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5 语言表达与综合性学习(三考点)5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6 名著 《经典常 谈》(一部名著四题型)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7 名句默写(记忆理解一考点六题型)(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8 诗词鉴赏(经典好题与预测)4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0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原卷版doc、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0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③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④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⑤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解: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从前。③鲦(tiá):一种白色小鱼。④天机:天性。⑤黄檗(bò):一种落叶乔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殊( ) 足下( ) 步(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请概述王维夜登华子冈这一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
【答案】1. 殊(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 步(漫步) 2.(1)我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2)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3.所看到的:河水、城郭、远火;
听到的:犬吠、夜舂和疏钟
所想: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故山殊可过”的句意是: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殊,很。
(2)“足下方温经”的句意是:您正在温习经书。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3)“步仄径”的句意是: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步:走,漫步。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辄(就)、往(前往)、憩(休息)、讫(完)、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子(你)、天机(天性)、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岂(哪里,怎么)、以(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
从“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可知,作者看到的有:辋水泛起涟漪,水中的月影,寒山中远远的灯火。
从“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可知,作者听到的有:深巷中狗叫,舂米声,稀疏的钟声。
从“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可知,作者年想的是:与裴迪搀着手吟诵诗歌的快乐,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欣赏清澈流水的情景。
【点睛】参考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着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
(2023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看松庵记
【宋】宋濂
龙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君诗书之暇,被鹤氅①衣,支九节筇②,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③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A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④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⑤,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⑥,B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
【注释】①氅: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②筇(qióng):竹杖。③睇;看。④唶(jiè):赞叹。⑤为时而出:顺应时事而出仕任事,⑥移夺:放弃改变(态度、志向等)。
4.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君 之 处 也 与 松 为 伍 则 嶷 然 有 以 自 立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被鹤氅衣( )
(2)日歌吟万松间( )
(3)遂以名其庵庐云( )
(4)及其为时而出( )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B的意思。
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A“鬓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8.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借“松”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志向。
链接材料一: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链接材料二: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诗经·小雅·斯干》)
【答案】4.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 5. 同“披”,穿着 每天 命名 等到 6.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 7.作者把虬松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拂过松林的美妙声音,这既是章君内心愉悦的外显,也表达了对虬松的喜爱之情。 8.链接中的松有着坚强不屈,刚正不移的品质,文中章三益与松为伍,有松柏那样刚直坚贞的品质,作者借此既表达了对友人洁身自好,在世俗中保持高洁的情操的赞赏。也希望自己像松柏那样坚持操守,蔑视利禄,不因外物的改变而轻易动摇。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宾语、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的意思是章君的隐居之处,与松树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办法。“也”表示陈述语气时,一般用在句末, “君之处也”后应有停顿;“则”表示对上一句句意的顺承,“则”前应有停顿。故断句为: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
5.本题考查文言重点字词。
(1)句意:披着鹤翅一样的大衣。被:同“披”,穿。
(2)句意:每天在万棵松树间歌啸行吟。日:每天。
(3)句意:于是他用“看松”二字来命名他的庵庐。名:命名。
(4)句意: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顺应时事而出仕任事。及:等到。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卒:最终;立:建立;而:表示并列,翻译为“并,并且”;泽:给……带来恩泽。
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的意思是: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发出轻微的如同笙箫一样的声音来互相娱乐。“作笙箫音以相娱”是把髯松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修辞,既表达了章君内心的愉悦,也表达了对虬松的喜爱之情。
8.本题考查主旨把握。
链接一,“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意思是: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首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链接二,“草木秋死,松柏独存”的意思是:草木秋天会枯萎凋零,唯有松柏傲然屹立,表达对松柏坚贞品格的赞美。
《看松庵记》中,“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作者写章三益“与松为伍”,陶冶情操,“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洁身自好,在世俗中保持高洁的情操的赞赏。
【点睛】参考译文:
龙泉有很多大山,山上有很多枝叶像虬髯一样的松树,满眼望去高入云天,新鲜的翠针映照着人如同被洗过一样。
我的朋友章三益君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不久前在山里盖起了一座庵庐。章君读书的闲暇,经常披着鹤翅一样的大衣,拄着竹杖,先后游历三座亭子,回来就坐在庵庐里,回望虬松,看到它们如同善士、巨人一样在左右作揖。章君注视很久,精神凝定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仿佛同古代的豪杰在千年之前互相交谈。章君心情大好,起身穿起谢灵运当年一样的木鞋,每天在万棵松树间歌啸行吟,木屐的声音铿锵有力合中节拍,同歌声互相应和。虬松仿佛了解章君的心意,也发出轻微的如同笙箫一样的声音来互相娱乐。章君赞叹道:“这就是我观赏松树的乐趣啊。”于是他用“看松”二字来命名他的庵庐。
章君处世,与松树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办法;等到他在恰当的时候挺身而出,顺应时事而出仕任事,刚直坚贞自然会把持好,不被他人的议论所改变,最终能够建立功勋并能给百姓恩泽。
(2023下·河北邯郸·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②,与山升降。其缺者③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④,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节选)]
【注释】①黄神祠:黄溪居民为黄神立的祠堂。②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骈植,并行种植。③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④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由东屯南行六百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其色丹(《核舟记》)
C.殆不可状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D.祠之上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2)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描绘的几个画面。
12.品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9.D 10.(1)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意思对即可)
(2)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下。(意思对即可) 11.高山如剖瓮,潭水似黛膏,日影若白虹,石下有鱼戏。 12.“来若白虹,沉沉无声”运用比喻和叠词,生动地写出溪水的清澈、弯曲,以及溪水流动时的无声的特点,用笔凝练,生动形象。
【解析】9.考查一词多义。
A.行走\行走;
B.它的\它的;
C.不可以\不可以;
D.助词,的\补齐音节,不译;
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略,大概。若,像。侧,侧壁。千尺,形容极高。
(2)数,几。方,正。会,会聚。
11.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可得:高山如剖瓮。
根据“溪水积焉,黛蓄膏渟”可得:潭水似黛膏。
根据“来若白虹,沉沉无声”可得:日影若白虹。
根据“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可得:石下有鱼戏。
12.考查语句赏析。
句意为:水注入的时候象一道白光,沉静得听不出一点声音。
“来若白虹”运用比喻,把水比作一道白虹,不仅写其色,还状其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清澈和变黄。
“沉沉无声”运用叠词,表现了溪水流动无声的特点,生动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黄溪距离湖南永州城七十里,从东村往南行六百步,到黄神祠。祠庙后面的山,像两爿高墙耸立,山上红花绿叶的树木,茂盛得像人工连排种植,又与山峰一样连绵起伏。其中凹陷的地方是峭壁。洞穴的水中都有小石头铺开。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到了第一个潭,奇丽无比,几乎不可形容。它的样子大概象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象黛玉蕴藏、香脂凝结。水注入的时候象一道白光,沉静得听不出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刚刚在石头底下会合。
(2023下·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①,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②,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③。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④,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⑤所望。
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烨(yè)烨:原指火焰很盛,此处指阳光炽烈。②太白堂:诗仙李白曾经结庐吟诗的草堂。③绝顶: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境。④琪花玉树: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⑤慊(qiè):满足。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俱( )(2)自( )(3)盖( )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
(2)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15.选文与《小石潭记》同是游记,试分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13. 全、都 从 大概 14.(1)(于是)重新往上走,到达太白堂,(然后)顺着山路登上华顶峰。
(2)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被高处寒冷所限制了。 15.同:两文都表达了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异: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台山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奇观的惊叹之情。而《小石潭记》着意渲染了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悲凉凄怆的心绪和失意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俱:全、都;
(2)句意为:恐怕风从洞里吹出来。自:从;
(3)句意为:大概是被高处寒冷所限制的原因。盖:大概。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复上,重新往上走;至,到达;太白,循,顺着。
(2)句重点词语:岭角,山脚下;顶上,山顶上;吐色,指开花;盖,大概;勒,限制。
15.本题考查情感把握和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相同点:结合《小石潭记》中“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本文中“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等内容可知,两文都表达了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不同点:结合《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结合本文中“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可知,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天台山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初三日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策向山顶前进。向上攀爬数里山路,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华顶峰了,就是太白堂,而沿途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可游览,于是从小路走。
二里路后,俯身看见一块很突出的大石头,感到很是秀丽华美。临近一看,是一位发僧在黄经洞前建造的庵,恐怕风从洞里吹出来,就用石头砌塞洞门,我不由大为感叹而惋惜。于是只好重新往上走,到达太白堂,然后顺山路登上华顶峰。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上,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非常玲珑明晰。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被高处寒冷所限制的原因。
沿旧路下山到华顶庵,经过池边的小桥,翻越三座山岭。溪水潆洄,山峦重重,树木丛生繁密,岩石光彩焕发,转过一个地方就有另一处奇景,使观赏愿望得到很大的满足。
走完二十里路,经过上方广,到达石梁,在昙花亭敬佛,已无暇去仔细观赏石梁飞瀑的奇景。
(2023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选自《东里集》,有删改)
【注释】①乐丘:坟墓。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遂造焉:
(2)类饮酒者:
(3)顾余曰:
(4)属未暇也:
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
牖 下 有 书 数 帙 立 恭 探 得 列 子 余 得 白 虎 通
18.翻译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2)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
1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杨士奇游东山的具体时间以及他游历的行踪。
【答案】16.(1)到……去 拜访 (2)好像 (3)回头看 (4)空闲,闲暇 17.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 18.(1)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讲诚信,和睦相处。
(2)一位老者约有七十多岁,白发像雪一样,披落在双肩。 19.①三月初一,走过洪山寺二里;②坐了许久,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③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的地方(中道)。
【解析】16.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遂造焉”的句意是:于是前去拜访。造:到……去。此处为“造访,拜访”的意思。
(2)“类饮酒者”的句意是:好像是会饮酒的人。类:好像。
(3)“顾余曰”的句意是:回头对我说。顾:回头看。
(4)“属未暇也”的句意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暇:空闲,闲暇。
1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的意思是: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
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
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句中的“与(通‘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可(大约)、素(白色)、被(同‘披’,披散)”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时间:根据“洪武乙亥”和“是岁三月朔”的内容可知,杨士奇游东山的具体时间是:洪武乙亥年三月初一;根据“天未明东行”和“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的内容可知,杨士奇游东山从天未亮就出发,到夕阳西下才回家。
行踪:根据“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东行数十步,过小冈”“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等内容可知,游历的行踪依次是:经过洪山寺——走小径——穿松林——渡水过山涧——翻过小山冈——途中道旁山冈脚下。
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老者约有七十多岁,白发像雪一样,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2023下·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溪记(节选)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生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⑥。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⑦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1áng gǎ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神肤洞达:神清气爽。⑦舁(yú)夫:轿夫。
2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一处)
然 必 至 草 堂 而 后 浣 花 有 专 名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22.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文章与《小石潭记》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20.然 必 至 草 堂 \而 后 浣 花 有 专 名 21.示例: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2.示例:不同点:《小石潭记》写景时采用动静结合,《浣花溪记》以静景描写为主。结合内容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大意是: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
据此断句为: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为,是;苍然,苍翠碧绿。
22.本题考查写法分析。
根据《小石潭记》中的“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可知,本句描写了鱼静止不动的样子,属于静景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写了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与游人互相取乐的画面,属于动景描写,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鱼儿的欢快。根据本文中的“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浣花溪苍翠碧绿的柏树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景致的颜色,故本文主要描写了静景来体现了浣花溪的美丽。
【点睛】参考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2023下·吉林长春·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2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问之( )
(2)亦不睨视而去( )
24.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庭 有 果 熟 烂 堕 地 童 子 过 之 亦 不 睨 视 而 去
25.结合文章谈一谈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23. 有的人 斜着眼看 24.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25.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挡住诱惑。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的人问他。或,有的人。
(2)句意: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睨,斜着眼看。
2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庭有果”是“庭有果熟烂堕地”的主语,“亦”表转折,其前应断开。故句为: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2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独危坐树下自若”的神态,“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的语言,可以看出许衡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的人,坚守住内心的义。“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可见他品行方正,受人爱戴,
【点睛】参考译文: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武惠王彬①为世宗②亲吏,掌茶酒。太祖尝从求酒,彬曰:“此官酒,不敢相与。”自沽③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臣曰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由是委以心腹。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④,不可伤其生。”
(节选自张光祖《言行龟鉴》,有删改)
【注】①曹武惠王彬:曹彬,北宋初年大将,谥“武惠”。②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③沽:买。④蛰:蛰伏。
2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
(1)独曹彬耳
(2)其所居堂屋敝
27.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自 沽 酒 以 饮 太 祖 及 即 位 语 群 臣 曰 世 宗 旧 吏
28.本文表现了曹彬怎样的品质?
【答案】26.(1)只有,唯独 (2)破,破旧 /破败 27.自 沽 酒 以 饮 太 祖 /及 即 位 /语 群 臣 曰/ 世 宗 旧 吏 28.①正直清廉,公私分明:宋太祖派人向曹彬索取美酒,曹彬以这是官酒为由拒绝。②慈悲仁爱:家人要修理破损的堂屋,曹彬提醒要爱护堂屋中的虫子。(或:曹彬提醒家人修葺堂屋时不要伤害墙壁与瓦石之间的虫子。)
【解析】26.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独曹彬耳”的句意是:只有曹彬罢了。独:只有,唯独。
(2)“其所居堂屋敝”的句意是:他所居住的堂屋坏了。敝:破,破旧。
2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自沽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臣曰世宗旧吏”的意思是:自己掏钱买了酒来招待太祖。等到宋太祖即位,(他)对群臣说:“后周世宗的旧臣”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自沽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臣曰/世宗旧吏。
2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此官酒,不敢相与。’自沽③酒以饮太祖及即位语群臣曰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可知,曹彬是一个正直清廉,公私分明之人;从“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可见,曹彬是一个慈悲仁爱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武惠王曹彬过去是后周世宗的心腹之臣,掌管茶酒。宋太祖曾经派人向他索求美酒,曹彬说:“这是官酒,(我)不能私自拿给你。”于是自己掏钱买了酒,来招待太祖。等到宋太祖即位,(他)对群臣说:“后周世宗的旧臣,不欺骗他们主上的,只有曹彬。”从此,宋太祖将曹彬视作自己的心腹。曹彬作为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过:“我当将领以来,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而轻易杀一人。”他住的堂屋坏了,家人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居住,不可以伤害它们的性命。”
29.(2023下·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回答问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撰《晋史》,奇功未遂,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俯眉暂仕
②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③奇功未遂
④非直衔杯酒而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3)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袁炳读书有什么特点?
【答案】(1) 低头屈服 这 完成 只
(2)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
(3)袁炳博览群书,不拘泥于章句。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俯眉:低头屈服。
②句意: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此,这。
③句意: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遂:完成。
④句意: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直:同“只”,只、仅仅。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重点词有:粟,米,此处指俸禄;悉,全、都;以:用来;赡:赡养。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学无不览”可知,袁炳博览群书;根据“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可知,袁炳读书不拘泥于章句。
【点睛】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这人是当时名满天下、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他常常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他为人的节操就是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还着手撰写《晋史》,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岁,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
(2023下·广东湛江·八年级吴川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⑥,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⑦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邑]地方,⑦[丘]孔子。
3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犹当博学审问
(2)今人可不勉乎
3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 之 为 学 不 日 进 则 日 退 独 学 无 友 则 孤 陋 而 难 成
32.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30.(1) 详细 (2)勤勉,努力 3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2.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也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审:详细;
(2)句意: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勉:勤勉,努力。
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人之为学”句意完整;“不日进则日退”与“独学无友”为假设关系;“独学无友”与“则孤陋而难成”构成假设关系。
因此断句: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情启示。
从“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可知,为学不进则退;从“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可知,为学要专注,注重自己思考;从“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可得启示:人要出门学习和生活。据此理解来谈启示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2023下·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33.根据下表的释义方法及课内例句,解释下面“课外迁移”句中加点的字。
34.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35.本文与《虽有嘉肴》都涉及到学习,但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学习的看法。请你从对学习的看法和表达方式两个角度,说说两文的区别。
【链接材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36.《礼记》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33. 道理(或者真理) 生气(或者恼怒) 都 来得及 34.作答示例: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35.作答示例:内容上:本文强调学习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虽有嘉肴》强调了“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的学习方法。
表达方式上:本文采取记叙的表达方式;《虽有嘉肴》采取议论的表达方式。 36.作答示例:本文李生与王生二人讨论学习的方法,学习态度,使得王生意识到自身问题,获得成长;我在学习中,时常与同学交流,就获得了很多学习的方法,端正了学习态度。因此,一个人学习,只有与朋友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或者互相启发),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解析】33.考查词语释义。
(1)虽有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冀闻道也:希望懂得其中的道理。道,道理(或者真理)。
(2)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王生益愠:王生更加生气。愠,生气(或者恼怒)。
(3)悉如外人:都和外面的人一样。吾悉能志之:我都能记住。悉,都。
(4)将复何及:又哪里还来得及呢。恐不及矣:恐怕来不及了。及,来得及。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贵,贵于。善思,善于思考。但,只是。志,记。而,却。终,最终。何以谓,凭什么说。
35.考查比较阅读。
从内容上来看,根据文本中的“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可知,文本强调了学习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态度诚恳。根据材料中的“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材料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本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了李生劝告王生学习需善于思考,要态度谦虚的事件。材料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36.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文本当中,王生通过与李生的讨论,明确了学习要善于思考,向人求教要态度诚恳谦虚,从而获得了成长。我在学习中,就经常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向同学们诉说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请他们讲自己的学习方法。用他们的长处来补齐自己的短处。通过与同学们的充分交流,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得到了成长。
【点睛】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说的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能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善于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当作耻辱,择取好的东西来学习,希望懂得其中的道理。我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而你就改变脸色、怒气冲冲地跑了。几乎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这难道是学习别人长处的人应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桌子的右侧,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
链接材料: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023下·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②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③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④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注]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3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3处。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为季氏史 尝
(2)齐人称之 称
(3)孔子去曹适宋 去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以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40.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孔子哪些方面今人敬仰。
【答案】37.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38.(1)曾经;(2)称道、称赞;(3)离开;(4)按照 39.(1)(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0.①孔子任管理员时,出纳钱粮算得十分精准,可见他做事认真,尽忠职守。
②孔于学习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其学习专注而深入。
③孔子面对桓魋的威胁毫不畏惧,处变不惊,有定力。
④孔子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可知其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37.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主语都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学之”的结果。故断句为: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孔子)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尝:曾经。
(2)句意为: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称:称道,称赞。
(3)句意为: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去:离开。
(4)句意为: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以:按照。
3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虽,虽然;至,达到。然,但是
(2)重点字词:布衣,平民;“传十余世”的主语是“他的思想”。学者,求学的人。宗,推崇。
40.本题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第①段“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知,他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是个做事认真,尽忠职守的人;
结合第②段“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知,他能专心学习《韶》乐,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是个学习专注而深入的人;
结合第③段面对“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却能表现从容,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应答可知,孔子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处变不惊有定力;
结合第④段“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知,孔子作为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却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他是个博学广才、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高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又能把我怎样!”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
释义方法
课内例句
课外迁移句
解释加点字
课外迁移法
虽有至道(《礼记·虽有嘉肴》)
冀闻道也
(1)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王生益愠
(2)
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吾悉能志之
(3)
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恐不及矣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原卷版doc、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7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原卷版doc、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拓展)44题-【讲练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拓展44题-讲练测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拓展44题-讲练测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