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
2.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3.关注家乡生活,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学习重点:发现家乡的新发展、新变化。
学习难点:能运用调查、采访、参观等方式了解家乡变化,并形成调查汇报结果。
课前准备:同学们通过访问家人、实地观察、查找报纸等资料调查了解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变化,将变化以手抄报、照片等形式整理下来。生准备彩笔,教师准备KT板(或大卡纸)。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侧重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这些变化,增强对家乡建设的信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为了解本单元家乡物产、家乡人、家乡的变化打下基础。
备 注
教学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几张家乡的照片。(呈现反映阳信基础建设、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变化的今昔对比图。) 你看到了什么?
生谈发现。
我们的家乡在不同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前布置同学们分组去寻找了家乡的变化,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看看我们熟悉的家乡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学程
1.主问题设计1:我们的家乡阳信有哪些变化?
2.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回顾课前作业,准备好学习单,围绕课前收集到的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四号优先,组员依次发言,组长补充、总结,准备和全班分享。
第二步,展学要求:个体接力展学。
借助你的资料谈家乡的变化,并说说是怎样发现这些变化的。其他同学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
师: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这里有一份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阳信的变化吧!
3.主任务1预设答案:
1.调查方式: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
2.家乡的变化:涉及了生活环境、人们的衣食住行、文体活动、精神面貌、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个学程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围绕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感受家乡的新变化。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需要课前进行细致的方法指导方能有效。
第二学程
1.主问题设计2:
家乡的哪些变化最让你感到骄傲、自豪?选择一种形式来夸夸家乡的变化吧。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选择使你印象最深的家乡变化的资料进行美化,可以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
第二步,互学要求:组长调控,每人将自己的赞美成果粘贴在小组的分享纸上,制作成一份剪贴报。
第三步,展学要求:小组小循环。
分为“基础建设组”、“生活方式组”、“习惯组”三个大的方面,小组依次上台夸一夸我们的家乡变化,其他小组积极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将各组制作的剪贴报张贴在教室走廊的墙上。作为“家乡变化真是好”主题小报展,供同学参观学习。
3.主问题2预设答案:
剪贴报上可粘手抄报、照片、采访记录、报纸等,可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内容。
【设计意图】:本学程给予了所有学生展示自己调查成果的平台,并注重小组合作,即共同完成“家乡变化真是好”剪贴报制作。借助剪贴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其他小组制作的剪贴报丰富自己对家乡变化的了解,实现经验互补;另一方面也由本班级的学习延伸至学生下课后的自主学习。
三、教学总结
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最后,在优美的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中下课。
四、板书设计 16.家乡新变化
建筑
自豪 生活方式
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6 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6 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歌曲导入新课,我家门前新事多,家乡传统代代传,我的家乡会更好,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精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