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原卷版).doc
    • 解析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解析版).doc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原卷版)第1页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原卷版)第2页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原卷版)第3页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解析版)第1页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解析版)第2页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原卷版doc、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5文言文阅读拓展预测46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常考题
    (2023下·湖南长沙·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①,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③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④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⑤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⑥为僚佐⑦。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注】①长庚星:是金星的古称,《诗经》有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被称为“启明星”或“太白星”。②有道:唐代科举中的有道科,是指有道德、有才的人可以被举荐为官。③苏颋(tǐng):自幼聪明过人,进士及第,后成为宰相。④宰:指县令。⑤翰林: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地位尊贵。⑥辟:召,征召。⑦僚佐:军中幕僚。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因以命之”和“见白异之”的“之”都是代词,代指李白。
    B.文中“乘醉跨驴经县治”和成语“乘兴而来”中两个“乘”意义相同,都表示“趁着”之意。
    C.文中“汝何人,敢无礼”和《卖油翁》中“汝亦知射乎”的“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之意。
    D.“谢”有以下义项:①推辞,拒绝;②感谢,酬谢;③认错,道歉。文中“宰惊愧,拜谢曰”的“谢”是“推辞”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大意。
    (1)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4.文中评价李白为人“骜放不自修”,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你的理解。
    【答案】1.D 2.C 3.(1)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
    (2)当初,李白漫游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4.①长大后,隐居岷山,喜欢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重施;②被所在的州郡举荐,却不去参加考试;③本可以依仗皇帝的赏识做官,却向皇帝请求隐退山林;④趁着醉酒骑着驴经过县衙,不书姓名,长笑而去。都可看出其“骜放不自修”。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D.“宰惊愧,拜谢曰”意思是: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谢:道歉。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意思是: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这句话写了四件事:“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故句子断句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通,通晓;隐,隐居。
    (2)游,游历,漫游;奇,对……感到惊奇;曾,曾经。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骜放不自修”意思是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李白“骜放不自修”的语句,概括即可。
    由第一段“既长,隐岷山。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可知,李白长大后,隐居岷山,喜欢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重施;
    由第一段“州举有道,不应”可知,李白被所在的州郡举荐,却不去参加考试;
    由第二段“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可知,李白本可以依仗皇帝的赏识做官,却向皇帝请求隐退山林;
    由第三段“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白供状不书姓名”“白长笑而去”可知,李白趁着醉酒骑着驴经过县衙,不书姓名,长笑而去。
    【点睛】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2023下·湖南长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④,盍⑤改之乎?”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⑥。”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有删改)
    【注】①信:真的。②志:记住。③还(xuán):旋转,转身。④厌:满足。⑤盍:何不。⑥炯戒:明显的警戒。
    5.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C.CD.D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B.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C.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D.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8.参照示例,为“盍改之乎?”设计朗读脚本。
    【示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邪”,应读重音。“岂”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孙权对吕蒙推辞不愿读书的强烈不满和责备之情;句末语气词“邪”,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孙权对其寄寓厚望的恳切之意。
    盍改之乎?
    朗读设计:
    9.每次的背记内容过关,小李同学总能得到表扬。但是一旦题型发生改变,他就不能将背记的知识灵活运用。老师善意提醒他学习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小李听后很不高兴。根据上面的材料,你认为小李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方能成为一个善学者。
    【答案】5.A 6.B 7.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却没有去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8.“盍”、“乎”,应该重读。“盍”是何不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朗读时应该神态严肃,语气坚决,要读出李生对王生学习自满的不满与责备之情;句末语气词“乎”,朗读时应语调上扬,表现出李生对王生寄寓厚望的恳切之意。 9.①在背记的同时应加强理解,有自己的思考。②积极地听取他人意见,谦虚地向他人请教。
    【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错误。“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两个“而”用法不同。
    故选A。
    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句句意为: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故断句为: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故选B。
    7.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但:只是;志:记住。而:但是;思:思考;无所成:没有什么成就。
    8.考查朗读设计。朗读要注意停顿、语速、重音等技巧。同时还要根据诗歌内容或主题选择合适的语调、语气。“盍改之乎?”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不改正呢?“盍”是何不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因此朗读时要重读,语气坚决,要读出李生对王生责备不满的反问语气;“乎”句末语气词,意思是“呢”,与示例中“邪”的朗诵类似,参照示例,可以表述:“乎”句末语气词,意思是“呢”,朗读时要重读,语调要上扬,表现出李生对王生寄寓厚望的恳切之意。
    9.考查对内容理解和拓展。根据“王生不说”“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可知王生在听到李生的建议时先表现不高兴,后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可以建议:要积极地听取他人意见,谦虚地向他人请教。
    根据“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可知王生学习方法是只会一味记住老师的话不注意思考,可以建议:学习时要在记忆的同时善于思考,不要只是学习不思考,否则会感到迷惑。
    【点睛】参考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2023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②报:回复,这里指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有“做”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为崔道固城局参军”的“为”意思也是“做、担任”。
    B.“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助词,的”“到……去”“第三人称代词”等义项,“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中的“之”与“康肃笑而遣之”的“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C.古汉语中,“过”字有“走过,经过”“胜过,超越”“错误,过失”等意思,“拳勇过人”的“过”与“及鲁肃过寻阳”的“过”意思一样,是“经过”之意。
    D.成语“日复一日”的“复”是“再,又”的意思,以此推断,“寻复南奔”的“复”也可解释为“再,又”。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B.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C.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D.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3.请结合《孙权劝学》及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吕蒙、傅永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0.C 11.C 12.(1)有一个朋友给他写信,他却不会回信。
    (2)于是傅永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成为)兼有文才和武艺(的人)。 13.从“蒙辞以军中多务”“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可知《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和本文中的傅永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等可看出二人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取得惊人的长进。
    【解析】10.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拳勇过人”的“过”意为“胜过,超越”,“及鲁肃过寻阳”的“过”意为“经过”;
    故选C。
    11.考查文言语句断句。
    句意: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故选C。
    12.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书:写信;答:回信。
    (2)乃:于是;涉猎:广泛阅读;才干:文才和武艺。
    13.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孙权劝学》中“蒙辞以军中多务”和本文“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可知,吕蒙和本文中的傅永身份相同,二人都是武将;结合《孙权劝学》中“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本文“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等内容可知,二人都能听取他人意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发奋学习,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点睛】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曾在崔道固那里担任城局参军,和崔道固一起降北魏,成为平齐郡百姓。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2023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④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释】①陶公:名侃,字士行,东晋名将。②悬磬:形容空无所有,极贫。③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④且:将近。
    14.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家酷贫”中的“酷”与“而逵马仆甚多”中的“甚”都属于程度副词,表示“极、非常”。
    B.“深愧其厚意”中的“愧”是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表示“对……感到惭愧”。
    C.“逵及洛”的“及”是到达的意思,与“及鲁肃过寻阳”的“及”同义。
    D.“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的“遂”与“遂拜蒙母”的“遂”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
    B.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
    C.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
    D.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陶侃的形象特点。
    【答案】14.C 15.C 16.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离开,陶侃追着送他不肯停下来,送了将近一百多里。 17.陶侃的形象特点:少有大志、待客热情、颇有才辩等。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有明显错误。“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是等到,与“逵及洛”的“及”意思不同。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为“把家里的柱子都砍削了一半当柴烧,把用来坐的草垫子都铡碎了来喂马”,“斫诸屋柱”动宾结构,应在“柱”后停顿;“悉割半为薪”动宾结构,应在“薪”后停顿;“剉诸茬”动宾结构,应在“茬”后停顿。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明:第二天。旦:早上。去:离开。已:停止。且:将近。许:表余数。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陶公少有大志”可知,陶侃少有大志;
    根据“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可知,陶侃待客热情;
    根据“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可知,陶侃颇有才辩。
    【点睛】参考译文
    陶侃少年时就有很大的志向,家境却特别贫苦,和母亲湛氏同住。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借住在陶侃家。当时已经多日积雪,陶侃家里一无所有,但是范逵带来的车马仆从却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住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长得拖到了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副假发,换来了几斛米,把家里的柱子都砍削了一半当柴烧,把用来坐的草垫子都铡碎了来喂马。傍晚时分,家里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们也都不缺食物。范逵既为陶侃的才华和智慧赞叹,又为他的盛情招待而深深感动。第二天早上,范逵告辞而去,陶侃一直不停为他送行,送出去将近百里远,范逵说:“已经走得太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您可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会为你多多美言。”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陶侃就此得到了很多美誉。
    (2023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揶揄(yé yú):出言嘲笑、讽刺。
    18.小南用多种方法来积累文言字词,请你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字源推测法:,从目儿声,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的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由此推测“旁睨而揶揄之”的“睨”是“斜着眼看”的意思。
    B.查阅字典法:“垂”在字典中有下列意思——①边疆,边境,又写作“陲”。②垂挂。③垂落,落下。④流传。⑤临近。⑥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可知“垂死之年”的“垂”是“临近”的意思。
    C.勾连成语法:“自自缚于树”的“缚与“作茧自缚。”的“缚”同义,是“绑”的意思。
    D.课内迁移法:由“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可知“但见杨双膝跪地”中的“但”是“但是”的意思。
    19.小南发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B.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C.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D.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20.小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太理解,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
    (1)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21.小南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阅读材料。请你从内容、主旨、写法等角度任选其一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帮他简述推荐理由。
    【答案】18.D 19.D 20.(1)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
    (2)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最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1.示例一:我认为小南的推荐是合理的。因为两文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内容上,都是写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老人,用实力教育了那些有了一点功夫就夜郎自大、目空一切的年轻人。但是,两文蕴含的道理稍有不同,《卖蒜叟》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狂妄自大。而《卖油翁》说的是熟能生巧,通过努力,大家都能做到。因此,通过本文拓展,由课内勾连课外,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示例二:写法上,刻画卖油翁与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正面)直接刻画,又运用(侧面描写)反衬手法来间接刻画。但是,两文蕴含的道理稍有不同,《卖蒜叟》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狂妄自大。而《卖油翁》说的是熟能生巧,通过努力,大家都能做到。因此,通过本文拓展,由课内勾连课外,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示例三:在主旨上,两文都教育年轻人技艺无止境,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苦心研习,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家。但是,两文蕴含的道理稍有不同,《卖蒜叟》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狂妄自大。而《卖油翁》说的是熟能生巧,通过努力,大家都能做到。因此,通过本文拓展,由课内勾连课外,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意思是: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其中“但”的意思是只,仅,所以“但见杨双膝跪地”的“但”也应该是只,仅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只看到杨二跪倒在地。选项“‘但’是‘但是’的意思”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画波浪线句的意思是: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杨二)一下子就被弹到了一座石桥外。“哀求”为谓语,其前省略主语“杨二”,“良久”为谓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老人”为主语,“鼓腹”和“纵之”是老人发出的并列的两个动作,其后应断开;故正确的断句应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以,用;名,名声;怨,埋怨。
    (2)徐,慢慢的;负,背;卒,始终。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开放性试题,任意从内容、主旨、写法等角度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即可。
    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相同点都是通过写老人家是高手,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教育自大的年轻的故事;而不同点则是两位老人的形象有所差异,《卖油翁》中的老人技艺高超是因为熟能生巧,而本文中的老人则是貌不惊人,却暗含神功。
    如果从主旨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点都是通过老人对年轻人的教育,来表现年轻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要过于骄傲自大;而也有一定的区别,《卖油翁》是借熟能生巧的老人高超的技艺来表明,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不断练习也可以掌握技能,获得成就;而本文则是通过对其貌不扬的高手的描述,表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说明人不可貌相,不能借外貌来看待他人,所以做人要谦虚谨慎。
    如果从写法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相同点是都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用年轻人来反衬老人们的技艺高超;而不同点则是反衬的内容有所区别,《卖油翁》是反衬出老人熟能生巧,掌握高超技艺的道理,而本文则通过杨二对老人的轻视,来反衬出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人,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都挤成了人墙。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卖大蒜的老人,老态龙钟,驼着背,咳嗽声不断,在一旁斜着眼看(杨二)并嘲笑他。杨二(知道后)十分愤怒,把老人叫到跟前,用拳头击打砖墙,(砖墙)一下子陷下去一尺多,(杨二)傲气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办到这样吗?”老人说:“你这能打墙,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愤怒,骂道:“你这老家伙禁得住我打吗?被打死了不要埋怨我!”老人把自己绑在树上,解开衣襟袒露出胸腹。杨二特意在十步外做好架势,举起拳头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跪倒在地,叩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拳头)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上,夹得很紧拔不出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鼓起肚子放开杨二,(杨二)一下子就被弹到了一座石桥外。老人慢慢地背起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模拟预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①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③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④;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⑤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
    【背景】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劝学。大约建安十五年(210)至十六年(211),鲁肃访吕蒙。建安十七年(212),吕蒙劝说孙权在濡须立坞,建安十八年(213),吴军在濡须成功抗击曹军。
    【注释】①濡须:水名。②坞:防卫用的小堡或营寨,③蹙:紧迫,窘追。④孙仲谋:指孙权。⑤别纸:指在信笺上又附上纸条。
    2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暇及水”“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两句中的“及”字都是“等到”之意。
    B.“获其都督公孙阳”中的“其”,是代词“他”的意思,在这里代指曹操。
    C.字典显示“为”有“是”“成为”“做”“被”“替”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权为笺与操”中的“为”应选“做”之义,引申为“写”。
    D.“孤不得安”和“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中“安”的含义相同,都是“怎么”的意思。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B.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C.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D.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24.翻译下列句子。
    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25.结合本文和《孙权劝学》的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答案】22.C 23.A 24.曹操告诉各位将官说:“孙权没有欺骗我。”(曹操)于是撤军回(北方)去了。 25.(1)孙权善于培养人才,任用人才,他培养吕蒙,并能听从吕蒙的劝说,构筑了濡须坞的防事。
    (2)孙权有勇有谋,面对敌众我寡,败绩在先的情况,临危不乱,军容整肃,与曹操抗衡月余,等待战机。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不暇及水: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及:来得及;
    B.获其都督公孙阳: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其:代指孙权;
    D.孤不得安:我就不能安宁。安:安宁;
    故选C。
    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因此断句为: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故选A。
    2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语,告诉;彻军,撤军。
    2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权曰:‘善!’遂作濡须坞”可知,孙权善于培养人才,任用人才,他培养吕蒙,并能听从吕蒙的劝说,构筑了濡须坞的防事。结合“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孙权有勇有谋,面对敌众我寡,败绩在先的情况,临危不乱,军容整肃,与曹操抗衡月余,等待战机。
    【点睛】参考译文:
    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春季,正月,曹操大军攻到濡须口,号称步、骑兵四十万人,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俘获孙权部下的都督公孙阳。孙权率领七万人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的战船、武器精良,军队严整,叹息说:“生儿子应当像孙权,至于刘表的儿子,不过是猪狗!”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另附的一张纸上写着:“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宁。”曹操对部将们说:“孙权不欺骗我。”于是撤军返回北方。
    文言文阅读
    五代南唐钟隐,字晦叔,天台人。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其画笔高澹简远①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隐师郭乾晖②,画鹰鸟得名于时。郭始秘其笔法,不授徒。钟隐亦负重名,然自谓不及也,遂变姓名趋其门,受佣于郭。服勤③累月,弗之息。居数年,摩④其笔意,几得其旨,而乾晖不知其隐也。
    隐一日缘兴,于壁上画鹞子一双。人有报乾晖者,乾晖及就视之,且惊曰:“子得非钟隐乎?”隐再拜具陈所以。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经年,遣之。
    (选自《五代名画补遗》,有删改)
    【注释】①高澹(dàn)简远:高雅闲远。②郭乾晖:人名,五代南唐画家。③服勤:服持职事勤劳。④摩:揣摩,研究。
    26.对文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B.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C.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D.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经年,遣之。
    2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钟隐“孺子可教”的原因。
    【答案】26.D 27.C 28.郭乾晖高兴地说:“这小子值得教他。”于是,就对钟隐挺好,过了一年,打发他走了。 29.为了学画,不惜给郭乾晖当佣人,对学画很痴迷。
    【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正确,“我亦无他”句意:我也没有别的奥妙。亦:也。“钟隐亦负重名”句意:钟隐在当时画画也很出名了。根据课内迁移法,由此推断“亦”是“也”的意思;
    B.正确,句意:可是(钟隐)自己认为比不上郭乾晖。根据“及”的造字法,像一只手从背后抓住前面的人。词义“追上,赶上,比得上”。由此推断“及”的意思是“赶上,比得上”;
    C.正确,句意:但是郭乾晖并不知道钟隐的真实身份。结合语境法“多年揣摩郭乾晖笔墨中的意蕴,几乎掌握了他的绘画要旨”,可知“而”表转折,但是;
    D.错误,句意:钟隐拜了两拜(郭乾晖)并详细地陈述了求师的缘由和事情经过。结合查阅词典法,可知“具”是“详细”的意思;
    故选D。
    2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他的画风,高雅闲远,凡是拿起画笔作画,一定要达到精妙绝伦。“其画笔”意思是“他的画风”为偏正结构,是独立的,之后要断开;“高澹简远”意思是“高雅闲远”,句意完整,不能断开;“举笔写像”意思是“凡是拿起画笔作画”,句意完整,不能断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画笔/高澹简远/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
    故选C。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喜,高兴;乃,于是,就;遣,打发。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仔细分析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可知钟隐在自己绘画水平很高的情况下,自认为比不上郭乾晖,他“遂变姓名趋其门,受佣于郭。服勤累月,弗之怠”可知,他为了学画,受郭家的雇佣,给郭乾晖当佣人,不断学习和钻研,足见他对学画的痴迷程度,郭乾晖为之深深感动,他认为钟隐“孺子可教”。
    【点睛】参考译文
    五代南唐钟隐,字晦叔,天台人。爱好画花鸟竹木来自娱自乐。他的画风高雅闲远,凡是拿起画笔作画,一定要达到精妙绝伦。钟隐的老师郭乾晖,在当时以画鹰鸟而闻名。郭乾晖刚开始画画技法秘而不宣,不教授徒弟。钟隐在当时画画也很出名了,可是自己认为比不上郭乾晖,于是就改名换姓快步走到郭家,受郭家的雇佣。一月接着一月勤恳做事,从不懈怠。多年揣摩郭乾晖笔墨中的意蕴,几乎掌握了他的绘画要旨。但是郭乾晖并不知道钟隐的真实身份。
    钟隐一天趁着兴致在墙上画了一对鹞子。有人报告给郭乾晖,他赶到就看见了这画,吃惊地说:“你难道不是钟隐吗?”钟隐拜了两拜(郭乾晖)并详细地陈述了求师的缘由和事情经过。郭乾晖为之深深感动,郭乾晖高兴地说:“这小子值得教他。”于是,就对钟隐挺好,过了一年,打发他走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①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②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③勒④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藉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季父: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最小的叔叔称“季父”。②竟:完成。③部:部署。④勒:约束。
    3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剑,一人敌,不足学(够,足够)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微,大概)
    C.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D.濯清涟而不妖(水波)
    31.下列虚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梁怒之
    A.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32.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划两处)。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33.翻译句子。
    (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34.楚汉战争中,原本拥有极大优势的项羽却失败,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项羽本身具有的优势在哪,他失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答案】30.A 31.A 32.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33.(1)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
    (2)“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 34.项羽的优势:远大的理想;力有扛鼎,才气过人;失败的自身原因:浅尝辄止,缺乏恒心。
    【解析】3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
    A.错误,句意: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足”的意思是“值得”;
    故选A。
    3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项籍;
    A.代词,代指陈尧咨射箭;
    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C.结构助词,的;
    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A。
    3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三原则:①字句意思要讲通;②内容要符合情理;③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这句话的意思是“项氏几代都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氏世世为楚将”句意完整,不能分开;“封于项”是因,“故姓项氏”是果,先因后果,之间要断开,故而断句为: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第一个“足”,能够;敌,对抗;第二个“足”,值得。
    ②毋,不要;妄言,胡乱说话;族,灭族;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3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短文,根据第①段语句“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可知,项羽本身具有的优势有:祖上是楚将,季父项梁亦有成就;
    根据第②段语句“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可知,项羽本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根据第②段语句“彼可取而代也”可知,项羽胸怀大志,有抱负有理想。
    根据第第②段语句“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可知,他年少学习时,学书、学剑都不成,轻视学习,学兵法也没有坚持到底,可见他学习浅尝辄止,性情粗疏,学不专一。这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领)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畏惧项籍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②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已之麋也,以为犬良⑤我友,抵触偃仆⑥,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⑧道上。麋至死不悟。
    (节选自《柳河东集·三戒》)
    【注】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畋(tián):打猎。③怛(dá):恐吓。④稍:逐渐。⑤良:的确。⑥偃仆:倒地打滚。⑦俯仰:应付,周旋。⑧狼藉:杂乱的样子。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是日抱就犬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B.抵触偃仆,益狎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与之俯仰,甚善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D.走欲与为戏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36.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外犬见而喜且怒
    A.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B.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B.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C.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D.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3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十分传神。
    B.这则寓言虽篇幅短小,叙写却入情入理。从“稍使与之戏”与犬戏要,到“走欲与为戏”竟忘了已之为麋,到“共食杀之”被群狗分食。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C.这则寓言的结尾“糜至死不悟”五个字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既表达了作者对狗主人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糜的可怜与可悲。
    D.这则寓言寓意深厚,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敌友不分、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39.翻译下列句子。
    (1)积久,犬皆如人意。
    (2)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
    【答案】35.D 36.B 37.A 38.C 39.(1)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2)(它)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与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
    【分析】35.A.就:接近/从事;
    B.益:更加/好处;
    C.善:友好/擅长;
    D.走:都是跑的意思;
    故选D。
    36.A.表转折,却,可是;
    B.表顺承,然后,和例句中“而”用法和意思相同;
    C.表转折,却,可是;
    D.表修饰,不译;
    故选B。
    3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故答案为A。
    38.C. 这则寓言的结尾“糜至死不悟”并没有表达对狗主人的厌恶之情,选项错误;
    故选C。
    3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中“积久(时间长了),皆(都),如(依照)”和(2)中“良(的确),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点睛】参考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①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②稆lǚ:野生稻。
    4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或问“三余”之意
    41.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B.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D.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42.董遇围绕“读书”谈了哪两方面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40.(1)通“现”,显现
    (2)有人 41.A 42.①书要多读,多读才能真正领会;②要抓紧空余时间读。
    【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指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书的内容和涵义。见:“现”,显现。
    (2)句意为:有人问“三余”的意思。或:有人。
    4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句意:有人想跟着懂遇学习,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必定要先读很多遍的书。“……者”为固定句式,“遇”指懂遇,“不肯教”和“云”是谓语,故断句为: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故选A。
    4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二段文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知面对别人想要学习的心理,董遇首先提出要读很多遍的书,才能领会书中的要义;其次面对别人说的“苦渴无日”,董遇提出要“以‘三余’”,即利用闲暇时间读书。
    【点睛】参考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奔到朋友段煨将军处。入山采野生稻背回来卖钱(维持生活),每次去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没有做出改变(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有人想跟着懂遇学习,他不肯教,对人家说必定要先读很多遍的书。说:“读书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会理解书的内容和涵义。”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文,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④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选自苏轼《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注释】①顷岁:近年间。②孙莘老:即孙觉,苏轼好友。③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④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梅”。
    4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44.请选择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B.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C.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D.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4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本句出自《孙权劝学》)
    (2)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46.本文写出了欧阳修的写作经验和主张,至今仍然很价值。请简要概括。
    【答案】43.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曾经 精巧 缺点 44.D 45.(1)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2)梅圣俞的诗(人)名气誉满天下,大概就是亲自试验这种方法的效果了。 46.多读书 多写作 不急于求成 多反省
    【解析】43.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博士:古今异义不同,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目前最高一级学位”。
    (2)“尝乘间以文字问之”的句意是: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尝:曾经。
    (3)“自工”的句意是:自然就能写得精巧。工:精巧。
    (4)“疵病不必待人指摘”的句意是: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疵:缺点,毛病。
    44.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的意思是:世上很多人的毛病是写作很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就要求它超过别人。
    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故选D。
    4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满世(誉满天下)、盖(大概)、身试(亲自试验)、效(效果)”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文,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等内容可概括出欧阳修的写作经验和主张:勤读书,多写作,不要急于求成,多反思。
    【点睛】参考译文:
    近年间,孙莘老认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很多人的毛病是写作很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就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这是欧阳先生拿他曾今试过的经验告诉他人,所以特别耐人寻味。《苕溪渔隐》中记载:传说梅圣俞每天作一首诗,寒暑天气都没变过,梅圣俞的诗人名气誉满天下,大概就是亲自试验这种方法的效果了。
    方法
    具体运用
    课内迁移
    A.“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的“而”和文中“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用法相同。
    结合情境
    B。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文中“王生不说”和“李生说之曰”中的两个“说”字,意义不一样。
    成语推断
    C.由成语“多多益善”可类推文中的“王生益愠”的“益”为“更加”的意思。
    查阅字典
    D.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故”有许多义项,如:①缘故;②旧;③特意;④所以。文中“李生故寻王生”中的“故”应该是“特意”的意思。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词义
    A
    钟隐亦负重名
    课内迁移法:我亦无他。

    B
    然自谓不及也
    造字法:甲骨文中的“及”字,像一只手从背后抓住前面的人。
    追上,赶上,比得上
    C
    而乾晖不知其隐也
    结合语境法:上文写到“居数年,摩其笔意,几得其旨”。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D
    隐再拜具陈所以
    查阅词典法:①备办,准备;②齐备,完善;③皆,都;④详细。
    齐备,完善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博士
    古今异义
    (1)
    (2)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
    (2)
    (3)自工
    查阅词典法:①工匠;②精巧;③善于;④通“功”,功效。
    (3)
    (4)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参考成语:吹毛求疵
    (4)

    相关试卷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4 《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4 《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4《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原卷版doc、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4《经典常谈》期中热点2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3 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微写作(多题型)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3 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微写作(多题型)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3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微写作多题型30题原卷版doc、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3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微写作多题型3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2 名句默写(识记与理解)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2 名句默写(识记与理解)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2名句默写识记与理解40题原卷版doc、长沙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专题02名句默写识记与理解4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