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月考.docx
    • 答案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答案.docx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月考第1页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答案第1页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答案第2页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 2024 –2025 学年 上学期11月答案第3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卷,文件包含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docx、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11月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示意某年5月6日14时(图甲)和5月7日2时(图乙)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北京B.首尔C.上海D.台北
    2.从首尔的地面向上升高到500米,理论上( )
    A.风速减小,风向左偏B.风速减小,风向右偏
    C.风速增大,风向左偏D.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答案】1.A 2.D
    【解析】
    【1题详解】
    1.风向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读图可知,图甲时北京是东南风,图乙时北京是东北风,A正确;图甲时首尔是西南风,图乙时首尔是西南风,B错误;图甲时上海是东南风,图乙时上海是偏南风,C错误;图甲时台北是东北风,图乙时台北是偏东风,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2.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地面摩擦力会有所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减小,此时风力会有所增大,AB错误;首尔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偏,C错误,D正确,故选D。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素有“中国最美湖泊”的美誉。近年来,布哈河流域大规模推广节水农业。图为青海湖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布哈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D.陆地大循环
    4.青海湖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气温高,蒸发旺盛
    B.入湖河水含盐量高
    C.湖泊封闭,盐分几乎无法排泄
    D.附近盐湖咸水流入
    5.下列关于近年来图中甲地貌特点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形态变化较大B.沉积物颗粒粒径变小
    C.地势起伏度变大D.甲地貌面积有所增加
    【答案】3.A 4.C 5.D
    【解析】
    【3题详解】
    3.由图中信息可知,布哈河发育在青藏高原的山上,最终汇入青海湖,而青海湖是内流湖,故布哈河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而不是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A对,BC错;陆地大循环是错误的说法,D错。故选A。
    【4题详解】
    4.青海湖是内陆湖,河水只进不出,盐分无法排泄出湖,故盐度较高,C对;高原上气温较低,A错;入湖河水来自冰雪融水,盐度较低,B错;附近盐湖和青海湖无水道沟通,不会向青海湖流入盐水,D错。故选C。
    【5题详解】
    5.由图中位置可知,甲地貌是布哈河的入湖三角洲,近年来布哈河流域大规模推广节水农业,布哈河的入湖径流增大,颗粒物粒径增大,B错;三角洲是河流沉积地貌,地势起伏较小,C错;形态仍然是三角洲,但是输送泥沙增多,面积增大,A错,D对。故选D。
    下面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
    6.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
    A.①B.②C.③D.④
    7.右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B.北半球的暖流 C.南半球的寒流 D.南半球的暖流
    8.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
    C.③的密度大于②的密度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
    【答案】6.A 7.B 8.C
    【解析】
    【6题详解】
    6.读图可知,左图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右图中①的水温为10~20℃,A正确;②的温度为20~30℃,B错误;③的水温为0~10℃,C错误;④的水温为0℃,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7.图中等温线向北温度降低,说明向北纬度高,为北半球,CD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B正确,A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8.暖流可增温、增湿、增盐度,读图可知,②地附近有暖流经过,盐度大于①地,A错误;一般来说,海水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低,②地温度大于④地,②地密度比④地小,B错误;②地温度比③地高,③地密度大于②地,C正确;一般来说,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①地温度比④地高,①的盐度大于④地,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右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一艘货轮从乙到甲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10.正常年份,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最可能是该年的( )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9.B 10.A
    【解析】
    【9题详解】
    9.海水的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货轮的吃水深度就越浅。读图中的等盐度线可知,乙地到甲地,盐度逐渐变小,货轮的吃水深度变大。所以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10.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较近,说明此时长江入海口处的盐度在一年中较高,即长江对海水的稀释作用较弱,可得此时长江的入海水量较小,应该是流域内降水较少的季节。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故冬季流量较小,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与水温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近岸海水盐度还受到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的影响。同时,海水结冰,会使得本区海水盐度升高,融冰会稀释海水盐度。
    海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洋藻类,适合生长在水温适宜、盐度适中、风浪较小的近岸海区。我国的传统海带养殖区主要集中在36°N以北海区,后经育种技术及养殖技术的改良,海带养殖区向南扩展到26°N附近的沿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传统海带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海区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北方海区( )
    A. 水温低B. 密度高C. 风浪小D. 污染轻
    12. 某年4月福建部分地区接连暴雨,河流入海处的某养殖区海带出现了大面积腐烂,原因最可能是( )
    A. 光照不足 B. 水温降低 C. 盐度降低 D. 风浪太大
    13. 福建海带养殖区应对以上灾害,可以( )
    A. 海面架设人造光源B. 将养殖区向南部海区转移
    C. 在河口修建拦水坝D. 在养殖区外海修建防波堤
    【答案】11. A 12. C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方海区比南方海区水温低,且符合”水温适宜“的生长条件,A正确;海水密度对海带生长没有明显影响,B错误;风浪大小与远海、近海有关,与纬度因素无关,C错误;我国南方和北方海洋污染没有明显差异,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接连暴雨导致大量淡水涌入海水,使得海水盐度骤降,改变了海带的生存环境,导致海带大面积腐烂,C正确;降水会导致当地太阳光照减弱,但不会完全阻挡太阳光照,对海带对影响较小,A错误;海上的暴雨降水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较小,B错误;暴雨不一定有大风,不一定使得海水风浪大,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应对此类灾害的核心在于给海带的生长提供较为稳定的海水环境,海面架设人造光源仅提供了光照,无法稳定海水的盐度,A错误;将养殖区向南部海区转移会越过海带的养殖南界,没有起到稳定海水盐度的作用,B错误;在河口修建拦水坝可以人工建设海带养殖区,通过人工监测和调节水坝内的盐度,C正确;在养殖区外海修建防波堤只能降低风浪的大小,不能起到盐度调节作用,D错误。因此选择C项。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1.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3.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影响海水盐度因素:1.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2.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3.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 凹岸侵蚀B. 凹岸堆积
    C. 凸岸侵蚀D. 凸岸堆积
    15.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河流形成的早期,河道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A正确。
    故选A。
    【15题详解】
    A、自然状态下,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
    B、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
    C、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
    D、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牛轭湖的形成和消亡为切入点,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湿地知识的迁移,难度较大。
    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根据库布齐沙漠盛行西北风的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2/3处以下植树种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下图为库布齐治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及治理方式的是( )
    A. B. C. D.
    17. 只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 )
    A. 节约成本,提高效益B. 地势较低,水源较多
    C. 改变风向,减少侵蚀D. 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答案】16. A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迎风坡植树法是一种治沙良方,故树木应该种在西北方,故A项正确,B项错误。图中C、D迎风坡为东南坡,说明盛行风为东南风。故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由“充分利风力的侵蚀,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可知,人们借助风力可以消减少丘高度,在地处植树可以起到固沙作用,因此可以降低人工治沙成本,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A正确。只在沙迎风2/3处以下植树是为了使流动沙得到固定,高度下降,而不是为了利用该区域的地势和水源条件,且该区域不一定有水源条件优势,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种草,只可以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但增加了对顶部的侵蚀,C错误。库布齐沙漠的迎风坡应是西北方向,迎风坡不是阳坡,与光照充足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沙漠地区光照充足,植物能否成活主要取决于水源;沙丘凸而缓的坡是迎风坡,凹而陡的坡是背风坡。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下图为比赛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点标2处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谷B. 山脊C. 山峰D. 鞍部
    19. 参赛选手感觉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比较多的赛段是( )
    A. 点标1到点标2赛段B. 点标2到点标3赛段
    C. 点标4到点标5赛段D. 点标6到点标7赛段
    20. 图中两座小桥间河流的整体流向为( )
    A. 由北向南 B. 由南向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答案】18. B 19. A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2处等高线从数值高处向数值低处凸出,根据“凸低则高”的原则,是山脊而不是山谷,A错,B对;山峰是等高线高于周围的封闭地带,2处没有封闭,不是山峰,C错;鞍部处于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之间,2处登高线方向单一,不是鞍部,D错,故选B。
    【19题详解】
    参赛选手感觉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比较多的赛段应该是路程较远,坡度大,且以上坡为主的赛段,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路程较长,且后半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为上坡,难度大,体力消耗多;点标2到点标3赛段,距离较短,且主要为下坡;点标4到点标5赛段坡度较大,但距离最短;点标6到点标7赛段距离较长,但坡度较小;综上,点标1到点标2赛段参赛选手感觉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比较多,A对,BCD错。故选A。
    【20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从图中河流和等高线的交叉点处看,西北方向为河流上游,东南方向为河流下游,两座小桥之间的河流流向整体为由北向南,A对,BCD错。故选A。
    【点睛】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几种方法
    1.读数值。一要读出区域地势起伏大小;二要读出海拔最大、最小值。依据数值特征可以识别地形类型。
    2.读延伸方向。依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地形走向,如山脊走向。
    3.读疏密程度。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确定坡度陡缓、坡面凸凹和陡崖。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6分)
    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增温,高原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简述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积雪、湖泊产生的影响。(8分)
    冰川积雪蕴藏量减少;
    冰川积雪分布面积退缩(雪线上升);
    湖泊的数量增多;湖泊面积扩大(水量增加)。
    【分析】本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材料,共计3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影响因素、气温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云量、水汽量少,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而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多,使得冰川积雪蕴藏量减少,冰川积雪分布面积退缩,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增多,使得地表径流增多,湖泊的数量增多,水量扩大也让湖泊面积扩大。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喀斯特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这些山峰坡度陡、土层薄,一旦植被被破坏,就容易产生石漠化现象。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1)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气候和岩石条件。(4分)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
    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于水,被流水溶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2)简述峰丛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
    土壤贫瘠,肥力低;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
    地形崎岖,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利耕作、不利种植)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易溶于水,湿热的气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现在各种喀斯特地貌。
    (2)根据所学可知,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强,土壤浅薄,植被不易发育,水土保持作用较差,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植被发育程度较差,地形坡度较大,土壤迁移速度快,土壤贫瘠,肥力低;喀斯特地貌岩层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形崎岖,平地较少,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图示意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
    (1)分析⑤处海域海水盐度较高的原因。(6分)
    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周边少大河注入;
    海域较封闭,盐度较高。
    (2)春季船舶航行到④处海域可能会遇到冰山,简述其原因。(4分)
    春季北极地区气温逐渐回升,格陵兰岛的冰山崩解,
    掉入海水中的浮冰顺着南下的寒流漂移到④附近,可与运行到此处的船舶相遇。
    (3)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渔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分析】本大题以“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盐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地中海是陆间海,被欧亚非三大洲所包围,海域较封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且周边少大河注入,所以盐度较高。
    (2)读图并结合题干可知,春季时气温逐渐回升,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冰山崩解融化,掉入海水中,这些浮冰顺着南下的东格陵兰寒流漂移到④附近,使得船只在此处遇到冰山。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处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的海区,寒暖流交汇使得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同时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武汉地理试卷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2024-2025学年度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试卷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4-2025学年度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试卷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2024-2025学年度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试卷+地理pdf、湖北省2024-2025学年度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试卷+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