早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近些年来当地传统工业衰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大量劳动力外迁,导致该地区深度老龄化程度高,D正确。
[2023西安自主检测]读下图,完成7—9题。
7.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C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解题思路】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读图可知,丙处环境供给资源大于人口消耗资源,且环境供给资源与人口消耗资源之间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生存环境好,环境适宜,人口数量合理。故C正确。
8.乙处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可能是因为( B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乙点之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科技水平提高,人类获取的资源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B正确。人口减少、劳动力增加不能提高环境供给资源量,A、C错误。政策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环境供给资源量大幅度提高,D错误。
9.M处可能出现的是( C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M处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供给资源量,表明人口规模已超过环境承载力,这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变差,C正确,A、D错误。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B错误。
综合训练
[2023天津联考]2022年,我国近61年来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其中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上年末增加0.7%,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比上年末提高0.5%。下图为2016—2021年北京人口相关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劳动力数量短缺
B.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的影响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老年人口占比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正确。
2.关于北京2016—2021年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常住人口的生育意愿增加
B.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
C.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D.人口数量变化只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2021年北京出生率持续降低,这说明常住人口生育意愿减弱,A错误;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之差即为常住外来人口, 2016—2021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B正确;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排除C;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是只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排除D。选B。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毛里求斯(图甲)被誉为印度洋的明珠和钥匙,是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图乙为2011—2021年毛里求斯人口年龄结构图。(注: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指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与劳动力人口的比。)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毛里求斯( D )
A.属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B.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平原
C.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
D.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解题思路】 毛里求斯主要位于20°S—20°30'S,属于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A错误;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B错误;根据57°30'E可算出毛里求斯位于东四区,比北京时间晚4小时,C错误;11月至次年4月当地受来自海洋湿润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较多;5月至10月当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较少,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
4.毛里求斯的人口特征是( A )
A.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出现少子化趋势
B.15—64岁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C.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
D.出生率高且人口自然增速快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2021年毛里求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3%,已步入老龄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比较低,只有16.4%,出现少子化趋势,A正确。2011—2021年15—64岁人口占比始终在70.6%至70.8%之间小幅变化,B错误;少儿人口占比略高于老年人口占比,劳动力人口(15—64岁)占比变化较小,因此少儿抚养比略高于老年抚养比,C错误;老龄化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一般比较低,人口自然增速也较慢,D错误。
[2023济南针对性检测]下图为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P和P'表示的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最高时的最佳人口规模,故P和P'表示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不是资源环境承载力,②④错误;与P'相比,P的人口规模较小,此时与之对应的最佳生活质量较低,故P是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是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C正确。
6.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B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当人口规模小于人口最佳规模时,随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会相应提高;当人口规模大于人口最佳规模时,随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就会下降。①②错误,③④正确。B正确。
[2023广西盟校联考]2022年4月,某亚洲国家把老年人最晚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从原来的70岁调高到75岁。下表示意该国近年来养老金领取方面的改革标准。据此完成7—8题。
有关提前与推迟领取养老金的额度浮动率
7.该国家最可能是( B )
A.中国B.日本C.印度D.蒙古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某亚洲国家把老年人最晚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从原来的70岁调高到75岁,说明该国人口老龄化较严重。选项中的四个国家中,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已出现人口负增长。故B正确。
8.下列选项中,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影响最小的是( D )
A.偏低的生育率B.医疗条件改善
C.生活水平提高D.推迟退休年龄
【解题思路】 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偏低的生育率会使老龄化加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会降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剧,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推迟退休年龄是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之一,不是原因,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影响最小,D正确。
[新素材/2023福建上杭一中测试]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年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2018—2022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城市中,2018—2022年住房供需关系相对稳定的是( C )
A.北京B.大同
C.保定D.鄂尔多斯
【解题思路】 本题仅依据所学知识无法排除错误选项,需用锁定关键法分析图文信息。具体分析如下:
10.鄂尔多斯2018—2022年住房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是( D )
A.气候干燥多风B.劳动人口迁入
C.生态环境恶化D.经济转型缓慢
【解题思路】 鄂尔多斯2018—2022年住房供需匹配度为0—0.2,说明该市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比年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小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鄂尔多斯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缓慢,居民收入不高,购买能力不足,部分劳动人口外迁,市场需求变小,D正确、B错误。气候干燥多风是鄂尔多斯的基本自然条件,不是2018—2022年才出现的,A错误。我国近年来注重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C错误。选D。
快速解题 住房供需结构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选项A、C属于自然环境条件,可直接排除。
11.研究住房供需匹配度的主要目的是( A )
A.估算城市未来住房供应面积
B.预测城市未来住房建设收益
C.衡量城市未来居民购买能力
D.确定城市未来土地开发方向
【解题思路】 分析如下:
研究住房供需匹配度可以估算城市未来住房供应面积,辅助政府提前做好规划,缓解住房紧张或供应过剩的局面,A正确 无法预测城市未来住房建设收益,也无法衡量城市未来居民购买能力,B、C错误无法确定城市未来土地开发方向,D错误
12.[2023南昌摸底,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地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及城镇化率的变化。
(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人口自然增长,(1分)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流入)。(1分)
【解题思路】 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机械增长量(迁入人口-迁出人口)。结合材料可知,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流入。
(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1分)少儿人口比重下降,(1分)老年人口比重下降。(1分)
【解题思路】 外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增加对当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当地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下降。
(3)与户籍人口相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城乡结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外来人口主要在城镇务工,(1分)城镇人口比重大。(1分)
【解题思路】 外来人口主要在城镇务工,这会使当地城镇人口比重增大。
(4)评价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有利:扩大农产品市场,(1分)优化农业结构,(1分)减轻农村生态压力。(1分)
不利:农村劳动力流失,(1分)占用农业用地。(1分)
【解题思路】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影响: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加,这会促进当地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城郊农业。农村人口减少,有利于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影响:城镇面积扩大,占用农业用地,农村劳动力流失,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023浙江1月,T1—2
2021北京,T18(2)
【综合思维】
高考试题对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统计图表等资料为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某国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区域认知】
人口问题常以具体的区域为背景,人口的数量变化也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相关。
【人地协调观】
结合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知识进行命题
人口分布的变化
2023全国甲,T4—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3海南,T1—2
2022广东,T18(2)
2021湖南,T1—2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3山东,T3—5
2021浙江6月,T12—13
人口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2022河北,T3—4
2021浙江1月,T15—16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2021北京,T8—9
命题分析预测
人口增长与迁移属于较为简单的主干知识,近年来以我国区域间人口迁移为背景的试题考查频率较高。高考试题常借助形式多样的人口统计图表呈现人口数量的时空变化,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判定人口分布、迁移的原因或影响
备考策略
人口问题常借助统计图表来增加难度,因而学生备考时应学会人口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学生在判读图表数据时应注重“量”“率”曲线的辨析,注意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应动态分析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口迁移问题应结合国内和国际局势、城镇化、产业转移等区域背景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有关人口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问题
因素
影响
自
然
因
素
气候
主要通过[5] 气温 、[6] 降水 等影响人口分布。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集中
地形
不同地形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类活动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
水源
稳定的[7] 淡水 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一般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主要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从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的地区,一般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是影响某些地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人
文
因
素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8] 集中 ;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9] 分散
社会发
展阶段
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历史
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
政治或
战争
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文化
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少年儿童比重[4] 大 ,人口年龄结构偏年轻
少年儿童比重小,而老年人口的比重[5] 大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7] 缓慢 ,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增长[8] 过快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实施[9] 计划生育 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方面
影响
影响人口数量
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
影响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影响年龄结构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
类型
例图
判读方法
通用方法
具体判读方法
柱状
图
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①找:图名、图例、数据。
②析: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数据分布规律。
③答:比较各选项或用地理术语分条目作答。
参照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柱对应的数值,然后对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差异
曲线
图(或
折线
图)
我国东部某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判读时,主要根据曲线(或折线)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高峰和低谷等极值
饼状
图
2015年某地区常住人口的年龄比重
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
年龄(岁)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增加额浮
动率(%)
-24
-19.2
-14.4
-9.6
-4.8
0
8.4
16.8
年龄(岁)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增加额浮
动率(%)
25.2
33.6
42.0
50.4
58.8
67.2
75.6
84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分区(Word版附解析),共34页。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精品教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