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原卷版).doc
    • 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doc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原卷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原卷版)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原卷版)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原卷版doc、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辽宁朝阳·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 )
    (2)悉如外人(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3下·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文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满井游记(节选)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①,偕数友出东直②,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③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⑤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⑦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泱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注释]①和:暖和。②东直:北京东直门。③土膏:肥沃的土地。④若脱笼之鹄:好像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⑤镜之新开:镜子新打开。⑥靧(huì):洗脸。⑦掠:梳掠。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溯洄从之 [溯洄]逆流而上
    B.芳草鲜美 [鲜美]形容很美味
    C.白露未已 [未已]这里指还没有干
    D.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7.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乃重修岳阳楼D.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8.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严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几句是实写,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境,使整首诗蒙上了一片迷惘与哀伤的情调。
    D.《蒹葭》这首诗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的意境。
    9.下列对《桃花源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用小说的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
    B.选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C.本文通过对桃花源安乐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
    D.文章开端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的世界。
    10.下列对《满井游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B.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山,生动描绘了春临大地、山峰转翠的过程。
    C.郊田之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
    D.作者在文中表现了早春将舒未舒的柳条和浅鬣寸许的麦苗。
    11.用“/”给《满井游记》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23下·辽宁铁岭·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荒芜不耕之田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⑥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⑦,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鄽(chán)肆:店铺。⑦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
    13.解释加点的字。
    (1)才通人
    (2)悉如外人
    14.选出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荒芜不耕之田垦辟
    C.欲穷其林 知其好官员也
    D.并怡然自乐 自入萍乡县境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 至 邑 则鄽 肆 无 赌 博 市 易 不 敢 喧 争。
    17.【甲】【乙】两文都有环境描写,但目的却不相同,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2023下·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乐:快乐
    B.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C.益信声无哀乐也 益:更加
    D.恨僧少可语耳 语:交谈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B.潭西南而望 时踞石而坐
    C.乃记之而去 忘路之远近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2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21.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2.【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 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
    (2023下·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忧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意思。
    ①闻水声 闻:
    ②心乐之 乐:
    ③憩环翠亭 憩:
    ④留连徐步 徐: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25.给下面句子节奏划分节奏,划两处。
    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26.【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7.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中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 进行了描绘。【乙】文中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里出发,② ,后来途经槐林,③ ,④ 夜宿于连云阁。
    (2023下·广西贵港·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①(节选)
    白居易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B.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29.下列对《小石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文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
    D.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3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31.【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
    3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3下·四川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滕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滕,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滕,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①。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注释】①邑令:县令。②旦:早晨。③物色;察看。④逮:等到;及。⑤踉跄: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3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③令怪之( )
    ④莫不然者( )
    3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C.旦而过之(《鼠画逼真》)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36.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
    (2023下·福建泉州·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2)诎右臂支船
    (3)负卷帙踉跄行
    (4)有客凭几假寐
    38.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B.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C.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D.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40.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2023下·云南昆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选自《庄子集释》)
    【材料二】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①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选自《庄子译注 )
    【注】①斥鴳(yàn):生活在沼泽中的小雀。
    【材料三】
    上李邕①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③犹能畏后生④,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玄宗开元年间渝州刺史。②黛却,激起。③宣父,指孔子。④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材料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1.阅读材料一、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
    ②志怪者也
    ③未有知其修者
    ④负青天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适南冥也。
    43.请阅读材料一、二,用自己的语言将下面文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在庄子笔下,“鹏”与“斥鴳”的形象具有相对性。“鹏”的外形 ,而“斥鴳”的外形渺小;“鹏”志存高远,而“斥鴳” ,“斥鴳笑之曰”可以看出,斥鴳对大鹏远飞持有 的态度。
    44.阅读材料一、三,在下面表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45.材料三、四都是诗人呈给当朝权贵的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23下·吉林松原·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①。其巧一也,而有所矜②,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①殙:昏乱。②矜:怜惜。
    46.《北冥有鱼》作者是 ,战国时期哲学家, 学派代表人物。
    4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志怪者也( ) (2)吾尝济乎觞深之渊( )
    48.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C.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D.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4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50.【乙】文通过学驾船和下赌注的故事阐释了什么道理?
    “大鹏”这个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文中这样描写大鹏展翅的场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传承↓创新
    李白在《上李邕》中对以上两个场景进行再创作,写下了诗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a , 。
    水击三千里:b , 。

    相关试卷

    (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原卷版doc、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doc、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doc、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