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570/0-17332795359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570/0-17332795360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570/0-17332795361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赏读过程,教师寄语,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诫子书》为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课文内容都是关于人生的。《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这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智者,这封家书中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对他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家书中诸葛亮对儿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谆谆教诲,对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极具指导意义,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学情分析
《诫子书》是一篇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算得上是一篇难文。但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有抵触情绪,不愿开口大声朗读,需要从七年级开始培养朗读的习惯。
设计思路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诫子书》是经典文言文,虽短小,但字字珠玑,富含哲理,主要通过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激发朗读的兴趣,养成朗读的习惯,响应正在推广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促教、以读促学,本节课通过设计读对节奏,知韵味;读懂君子,知内容;读明道理,学做人三个活动,对文章的字、词、句、篇逐层进行赏读,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知文言之韵味、理解文章之内容、感悟文中之哲理,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韵味和感情
2.读说结合读懂君子内涵
3.读明《诫子书》蕴含的道理学做人
教学重难点
1.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读懂君子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下面对联相关的人物是谁?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去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在大家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衷心耿耿的军师。他也是一位父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聆听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设计意图:通过对联总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引出人物诸葛亮,再引出课文《诫子书》)
二、赏读过程
(一)读对节奏,知韵味
1.检查预习,齐读加点字的读音、停顿
2.读法点拨
①句首发语词后停顿,如“夫/君子之行”
②连词前停顿,如“以”“与”“则”。如“静/以修身”“年/与时驰”“淫慢/则不能励精”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对学生进行停顿方法的指导)
3.根据停顿齐读课文
(二)读懂君子,知内容
1.链接材料:介绍背景
材料一: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材料二: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家书。秋风五丈原,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病中自知命不久,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这封家书,告诉儿子如何为人做事。
(设计意图:补充交代背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家书时的殷切期盼和担忧之情。)
2.思考
①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君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读法点拨:读法点拨:“夫”、“也”重读延长,“静”、“俭”重读,“之”、“以”轻读
师范读,学生齐读
②诸葛亮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请在文中找一个关键词填在括号里,然后解释这句话
示例:君子要(修身),意思是君子要(修养身心)
君子要( ),意思是君子要( )
学生发言,找到关键词并能解释
教师小结:君子要:修身 养德 淡泊 明志 宁静 致远 广才 成学
思考:原文比较找句式的明显区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学生逐句翻译,得出是双重否定句
读法点拨:重读,突出强调淡泊、宁静、学、志
点名学生读,开火车翻译句子
③怎样做就不能成为君子?
( )不能成为君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读法点拨:否定词重读)
学生翻译,学生齐读
④不能成为君子可能会有怎样的结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告诫儿子要惜时、要为社会做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要读得慢一点,音量逐步升高,达到感情高点。
师范读,学生齐读
夫 / 君子之行,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非淡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
夫 /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
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
淫慢 / 则不能/励精,险躁 / 则不能/治性。
年 / 与时驰,意 / 与日去,
遂成 / 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 / 穷庐,将复 / 何及!
前四句与后一句在句式上的区别(长句?短句?对句?双重否定句?)
前四句用黑色标注,后一句用红色标注。
读法点拨:对句慢读、短句快读,体现了父亲的急切期望,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师读“夫君子之行”,对句部分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最后一句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说整句话;通过读法点拨读出文章节奏、情感的变化,感知文章的韵味。)
(三)读明道理,学做人
资料助读一:诸葛亮真君子
关于淡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补充材料: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资料助读二:子孙传君子之风
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诸葛亮去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教师小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这封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助读更加了解诸葛亮的为人、了解家书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体现家书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品格。)
1.试背课文——首字提醒法
夫---------,静---------。非--------,非---------。夫学--------,------。
非---------,--------。淫慢------,-----------。
年------,--------,遂成----,----,悲---,----。
2.从《诫子书》中选一句话做自己的座右铭并阐明理由。
我选择( ),理由是( )。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熟读成颂,学生摘取名言警句激励鞭策自己。)
三、教师寄语
诵诫子家书,明诸葛家训,做翩翩君子。亲爱的同学们,愿诸葛亮的谆谆教诲能伴随你的成长,愿你们早日成为君子!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课后阅读《诫外甥书》(选做)
(设计意图:积累名言警句,拓展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历史背景与作者介绍,文本内容解析,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疏通文意,研读赏析课文,背诵积累,谈感受,说启发,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设计,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