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原卷版).doc
    • 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解析版).doc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原卷版)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原卷版)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解析版)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解析版)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原卷版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讲练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基础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基础练一、课内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 解释下列加点字。(1)罔不因势象形( ) (2)清风徐来( )(3)如有所语( ) (4)诎右臂支船(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 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小窗上有什么作用?【答案】1. ①. 顺着、就着 ②. 慢慢地 ③. 说话 ④. 弯曲 2. (1)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服折纹中。 3. 一是点明主旨,以此照应“盖大苏泛赤壁云”;二是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三是诗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因:顺着、就着。(2)句意:清风慢慢拂来。徐:慢慢地。(3)句意: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4)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弯曲。【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启:打开;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比:靠近;衣褶:衣服折纹。【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刻在船舱小窗上,照应首段中的“盖大苏泛赤壁云”,点明主旨;在核舟小窗上还能刻上文字,体现作者构思之巧妙,雕刻者技艺之高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意思是: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意思是: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展现的是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情景,刻在核舟上,易使人产生联想,意韵深远。【点睛】参考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二、课内古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 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道阻且长 (2)斗折蛇行5.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道阻且长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下见小潭 日光下澈C 心乐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6.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近岸,卷石底以出。翻译:靠近潭岸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7. 对【甲】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B. 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C. 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D.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却能体会到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8. 【甲】诗和【乙】文中的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1)cháng(2)dǒu 5. B 6. ①. 石底周边部分翻转过来,露出水面。 ②. 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 7. D 8. 【甲】诗中的画线句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乙】文中的画线句描写了小石潭周围凄清幽静的特点,暗示作者被贬后凄苦悲凉的心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读音。(1)“道阻且长”意思是道路又艰险又漫长,“长”应读“cháng”;(2)“斗折蛇行”意思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斗”应读“dǒu”。【5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道:道路∕说;B.下:向下∕向下;C.之:代词,指看到的美景∕结构之词,的;D.以:因为∕用;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重点词:句(1)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句(2)其,代词,指溪水;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7题详解】D.表述有误,《蒹葭》一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不断地追寻中充满了主人公无可奈何和惆怅之情,但不是“绝望”情绪。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要结合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来具体分析。甲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重章叠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蒹葭”和“白露”是秋天之景,给人以萧索、凄凉之感,这两种景物都带给人朦胧的意境,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烘托出主人公虚幻的爱以及寻而不得的惆怅之情。乙文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因被贬而来到这里,刚刚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因凄清环境的触发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心境。【点睛】参考译文:【甲】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一、选择题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B.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D. 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D.“谥号”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因此D项“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表述错误;故选D。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仙游记顾况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之属,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②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注释】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有象为之耕;禹葬会稽,有雁为之耘。后用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袁晁农民起义发生于公元762年,次年被评定,到这位老者问话时已过去8年。10.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 入山斫树 砍 B. 有好田泉竹果药之属 类C. 人舍中唯祭得杀 舍弃 D. 不可寻省 探寻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2)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12. 钱锺书说顾况的《仙游记》是“刻意拟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钱锺书作此评价的原因。【答案】10. C 11. (1)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外地人,也非常惊讶诧异。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 (2)李庭把实情详细告诉了他。李庭于是问:我们愿意来这里居住,行吗? 12. 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解析】【10题详解】C.句意: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舍:房屋,在此指“家中”;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乍:突然;亦:也;甚:很、非常;惊异:惊讶诧异;(2)具:详细;实:实情;因:于是。【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两文的内容找到其共同点即可。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写“发现桃花源——(处处志之)辞别桃花源——再也找寻不到桃花源”;本文以温州李庭等人的行踪为线索,写“发现隐秘美好的村落——(斫树记道)辞别——再也找寻不到隐秘村落”;可见两文都有“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的情节;根据《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资源丰富,百姓安居乐业;根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花源人是为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的;可见桃花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反衬出当时那个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根据本文“有好田泉竹果药之属,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可知,温州李庭等人所见村落资源丰富、环境美好,民风古朴,百姓守礼节;可见描绘的处所是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写老人询问战乱是否平定,询问国家的形式;侧面反映这里的人们是为了拥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避世于此;暗示外面的世界是动乱的,暗示外面社会的黑暗和动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据此总结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温州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涤水(瀑布)。傺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涤。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寻找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之类的,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亦称“八哥”),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生,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也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李庭)于是说:“愿意来此居住,可以不可以?”(老人)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老人招待他们吃饭,其间被当作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做记号。回到家,(李庭)再次入山寻找上次的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曰: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13.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 非故负之也(故意)C.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即以付之曰(把)14. 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答案】13. C 14. 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C.理解有误。“其人抱扇泣谢而出”意为: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本题中注意“姑(暂且),取(拿),汝(你),发市(开张)”要理解正确。【点睛】参考译文: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