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cú) 菲薄(fēi) 臧否(qǐ)
    B.行阵(háng) 倾颓(tuí) 驽钝(nú)
    C.咨诹(zōu) 遗诏(zhā) 其咎(jiù)
    D.裨益(bēi) 费祎(yī) 夙夜(sù)
    【答案】B
    【解析】A.菲薄(fěi),臧否(pǐ);
    C.遗诏(zhà);
    D.裨益(bì);
    故选B。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C
    【解析】C.“是以”是句首连词,“以遗陛下”是“先帝简拔”的目的。故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必能裨补阙漏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D
    【解析】A.“阙”同“缺”;
    B.“有”同“又”;
    C.“简”同“拣”;
    故选D。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性行淑均(善) 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B.斟酌损益(考虑可否) 悉以咨之(询问) 裨补阙漏(缺失)
    C.平明之理(治理) 后值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以彰其咎(揭示)
    D.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意义)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答案】D
    【解析】D.“引喻失义”的“义”是“道理”的意思。故选D。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 今义: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 今义: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 今义:____
    (5)由是感激
    古义:____ 今义:____
    【答案】 (1)时候 秋天 (2)扩大 店铺开业 (3)感到痛心 遗憾极端憎恨 (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恶劣,不道德 (5)感奋激发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1)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古义:时候;今义:秋天。
    (2)句意为: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业。
    (3)句意为: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
    (4)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不道德。
    (5)句意为: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B
    【解析】A.发扬光大\光亮;
    B.挑选;
    C.路途\方法;
    D.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选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D.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可以解释为“用”“拿”。
    A.因为;
    B.认为;
    C.用,拿;
    D.认为;
    故选C。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是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建议;
    故选C。
    9.根据要求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一致。
    (2)文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
    (4)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答案】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亲贤臣 远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陟”“臧”等字词的书写。
    10.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___________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顾茅庐 刘备、刘禅父子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解析】(1)根据文学常识积累即可回答。“三顾频烦天下计”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
    (2)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3)题目要求根据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忠肝义胆”形容诸葛亮,可用“鞠躬尽瘁”来对;“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是事件。可用诸葛亮“报知遇恩”来对。
    二、课内阅读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开张: (2)陟:
    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3.诸葛亮向后主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1.(1)扩大 (2)提拔、晋升 12.(1)将军向宠,性情品性善良公正。
    (2)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的臣子(以死报国的忠臣)。 1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或: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诚宜开张圣听”句意: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开张:扩大;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句意:(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陟:提拔、晋升。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2)悉:都;贞良死节:忠正严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三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可知,诸葛亮向后主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原因是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回答都是可以的。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性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的臣子(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悲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选自《蜀书·诸葛亮传》)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恐托付不效________________
    (2)据武功五丈原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何以战
    B.以伤先帝之明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皆以美于徐公
    D.其年八月 其真无马邪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文中画线句子与乙文中所记叙的故事有何联系?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成效。 占据,驻守。 15.B 16.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所在。 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接济不上,而使自己的志愿不能实现。 17.“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领兵数出祈山伐魏的目的所在。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效:成效;
    (2)句意为:占据在武功五丈原。据:占据,驻守。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介词,把/介词,凭;
    B.都是助词,的;
    C.介词,在/介词,比;
    D.代词,那/副词,表诘问语气;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用来。报:报答。职:职责。分:本分。
    (2)重点词语:每:每每,常常。患:担心。继:接济。使:让。申:伸展。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画线句“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意思是: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表达了诸葛亮的志向(或目的),【乙】记叙的故事是诸葛亮出祁山和斜谷攻打魏国,最后病死五丈原,是【甲】文“北定中原”的具体行动。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乙】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度从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郃交战,诸葛亮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於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①焉,余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②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注]①制:长度单位。②泫然:眼泪滴下的样子。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还望其国曰
    (2)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3)君何患焉
    (4)则近贤而远不肖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于民也 还于旧都
    B.余以食士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今为之奈何 愚以为宫中之事
    D.则虽有十田成氏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 于 民 也 杀 一 牛 取 一 豆 肉 余 以 食 士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22.晏子为什么说齐景公守不住国土?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答案】18.(1)国都。(2)尽。(3)担忧,忧虑。(4)远避,疏远。 19.D 20.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 21.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顺于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22.齐景公收取租税多,不得民心,所以守不住国土。对此,晏子提出要亲近贤人,远离不贤的人,治理乱局,放宽刑罚,救济贫困,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从而使民心归于国君。
    【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回头眺望自己的国都说。国,国都。
    (2)句意: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尽。胜,尽。
    (3)句意:您何必担心呢?患,担忧,忧虑。
    (4)句意:亲近贤良远离小人。远,远避,疏远。
    19.A.介词,对于\介词,到;
    B.介词,用来\介词,把;
    C.介词,对\与“以”连用,认为;
    D.副词,即使;
    故选D。
    20.考查断句。句意为:他对待民众,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盘肉,剩下的用来供养士人。可根据句意直接断句为: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
    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行,施行;而,表并列;归,归顺;虽,即使;如……何,把……怎么样。
    22.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问:根据“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可知,相对于田氏来说,齐景公治下的百姓税赋很重,不得民心,所以守不住国土。
    第二问:根据“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可知,晏子提出的建议是:亲近贤良远离小人,治理混乱的局面,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齐景公和晏子在渤海游玩,登上柏寝的高台,回头眺望自己的国都,说:“真美啊!后代谁能拥有这个地方呢?”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成氏吧!”景公说:“我拥有这个国都,你却说田成氏会拥有,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田成氏很得齐国的民心。他对待民众,杀一头牛,自己只拿一盘肉,剩下的用来供养士人。到了年底,织出的布帛,自己只取七丈二尺,剩下的都给士人穿。您的赋税很重,而田成氏施舍很多。齐国曾遇特大荒年,路边饿死的人不能数尽,父子相携投奔田成氏的,没有听说不能活下去的。所以说:‘大概是田成氏吧!’”齐景公流着眼泪说:“我拥有的国都却被田成氏占去了。如今(我)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您何必担心呢?如果您想夺回它,就亲近贤良远离小人,治理混乱的局面,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您,那么即使有十个田成氏,又能把您怎么样呢?”

    相关试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小说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小说阅读(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海燕(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海燕(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散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散文阅读(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文中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文末老人反复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