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孟子》三章(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孟子》三章(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B.妾妇之道(qiè) 畎亩(quǎn)
C.傅说(yuè) 法家拂士(fú)
D.曾益(céng) 忧患(huàn)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丈夫之冠(guàn);C.应为法家拂士(bì);D.应为曾益(zēng);B.正确。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D
【解析】
D .有误。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选D。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C
【解析】
A.“畔”,同“叛”,背叛;
B.“曾”,同“增”,增加;
D.“拂”,同“弼”,辅佐;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此之谓大丈夫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
【答案】A
【解析】
考查对虚词“之”字的理解。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助词,的;C项,代词,指正道;D项,助词,的。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 父命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而:表顺承/表并列;
B.是:代词,这;
C.之:助词,的/代词,指男子;
D.拂:同“弼”,辅佐/违背;
故选B。
6.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
【答案】B
【解析】
A.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B.古今都是“所以”之意;
C.古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D.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
故选B。
7.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A.冠:行冠礼。B.命:教导,训诲。
C.戒:谨慎。D.女:同“汝”,你。
【答案】C
【解析】
C.“戒之曰”的意思是:告诫她说。戒:同“诫”,告诫。不是“谨慎”。故选C。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答案】A
【解析】
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
C.动词,到,往;
D.代词,文中指正道;
故选A。
9.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言行的著作,共__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答案】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家 教育家 亚圣 孟子及其弟子 七 《大学》 《中庸》 《论语》
【解析】
(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封为“亚圣”。
(2)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其余三部是《大学》《论语》《中庸》。
10.根据提示默写。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 (1)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2)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必先苦其心志
【解析】
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寡、淫、威武、筋骨、拂几个易错的字形。
1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以顺为正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与民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准则,标准 正确,恰好 真正,确实 诚实,诚信 遵循 由于 征验、表现 证明,征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异义词语的积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征: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证明,征收。
12.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示例:a.爱亲人 b.爱他人 c.爱民众 d.爱万物(或 a.亲亲 b.仁民 c.爱物;或 a.血缘之爱 b.人际之爱 c.物我之爱) 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意思是人人平等。《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春初·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
(2)本题属于图文转换中的表格题,①句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体现对亲人的爱。②句的意思是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体现了对别人的关心。③句的意思是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④句的意思是“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⑤句的意思是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都体现了对动物的爱。
(3)本题属于谈感受的综合性学习题目。解答此类试题要围绕主题,写出如何能发扬“仁、爱”的建议即可。
13.本文作者提出了“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现实意义?请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00字 左右)
【答案】示例:这一论断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现代社会虽没有过多的忧患,但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忍的精神。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忧患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首先要明确,人生中“逆境”是必然存在的,虽然不比古代那么艰难,但同样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经受住逆境的考验就能锻炼出自己的坚强毅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 诚: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3)戒之曰 戒:________
(4)往之女家 女:________
(5)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行天下之大道。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一怒而诸侯惧 (2)居天下之广居
17.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意思相近。
18.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请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 (1)真正,确实 (2)行冠礼 (3)告诫 (4)同“汝”,你 (5)遵从
15.(1)这哪里称得上是大丈夫呢?(2)(大丈夫应该)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6.(1)一怒/而诸侯惧(2)居/天下之广居
17.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18.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清整句话大意,再推测加点词的含义。
句意:(他们)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句意:男子行加冠礼。冠:行冠礼。
句意:告诫她说。戒:同“诫”,告诫。
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你的。
句意: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本题重点词:
(1)是:这,这个。焉:哪里。
(2)行:走。大道:最正确的道路。
16.本题考查句子朗读划分停顿。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进一步确定。
(1)句意:(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而”为虚词,需在“而”前断开,故停顿为:一怒/而诸侯惧。
(2)句意: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根据文言断句“主谓动宾要停顿”的原则,“居”为动词,“天下之广居”为宾语,故停顿为:居/天下之广居。
17.本题考查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齐天下”意为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所以和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特点,所以只要举出具有以上特点人物的事例,并能结合自身作答即可。例如: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自清担任清华大学系主任,每月收入不能维持全家生活。因无钱治病,他的胃病反复发作,面对美援平价面粉,朱自清坚决拒绝;钱学森,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解放时,美国人害怕他回国,先许以高官厚禄,但他不为所动,后冲破层层阻碍,终于回国。这些事例也启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坚持原则,不怕困难不怕辛苦,做一个有大志、有气节的人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 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2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行拂乱其所为/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置胆于坐/公与之乘,战于长(《曹刿论战》)
D.而越大破吴/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2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22.用三条“/”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身 自 耕 作 夫 人 自 织 食 不 加 肉 衣 不 重 采
2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2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9.B
20.C
21.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来不断增加他的才。②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22.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3.A
2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挫折困难,也应当把它当成磨练自己才能的机会,积极面对。
【解析】
19.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人常常犯错。 过:犯错,并非“错误”;
故选B。
20.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结合理解句意,要结合句子的翻译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A.之:副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
B.其: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
C.于:都为介词,在;
D.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故选C。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起来;曾:同“增”,增加。
②伐:攻打;师:军队;遂:于是,就。
22.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句意: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为四个并列短语,因此停顿为: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23.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理解能力。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非“论述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故选A。
24.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人才的道理。这告诉我们:艰难困苦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唯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在谈看法时,可以联系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去阐述。
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和磨难,正视磨难,坚定信心去迎接困难和挫折。要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在挫折和磨难中蜕变,遇到更好的自己。
【参考译文】
【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中国石拱桥(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三峡(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海燕(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