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原卷版).doc
    • 解析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解析版).doc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原卷版)第1页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原卷版)第2页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原卷版)第3页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解析版)第1页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解析版)第2页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原卷版doc、江苏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三大题型65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常考题
    【课内阅读】
    1.(2023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参考下面表格提示的学习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文中运用了各种称谓语,在语境中体现出丰富的含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用于朋友、夫妇间的爱称。这个称呼体现了孙权作为一国之君对部下的关心和爱护。
    B.“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以谦虚的方式开始对吕蒙进行规劝,现身说法,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C.“阿”用于亲属称呼或小名之前。鲁肃称呼吕蒙为阿蒙,是把吕蒙当做晚辈来教训。
    D.“大兄”是对朋友的敬称,吕蒙尊称鲁肃为朋友,有种进步被认可的自得之意。
    (4)学完这篇文言文,小霞和你进行了讨论。
    小霞:《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给人很多启发啊!
    你:是的,吕蒙的变化大到能让人“刮目相看”,启示我们:①
    小霞:从孙权劝说的角度看,启示我们劝人要讲策略,从吕蒙接受规劝的角度看,还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你:如果从鲁肃评价的角度来看,又得到不一样的启示:②
    【答案】(1) 推托 从事; 到,等到 擦亮
    (2)①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3)C
    (4) 开卷有益 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不辞辛劳”意思: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辞:推托;
    ②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就:从事;
    ③“及其家穿井”意思: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
    ④句意: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刮:擦亮。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②中重点词语有: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本题考查对称谓语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阿”用于亲属称呼或小名之前。鲁肃称呼吕蒙为阿蒙,有亲昵的意味,“是把吕蒙当做晚辈来教训”说法有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
    文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的变化大到能让人“刮目相看”,启示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鲁肃对吕蒙的评价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由此可知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2023下·江苏南通·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1)吾 射 不 亦 精 乎
    (2) 以 钱 覆 其 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2)但手熟尔( )
    (3)尔安敢轻吾射( )
    (4)康肃笑而遣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8.“汝”与“尔”都是“你”的意思,为什么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使用了不同的称谓?请联系前后文的内容以及画线句的语气具体分析。
    9.同学们读了下面的两则材料,有人认为《卖油翁》确有其事,有人则认为是虚构的。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课文及链接材料阐述理由。
    材料一: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自序》)
    材料二:
    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①乐黄目②,目不能堪,求解③去,遂徙④尧咨知河南府。
    (选自《宋史·陈尧咨传》)
    【注释】①转运使:专管交通运输的官职。②乐黄目:人名,皇帝曾派他督查陈尧咨。③解:解职。④徙:贬官。
    【答案】5.(1)吾射/不亦精乎(2)以钱/覆其口 6. 善于,擅长 同“耳”,罢了 怎么 打发 7.(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8.从前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可知,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他连用两个反问句,虽有克制但仍盛气凌人,所以是用不太客气的“汝”来称呼老者。之后,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的回答,让陈尧咨更加愤怒。“尔”的称呼更多了居高临下的意味。 9.示例一:我赞同《卖油翁》确有其事这一观点。材料二中,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出入列禁兵自卫”“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日”等可以看出他不循法度、盛气凌人、自傲自大等性格特点,正好呼应了课文中的“自矜”“忿然”这一人物形象,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真的。
    示例二:我赞同《卖油翁》是虚构的观点。材料一中,由“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可知,这件事并非史官记录,而是从与士大夫笑谈中辑录下来的,是一件趣闻逸事,难以鉴别故事的真假。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1)吾射不亦精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吾射”是主语,“不亦精乎”是谓语,故在“不”前面断句。故断句:吾射/不亦精乎。
    (2)以钱覆其口: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以钱”是状语成分,“覆其口”是谓语成分,故在“钱”后面断句。故断句:以钱/覆其口。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陈康肃公善射: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善:善于,擅长。
    (2)但手熟尔: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尔:同“耳”,罢了。
    (3)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4)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发矢:射箭。中:射中。但:只。微颔:微微点头。
    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汝”和“尔”都是你的意思。不同的是,汝是泛指,可以用在平等地位。尔一般是上下级,或者对晚辈,对鄙视的人的称呼。
    根据文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知,面对自己精湛的技艺,卖油翁只是微微点点头,接着连用两问,盛气凌人,直接称呼老者为“汝”,很不客气,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不在意的态度的不满;根据“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面对卖油翁不屑一顾的回答,让陈尧咨更加愤怒,用咄咄逼人的反问直接称呼卖油翁为“尔”,表现了陈尧咨傲慢、无礼、暴躁的性格;从“汝”到“尔”,虽然意思相同,但多了居高临下的意味。
    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真实和赞同虚构的观点均可。
    材料一是欧阳修《归田录·自序》中的内容,说明《归田录》中记载的事情是逸事,并非正史,可信度不高,据此可证明“赞同《卖油翁》是虚构的观点”。
    材料二是正史对陈尧咨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不循法度、盛气凌人、骄傲自大的形象,与课文中刻画的“自矜”“忿然”等形象特征相符合。不同材料刻画的人物特点是相同的,据此可证明“赞同《卖油翁》确有其事这一观点”。
    【点睛】参考译文:
    《卖油翁》: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材料一:《归田录》这部书,(记录的是)朝廷中的逸事,(这些事)是史官不记载的,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记录的事,把它记录下来以供闲暇的时候看。
    材料二:然而(陈尧咨)过分傲慢不遵循法度,开武库,修建视草堂,打开三门,修筑甬道,出入都要排列禁兵以保护自己。他用刑惨烈峻急,多有受杖刑至死的人。(陈尧咨)曾经以盛气凌辱转运使乐黄目,乐黄目不堪忍受(凌辱),(向朝廷)请求(将陈尧咨)解职调离,于是(朝廷)贬谪陈尧咨担任河南知府。
    【对比阅读】
    (2023下·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也。少孤③,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④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⑤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⑥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少孤:年幼丧父。④徐子盛:人名。⑤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⑥樵薪:砍柴。
    10.解释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宫过其庐下
    ③好之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而欲笞之
    A.夫君子之行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久之,目似瞑
    D.以我酌油知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承宫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0. 推辞、推脱 了解 经过 喜欢 11.D 1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②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 13.启示我们:开卷有益,发奋学习就会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辞:推脱;
    ②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承宫从他房前经过。过:经过;
    ④句意:喜欢听经书的内容。好:喜欢。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见而欲笞之”句意为: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之:代词,指承宫。
    A.句意:有道德修养的人。之:结构助词,的;
    B.句意: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语气助词,无实义;
    C.句意: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D.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卿:你,古时君主对臣子的爱称;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2)怪:对……感到奇怪;其:他;还:回来;索:索要。
    13.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
    人是可以改变的,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乙文中的承宫,虽然家贫,但是能在吃苦受累的情况下坚持学习,最终精通《春秋》;
    通过甲、乙两文的阅读理解,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点睛】参考译文:
    【甲】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承宫,是琅邪郡姑幕人,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边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经书,给许多学生讲解《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去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众位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
    (2023下·江苏无锡·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节选自《木兰诗》)
    【乙】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节选自《英烈夫人祠记》)
    【丙】
    王昭君①(其二)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14.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15.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百 步 无 不 中 的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
    17.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红玉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选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纤弱柔美的女性亦有可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18.三篇选文分别写了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编写者⑴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⑵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扬;【丙】文李白侧重写昭君⑶ 的场景,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感慨。
    【答案】14.⑴赶马快跑⑵又,再⑶心情⑷被 15.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6.(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 17.B 18. 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战争的厌恶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为国捐躯 刻画王昭君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的场景。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⑴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根据课内积累法可知,驰:赶马快跑。
    ⑵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吴下的阿蒙了。根据课内迁移法,复:又,再。
    ⑵于是意少懈: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根据查阅字典法,意:心情。故选②。
    ⑷腰腹为敌刃割裂: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根据成语解词法,为:被。
    15.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故断句: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戎机,指战争。度,越过。
    (2)矢,箭。猬,像刺猬一样。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错误。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今日”“明朝”“汉宫人”“胡地妾”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之心;
    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木兰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塑造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的人物形象,同时木兰辞官回乡恢复女儿装束也表达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战争的厌恶。
    【乙】文“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以及“今日报国”的话语,表现出梁氏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以身报国的人物形象。
    【丙】文“拂玉鞍”“啼红颊”是对木兰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木兰不舍离开大汉痛哭流涕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乙】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薪王的妾。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收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仗,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梁氏在山阳、宿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梁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最终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
    【丙】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2023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勤勉之道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① ,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②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③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壁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稿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间:间断。②苟:如果。③及:比得上。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当涉猎
    (2)结友而别
    (3)或问其术
    (4)怠心渐生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百 里 为 期 捷 行 九 十 里 而 止 不 可 谓 已 至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22.请结合甲乙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对待学习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答案】19. 粗略地阅读 离开,分别 有人 懈怠 20.百 里 为 期 /捷 行 九 十 里 而 止 /不 可 谓 已 至 21.(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2)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有时反而先到了。 22.要点: ①应对学习保持端正的态度;②学习的目标要专一、笃定;③学习要持之以恒,勤奋刻苦,不能半途而废,急于求成;④学习应谦虚谨慎。
    【解析】1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2)句意为: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别:离别,分别;
    (3)句意为: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或:有人;
    (4)句意为: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怠:懈怠。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翻译出来,然后根据句意断句。句意为: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根据句意可知,句子的断句为: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
    (1)三:几天,这里指“几”;即:就;更(gèng):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徐:慢慢地;或:有时。
    2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①从吕蒙听从孙权建议发奋读书,因而才略大涨可知,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
    ②根据材料二“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可知,学习贵在勤奋,贵在持之以恒;
    ③根据材料二“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读书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急于求成;
    ④根据材料二“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可知,学习应该志向坚定,专心致志。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
    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2023下·江苏无锡·七年级无锡市江南中学校考期中)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技,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
    (2)康肃忿然曰
    (3)岂汝先人志邪
    (4)杖之
    24.选出与“而专一夫之技”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夫君子之行
    C.久之 D.康肃笑而遣之
    25.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6.分别结合两篇短文中的内容,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3. 曾经 气愤的样子 难道 用棒子打/用杖打 24.B 25.(1)(卖油翁)看见他射箭十次射中八九次,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每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把射箭当作乐趣),在座的宾客无不叹服。 26.①从《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和《碎金鱼》中“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箭技艺精湛;②从《卖油翁》中“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和《碎金鱼》中“常自号曰‘小由基’”可知,他傲慢无礼;③从《碎金鱼》中“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知,陈尧咨贪图享乐,不务正业。
    【解析】23.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句意: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尝:曾经。
    (2)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3)句意: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岂:难道。
    (4)句意:用棒子打他。杖:用棒子打。
    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而专一夫之技”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A.代词,这么;
    B.结构助词,的;
    C.音节助词,不译;
    D.代词,他;
    故选B。
    2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发矢(射出的箭)、但(只)、颔(点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日(每天)、罔不(无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6.考查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碎金鱼》中“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射箭技术纯熟;
    结合《卖油翁》中“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碎金鱼》中“常自号曰‘小由基’”可知,陈尧咨对自己的射箭技术十分自得,面对卖油翁对他箭术的评价,显得十分傲慢无礼;
    结合《碎金鱼》中“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可知,在陈尧咨做荆南郡守时,每天有宴会,他经常在宴会上表演射箭技术让客人们欣赏,可见他贪图享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2023下·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学技必先学文。此论之发,不独为妇人女子,通天下之士农工贾,三教九流,百工技艺,皆当作如是观。予尝谓土木匠工,但有能识字记账者,其所造之房屋器皿,定与拙匠不同,且有事半功倍之益。人初不信,后择数人验之,果如予言。粗技若此,精者可知。甚矣,字之不可不识,理之不可不明也。先令识字,识字不贵多,每日仅可数字,取其笔画最少,眼前易见者训之。字识而后教之以书。则一年半载以后,不令读书而自解寻章觅句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2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康肃笑而遣之( )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
    ③予尝谓土木匠工( )
    ④但有能识字记账者(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钱覆其口
    A.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B.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则一年半载以后(《闲情偶寄》)
    D.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28.按要求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人初不信 (主谓之间)
    (2)汝亦知射乎(动宾之间)
    29.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定与拙匠不同,且有事半功倍之益。
    30.甲、乙两文所述都涉及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联系划线句子分析。
    【答案】27. 打发 慢慢地 曾经 只,只要 B 28.(1)人/初不信
    (2)汝亦知/射乎 29.(1)康肃(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定与笨拙的工匠造的不同,而且还有事半功倍的好处。 30.甲文侧重于说明学习某项技能重在练习,熟能生巧;乙文侧重于说明习字读书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而多、日积月累的规律。
    【解析】27.(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②句意为: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
    ③句意为:我曾经说过,那些泥匠和木匠之中。尝:曾经。
    ④句意为:只要能识字记账的。但:只,只要。
    (2)本题考查“以”的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例句:“以钱覆其口”中的“以”,是介词,用。
    A.介词,凭;
    B.介词,用;
    C.介词,用在方位词前,表示界限;
    D.动词,是和为一起表示认为;
    故选B。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1)要求在主谓之间划分朗读停顿。
    “人初不信”意思是:人们开始不信。“人”是主语,“初不信”是谓语部分,应在“人”后停顿;因此朗读停顿划分为:人/初不信。
    (2)要求在动宾之间划分朗读停顿。
    “汝亦知射乎”意思是:你也懂得射箭吗。“汝”是主语,“知”知动词谓语,“射”是宾语,应在“知”后停顿,因此朗读停顿划分为:汝亦知/射乎。
    2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作动词用,看轻。
    (2)重点词语:定:肯定。拙匠:笨拙的工匠。且:而且。之:的。益:好处。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画线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思“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可知,侧重于说明学习某项技能重在练习,熟能生巧;
    根据【乙】画线句“先令识字,识字不贵多,每日仅可数字,取其笔画最少,眼前易见者训之。字识而后教之以书。则一年半载以后,不令读书而自解寻章觅句矣”意思“先让他识字,识字不在多,每天只识几个字就行。选择那些笔画最少的、最常见的字来训练她。识字以后再教他读书。那么一年半载以后,不让他读书,他自己也懂得寻找书本来读了”,可知,侧重于说明习字读书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而多、日积月累的规律。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学习技艺一定要先学习文字。我说的这些看法,不仅仅是针对女子,普天下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应该这样看。我曾经说过,那些泥匠和木匠之中,只要能识字记账的,他们造的房屋和器皿,定与笨拙的工匠造的不同,而且还有事半功倍的好处。人们开始不信,后来选择几个人来验证这件事,果真如我所说。粗糙的技艺都是这样,精细的技艺就可想而知了。字不可以不识,事理不可以不明白,这确实太重要了。先让他识字,识字不在多,每天只识几个字就行。选择那些笔画最少的、最常见的字来训练她。识字以后再教他读书。那么一年半载以后,不让他读书,他自己也懂得寻找书本来读了。
    模拟预测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直言进谏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乙】
    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①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扁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②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③也。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④泡之,香韵尤绝。
    (节选自《浮生六记》清·沈复)
    注:①芸:沈复的妻子。②移掇:挪动。③以:所以,原因。④天泉水:旧指以雨水和冬雪等来代替饮茶用水的,称之为“天泉水”。
    31.用“/”断句,限断三处
    置 之 案 头 如 一 朵 墨 梅 覆 桌 启 盏 视 之 如 菜 装 于 瓣 中
    32.阅读古诗文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和句意。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33.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
    34.【甲】诗和《爱莲说》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诗中作者描画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抒发自己 的决心。而《爱莲说》中提到“菊”的作用是 。
    35.【乙】中作者提到“二三知己”,如果刘禹锡生活在清代。你认为他有可能成为沈复的知己吗?请结合【乙】文和《陋室铭》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31.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 32. 应当 放 ③ 吃 33.(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莲旳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3)(这)就是节省食物的一个方面了。 34. 托物言志 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 正面衬托(衬托或“衬托莲花洁身自好”也可以) 35.有可能成为知己。刘禹锡遭贬谪身处陋室,但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生活富有情趣。(或答“刘禹锡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生活情趣高雅”,重在答道“生活情趣高雅”。)本文的作者沈复生活贫苦省俭,却不乏雅洁,他记录妻子为他准备的梅花状的盒子盛放食物、采荷叶做茶,体现了他们生活清贫但却情趣高雅,随遇而安(或安贫乐道也可)。
    【解析】31.考查断句。句意为:将它放置在桌前,就如一朵墨色的梅花覆盖在桌上;打开盖子看,像菜装在花瓣中。可断句为: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
    32.考查词语释义。
    (1)宜乎众矣:应当是有很多了。宜,应当。
    (2)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置,放。
    (3)句意:实在是很有原因啊。良,很,甚。故选③。
    (4)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二三好友可以随意在里面取食物,吃完再添置。食,吃。
    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丝竹,音乐。乱,扰乱。之,主谓之间,不译。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2)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3)即,就是。一端,一个方面。
    34.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空:甲诗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爱莲说》同样运用托物言志,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第二空:“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第三空: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3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代了环境的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代了主人交往之人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交代了主人活动之雅致。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本文中作者细致记录了妻子为他做的梅花盒的形状“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使用方法“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从中既可以感知作者生活的清贫,也可以感知作者不以清贫为意,于清贫中活出了雅趣来。所以刘禹锡与沈复二人可以成为知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高雅积极。
    【点睛】参考译文:
    贫穷的人起居衣食以及所用所住,都应节省勤俭并且高雅洁净。节省勤俭的方法。可以叫做“就事论事”。我喜好浅酌,不喜欢吃太多的菜。芸曾经放置过一个梅花盒:用六个二寸白瓷的深口碟子,中间放置一个,外围放置五个,用灰漆烤就成,它的形状类似梅花。底盖都是凹状,盖子上面有手柄像花蒂。将它放置在桌前,就如一朵墨色的梅花覆盖在桌上;打开盖子看,像菜装在花瓣中。一盒六种颜色,二三好友可以随意在里面取食物,吃完再添置。又制作了一个矮边的圆盘子,用来放置杯子筷子酒壶等物品,可以随处安放,方便移动。这些便是节省食物的一个方面了。古人说竹头木屑都可以用,实在是有原因的。夏季荷花初开时,都是夜晚含苞而拂晓开放。芸即用小纱袋包上一点茶叶,放到荷花蕊里。第二天早晨再取出茶来,用天泉水(雨水)来烹煮沏泡,茶水的清香味道真是绝佳!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劝学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①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②,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注】①元:同“原”,原本,本来。②运:运用,亦可理解为努力。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不说,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①。以此观之,何学之有?”孔子曰:“不然。若括而羽之②,镞而砺之③,其入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愿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犀革: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②括而羽之:削出箭尾安上羽毛。③镞(zú)而砺之:装上箭头磨得锋利。
    36.下列哪一句诗与《劝学》尾联表达的观点不一致(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3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38.根据语境,给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以此观之,何学之有?
    40.孟郊诗中“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学习对于吕蒙和子路的重要性。
    41孟郊和孙权的劝学方式各有不同,你认为孔子劝学的方式更接近孟郊的还是孙权的?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36.D
    37.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38. A C C
    39.①只是应该广泛地学习,了解历史罢了。
    ②这样(从这)看来,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
    40.对于吕蒙,学习使他了解历史,增长才干,胜任官职,更好地处理国事。对于子路,学习使他的能力得到拓展,开发出更大的潜能。
    41.孔子劝学的方式更接近孟郊,他们都用类比(或比喻)的方式劝学。
    孟郊把击打石头和学习类比(或:把学习比喻为击打石头),生动形象地阐释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道理;孔子把制作箭和学习类比(或:把学习比喻为制作箭),告诫子路天赋好的人也需要学习。
    【详解】36.考查文章观点的理解。
    D.不一致,《劝学》尾联“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句表达的是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而“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句表达的是“要读书”的重要性。
    故选D。
    37.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射穿犀牛的皮。“南山有竹”讲竹子产地,应断开;“不揉自直”说明竹子特点,应断开;“斩而用之”“达于犀革”分别说明竹子用途和效果,应断开;
    故可断为: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38.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谁能比得上呢?及,比得上。
    故选A。
    ②句意:子路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故选C。
    ③句意:不这样。然,这样。
    故选C。
    39.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
    ②重点词:以,用;何学之有,宾语前置句。
    40.考查内容的理解。
    对于吕蒙,结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可知,学习使他了解历史,增长才干,胜任官职,更好地处理国事。对于子路,结合“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孔子曰:‘不然。若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愿受教’”句可知,学习使他的能力得到拓展,开发出更大的潜能。
    41.考查比较阅读。
    孔子劝学的方式更接近孟郊,他们都用类比(或比喻)的方式劝学。结合“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句可知,孟郊把击打石头和学习类比(或:把学习比喻为击打石头),生动形象地阐释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道理;结合“孔子曰:‘不然。若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愿受教’”句可知,孔子把制作箭和学习类比(或:把学习比喻为制作箭),告诫子路天赋好的人也需要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劝学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孔子家语》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箭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不高兴,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射穿犀牛的皮,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不这样。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
    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
    42.甲诗前两句通过“绿树”“山鸟”“晴风”等景物来表现丰乐亭景色 、 的特点。
    43.小仪读到“鸟歌花舞太守醉”时,她觉得“醉”字用得太精妙了,请你试作分析?
    44.小真喜欢在语境中解释加点字,请你帮助她整理下列材料。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6.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47.参照下面的资料卡,欧阳修去世后被赐予谥号“文忠”,必有其过人之处。请结合甲乙两文,试分析欧阳修的精神品质。
    【答案】42. 春光明媚 生机勃勃 43.“醉”即是酒醉,又是心醉,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4.(1)推托 (2)越过 (3)才,刚刚 (4)排遣、消遣 45.(1)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46.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47.①格守尽职,欧阳修贬谪夷陵,潜心办案不敢疏忽懈怠;②坚强乐观,欧阳修遭遇贬谪,但是他坚强应对,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解析】4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意思是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交加”,意为树木枝叶繁茂,种植紧密,所以枝叶交叉重叠,形成一片绿阴。“荡漾”两字写出春风在青山幽谷、林间草坪飘扬的神理,也写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前两句通过“绿树”“山鸟”“晴风”等景物来表现丰乐亭景色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
    43.考查诗歌炼字的赏析。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意思是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诗人通过描写大好春光以及描述鸟与人一样欢快地陶醉其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鸟语花飞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陶醉之情。野鸟啁啾,杂花乱飞,诗人一概不闻不见,进入了醉乡。次日酒醒,春无踪迹,原来已悄然归去了。“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表面说醉了一天,实际是醉了整整一个春天,即是醉酒,也是心醉。“醉”字用夸张的语言反衬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暂,暗含诗人浓厚的惜春、留恋之意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根据“成语推敲法”可知,“蒙辞以军中多务”中“辞”为推托、推辞之意。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好:喜爱。“关山度若飞”句意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度:越过;
    (3)“方贬夷陵时”句意为: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方:才,刚刚;
    (4)“无以自遣”句意为: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遣:排遣、消遣。
    4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荒远,荒凉偏远;小邑,小城;且,尚且;固,本来。
    (2)句重点词语:“将军”和“壮士”、“百战”和“十年”互文见义;百、十:不是确指,而是指战斗之多,时间之长;归:归来。
    46.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句意为: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天资刚劲”主谓结构,应在“劲”后停顿;“见义勇为”主谓结构,应在“为”后停顿;“虽机阱在前”主谓结构,应在“前”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4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香,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结合乙文“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可知,欧阳修遭遇贬谪,但是他坚强应对,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可见他乐观坚强;
    根据乙文“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可知,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仕途上虽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可见他坚守正义;
    根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可知,欧阳修贬谪夷陵,潜心办案不敢疏忽懈怠,可见他恪尽职守。
    【点睛】参考译文:

    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族兄中涵知①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②,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②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③,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④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③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⑤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从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④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⑥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⑦,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⑧夫!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猎”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且,暂且。⑤哂:讥笑。⑥悬身下缒:指双脚离地,用力向下沉坠。⑦习伏众: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别人佩服。⑧信:的确,确实。
    4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陈康肃公善射( )
    ⑵但微颔之( )
    ⑶姑命具食( )
    ⑷老翁顾童子( )
    4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⑵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50.选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唐翁猎虎技艺之高超。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答案】48. 擅长、善于 点头 准备 回头看 49.⑴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⑵(如果)不去请徽州的唐家人来打猎,就不能消除这场祸患! 50.①唐翁手持短柄斧勇敢机智速杀猛虎。“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迅速杀虎的惊险情景。通过正面(或“动作”)描写刻画唐翁动作娴熟,武艺高强。②猛虎“已伤猎户多人”及“役不敢行来”,从侧面衬托唐翁杀虎技艺的精湛。③工具简单:只有纵八九寸,横半之的一短柄斧。人员之少:只和童子两人衬托出其本领之强。
    【解析】48.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善于。
    (2)句意是: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3)句意是:姑且命人给他们准备吃的。具:准备。
    (4)句意是:老头回头看着童子。顾:回头看。
    4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忿然(愤怒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非(如果不是)、除(除去)、患(祸患)”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5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语句“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写唐翁杀虎技艺的精湛;语句“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通过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迅速杀虎的情景,表现了唐翁猎虎的动作娴熟,技艺高超;语句“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写唐翁杀虎时所用的工具简单,人员之少的角度,侧面衬托其唐翁猎虎技艺之高超。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族兄纪中涵担任安徽旌德县知县,县城附近出现了老虎,伤害了好几个猎人,都没法将它抓捕。当地一个人建议:“如果不去请徽州的唐家人来打猎,不能消除这场祸患!”于是就派遣官吏带着礼金前往。官吏回来后报告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到了之后,一个是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另一个是个男孩,十六七岁。众人很是失望,只能姑且让他们安顿下来。老人发现纪中涵不满意,半跪说:“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 于是纪中涵就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
    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说:“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众人走到峡谷深处,老翁对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径直向老翁扑来!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众人纷纷跑去看,这才发现:老虎的身子从下颌到尾巴根部,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纪中涵就送给他厚礼,请他回去。
    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臂力练了十年,目光练了十年。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庄子说:“技艺精熟的人让人佩服,天生神巧的人也不敢路过他的家门。”的确是这样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及冠,嶷然有声③。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④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注释】①荻:与芦苇相似的一种植物。②闾里:乡里。③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④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5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亲诲之学
    (2)读书辄成诵
    (3)但微颔之
    (4)徐以杓酌油沥之
    5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而 家 无 书 读 就 闾 里 士 人 家 借 而 读 之 或 因 而 抄 录
    53.翻译下列句子。
    (1)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5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51. 教导 立即,就 点头 慢慢地 52.而 家 无 书 读 / 就 闾 里 士 人 家 借 而 读 之 /或 因 而 抄 录 53.(1)以致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54.①自身聪明过人。欧阳修自幼敏悟过人,读过的书、抄过的书很快就能背诵;②自身勤奋刻苦。用芦荻在地上练字,抓住机会抄录书籍,废寝忘食地学习;③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同乡的读书人能够大方地提供学习资源;④母亲教子有方。母亲坚持不改嫁,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哪怕家境贫困,也不放弃教育。
    【解析】5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①句意: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诲:教导;
    ②句意: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辄:立即,就;
    ③句意: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颔:点头;
    ④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5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该句子省略主语(欧阳修)根据文言文断句中构成单句时需要断句。同时结合句意: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停顿为: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5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注意重点字词“惟:只是;务:当作……事情”
    ②注意重点字词“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③注意重点字词“释:放下;释担:放下担子;睨:斜着眼睛看”
    5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①欧阳修聪明过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及冠,嶷然有声。”欧阳修自幼敏悟过人,读过的书、抄过的书很快就能背诵。
    ②太夫人教子有方:“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母亲坚持不改嫁,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不放弃教育。
    ③欧阳修刻苦攻读:“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欧阳修用芦荻在地上练字,抓住机会抄录书籍,废寝忘食地学习;
    ④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同乡的读书人能够大方地提供学习资源。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还没抄完,但是已经能背诵这篇文章了。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军中不解其故
    ②忽闻疾风西来
    ③是飞鸟振羽声也
    ④此去西南十里
    56.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又数刀毙之D.宋之丁氏
    57.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58.翻译下列句子。
    ①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答案】55. 原因,缘故 听到 这 距离 56.C 57.C 58.①番人(少数民族)的部队正是依仗这里险要的地势,只是没有意料到大部队突然到达。②征战多年,经过很多次战斗,许多将军和勇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解析】55.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军中不解其故”的句意是:军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
    (2)“忽闻疾风西来”的句意是: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闻:听到。
    (3)“是飞鸟振羽声也”的句意是:这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是:这。
    (4)“此去西南十里”的句意是:这里距离西南十里的地方。去:距离。
    56.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必有惊之者”中的“之”,代词,它。
    A.补足音节,不译;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代词,它;
    D.助词,的;
    故选C。
    5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从“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可知,闻风而起,年羹尧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并非是“苦练夜战本领”。
    故选C。
    5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倚(依靠)、骤(急)、至(到)”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百战(多次征战)、归(归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翻译时要注意互文修辞手法。
    【点睛】参考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一日升帐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不料大队敌军突然压境。于是攻陷了敌人的老巢。
    又一次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匆忙唤来参将,带三百匹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真全部抓获。有人问他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一定有人惊扰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口:“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②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④炯戒⑤。”
    【注】:①还:通“旋”,掉转身。②盍:何。③迨:等到。④昭:展示。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59.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或谓君不善学 或:
    ②王生不说 说:
    ③君但识之 但:
    ④不应而还走 走:
    60.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久之,目似瞑B.睨之久而不去
    C.以我酌油知之D.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6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62.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59. 有人 同“悦”,愉快,高兴 只,只是 跑 60.A 6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62.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达到即可)
    【解析】59.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的意思。
    ①句意: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或:有人;
    ②句意:王生不高兴。说:同“悦”,愉快,高兴;
    ③句意: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只,只是;
    ④句意: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走:跑。
    60.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虚词的意思。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王生;
    A.结构助词,的;
    B.代词,指陈康肃公;
    C.代词,指这件事;
    D.代词,指老师教的知识;
    故选A。
    61.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悉:全、都;识:记;是:这;亦:也。
    6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原文“盖学贵善思”的意思是:学习重在善于思考。“夫普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的意思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可据此填写原句,也可进行总结,如学习贵在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启发则可以从学习方法如“学贵思考”“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回答;也可以从学习态度如“虚心请教”“择善而从”等方面展开回答。
    【点睛】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好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这样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③老马而随之,遂④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放:放开,指解除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④遂:最终,终于。⑤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一仞。⑥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春往冬反
    (3)卖油翁释担而立
    (4)以管仲之圣
    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65.管仲、隰朋的经验与欧阳修笔下卖油翁的技能有什么相通之处?
    【答案】63. 辞:推脱 反:同“返”,返回 释:放下 以:凭借 64.当今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昧之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65.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这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解析】6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脱。辞:推脱。
    (2)句意:(军队)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反:同“返”,返回。
    (3)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4)句意:凭借管仲的智慧。以:凭借。
    6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今人,当今的人;以,用;其,代指他们;师,学习;过,过错。
    6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阅读两文,从本文“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和《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者技能,都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于是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也是错了吗?
    文言词语
    方法
    解释

    成语联想法:不辞辛劳


    查阅字典法:
    A.接近、靠近
    B.从事
    C.就职、赴任
    D.受、被


    课内迁移法: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语境推断法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入敌阵复斩十数人
    课内迁移法:非复吴下阿蒙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心情。③情趣。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方法
    句子
    释义
    课内迁移
    宜乎众矣
    宜俭省
    (1)
    成语推断
    置之不理
    置一梅花盒
    (2)
    查阅字典
    ①〈形容词〉好;良好;优良。
    ②〈形容词〉善良。
    ③〈副词〉很;甚。
    ④〈动词〉善于。
    良有以也
    (3) (填序号)
    语境
    推测
    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食完再添
    (4)
    字词
    《古代汉语字典》常用义
    选项
    岂可及乎
    A.比得上。B.至,到。C.涉及,推及。

    子路不说
    A.解释,说明。B.劝说,说服。C.同“悦”,高兴。

    不然
    A.词尾,表示状态。B.可是,却。C.这样。

    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
    解释
    温故
    蒙辞以军中多务
    【成语推敲法】示例:义不容辞
    (1)
    关山度若飞
    【多音字辨析法】示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
    知新
    方贬夷陵时
    【查阅字典法】①方圆,周围。②才,刚刚。③将要,就要
    (3)
    无以自遣
    【多义字对比法】示例:康肃笑而遣之
    (4)
    资料卡谥号是古代朝廷或后对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最早出现于周朝。历史上获得“文忠”谥号的人很多,比如:唐代有颜真卿,宋代有欧阳修、苏轼,元代有张养浩,明代有李东阳、张居正,清代有林则徐、李鸿章等。

    相关试卷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诗词赏析(经典好题与预测)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诗词赏析(经典好题与预测)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诗词赏析经典好题与预测30题原卷版doc、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诗词赏析经典好题与预测3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非连续性阅读(开放题型)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非连续性阅读(开放题型)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非连续性阅读开放题型40题原卷版doc、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非连续性阅读开放题型4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4 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4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原卷版doc、北京专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4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4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