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598/0-17332796384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创作背景,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导入
回顾学过的表达羁旅思乡的诗歌有哪些?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李白《静夜思》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3、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思乡之作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一起走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
审美境界。
整体感知
1、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找出诗歌中所用意象。
客路、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2、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有什么作用?
暗含羁旅漂泊之感
3、颔联描写了怎样的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效果?
船上所见之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展现了恢弘阔大的气势。
4、颈联主要是写什么?这样的作用是什么?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暗指时光流逝
5、尾联不再写景而是转向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直接抒情,离家已久,尚不能归,北归的大雁正飞过天空,勾起诗人尾联遥应首联, 抒发了深沉的乡愁之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这里诗人为什么不说“乡书何时达”呢?“何处达”与“何时达”有何不同?
无尽的思念之情,自然想要借鸿雁来传递家书。
五、小结
四联互为因果,浑然一体,寓情于景,景中含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理趣。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热爱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学自研,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课后反思,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