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说出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学习重点:说出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课前准备:导学单、ppt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7条明确指出:“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11条将“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作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内容。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知道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为家乡人感到自豪,并与家乡人建立积极的共存观。本单元前两课从家乡的环境、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滋养;本课在此基础上,侧重引导学识到家乡的人文环境培育着家乡人的品行。因此,从物与人这两个综合的维度上形成对家乡家立体的、完整的认识。
备 注
一、教学导入
师生交流:谁能给老师讲讲,今天早晨从出门到现在你都见到了哪些人? (引出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师: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很多人,这些人,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他们就是我们的家乡人。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家乡人。板书:家乡人。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1.主问题设计:说说熟悉的家乡人: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给予你温暖的人呢?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58页图片,思考: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给予你温暖的人呢?积极思考问题,准备小组内交流。
第二步,互学要求:在小组长主持下,四号优先,组员依次发言,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和全班分享故事。
第三步,展学要求:个体接力式展学。
3.主任务1预设答案:
预设:邻居、同学的家长、老师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图片旨在引导学生家乡人是学生在家乡这个生活圈中共同的群体,本课中对家乡人的认同是帮助学生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
第二学程
1.主问题设计2:认识不熟悉的家乡人:你还知道哪些为我们默默奉献的家乡人?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观看图片猜一猜: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
①一大早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是谁送来的 ?
②停电了,屋子里黑漆漆的,一会儿就来电了,是谁修好的? (出电工和送奶工的工作环境)
(2)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我们默默奉献的家乡人?
第二步,互学要求:在小组长主持下,合理分工,组员依次发言,组长补充、总结,准备和全班分享。
第三步,展学要求:小组小循环展学。
3.主问题2预设答案:
电工、送奶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家乡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家乡人共存的关系。其中对家乡人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第三学程
1.主问题设计3: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表达感谢?。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自己认真独立思考,你遇到过他们么?有什么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表达感谢? 准备和全班分享。
第二步,展学要求:用个体接力的方式展学。
3.主问题3预设答案:
写张纸条问候、不乱丢垃圾、见到他们礼貌.主动问好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对不同行业人家乡人的理解、尊重、认同,并落实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总结
师小结:师小结:孩子们,当我们晚上回到温暖明亮的家里,你要知道还有很多人为了让我们能享受这一切,在黑夜里忍受着寒冷与疲惫,默默地工作着,他们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课下,我们通过学到的方法表达我们自己的感谢。
四、板书设计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尊重 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袁隆平个人简介,学习新课,总结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学习探究 活动一,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