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

    (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第1页
    (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第2页
    (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11组55题)(含答案),共36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有删改)
    【乙】长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鸟径①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②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③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④。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⑤,酿村酒而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辞、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⑥,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节选自《小窗幽记》,有删改)
    【注释】①鸟径:鸟走的山道,形容十分狭窄的小道。②数四:指为数不多。③艺:种植。④余思:余兴。⑤薪水;打柴、汲水。⑥杖藜蹑屐;拄着拐杖,穿着木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通人(仅仅、只)B.便要还家(要求)
    C.鸟径缘崖(沿着,顺着)D.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全,都)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坐 茂 树 探 幽 壑 升 高 峰 不 亦 乐 乎
    4.甲文第①段以① 为线索,描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沿途景色,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为桃花源的出现② (写作手法)。乙文以③ 为线索,描写了静谧绝美的村落,表达了作者④ 的心情。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从哪些方而表现了“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 )
    (2)乃不知有汉( )
    (3)寻病终(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四野禾苗油油然/欣然规往
    B.偶舍骑步行/屋舍俨然
    C.余顾而慕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以为此一家之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门 有 豆 棚 瓜 架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10.【甲】【乙】两篇选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才通人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乃不知有汉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
    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①,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②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③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释】①尽訏谟(xū 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②贶(kuàng):赐予。③乞:这里指“赠送”。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赠贶甚厚B.悉如外人/悉不受所饷
    C.缘溪行/缘道以乞穷乏D.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 见 冲 因 陈 无 用 翛 然 而 退 居 阳 岐 积 年
    15.同为魏晋隐士,本文中刘驎之与《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所表现的情怀有何异同?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 )
    (2)才通人( )
    (3)咸来问讯( )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
    陶潜之略传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博学善属文( )
    (2)弦徽不具( )
    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
    20.请分别说出【甲】【乙】两文中陶渊明的人物形象。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以其境过清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①苍醉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治后之好事者焉。
    (节选自[清]恽敬的(游庐山记(节选)》)
    【注释】①沈沈:通”沉沉”,深邃的样子。②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③弇(yǎn);覆盖。
    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之征(2)皆类记之
    2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
    2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请举例说明。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2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2)日光下澈( )
    (3)以其境过清( )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行之极观也( )
    (2)俱若鬼矣( )
    2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石 青 削 不 容 寸 肤 三 面 皆 郛 立 瀑 行 青 壁 间
    30.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说说甲、乙两文作者在写景中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不可久居( )
    (2)斗折蛇行( )
    (3)以其境过清( )
    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境内。
    3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疾雷声/闻之于宋君B.瀑见/见往事耳
    C.以面受沫/可以为师矣D.而犹不忍去/乃记之而去
    3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暮 归 各 赋 诗 所 目 既 奇 思 亦 变 幻
    3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3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乙】
    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③,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④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节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是位道人。③雷峰:指雷峰塔。④普宁:寺庙名。
    3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数毫发( )
    (2)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 )
    3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道 旁 庐 合 灯 火 隐 显 草 木 深 郁 流 水 激 激 悲 鸣
    40.甲乙两文所写景色有什么共同特点?两文表达的感情有异同?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乙】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4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
    (3)诎右臂支船
    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不然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东B.旦而过之/及鲁肃过寻阳
    C.东安一士人善画/陈康肃分善射D.逮举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43.用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逮 举 轴 则 踉 跄 逐 之 以 试 群 猫 莫 不 然 者
    45.【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请联系选文,说说这两篇选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士人画鼠》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逮:等到。
    46.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3)珠可历历数也( )
    47.将【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8.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士人善画( )
    (2)黎明物色( )
    49.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以 试 群 猫 莫 不 然 者 于 是 始 知 其 画 为 逼 真。
    5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介绍了 ;【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
    (2)从【甲】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 )
    (2)曾益其所不能( )
    (3)人恒过( )
    5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5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创业与守成孰难( )
    (2)玄龄等拜日( )
    5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创 业 之 难 既 已 往 矣 守 成 之 难 方 当 与 诸 公 慎 之
    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得以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往来于极深的山和大川之中,倾听流水声,观览湍急的水流。 3.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4. 渔人的行踪(渔人见闻、所见所感) 做铺垫(埋下伏笔) 作者的行踪(作者见闻、所见所感) 舒适、快乐(休闲自在、轻松愉悦) 5.甲文:田园之乐:土地平坦肥沃,屋舍整齐,池沼、桑树、竹林美丽葱荣,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生活之乐:远离苛政,安详快乐。
    乙文:田园之乐:高松怪石,环境优美,人家稀少,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竹篱笆,茅草屋,燕子居住其中,种植兰花秋菊,寒冷的季节刮起暖风;生活之乐:人们自给自足,几案上摆放经书可以阅读,身处雅境,自得其乐。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B.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孩子;并,都; 怡然,快乐的样子。
    (2)穷谷,深谷;激湍,湍急的水流。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的意思是:坐在繁茂的树下,探访幽静的山壑,攀登高峰,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因此断句为: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
    从甲文第①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可知,这一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沿途景色,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为桃花源的出现做铺垫。
    从乙文“鸟径缘崖,涉水于草莽间”“数四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而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辞、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杖藜蹑屐,往来穷谷大川,听流水,看激湍,鉴澄潭,步危桥,坐茂树,探幽壑,升高峰,不亦乐乎”可知,乙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静谧绝美的村落,表达了作者悠闲快乐的心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甲文: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桃花源里土地平坦肥沃,屋舍整齐,池沼、桑树、竹林美丽葱荣,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这是田园之乐;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里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他们远离纷争,没有苛捐杂税,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这是生活之乐。
    乙文:从“长松怪石”“数四左右,两三家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竹篱草舍,燕处其间,兰菊艺之,霜月春风,日有余思”可知,这里高松怪石,环境优美,人家稀少,鸡鸣狗叫互相可以听到。竹篱笆,茅草屋,燕子居住其中,种植兰花秋菊,寒冷的季节刮起暖风,这是田园之乐;从“临水时种桃梅,儿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给薪水,酿村酒而饮之。案有诗书、庄周、太玄、楚辞、黄庭、阴符、楞严、圆觉,数十卷而已”可知,这里的人们自给自足,几案上摆放经书可以阅读,身处雅境,自得其乐,这是生活之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得到。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青松怪石,距离村落不少于一二十里。狭窄的小径沿着山崖,涉过溪流在草莽之间蜿蜒前行。小径左右只有两三户人家遥遥相望,彼此可以听到鸡犬鸣叫之声。竹篱笆,茅草屋,燕子居住在其间,兰花秋菊种植于其中,秋月春风,每日都有余兴。在临近水的地方种上桃树、梅树,儿童、婢仆都穿着布衣、短衫,以便打柴汲水,自己酿酒而饮。几案上摆着诗书,有《庄子》《太玄》《楚辞》《黄庭经》《阴符经》《楞严经》《圆觉经》等数十卷。拄着拐杖、穿着木屐,往来于深谷大川之中,倾听流水,观览湍急的激流,在澄澈的清潭前照镜子,从危桥上走过,坐在繁茂的树下,探访幽静的山壑,攀登高峰,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6. 沿着,顺着 竟然 不久 7.(1)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2)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A 9.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0.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沿着溪水划船而行。缘:沿着,顺着。
    (2)句意: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
    (3)句意:不久就病死了。寻:不久。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
    (2)语:告诉;云:说;足:值得;道:说。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相同,“然”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
    B.动词,舍弃/名词,房屋;
    C.代词,指这种生活/助词,的;
    D.动词,认为/介词,对、向;
    故选A。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门口有豆棚和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小辈们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
    “门口有豆棚瓜架”和“又有树数株郁郁”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断开;“儿女啼笑”和“鸡鸣犬吠”也都是作者看到的景象,中间应该断开。故断句为: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里生活环境宁静美好,人们在田里耕种劳作,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表现出了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远离战争纷扰,没有压迫的社会生活状态。
    根据乙文“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可知,田间禾苗长势很好,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一农家男耕女织,树木葱郁,孩子欢笑,鸡鸣狗叫,表现出了和谐安定、百姓自得其乐,远离战争纷扰,没有压迫的生活场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乙】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11.(1)仅仅、只 (2)类 (3)竟然、居然 12.(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听罢),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13.D 14.一 见 冲 / 因 陈 无 用 / 翛 然 而 退 / 居 阳 岐 积 年 15.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2)句意为: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属:类;
    (3)句意为:居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居然。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句重点词语: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
    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很、非常;
    B.均为:全、都;
    C.均为:沿着;
    D.对、向/做、担任;
    故选D。
    1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
    “一见冲”省略主语“他(刘驎之)”,应断开;“因陈无用”“翛然而退”为并列关系,分别说明辞职理由和辞职后的情况,应断开;“居阳岐积年”为辞职后的情况。
    故划分为:一见冲/因陈无用 /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相同点:陶渊明描绘了一个避世隐居的桃花源,写出了这里景色的美丽和人情的淳朴,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愿入仕做官;本文中根据“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可知,刘驎之拒绝了桓冲的盛情的聘请,看出他也是一个厌恶官场,不愿入仕做官的人。
    不同点:结合《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知,陶渊明描绘的是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的社会,作者自己并没有在这个社会中出现,这个社会过于理想化;结合乙文中“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可知,刘驎之则是在战乱中和贫苦百姓互帮互助,和百姓同乐,展现的是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将桓冲所送的礼物都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16. 沿着,顺着 仅仅、只 全,都 17.(1)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18. 撰写 具备 19.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 20.①【甲】文中,陶渊明描绘了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场面,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现作者是一个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希望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的人。②【乙】文中,陶渊明所处的环境非常简陋,生活也极为贫穷。面对如此贫苦的生活,他依然与亲朋好友举杯痛饮,个性洒脱,不拘小节,自得其乐。③【乙】文的结尾处,陶渊明虽有一把琴,却无琴弦,更不会抚琴,然而朋友相聚,他总能抚琴相和,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的性格。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沿着小溪往前走。缘:沿着;
    ②句意为:仅容一个人通过。才:仅仅,只;
    ③句意为:都来打听消息。咸:都、全。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黄发:老年人;垂髫:小孩子;并:都。
    (2)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属:撰写;
    (2)句意为:琴没有五音。具:具备。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语法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他的亲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地酣睡。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这句话是对陶渊明不拘小节,肆意与亲友饮酒的情形。“其亲朋好事”交代了背景,“或载酒肴而往”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故此断开。“亦无所辞焉”的主语与上句不同,是陶渊明,“焉”句末语气词,“醉则大适融然”则是醉后的表现,故此断开。可据此断句为: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内容理解。
    甲文陶渊明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乙文中陶渊明“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一句,虽有一把琴,却无琴弦,更不会抚琴,然而朋友相聚,他总能抚琴相和,表现出高雅脱俗、悠闲自得、个性洒脱、不拘小节,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写出陶渊明所处的环境非常简陋,生活也极为贫穷,表现其安贫乐道;“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亦无所辞焉,醉则大适融然”表现他为人的率真、个性洒脱、不拘小节,据此归纳概括出其性格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陶潜,字元亮。陶潜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曾写有《五柳先生传》,写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他的自序是这样的,当时的人说这叫实录。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21.(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凄清 22.(1)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23.(1)预兆(2)大体上 24.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 25.【甲】文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可见作者触景生情,有孤寂之感。【乙】文中“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可见作者游览时心情愉悦。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2)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3)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2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蒙盖缠绕;摇缀:摇曳牵连;披拂:(随风)飘拂;
    (2)重点词:势,地势;犬牙,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相错杂;源,源头。
    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是水的预兆。征:预兆。
    (2)句意: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类:大体上。
    2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意思为: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倾之”表示时间,应单独断开,所以第一处在“之”后断开;“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表述了所看到的白云景色,所以第二处在“起”后断开;“遂团团相衔出”是接下来的云的情状。故断句为:倾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
    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根据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游览最后,因为寂寥的环境过于凄清,作者的心情感到凄凉,忧伤。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此时被贬为地方小官,政治上失意。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抑郁愤懑之情,他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乙文中“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算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意思是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征兆,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据此可知,重点描写庐山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意思是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的变幻奇巧,足够使人性情安闲、愉悦如此。抒发了作者游览时对庐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酉日早晨,望见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预兆,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像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26. 格外 穿透 凄清 27.(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8. 极其,最 如同,像 29.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 30.【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也暗含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的喜爱、赞叹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2)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3)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可:大约;空:在空中;
    (2)西南:向西南方;斗:像北斗星;蛇:像蛇。
    2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极:极其,最。
    (2)句意:都好像鬼一样。若:如同,像。
    2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因此断句为: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
    30.本题考查感情理解。甲文写于柳宗元贬官之后。作者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然而美好的山水并没有完全改变他的心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的自然流露。乙文写瀑布奇观,“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的喜爱、留恋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都好像鬼一样。
    31. 停留 像北斗星那样 因为 3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这里)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33.D 34.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35.【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能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2)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3)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2)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凄凉。邃,深。
    33.考查一词多义。
    A.听到\使……听到;
    B.出现,显现\了解;
    C.用\凭借;
    D.离开\离开;
    故选D。
    34.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可据此断句为: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35.考查比较阅读。
    甲:联系作者被贬的写作背景,结合第三段中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本文表现了作者被贬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第一段中提到的看到水中游鱼而快乐只是暂时的,一被凄清的环境所触发,心中被贬的悲伤失意就又涌上心头。乐只是表象,悲才是实质。
    乙:根据文中的“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至飞雨泄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可知,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的喜爱、赞美与不舍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36. 格外 大约 凄清 37.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38. 数清/计算 总共 39.道旁庐合/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40.都写了环境无比的幽寂(幽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愉悦之情,但甲文还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2)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3)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3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数,数清;
    (2)句意为: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凡,总共。
    3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灯火”是名词,做主语;“灯火隐显”“草木深郁”句式相同,故停顿节奏为:道旁庐合/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4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
    从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幽深冷寂,从乙文“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以灯火的隐显,流水的悲鸣从侧面描写月夜幽寂静谧的景色;
    甲文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初见小石潭,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然后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怡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文中“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可想象出,深木树林中,隐隐闪着火光,两三户人家坐落在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又透漏出内心的欢愉。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我们)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41.(1)说话(2)像(3)同“屈”,弯曲 42.D 43.(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4.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45.【甲】文细致描写核舟上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直接体现核雕细腻和传神;【乙】文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逼真。
    【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
    (2)句意为: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3)句意为: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
    4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然:这样/这样;
    B.过:经过/经过;
    C.善:擅长/擅长;
    D.举:举起/选拔,任用;
    故选D。
    4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其,他们;比,靠近;各,各自;
    (2)容,神色;寂,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
    4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中的老鼠)。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没有不是这样的。“逮”意思是“等到”,“举”做谓语,“轴”做宾语;“则”意思是就,“逐”做谓语,“以”意思是用,“试”做谓语;
    故停顿节奏为: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45.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根据甲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等语句可知,文中细致描绘了舟上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属于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了核舟的精巧;
    根据乙文“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可知,县令屡次挂这幅画,都被家中的猫弄的落在地上。在县令拿着画着老鼠的画作时,猫就会扑抓这幅画,侧面衬托出画作上的老鼠画的形象逼真。作者没有直接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反应来展现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东安有一个文士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中的老鼠)。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没有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画得多么逼真。
    46. 大约 类似 分明可数的样子 47.(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48. 善:善于,擅长 物色:观察 49.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50. 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 逼真 主要表现在: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写出两点)
    【解析】46.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黍:大约。
    (2)神情与苏、黄不属: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属:类似。
    (3)珠可历历数也: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4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作动词用;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为:是;居:位于;阅:阅读。
    (2)其:他们的;比:靠近;各:各自;隐:隐藏;卷:手卷;底:下边。
    48.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一士人善画: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善:善于,擅长;
    (2)黎明物色:黎明时(他便起来)观察。物色:观察。
    49.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意思是:(县令)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这时(他)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同时,“以试群猫”动宾结构,要停顿;“者”语气词,判断句标志,提示停顿。据此断句为: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50.(1)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文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袒胸露乳”是外貌描写;“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各微侧”“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是动作描写;“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是神态描写。所以甲文第二段介绍了核舟船头三人的外貌、动作和神情。
    由乙文中“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可知,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逼真。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注意题目的要求,分析“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在文中的体现。第一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交代了核舟的体积小,即:用料体积小;第一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第二段“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描绘核舟的构造,有字、景、人、物,所刻的东西多;第二段“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重点描写核舟上的人,一个个都细腻逼真,情态毕备。这些都体现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乙】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把它献给了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县令对此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他便起来)观察。(只见)画落在地上,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县令)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这时(他)才知道这幅画画得很逼真。
    51. 违背 同“增”,增加 犯错误 52.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53. 谁,哪一个 跪拜(拜见:一般访晤中对被访者的敬辞;跪拜:跪着拜见。对德高望重、权力大的人作揖表示高度的忠诚和尊敬) 54.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55.①唐太宗是个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善如流,常念“守成之难”的明君。②朝廷内有“法家拂士”,房玄龄、魏征等忠臣能进行理性睿智的进谏。
    【解析】5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
    (2)句意为: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
    (3)句意为:人常常犯错。过:犯错误。
    5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喻,知晓,明白。
    5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创业与守成哪个难?孰:谁,哪一个;
    (2)句意为:玄龄等人行礼道。拜:跪拜,拜见。一般访晤中对被访者的敬辞;跪拜:跪着拜见。对德高望重、权力大的人作揖表示高度的忠诚和尊敬。
    5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创业之难”“守成之难”是两方面的内容,可划分为: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5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孟子强调忧患意识对于国家生存的重要性。根据乙文“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可知,唐太宗强调居安思危,不在富贵时骄奢淫逸,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安逸享乐”。
    根据乙文“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可知,朝廷内有“法家拂士”,房玄龄、魏征等忠臣能进行理性睿智的进谏。
    【点睛】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相关试卷

    (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原卷版doc、深圳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5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与迁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原卷版doc、浙江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6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原卷版doc、江苏专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题练习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